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7·23"动车事故调查结论因政治权衡难产 引舆论不满

"7·23"动车事故调查结论因政治权衡难产 引舆论不满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1-12-05 08:05:5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造成 40人死亡,200余人受伤的“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事故调查报告迟迟未能在法定时限内公布,引起中国社会舆论不满。据报道,这与报告涉及的各个部门相互推诿,官方出于政治考量法权衡有关。

按中国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事故调查组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最长不超过120日。

此前,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曾对媒体表示,“调查结果争取在9月中旬公布”,但截至11月31日,“7•23”动车事故调查结果公布已经超过120天的最长时限,但最终的调查结论报告仍未公开。《财经》杂志引述接近调查组的消息人士称,透露了迟迟未公开的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调查报告逾期不出,调查组成员三缄其口。四个月来,舆论呼唤公正调查结果的声浪此起彼伏,调查公信力在声浪中亦风雨飘摇。

“导致此次动车追尾事故的原因,既有信号设备软件设计缺陷,亦有非正常行车下的调度指挥失误。“从信号设备提供商,到上海铁路局调度所、温州南站行车值班员的行车处理,到电务部门的维修、登记,事故暴露出铁路多个部门均存在问题。”

据中国媒体《财经》杂志12月4日报道,最终调查报告迟迟不出,原因是中国政府高层对责任认定难以取舍;而技术鉴定结束两个多月来,事故所涉各方均在推卸责任,导致报告迟迟无法出台。

令官方头疼的政治考量是,“若认定信号设备供应商承担主要责任,则对中国高铁的国际形象乃至出口更为不利;若认定铁道部调度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则牵涉责任人众多;若信号设备缺陷说被推翻,供应商不再担责,铁路系统也不会全然接受此说,相应会要求承担较轻的管理责任,缩小处理范围。”

此外,杭州电务段温州电务、上海铁路局调度所、温州南站行车值班员各方责任孰重孰轻,对所追究责任人的范围、职位亦有影响。

媒体呼吁,应“采取更公开、更坦诚的态度,向公众告知存在的问题和整改的细节,并实事求是地进行问责与整改”。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声称系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此后,事故调查组成员、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黄毅曾指温州电务部门的应负责:值班人员未按有关规定故障处理,没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这一说法引起杭州电务段反弹,在网上发布公开信反驳。

11月20日,“7•23”动车事故调查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透露,动车事故的书面调查报告已于9月完成,余下的责任认定问题和处罚问题均由相关部门研究后给出处理意见,国务院批复后会发布。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上海女孩介绍海归博士前男友给闺蜜 一年后收到请柬
普京莫迪抵达北京参加上合峰会,但美中印贸易战使峰会蒙上阴影
国际著名统计学家刘军从美“海归” 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租到“串串房”,我成了“出租屋绿萝”
不带手机的伊朗总统被以色列定位 被贴身保镖“出卖”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食品安全又爆雷 知名“零添加”酱油验出“致癌物”
美印交恶!川普宣布"取消出席"印度主办QUAD峰会
改变选举规则!川普要签令"投票必须出示身分证明"
反对川普!芝加哥非裔市长"签行政命命":抵制镇压移民
马斯克:星舰第十次试飞最终溅落点与目标仅差3米
拿到全额奖学金,中国留学生遭拘36小时"5年不得入境"
普丁专访痛批日本恢复军国主义,强调中俄"合作抗日"
白宫改造工程惊现豆腐渣?特朗普真的是气坏了
习莫普天津会晤:金砖国家被特朗普越挫越旺?
哈玛斯证实:军事领导人惨遭以军击毙,痛批以色列"暴君"
以资深外交官:马克龙早就做出决定 承认巴勒斯坦
普京访华前抨击西方制裁,谋求扩大中俄贸易合作
特朗普取消特勤局对哈里斯保护 加州公路巡警接管
川普拟派"美私人军事公司"赴乌克兰,英媒:实质威慑普丁
马斯克证实xAI代码库被盗 涉案前员工跳槽OpenAI
习近平和彭丽媛为上合组织峰会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7·23"动车事故调查结论因政治权衡难产 引舆论不满

多维 2011-12-05 08:05:52

造成 40人死亡,200余人受伤的“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事故调查报告迟迟未能在法定时限内公布,引起中国社会舆论不满。据报道,这与报告涉及的各个部门相互推诿,官方出于政治考量法权衡有关。

按中国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事故调查组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最长不超过120日。

此前,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曾对媒体表示,“调查结果争取在9月中旬公布”,但截至11月31日,“7•23”动车事故调查结果公布已经超过120天的最长时限,但最终的调查结论报告仍未公开。《财经》杂志引述接近调查组的消息人士称,透露了迟迟未公开的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调查报告逾期不出,调查组成员三缄其口。四个月来,舆论呼唤公正调查结果的声浪此起彼伏,调查公信力在声浪中亦风雨飘摇。

“导致此次动车追尾事故的原因,既有信号设备软件设计缺陷,亦有非正常行车下的调度指挥失误。“从信号设备提供商,到上海铁路局调度所、温州南站行车值班员的行车处理,到电务部门的维修、登记,事故暴露出铁路多个部门均存在问题。”

据中国媒体《财经》杂志12月4日报道,最终调查报告迟迟不出,原因是中国政府高层对责任认定难以取舍;而技术鉴定结束两个多月来,事故所涉各方均在推卸责任,导致报告迟迟无法出台。

令官方头疼的政治考量是,“若认定信号设备供应商承担主要责任,则对中国高铁的国际形象乃至出口更为不利;若认定铁道部调度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则牵涉责任人众多;若信号设备缺陷说被推翻,供应商不再担责,铁路系统也不会全然接受此说,相应会要求承担较轻的管理责任,缩小处理范围。”

此外,杭州电务段温州电务、上海铁路局调度所、温州南站行车值班员各方责任孰重孰轻,对所追究责任人的范围、职位亦有影响。

媒体呼吁,应“采取更公开、更坦诚的态度,向公众告知存在的问题和整改的细节,并实事求是地进行问责与整改”。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声称系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此后,事故调查组成员、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黄毅曾指温州电务部门的应负责:值班人员未按有关规定故障处理,没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这一说法引起杭州电务段反弹,在网上发布公开信反驳。

11月20日,“7•23”动车事故调查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透露,动车事故的书面调查报告已于9月完成,余下的责任认定问题和处罚问题均由相关部门研究后给出处理意见,国务院批复后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