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爆红了一张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打瞌睡的镜头,被媒体和网络疯传。事情发生在特朗普政府与大型药厂达成减肥药降价协议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一幕,发生在众多镜头前,众目睽睽之下,无疑给这位极度注重个人形象的总统带来了巨大的尴尬。

特朗普曾兼做过媒体人,他对自己的形象有着近乎偏执的关注。平时他会精心打理自己稀疏的头发,刻意保持晒成的古铜肤色,一切都为了维持那个不衰的、充满活力的强人表象。前不久,就是因为时代周刊封面照刊登了一张他的照片,让他非常不满。他认为自己的头发被拍摄的太少了。的确,从那个自下而上的镜头角度看,他的头发在蓝天映衬下显得稀疏和苍白。为此特朗普还扬言要起诉这个杂志,说人家是故意的。但我当时看那张照片,感觉总统被拍的很高大威武,没有任何毛病。但特朗普关注的是他的头发,毕竟他的头发确实不太多了,平时很难盖住他已经明显的谢顶,尤其是在他走上直升机的时候,经常被风吹起来,露出光亮的头顶。

这次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需要高度专注的政策发布会上被拍到瞌睡,他肯定会感到恼火,甚至可能迁怒于泄露照片的人,但这更像是一个强烈的、生理性的信号:他毕竟是老人了。
这一突如其来的白日之睡,也瞬间让我想起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那段著名独白:“去死,去睡,仅此而已。”在沙翁看来,那日常的睡眠就像是“短暂的死亡”。而这种不合时宜、悄然降临的入睡,在一位总统身上,便带上了一层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提示着个体精力与人生的尽头越来越近,更将一个困扰美国的老人政治问题,直接推到大众面前。
曾几何时,特朗普每逢竞选讲演,都会以“瞌睡乔”(Sleepy Joe)的绰号嘲讽当时的拜登总统的年迈与蹒跚,而今,他自己一不小心,也成了媒体镜头下的“瞌睡唐”(Sleepy Don)。网上有些读者讽刺说这个新词会不会有剽窃之嫌?当然有,因为“瞌睡乔”这个词就是特朗普炮制的,这个新词“瞌睡唐”是仿用的他的说法,而且又用在他的身上,剽窃得惟妙惟肖。但这种讽刺的轮回,恰恰揭示了美国政治权力的老龄化危机。
过去多年来,我们都曾经嘲笑和批评中国的老人政治,没想到美国民主政治的领导人也沦落到对权力极度执念的地步了。还记得当时拜登和特朗普走上总统竞选辩论的舞台,一位已是耄耋之年,一位也年近八旬,两位高龄候选人仍在为最高权力角逐,那荒谬的场景不禁让人发问,难道美国就没人了吗?在国会,许多参议员和众议员在位时间极长,平均年龄不断攀升。特朗普甚至暗示谋求第三个总统任期。
经验与智慧固然是老一代的宝贵财富,但在一个信息爆炸、全球挑战瞬息万变的时代,国家领导人需要的是充沛的精力、敏锐的判断力和对新事物快速的接受能力。当生理上的衰退使得白日入睡成为常态时,我们不得不质疑:他们是否还能以最佳状态,来应对需要全天候投入的复杂国事?就拿特朗普来说,上台之后就全力打压新能源,把全球气候变暖视为骗局,强力推动传统非再生能源的开发,包括煤炭和石油,喊出了Drill, baby drill。这清楚地反映出一个近80岁大脑的陈旧与顽固。
我记得过去经常笑话我的父母,看电视时看着看着头就不断地上下摆动,不断地小瞌睡。而今,我赫然发现自己也到了这个年纪,在电影院、大型会议或表演中,也会不知不觉地瞌睡一下,有时候还出现呼噜声,相当尴尬。这说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该退休就退休,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更是对国家利益的负责。一个健康的民主社会需要新陈代谢,需要年轻一代的活力、创新思维和不同的视角来接棒。
美国宪法对总统设定了最低年龄限制,却对最高年龄没有规定;国会也缺乏强制性的退休制度。这种制度性的缺失,导致了权力的钝滞现象:掌权者因不舍或自认为不可替代而紧握权力不放,而社会缺乏一个机制来保障公职人员始终处于精力与认知能力的最佳状态。
特朗普这次的公开小睡或许只是生理反应,我看到USA Today 的一篇文章,甚至不敢明说特朗普瞌睡了,而是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他只是“rested his eyes”(让眼睛歇了一会儿)。看着那个描述我有点想笑,但那画面却远远不止“让眼睛歇了一会儿”呀!
现在“瞌睡唐”画面已经热传在网络,无法删除了。它也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掀开了制度的隐患。从“瞌睡乔”到“瞌睡唐”,看来美国是时候认真考虑一个现实问题了:是否该为总统和国会议员设定合理的年龄上限?让执政者保持清醒、反应迅捷、思维开放。否则,政治舞台终将沦为一场无尽的“哈姆雷特式长眠”:演员仍在台上,眼睛却早已暗淡失光。
2025.11.11 于美国
“瞌睡Don”走红与特朗普形象管理的失控
远远的雾 (2025-11-11 06:39:31) 评论 (4)近日,媒体爆红了一张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打瞌睡的镜头,被媒体和网络疯传。事情发生在特朗普政府与大型药厂达成减肥药降价协议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一幕,发生在众多镜头前,众目睽睽之下,无疑给这位极度注重个人形象的总统带来了巨大的尴尬。

