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节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黄鹤注”公天宝十五载夏,自奉先之同州白水,赋《高斋》诗,已是五月。又自白水之鄜州,道出华原,乃赴灵武所经也。同州在华原东百八十里,华原北至坊州百八十里,坊北至鄜百四十五里。岂非公自白水西北至华原,又自华原北至坊,复自坊北至鄜乎?是年史不书大水,而诗言水患为甚,可以补史之阙。《旧唐书》:三川县,属鄜州,以华池水、黑水及洛水三川同会得名也。《元和郡县志》:三川县,本汉狄道县地,开皇三年,属鄜州。

  我经华原来①,不复见平陆②。北上惟土山③。连天走穷谷④。火云出无时⑤,飞电常在目⑥。(首叙山行景事,此水涨之由。连天,连日也。)

  ①《长安志》:华原县,本汉祋祤县地,隋开皇六年,改泥阳为华原县。贞观十七年,属雍州。大足元年,隶京兆府。

  ②卢湛诗:“平陆涨长流。”

  ③《元和郡县志》:“土门山,在华原县东南四里。

  ④钟繇表:“深山穷谷。”

  ⑤卢思道《纳凉赋》:“火云赫而四举。”

  ⑥何逊诗:“密云穷浦暗,飞电远洲明。”宋之问诗:“故园长在目。”

  自多穷岫雨①,行潦相豗蹙②。蓊川气黄③,群流会空曲④。清晨望高浪⑤,忽谓阴崖踣⑥。恐泥窜蛟龙⑦,登危聚麋鹿⑧。枯查卷拔树⑨,礧磈共充塞⑩。声吹鬼神下(11),势阅人代速(12)。不有万穴归(13),何以尊四渎(14)。(此记山水之涨。水流山内,故川气带黄。浪浸山根,故阴崖如踣。蛟龙恐泥、麋鹿登高,畏水故也。枯槎浮水,与拔树俱卷。礧磈沙石,忽填塞水口,极言其簸荡也。水声冲激,如泣鬼神,水势变迁,忽移人世,惟有奔归四渎,可以一泄下流耳。二句起下。)

  ①《魏都赋》:“穷岫泄云。”鲍照诗:“穷岫閟长灵。”

  ②《左传》:“潢污行潦之水。”豗,水相击。蹙,水相迫。

  ③蓊,水气蓊郁而匝也,《海赋》:“磊匒而相豗。”注云:“匒,重叠也。”潘岳诗:“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

  ④《抱朴子》:“南溟浩瀁,实须群流之赴。”《陶弘景传》:句容之句曲,山中周回一百五十里,空曲寥旷。

  ⑤郭璞诗:“高浪驾蓬莱。”

  ⑥《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

  ⑦“朱注”《广韵》:泥,滞也,陷也。《论语》:“致远恐泥。”此借用其字。

  ⑧《江赋》:“狐玃登危而雍容。”

  ⑨梦弼曰:查与槎同,水中浮木。庾信诗:“卧树拥槎来。”魏文帝《怨歌行》:“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⑩何逊诗:“磈礧冲波白。”礧磈,沙石也。《汉书・刘宠传》:“充塞道路。”

  (11)《庄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燀赫千里。”

  (12)梁武帝诏:“人代徂迁。”陆机《叹逝赋》:“人阅人而为世。”(13)《海赋》:“江河既道,万穴俱流。”

  (14)《封禅书》:四渎者,江河淮济也。

  及观泉源涨①,反惧江海覆②。漂沙圻岸去③,漱壑松柏秃④。乘陵破山门⑤,回斡裂地轴⑥。交洛赴洪河⑦,及关岂信宿⑧。应沉数州没⑨,如听万室哭⑩。秽浊殊未清(11),风涛怒犹蓄(12)。何时通舟车(13)?阴气不黪黩(14)。(此记川水之涨。江海覆,有似倒流也。漂沙,言其突冲。漱壑,言其横撼。破山,言其高涌。裂地,言其深入。赴河及关,言其势急。数州沉没,言其害大。秽浊四句,忧水涨未平,亦以起下。)

  ①《水经注》:“泉源沸涌,浩气云浮。”

  ②应璩诗:“汪海倘不逆。”

