s 阅读页

第三节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

  从《英华》诸本,无上六字。“朱注”《旧书》:至德二载,肃宗自彭原幸凤翔时,改扶风为凤翔郡。按旧注:公自京窜至凤翔,在至德二年夏四月。《汉书・武帝纪》:征诣行在所。蔡邕《独断》曰:天子以四海为家,谓所居为行在所。“颜注”当是行所在所也。

  西忆岐阳信①,无人遂却回②。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③。茂树行相引④,连山望忽开⑤。所亲惊老瘦⑥,辛苦贼中来⑦。(首章自京赴凤翔。眼穿落日,承西忆。心着寒灰,承无人。依树傍山,间道奔窜之迹。辛苦贼中,亲知惊问之词。)

  ①岐阳即凤翔,在长安之西,故云西忆。《舆地广记》:岐阳县,汉美阳县地,《诗》所谓“居岐之阳”即此,唐省入扶风县,为岐阳镇。

  ②却回,谓退回之人。

  ③《庄子》:“心可如死灰乎?”鲍照诗:“寒灰灭更燃。”黄生曰:岐阳信,望官军之再举,唯眼穿心死,因始为脱身之计也。

  ④刘向《新序》:“昼游乎茂树。”

  ⑤莲峰,旧注指华州莲花峰。朱注云:公自金光门出,西归凤翔,不应走华阴道,当依赵次公作连山为是。谢眺诗:“遥树匝清阴,连山周远净。”

  ⑥《汉书注》:所亲,素所亲任也。曹植诗:“果得心所亲。”

  ⑦李陵书:“不顾流离辛苦。”

  其二

  愁思胡茄夕①,凄凉汉苑春②。生还今日事③,间道暂时人④。司隶章初睹⑤,南阳气已新⑥。喜心翻倒极⑦,呜咽泪沾巾⑧。(下二章,喜达行在所。此承上贼中来,故接以“愁思胡前夕”。今日生还,得睹中兴气象。间道暂免,尚觉呜咽伤心。三四分领,下段说出喜极而悲。苑中花木之地,春尚凄凉,以胡骑蹂躏其中也。暂时人,谓生死悬于顷刻。

  ①秦嘉诗:“愁思难为数。”蔡琰诗:“胡笳动兮边马鸣。”

  ②沈约诗:“凄凉霜野。”《三辅黄图》:汉有三十六苑。《通鉴》:禄山使安忠顺将兵屯苑中,以镇关中。

  ③《后汉书》:班昭上书,乞超生还,复见阙庭。

  ④又:“班超从间道至疏勒。”注:“间道,伺其间隙之道而行。”

  ⑤《光武纪》:更始以帝行司隶校尉,置官属,作文移,一如旧章。傅亮《进宋元帝诏》:“东京父老,重睹司隶之章。”

  ⑥《光武纪》: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⑦翻倒,翻喜为悲也。《木兰诗》:“喜极成悲伤。”

  ⑧蔡琰诗:“行路亦呜咽。”曹植《哀词》:“泪流射而沾巾。”《世说》:桓玄以手巾掩泪。

  其三

  死去凭谁报①,归来始自怜②。犹瞻太白雪②,喜遇武功天④。影静千官里⑤,心苏七校前⑥。今朝汉社稷⑦,新数中兴年⑧。(此承上“暂时人”,故接以“死去凭谁报”。瞻雪遇天,幸依行在矣。千官七校,亲睹朝班矣。新数中兴,从此治安矣。皆写出破愁为喜。“赵访注”脱一生于万死,在道时犹不觉,及归乃自怜耳,起语悲痛。奔波初定,故曰影静。精神顿爽,有似心苏。官指文臣,校乃武卫。)

  ①陶潜诗:“死去何所道。”报,报信也。

  ②陶诗:“归来夜未央。”“顾注”前曰生还,此曰归来,总以君之所在为归耳。魏文帝诗:“私自怜兮孤栖。”

  ③《地图记》:太白山甚高,上常积雪,无草木。《辛氏三秦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三百里。《录异记》: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号为太白。其精化为白石,状如美玉,常有紫气覆之。《唐书》:凤翔府郿县有太白山。

  ④《长安志》:京兆武功县,以武功山得名。《三秦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曰武功天,至此得见天日也。

  ⑤《荀子》:古者天子千官。《汉书・严助传》:“奉千官之供。”

  ⑥苏,苏醒也。《汉书》:京师有南北军屯,至武帝平百越,内增七校。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言七校。

  ⑦《诗》:“以永今朝。”

  ⑧《东皋杂录》:毛公《诗序》:“《烝民》,任贤使能,使周室中兴焉。”陆德明《释文》读去声。故云“新数中兴年”,又“百年垂死中兴时”。

  黄生曰:公若潜身晦迹,可徐待王师之至,必履危蹈险,归命朝廷,以素负匡时报主之志,不欲碌碌浮沉也。

  赵汸注:题曰“喜达行在所”,而诗多追说脱身归顺,间关跋涉之情状,所谓痛定思痛,愈于在痛时也。

  今按:首章曰心死,次章曰喜心,未章曰心苏,脉络自相照应。首章见亲知,次章至行在,未章对朝官,次第又有浅深。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