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节 后出塞五首

  鲍钦止曰:天宝十四载三月壬午,安禄山及奚契丹战于潢水,败之。故有《后出塞五首》,为出兵赴渔阳也。今按末章,是说禄山举兵犯顺后事,当是天宝十四载冬作。

  男儿生世间①,及壮当封侯②。战伐有功业③,焉能守旧丘④。召募赴蓟门⑤。军动不可留⑥。千金装马鞭⑦,百金装刀头⑧。闾里送我行⑨,亲戚拥道周⑩。斑白居上列(11),酒酣进庶羞(12)。少年别有赠(13),含笑看吴钩(14)。(首章,记应募之事。上八,从军者喜于立功。下六,送别者壮其行色。《杜臆》:召赴蓟门者,禄山也,势已盛而逆未露,且以重赏要士,故壮士喜功者,乐于从之。其装饰之盛,饯送之勤,与前出塞大不同矣。老者慈爱,唯赠饮食;少年英锐,故赠吴钩。含笑者,受而会意也。)

  ①魏文帝乐府:“男儿居世,各当努力。”李陵诗:“人生一世间。”

  ②《论语》:“及其壮也。”后汉班超尝投笔叹曰:“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封侯。”

  ③《史记・龟策传》:“可以战伐攻击。”又《邹阳传》:“功业复就于天下。”

  ④鲍照诗:“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广雅》:“丘,居也。”

  ⑤《吴志・孙策传》:“召募得数百人。”《一统志》:古蓟门关,在今顺天府蓟州。《水经注》:武王封尧后于蓟,城内西南隅有蓟丘,因名蓟门。

  ⑥《后汉・光武纪》:“时不可留。”

  ⑦《西京杂记》: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皆以白玉作之。玛瑙石为勒,白光琉璃为鞍。鞍在暗室中,常照十余丈,如昼日。自是长安始盛饰鞍马,竟皆雕镂,或一马之饰,直百金。乐府《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又:“西市买马鞭,南市买辔头。”

  ⑧《史记・陆贾传》:“宝剑值百金。”古绝句:“何当大刀头。”

  ⑨《国策》:监门闾里。《大司徒》: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闾里皆二十五家,乡谓之闾,遂谓之里。二十五家共有巷,巷首有门。陶潜诗:“慷慨送我行。”

  ⑩《史记・穰苴传》:庄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诗》:“有杕之杜,生子道周。”毛苌曰:“周,曲也。”

  (11)《古乐府》:“斑白居上头。”

  (12)《韩非子》:“酒酣,灵公起。”《仪礼》:上大夫,庶羞二十品。

  (13)《史记・季布传》:少年藉其名以行。《通鉴》:王猛谓慕容垂曰:“今当远别,何以赠我?”垂解佩刀赠之。

  (14)《世说》:王公含笑看之。《吴越春秋》:阖闾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百金。”有人杀其二子,以血衅金成二钩,献之。王曰:“何以异于众钧乎?”钩师呼二子名:“吴鸿、扈稽,我在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绝于口,两钩俱飞,着父之胸。吴王大惊,赏之百金。《吴都赋》:“吴钩赵棘,纯钩湛卢。”

  其二

  朝进东门营①,暮上河阳桥②。落日照大旗③,马鸣风萧萧④。平沙列万幕⑤,部伍各见招⑥。中天悬明月⑦令严夜寂寥⑧。悲笳数声动⑨,壮士惨不骄⑩。借问大将谁(11),恐是霍嫖姚(12)。(章记在途之事。上六薄暮景事,下六夜中情景。上言军容之整肃,下言军令之森严。“张綖注”将似霍嫖姚,盖武皇开边,而去病勤远,故托言之。《杜臆》:前篇言唾手封侯,何等气魄,至此惨不骄矣,束于军法故也。)

  ①“钱笺”阮籍诗:“步出上东门。”《寰宇记》:上东门,洛阳东面门也,后又改为东阳门。《通鉴注》:上东门之地,唐为镇。

  ②“卢注”禄山反范阳,封常清议断河阳桥,则知前此募兵赴军前,必由河阳桥去。《春秋》:天王狩于河阳。郑曰:河阳,洛邑也。《通典》:河阳县,古孟津,后亦曰富平津,跨河有浮桥,即杜预所建。《元和郡县志》:河阳浮桥,驾黄河为之,以船为脚,竹亘之。《一统志》:河阳桥,在阌乡县西门外河水滨。王粲诗:“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③谢惠连诗:“落日隐櫩楹。”《汉书》颜注:“麾,大将之旗。”

  ④《诗》:“萧萧马鸣。”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杜臆》:《毛诗》萧萧,原非马鸣声,此加一风字,更为爽豁。