  ③《海赋》:“漂沙礜石。”谢灵运诗:“圻岸屡崩奔。”《玉篇》:“圻与垠同,岸也,界也。”《水经注》:垠岸重沙。

  ④《江赋》:“漱壑生浦。”欧阳建诗:“松柏隆冬瘁。”

  ⑤《风赋》:“乘凌高城。”朱云:山门,即土门山。

  ⑥谢惠连诗:“倾河易回斡。”《淮南子》:地有三千六百轴,名山大川,孔穴相连。《海赋》:“似地轴挺拔而争回。”

  ⑦《旧唐书》:洛交县,属鄜州洛水之交,故名。《寰宇记》:洛交水在县南一里。潘岳诗:“登城望洪河。”洪河,黄河也。

  ⑧“朱注”及关,谓潼关也。关在华山之东。杜氏《通典》:潼关本名冲关,言河流所冲也。刘峻诗:“空轸及关叹。”《诗》:“于汝信宿。”

  ⑨“朱注”洛水发源鄜州白於山,合漆沮水,至同州朝邑县入河,其势最大而疾,故有数州沉没之惧焉。⑩《邹阳传》:“万室不相救。”

  (10)蔡邕《琴歌》:“涤秽浊兮存正灵。”荀悦《赦论》:“荡涤秽流。”

  (11)颜延之诗:“春江壮风涛。”《江赋》:“乃鼓怒而作涛。”

  (12)陶潜诗:“舟车靡从。”

  (13)蔡琰《悲愤诗》:“阴气凝兮雪夏零。”陆机《高祖功臣赞》:“芒芒宇宙,上下黩。”郑曰:“黪黩,垢黑也。”

  浮生有荡汩①,吾道正羁束②。人寰难容身③,石壁滑侧足④。云雷屯不已⑤,艰险路更跼⑥。(此伤避乱而遭水患也。荡汩承上。羁束难容,后逼兵戈,侧足路艰,前沮水涝也。)

  ①《庄子》:“其生也若浮。”《南都赋》:“漻泪淢汩。”《上林赋》:“弗宓汩。”注皆音聿。《北征》诗作荡潏,义可通用。

  ②《楚辞》:“邅吾道兮洞庭。”魏彦深《鹰赋》:“运横罗以羁束。”

  ③鲍照《舞鹤赋》:“归人寰之喧卑。”《淮南子》:“圣人不遇其世,仅足以容身。”

  ④江淹诗:“洞林带晨霞,石壁映初晰。”《东观汉纪》:马援曰:“隗嚣侧足无新立。”

  ⑤《易》:“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⑥颜延之诗:“首路跼险艰。”魏征诗:“岂不惮艰险。”《诗》:“不敢不跼。”

  普天无川梁①,欲济愿水缩②。因悲中林士③,未脱众鱼腹④。举头向苍天⑤,安得骑鸿鹄⑥?(未复有举世沦胥之慨。流离奔走中,欲济无由,因叹林居之士,不免为鱼,此即饥溺一体之心也。前《赴奉先》诗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亦是此意。此章前后三段各六句,中间二段各十四句。)

  ①《诗》:“普天之下。”鲍照诗:“川梁日以广。”

  ②曹植诗:“欲济河无梁。”《后魏书》:尔朱兆袭京邑,人梦河神为缩水脉,及兆至,有行人言水浅处导焉。遂策马涉渡,直叩宫门。梁简文《筝赋》:“望交河之水缩。”

  ③王康琚诗:“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④《诗》:“众维鱼矣。”《太玄赋》:“屈子慕清,葬鱼腹兮。”

  ⑤蔡琰曲:“举头仰望兮空云烟。”《诗》:“悠悠苍天。”

  ⑥陆机诗:“思驾归鸿羽。”

  卢元昌曰:时禄山作乱,神州有板荡之象。篇中云“声吹鬼神下”,阴长阳消也。“势阅人代速”,世事沧桑也。“何以尊四渎”,无复朝宗也。“反惧江海覆”,中原陆沉也。云雷屯不已”,建侯不宁也。“普天无川梁”,拯挽无人也。语意显然。

  王嗣奭曰:此诗之佳,在摹写刻深,如声吹势阅二句,无人能道,然终与唐人分道而驰。比之画马,他人皆画肉,而公则画骨,此其超出唐人者,肉易识,骨不易识也。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