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被丢失的历史:中国年轻人眼中的“六四”(组图)

被丢失的历史:中国年轻人眼中的“六四”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2-06-03 21:10:5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被丢失的历史:中国年轻人眼中的“六四”(组图) 多维

[adinfo] “六四”二十三周年之际,中国贵阳市民连续两天举行纪念活动未遭禁止,而从香港明报所发布的新闻图片来看,参加纪念活动的多为中老年人。那么,在游行集会这种年轻人的“市场”中为何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中国的年轻人对这段历史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贵州民众纪念“六四”二十三周年

现今的中学生、大学生大部分都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二十三年前的这段历史,这段历史在中国渐渐不为人所知,亦或已然被丢失。这是因为中国政府一直不愿正视并公开这段历史,也禁止中国媒体评论这段历史,甚至禁止涉及这一历史事件的人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在中国网络上,搜索“六四”这一关键词,则被告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出现的都是与六四式手枪相关的内容;若搜索“六四 天安门”则页面一片空白,显示“搜索结果可能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未予显示。”

了解六四的老一辈人们,除了在“六四事件”中遇难者的家属,多数会选择沉默,不会多谈甚至根本不会提及这一敏感事件。所以中国的很多年轻人对“六四事件”一无所知,以致在2007年,成都晚报年轻职员因不知道“六四”为何,而刊登了一则纪念“六四”死难者的广告。

2009年,德国一家中文媒体曾在北京海淀区采访过一位江西籍的女大学生,这位大学生虽不能代表全部大学生的观念,但窥一斑现豹,她的想法很有普遍性。她说在她们的教科书中,在她们的课本上并没有提到这段历史。她们的很多同学也都不了解曾经发生的这个事件,而她对“六四”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是因为她曾在香港实习过一段时间。

当今在中国经常能听到如同这位女大学生这样的言论:“我觉得增长和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把发展搞上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你能保证,把我们的发展弄上去,那么你专政、贪污都OK!”她还表示,她们也很佩服当年的那些学生们,但当今的中国也不可能再出现类似那样的学生运动了,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很现实的。

的确,当今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在生活中重享受,看重自我,而对中国政治、社会都漠不关心,对“六四”这段历史就知之更少,甚至是对有些说法持不相信的态度。只有少数的,关心政治的年轻人从其他的渠道知道或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据美国的一家中文媒体报导,在6月3日上午,中国山东大学退休教授为了让更多民众,尤其是让年轻人知道“六四”,了解“六四”的真相,他们6个人在济南市中山公园组织了纪念六四二十三周年的活动,他们打出“悼念六四23周年”的横幅,在公园内向游客宣讲“六四”真相,播放相关视频影片,以便让更多的民众知道六四,了解历史,不让这段历史被丢失,被遗忘。而面对这样的活动,有很多青年人听后一片茫然,有的不相信,认为是胡说的;有的则匆忙走开,表现出事不关已,与我无干的态度。

而笔者也曾就此事问过身边几位年轻的朋友,他们中有的人根本就对“六四事件”一无所知;有的人则是有些许听闻,这些听闻他们也未必真切地与“六四”对上号,这些听闻只是些片断,这些片断也许是来自于父母的告诫——在他们上大学时被告诫“不要在大学里参加学生的游行运动”“在公开活动中不要当出头鸟”“那一年大学生被打死不少”……而有的人则满带兴奋地反问:“六四是什么节日么?哪个国家的,咱们中国怎么不流行啊……”

面对这样的“节日”说,我想,了解历史的国人的心情一定是很沉重的。这是中国政府禁止谈论这段历史的结果——中国的历史被中国人遗忘、丢失!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裔"名媛"吃霸王餐数次被抓 人设崩塌 双面人生曝光
德州警方34年悬案 一群大学生接手 直接破了
“闭嘴,闭嘴,蠢猪!” 特朗普辱骂女记者舆论大哗
罗瑞卿女儿罗点点病逝:晚年倡尊严死 六四时曾遭打压
华裔男生离奇坠轨 无监控无证人无记录 家属无法接受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日交锋,是否需要顾及外交礼仪
那个开日系车被“爱国青年”砸穿脑袋的中国人
公开艾普斯坦档案,是川普挖的“巨坑”?
特朗普让北京知道,中国已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
中国外交部官员解释“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印度商家跃跃欲试
“党已帮你取消机票” 中国严查赴日旅游
AI泡沫化?黄仁勋提出3大重点反驳:AI已不可逆
路透:美国要乌克兰认了 用割地与裁军换停战
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垮塌了3座特大桥
曝川普已批准结束俄乌战争的28点计划 鲁比奥发声
对日本大动肝火!中国会报复到什么地步?
中国游客消失了?日网友惊呼:池袋好安静 快来玩…
以前从银行取一万块有多快,那就知道现在取一万块钱有多慢
台积电老臣被曝携20多箱机密资料跳槽英特尔?
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狂飙62%!黄仁勋:这不是泡沫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被丢失的历史:中国年轻人眼中的“六四”