特朗普曾兼做过媒体人,他对自己的形象有着近乎偏执的关注。平时他会精心打理自己稀疏的头发,刻意保持晒成的古铜肤色,一切都为了维持那个不衰的、充满活力的强人表象。前不久,就是因为时代周刊封面照刊登了一张他的照片,让他非常不满。他认为自己的头发被拍摄的太少了。的确,从那个自下而上的镜头角度看,他的头发在蓝天映衬下显得稀疏和苍白。为此特朗普还扬言要起诉这个杂志,说人家是故意的。但我当时看那张照片,感觉总统被拍的很高大威武,没有任何毛病。但特朗普关注的是他的头发,毕竟他的头发确实不太多了,平时很难盖住他已经明显的谢顶,尤其是在他走上直升机的时候,经常被风吹起来,露出光亮的头顶。

这次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需要高度专注的政策发布会上被拍到瞌睡,他肯定会感到恼火,甚至可能迁怒于泄露照片的人,但这更像是一个强烈的、生理性的信号:他毕竟是老人了。
这一突如其来的白日之睡,也瞬间让我想起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那段著名独白:“去死,去睡,仅此而已。”在沙翁看来,那日常的睡眠就像是“短暂的死亡”。而这种不合时宜、悄然降临的入睡,在一位总统身上,便带上了一层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提示着个体精力与人生的尽头越来越近,更将一个困扰美国的老人政治问题,直接推到大众面前。
曾几何时,特朗普每逢竞选讲演,都会以“瞌睡乔”(Sleepy Joe)的绰号嘲讽当时的拜登总统的年迈与蹒跚,而今,他自己一不小心,也成了媒体镜头下的“瞌睡唐”(Sleepy Don)。网上有些读者讽刺说这个新词会不会有剽窃之嫌?当然有,因为“瞌睡乔”这个词就是特朗普炮制的,这个新词“瞌睡唐”是仿用的他的说法,而且又用在他的身上,剽窃得惟妙惟肖。但这种讽刺的轮回,恰恰揭示了美国政治权力的老龄化危机。
过去多年来,我们都曾经嘲笑和批评中国的老人政治,没想到美国民主政治的领导人也沦落到对权力极度执念的地步了。还记得当时拜登和特朗普走上总统竞选辩论的舞台,一位已是耄耋之年,一位也年近八旬,两位高龄候选人仍在为最高权力角逐,那荒谬的场景不禁让人发问,难道美国就没人了吗?在国会,许多参议员和众议员在位时间极长,平均年龄不断攀升。特朗普甚至暗示谋求第三个总统任期。
经验与智慧固然是老一代的宝贵财富,但在一个信息爆炸、全球挑战瞬息万变的时代,国家领导人需要的是充沛的精力、敏锐的判断力和对新事物快速的接受能力。当生理上的衰退使得白日入睡成为常态时,我们不得不质疑:他们是否还能以最佳状态,来应对需要全天候投入的复杂国事?就拿特朗普来说,上台之后就全力打压新能源,把全球气候变暖视为骗局,强力推动传统非再生能源的开发,包括煤炭和石油,喊出了Drill, baby drill。这清楚地反映出一个近80岁大脑的陈旧与顽固。
我记得过去经常笑话我的父母,看电视时看着看着头就不断地上下摆动,不断地小瞌睡。而今,我赫然发现自己也到了这个年纪,在电影院、大型会议或表演中,也会不知不觉地瞌睡一下,有时候还出现呼噜声,相当尴尬。这说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该退休就退休,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更是对国家利益的负责。一个健康的民主社会需要新陈代谢,需要年轻一代的活力、创新思维和不同的视角来接棒。
美国宪法对总统设定了最低年龄限制,却对最高年龄没有规定;国会也缺乏强制性的退休制度。这种制度性的缺失,导致了权力的钝滞现象:掌权者因不舍或自认为不可替代而紧握权力不放,而社会缺乏一个机制来保障公职人员始终处于精力与认知能力的最佳状态。
特朗普这次的公开小睡或许只是生理反应,我看到USA Today 的一篇文章,甚至不敢明说特朗普瞌睡了,而是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他只是“rested his eyes”(让眼睛歇了一会儿)。看着那个描述我有点想笑,但那画面却远远不止“让眼睛歇了一会儿”呀!
现在“瞌睡唐”画面已经热传在网络,无法删除了。它也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掀开了制度的隐患。从“瞌睡乔”到“瞌睡唐”,看来美国是时候认真考虑一个现实问题了:是否该为总统和国会议员设定合理的年龄上限?让执政者保持清醒、反应迅捷、思维开放。否则,政治舞台终将沦为一场无尽的“哈姆雷特式长眠”:演员仍在台上,眼睛却早已暗淡失光。
2025.11.11 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