  ⑤范云诗:“平沙断还续。”《汉书注》:幕府者,以军幕为义,军旅无常居止,故以帐幕言之。

  ⑥《史记・李广传》:广行无部伍行阵。赵曰:士卒多则将各有一幕,故一部伍之人,各相招认以居幕也。

  ⑦梁武帝《边秋诗》:“秋月出中天。”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

  ⑧《楚辞》:“兮收潦而水清。”朱子注:“与寂寥同。”

  ⑨《乐书》:胡笳似觱篥而无孔。王融诗:“夜夜闻悲笳。”杜挚《笳赋序》:“笳者,李伯阳入西戎所作也。”

  ⑩王褒碑文:“壮士志骄,时观投石。”

  (11)《汉・高帝纪》:王问“魏大将谁也?”《唐书》:禄山入朝,奉封称旨,进骠骑大将军。

  (12)《史记》:霍去病善骑射,为剽姚校尉。颜注:“票姚,劲疾之貌。”胡仔曰:《汉书》嫖姚,服虔音飘飖,师古音嫖,频妙切;姚,羊召切。荀悦《汉纪》又作票飖,杜诗每作平声用,盖取服音耳。“朱注”梁萧子显《日出东南隅行》押霄字韵,而云:“汉马三万匹,夫婿仕飘姚。”周庾信《画屏风》诗押飘字韵,末云:“寒衣须及早,将寄霍嫖姚。”则二字作平声用,在公前已然矣。

  许彦周曰:诗有力量,如弓之斗力,未挽时,不知其难也。及其挽之,力不极处,分寸不可强,若《出塞》曲云:“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又《八哀》诗:“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虬髯似太宗,色映塞外春。”此等力量,不容他人到。

  其三

  古人重守边①,今人重高勋②。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③。六合已一家④,四夷且孤军⑤。遂使貔虎士⑥,奋身勇所闻⑦。拔剑击大荒⑧,日收胡马群⑨。誓开玄冥北⑩,持以奉吾君(11)。(三章,讥边将生事也。各四句转意。当时朝廷好大,以致边将邀功,曰岂知、曰遂使,正见上行下效也。未言辟士奉君,盖逢君之恶,祸及生民矣。《杜臆》:“今人重高勋”,此效尤霍嫖姚者,其奋身贾勇,盖闻主上意旨而起也。)

  ①《史记》:蒙恬曰:“臣将三十万众以守边。”

  ②《后汉・二十八将论》:“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

  ③《左传》:“出师于东门之外。”鲍照《芜城赋》:“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④《过秦论》:“以六合为家。”《记》:“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

  ⑤《汉书》:“春秋有道,守在四夷。”唐太宗《问答》:“昔光武以孤军,当王莽百万之众。”

  ⑥《书》:“桓桓,如虎如貔。”貔,豹属,出貉国,一名执夷。

  ⑦《史记》:李陵长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⑧《叔孙通传》:“群臣拔剑击柱。”《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

  ⑨《安禄山事迹》:禄山包藏祸心,畜单于护真大马习战斗者数万匹,已八九年矣。《汉书》:“胡马不窥于长城。”

  ⑩《楚辞》:“历玄冥以邪征。”《淮南子》:“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

  (11)《左传》:“我亦能事吾君。”

  其四

  献凯日继踵①,两蕃静无虞②。渔阳豪侠地③,击鼓吹笙竽④。云帆转辽海⑤,稉稻来东吴⑥。越罗与楚练⑦,照耀舆台躯⑧。主将位益崇⑨,气骄凌上都⑩。边人不敢议(11),议者死路衢(12)。(四章,刺将骄欲叛也。在八句一断。当边庭无警,恣意欢娱,滥赏以给军心,而严刑以箝众口,禄山叛逆之势成矣。《杜臆》:“献凯日继踵”承上奉吾君来。气凌上都,明有无君之心,特帝未之知耳。)

  ①《周礼》:大司乐,王师大捷,则令奏凯乐。刘庭芝诗:“献凯归京师。”《史记・范睢传》:“继踵取卿相。”

  ②“朱注”《旧唐书》:奚与契丹两国,常递为表里,号曰两蕃。据《新书・安禄山传》:天宝四载,奚契丹杀公主以叛禄山。八月,禄山绐契丹诸酋,大置酒,毒焉,既酣,悉斩其首,献馘阙下。《通鉴》:十三载,禄山奏击破奚契丹,掳其王李日越。十四载,奏破奚契丹。此所谓静无虞也。《诗》:“无贰无虞。”

  ③《汉书・地理志》:渔阳郡,秦置,属幽州。朱叔元书:奈何以区区渔阳,结怨天子。《前汉・万君章传》:“街里各有豪侠。”

  ④左太冲诗,“北里击钟鼓,南里吹笙竽。”