多维 2012-06-03 21:10:53
被丢失的历史:中国年轻人眼中的“六四”(组图) 多维

[adinfo] “六四”二十三周年之际,中国贵阳市民连续两天举行纪念活动未遭禁止,而从香港明报所发布的新闻图片来看,参加纪念活动的多为中老年人。那么,在游行集会这种年轻人的“市场”中为何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中国的年轻人对这段历史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贵州民众纪念“六四”二十三周年

现今的中学生、大学生大部分都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二十三年前的这段历史,这段历史在中国渐渐不为人所知,亦或已然被丢失。这是因为中国政府一直不愿正视并公开这段历史,也禁止中国媒体评论这段历史,甚至禁止涉及这一历史事件的人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在中国网络上,搜索“六四”这一关键词,则被告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出现的都是与六四式手枪相关的内容;若搜索“六四 天安门”则页面一片空白,显示“搜索结果可能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未予显示。”

了解六四的老一辈人们,除了在“六四事件”中遇难者的家属,多数会选择沉默,不会多谈甚至根本不会提及这一敏感事件。所以中国的很多年轻人对“六四事件”一无所知,以致在2007年,成都晚报年轻职员因不知道“六四”为何,而刊登了一则纪念“六四”死难者的广告。

2009年,德国一家中文媒体曾在北京海淀区采访过一位江西籍的女大学生,这位大学生虽不能代表全部大学生的观念,但窥一斑现豹,她的想法很有普遍性。她说在她们的教科书中,在她们的课本上并没有提到这段历史。她们的很多同学也都不了解曾经发生的这个事件,而她对“六四”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是因为她曾在香港实习过一段时间。

当今在中国经常能听到如同这位女大学生这样的言论:“我觉得增长和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把发展搞上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你能保证,把我们的发展弄上去,那么你专政、贪污都OK!”她还表示,她们也很佩服当年的那些学生们,但当今的中国也不可能再出现类似那样的学生运动了,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很现实的。

的确,当今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在生活中重享受,看重自我,而对中国政治、社会都漠不关心,对“六四”这段历史就知之更少,甚至是对有些说法持不相信的态度。只有少数的,关心政治的年轻人从其他的渠道知道或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据美国的一家中文媒体报导,在6月3日上午,中国山东大学退休教授为了让更多民众,尤其是让年轻人知道“六四”,了解“六四”的真相,他们6个人在济南市中山公园组织了纪念六四二十三周年的活动,他们打出“悼念六四23周年”的横幅,在公园内向游客宣讲“六四”真相,播放相关视频影片,以便让更多的民众知道六四,了解历史,不让这段历史被丢失,被遗忘。而面对这样的活动,有很多青年人听后一片茫然,有的不相信,认为是胡说的;有的则匆忙走开,表现出事不关已,与我无干的态度。

而笔者也曾就此事问过身边几位年轻的朋友,他们中有的人根本就对“六四事件”一无所知;有的人则是有些许听闻,这些听闻他们也未必真切地与“六四”对上号,这些听闻只是些片断,这些片断也许是来自于父母的告诫——在他们上大学时被告诫“不要在大学里参加学生的游行运动”“在公开活动中不要当出头鸟”“那一年大学生被打死不少”……而有的人则满带兴奋地反问:“六四是什么节日么?哪个国家的,咱们中国怎么不流行啊……”

面对这样的“节日”说,我想,了解历史的国人的心情一定是很沉重的。这是中国政府禁止谈论这段历史的结果——中国的历史被中国人遗忘、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