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私塾

多年网上教学,针对美国高中的数学和物理,学生最低年级从六年级开始。
学校课程的提高以及针对美国标准考试的准备:SSAT数学,SAT数学,AMC竞赛,AP微积分,AP物理,APC物理,物理碗,F=ma。特别针对国内打算来美读大学
正文

我有多糟

(2024-01-12 08:39:49) 下一个

 

家教做久了,周围朋友都知道我在做。一部分是为了竞赛,像是AMC10/F=ma,或者敢于考难一些的AP类的学生,一般接受能力比较强,问题较少。也有一部分是教低的课程,比如浅一点的数学和入门的物理课,这些学生中就不容易提高的比例就高一些。
 
最近和几个家长交流,对于那些不容易提高成绩的学生,老实说我也很心焦。总是会有这种情况的,我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来写一篇文章,让家长了解一下我是怎么想的。
 
要让从心里接受孩子有不同的水平,作为外人来尽力配合学生就好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在心理上比家长容易做到多了。一方面是我见得多了,一开始对某一个学生的预期就早于平均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看法,大多数情况下比家长要准确。毕竟家长看到的学生不多,sample size小得多,对某一门课更不了解。但当然更重要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不会关心则乱。对家长来说,理论上知道应该,但心理上其实是很难接受的,很痛苦纠结。我虽然时时感受到了,但更多时候更觉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是外人,学生自己才是主要因素,好的成绩和差的成绩背后的大多数因素皆如此。
 
说我好话的大多是吹捧,极少数是天时地利下好成绩而来的由衷之言,很少,大多数只是随口讲讲而已。我要是当真,我就真的傻了。我办的是私塾,是一个退休了的职业,并不想办一个以后可能发大财的学校,我可不需要那些没有用的名气。我就是一个比一般家教认真一些的人而已。
 
本来想要把微信聊天记录整理一下,写一篇文章,希望对其他家长有所帮助。但是家长不希望公布聊天记录,就算是把所有的有可能猜到哪一个学生的可能性的细节都去掉也不行。这个其实我也很可以理解。那我说,我只公布我自己说过的话,家长的提问全部去掉,行不行?还是不行。这个能算是。。。算了,写点其他的本来就想写的吧。
 
我这个私塾办家长群,是希望家长和我在课前就有所了解,增加信任,信任不容易建立。我需要家长相信我到一定的程度,来作为一个帮助学生的外部辅助因素。因为我的确在大多数时候比家长看得准,只因为我看得比绝大多数家长都多。(但我也不敢说100%都准过家长,还是会有例外的情况的。随着教书年龄的上去,每年看到一个两个这种我看走眼的,经年累月以后我说不定就不在心里想着某一个学生能不能考好了,什么都有可能。)所以我对家长的建议是相信我,但是信到哪一个程度呢?
 
假如你是和我一样的从国内的很好的学校很偏理科的专业出来的,比如清华北大复旦数学系物理系,那就相信你自己。因为你的水平和我差不多,但加上了更多的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相信你自己的判断更有胜算。很简单,你看到的并不光是学校的成绩,而是某一次你和学生就某一个概念的交流,某一道题目学生的解法,马上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几斤几两,比我对学生的了解早得多,全面得多。如果你虽然是理科出身,但学科是一般工科,甚至于文科的,那就选择相信我为佳。因为你对理科的了解还不一定能到了去判断自己孩子真实水平的程度,就很容易被学校虚假的成绩所欺骗。总而言之,你自己的水平越高,越是相信自己为佳。但社会分工使得不可能大多数人是纯理科专业的,大多数家长还是相信我的判断更有胜算。这时候就看相互了解信任程度,看你敢多真正相信我了。
 
有的家长单纯地责怪学生的后天努力不够,但教书的时间越长,我越觉得其中不少成分是天生的。每个人的脑子长得不一样,就像一个电脑一样。电脑有内存和硬盘大小之分。硬盘就像是长久记忆,硬盘大的人记忆力强。内存就像反应速度,内存大的人反应就快。但反应快的不见得记忆力强,而记忆力强的人不见得反应快。这两者都很好的就少见了,两者都不好的也少见。我们大多数人出于中间地带。而且内存这个东西还不是所有区域都通用的,特定内容有特定的内存,所以每个人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能分到的内存大小是不一样的,是分区来的。比如,有的学生图像概念很好,但理解微积分的概念反反复复就是记不住基础理论,只能死套公式。这个记不住就是内存不够大,我自己学到更深的东西也有类似体会,一瞬间过了脑子一下,但马上就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升到的天花板,那时就是内存用完了。这个天花板每个人不一样,有的很早在代数一讲斜率的时候就碰到了。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纯理科出身,不和学生真正接触,你就看不到他那时候已经到了理解的极限,而觉得一切正常,学校成绩也还可以,随大流一直学到了后面的微积分,心想怎么可能前面那么基础的知识会不懂呢。要知道,能够在更深的科目里拿分数只是死记硬背公式的结果,每一个科目总有只靠临时强记就能拿分的部分,直到最后太难的科目连题目都看不懂。这个和我们绝大多数人看高深的科技论文连题目都看不懂是一样的,太多没有理解的概念在一起的话,只能用“堆砌”这个词来形容,最终将会让我们的大脑不胜负荷。
 
我能感到学生在试图理解概念时瞬间觉得有道理的时刻,也常常在下一刻马上就看到忘记的情形,似乎前面的惊叹完全没有发生过似的。因为这种忘掉自己是不知自主的,只有等我提醒他才发现,才开始自我烦恼,怎么能怪学生不努力呢,他自己也烦着呢。学生自己从经验来判断,也知道自己很有可能是犯错了的,但他不清楚什么地方错了。就像一个人要去触摸天花板,你可以跳一下摸到,但那只是一瞬间,下一步是不可避免地往下掉,脱离接触。这种脱离接触是不由自主的,不由主观意愿所控制。要一直能够着,就需要脑力像姚明,身高够,只要抬手就可以一直碰到,不累。
 
而且人脑毕竟不是机械的机器,还是要复杂很多,会学习,但也会自己擦掉自己(遗忘)。但在不断的重复刺激下,在硬盘和内存中的存在度本来会随着时间延长而消散(就像我们忘了绝大多数以前的知识一样)的东西由于近期不断被读写,变得在一段时间内更容易被读取。所谓补习,就是让一帮高个子学会打篮球,而不是在球场上傻站着,让一些矮个子通过不断的奔跑去稍有改善的过程。如果是中间类的话,是能够得到最大好处的人群。
我知道,我这样说,对私塾生意不利。但我说的是我觉得是对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