  ⑤《广成颂》:“张云帆,施蜺畴。”辽东,南临渤海,故曰辽海。桓温表:“管宁之默辽海。”“朱注”海运,当始于隋大业中。《北史・来护儿传》:辽东之役,护儿率楼船指沧海,入自浿水,时护儿从江都进兵,则当出成山大洋,转登莱,向辽海也。唐太宗屡讨高丽,舟师皆出莱州,其餽运当从隋故道。骆宾王《讨武墨檄》云:“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盖隋唐时,于扬州置仓,以备海运餽东北边。禄山镇范阳,蕃汉士马,居天下之半,江淮輓输,千里不绝。所云“云帆转辽海”者,自辽西转餽北平也。

  ⑥左思《蜀都赋》:“稉稻莫莫。”又诗:“志若无东吴。”

  ⑦《唐书》:越州土贡花文宝花等罗。《左传》:楚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注:组甲,漆甲为组文。被练,练袍。沈约诗:“朱光浮楚练。”

  ⑧又诗:“绿帻文照耀。”《左传》: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⑨《唐书》:天宝十三载,禄山奏前后立功将士,请超三资告身。于是超授将军五百余人,中郎将三千余人。所谓照曜舆台也。《唐书》: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所谓主将益崇也。

  ⑩凌上都,指长安。《西都赋》:“作我上都。”

  (11)《禄山事迹》:禄山自归范阳,逆节渐露,使者至,称疾不迎,成备而见之,无复臣礼。或言禄山反者,帝必缚送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

  (12)曹植诗:“豺狼当路衢。”《尔雅》:“一达为道路,四达为衢。”

  黄生曰:前二章,讽明皇黩武无厌,后二章,讽明皇养虎贻患,皆借征戍之辞以达之。剀切悲痛,深得风人之旨。

  其五

  我本良家子①,出师亦多门②。将骄益愁思③,身贵不足论。跃马二十年④,恐孤明主恩⑤。坐见幽州骑⑥,长驱河洛昏⑦。中夜间道归⑧,故里但空村⑨。恶名幸脱免⑩,穷老无儿孙(11)。末章,褒军士之不从逆者。此在六句分截。良家子,则颇知忠义矣,故不图身贵,唯恐负国。至于逃籍而归,妻孥被戮,真能不孤主恩矣。《杜臆》:末章与首章相关,前之冀封侯者,志在立功,此之脱恶名者,志在立节。当时附贼者众,而独有此一人在其间,此纲常所以不坠,公特表而出之,以为万世训。《东坡志林》曰:将校有此一人,而不知其姓名,可恨也。

  ①《李广传》:“广以良家子从军。”薛道衡诗:“我本良家子。”

  ②《王莽传》:“自古出师之盛,未尝有也。”

  ③《左传》:“晋政多门。”《史记》:宋义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秦嘉诗:“愁思难为数。”

  ④《蔡泽传》:“跃马疾驱,四十三年足矣。”

  ⑤李陵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江淹诗:“青紫明主恩。”

  ⑥陈子昂诗:“坐见秦兵壘。”唐范阳,属幽州。《禄山事迹》:禄山起兵反,马步相兼十万,鼓行而西。

  ⑦陈琳书:“长驱山河,朝至暮捷。”《唐书》:天室十四载,安禄山陷河北诸郡,十二月陷东京。河南洛阳,即东都之地。《南都赋》:“据彼河洛。”

  ⑧《蔺相如传》:“使人奉璧间道而驰归。”注:“间,空也,投空隙而行也。”

  ⑨鲍照诗:“去国还故里。”沈炯诗:“空村余古木。”

  ⑩《史记・商君传论》:“卒受恶名于秦。”《前汉・冯参传》:“今被恶名而死。”

  (11)《汉书・游侠传》:楼护曰:“吕公以故旧穷老,托身于我。”梁人《折杨柳歌》:“阿婆不嫁女,那得儿孙抱。”

  张綖曰:《左传》:兵犹火也,不戢自焚。前四章,著明皇黩武不戢,过宠边将,启其骄恣轻上之心,末章,直著禄山之叛,以见明皇自焚之祸也。

  又曰:《前出塞》言哥舒翰西征之役,其辞悲。《后出塞》言安禄山北伐之师,其辞乐。悲则犹有苦兵畏乱之思,乐则至于喜乱而佳兵矣。禄山将叛,滥赏士卒,人趋于利,上破国而下覆宗,不祥莫大焉。

  钱谦益曰:《前出塞》为征秦陇之兵,赴交河而作。《后出塞》为征东都之兵,赴蓟门而作。

  朱鹤龄曰:前是哥舒贪功于吐蕃,后是禄山构祸于契丹。

  刘后村克庄曰:前后《出塞》十四篇,笔力高古,可与《古诗十九首》并传。

  黄生曰:两蕃虽静,禄山继反,但备陈其事,而讽刺自见,虽不及十九首之婉笃,要皆自成气候,不受去取也。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