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呼吁:上海带头把户籍制度再放松一点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今天(18日),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举行,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发表主旨演讲。

在谈到如何更好创新时,姚洋说,我们需要在创新的方向有一个综合的考虑,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做0到1的创新。

“比如美国出了大模型,我们就要做大模型,现在中国大模型数量比美国还多,好像是20多家,我们需要这么多大模型吗?恐怕是不需要。”姚洋说,现在网上总是很焦虑,觉得美国大模型又发展了一步,但实际上,我们想要每样东西都超越美国是不现实的,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仅仅解读为一定要做最前沿的创新,有时候最前沿未必是最好的技术,电动车就是一个例子。

姚洋说,电动车使用的其实不是最先进的技术,更好的技术是氢燃料电池,但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下,这就是最适合的技术。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做0到1的创新,也要重视1到N的创新,哪怕是在传统领域一些小改进的创新,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谈到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时,姚洋说,我们现在跟美国要竞争,要竞争就要去看美国是怎么成功的。

“我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个是美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尤其是向移民开放。到硅谷随便一个公司看看,可能有六七成的员工出生在国外。没有这些外来人口,美国不可能成为世界技术的领导者。”姚洋说,所以,中国也要继续扩大开放,上海更是如此。

“我在这里呼吁一下,上海能不能带一个头,把户籍制度稍微再放松一点。”姚洋说,我们要吸纳年轻人来到上海来创业,但事前没人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创业成功,现在的打分落户制度未必是最好的制度,“上海应该要有更宽广的心胸,把更多年轻人吸引过来,不仅是中国的年轻人,应该把全世界年轻人都吸引到上海来创业。”

姚洋认为,资本市场是很重要的第二点。“我们需要资本市场来奖励创新,创新成功的概率极低,所以你得给它奖励。”姚洋说,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的回报率是2900倍,按资本的逻辑、创新的逻辑是非常合理的,因为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成功概率是1/2900,得给出2900倍的回报才有人投资,“这个回报从哪里来?从股市。”

姚洋表示,上海有科创板,在这方面有巨大的优势,怎么发挥好股市作用促进上海乃至全中国的创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