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二十:文宗治世之二十二:李石稳坐防止动乱与刘从谏上疏斥责宦官

(2018-09-21 19:49:59) 下一个


大和九年即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壬戌),宰相李训及其党羽发动政变失败,结果几天后全被神策军中尉宦官仇士良等人带领禁军处死。


仇士良等人各自根据功劳大小进阶迁官。自此之后,天下大事皆取决于北司(即宦官控制的禁卫),宰相只是经手文书而已。宦官气焰日益嚣张,在上迫胁天子,在下蔑视宰相;将朝臣当作草芥,任意欺凌侮辱。每次在延英殿议事,仇士良等人动不动就引用李训和郑注的例子来对付宰相。宰相郑覃和李石说:“李训和郑注诚然是作乱的首领,但不知李训和郑注最早是靠谁得以进位的?”他们正是靠大宦官王守澄而得宠的,所以宦官这才收敛了些,而朝臣都很依赖郑覃和李石。


那时中书省只剩下空墙破屋,什么东西都缺乏。江西和湖南二道贡献了衣粮一百二十份,让宰相用以招募随从。十一月三十(辛未),李石上言说:"宰相如果忠正无邪,将会得到神灵的包祐,纵使遇到盗贼,也伤害不到他。如果宰相内怀奸罔,即使有亲兵护卫,鬼神也能得而诛之。臣愿竭尽赤心报效国家,只想遵循惯例,靠金吾士卒导从就够了。两道所献的衣粮,臣请求一并停止使用。”唐文宗李昂准奏。


十二月初一(壬申),左金吾卫将军李贞素被杀(史书没说原因,而他也不知何许人)。翰林学士顾师邕因帮李训他们伪造诏书而被流放到儋州。他到商山时,朝廷赐他自尽。


也在这天,诸道盐铁转运榷茶使令狐楚上奏,说榷茶即茶叶专卖给百姓带来极大不便,请求停止。唐文宗准奏。同时,度支部门上奏要求籍没郑注的家产,结果在他家找到一百多万匹绢,其他财物也非常惊人。


十二月初二(癸酉,《旧唐书》误作癸丑),太子太保张茂宗去世。张茂宗以父亲已故义武节度使张孝忠的门荫经累迁官至光禄少卿同正。贞元三年(787),唐德宗将义章公主许配给他,拜他为银青光禄大夫、本官驸马都尉。因为公主年幼,等到十三岁时再正式嫁给他。刚好张茂宗母亲病故,遗表请求朝廷照样举行婚礼。唐德宗感念他兄长张茂昭的功勋,当天就任命张茂宗为云麾将军,起复他为左卫将军同正和驸马都尉。谏官蒋乂等人谏道:“自古以来,从未有过驸马为了迎娶公主而起复(即终止服丧)的先例。”唐德宗说:“爱卿所言只是古代的礼仪。如今人家往往借吉(利用丧事的日期)举行婚嫁,爱卿何苦要如此固执地反对?”蒋乂上奏说:“臣听说近日有些不很懂得礼教的人家,或者有些为父母服丧的女人,因为不但家里贫乏,而且没有富有的近亲,的确有用借吉出嫁的事。至于男子借吉婚娶,却是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的。如今忽然让驸马起复成婚,臣实在害怕会令人惊骇。何况公主年幼,再等上一年出嫁,既不会有什么耽误,而且也符合礼经。”


太常博士韦彤和裴堪说:“臣见到驸马都尉张茂宗还在为母服丧,陛下的圣恩念及他亡母遗表的请求,允许公主出嫁,还让张茂宗即吉就婚。臣等觉得夫妇的大义是人伦的大端,所以《关雎》列在《诗经》的首位,是王化的先行。天属之亲,孝行为本,所以人们非常重视齐斩五服的重要性。圣人知道夫妇关系和重视服丧是训导人们的根本,不能改变,因此制定婚礼,上以继承宗庙,下以延续后嗣。至于像墨衰夺情(即服丧期间穿黑色戎装出征)那样的事,都是因战争的缘故。如果让张茂宗释下衰服而身穿冕裳,为了迎亲而离开垩室(四壁刷白的居丧屋子),虽说是因为借吉而停止哀毁,却也算是以凶渎嘉(用凶丧亵渎嘉庆)。臣等希望陛下暂时压抑张茂宗亡母的请求,顾及典章不能更易的大义,待他为母亲服丧完毕,然后赐婚。”唐德宗没有采纳,最终还是将义章公主马上嫁给张茂宗。自此之后,张茂宗作为皇家至亲,颇承恩宠眷顾。


唐宪宗元和中年,他任闲厩使。朝廷自贞观中年直到麟德(665)年间,在河、陇之间豢养了四十万匹马。开元中年尚有二十七万匹,混杂着牛羊杂畜,总共不下百万。朝廷还为此设置了八使四十八监,地处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四郡,幅员千里。自长安直至陇右,朝廷设置了七马坊,由会计都领。岐、陇之间水草肥美的良田,都隶属于七马坊。到麟德以后,西戎攻陷陇右,国家的马匹全部失散,监牧使与七马坊的职务也都被废除,它们的地盘和职责则全归于闲厩使。宝应中年,凤翔节度使请求将监牧交给贫民作为生业,这样也搞了十多年。朝廷又下了别敕将原来的千余顷监牧地盘赐给各个寺观。当张茂宗掌管闲厩后,利用和中尉吐突承璀的良好关系,便仗恃恩宠提出旧事,并要求将监牧地租收入回归闲厩司。张茂宗又上奏,说麟游县有个岐阳马坊,按照旧的地图有三百四十顷地皮,请朝廷下制交给闲厩司检计。百姓纷纭上诉,节度使李惟简将这事详细上闻朝廷,唐宪宗于是下诏,让监察御史孙革前往调查。孙革回奏说:“天兴县东面五里有个隋朝遗留下来的岐阳马坊,就在天兴邻近,以当年的监牧为名,与今天被闲厩使侵占的所谓岐阳马坊并不相接。这都有明显证据。”张茂宗非常愤怒,并仗恃宦官的内助,诬告孙革所奏不实。唐宪宗又派侍御史范传式去复查,范传式依附张茂宗,便全部推翻了前奏,最终夺走了那么居民的田产,全都改属闲厩。朝廷还因此罢免了孙革的官职。长庆初年(821),岐州百姓上诉不已,唐穆宗下诏让御史查个明白,这才将那里的土地还给百姓,然后贬斥了范传式。


张茂宗很快又改授左金吾卫大将军。长庆二年,他成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兖州刺史、御史大夫,出任兖海沂节度等使,加检校兵部尚书。大和五年(831),他入朝成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和左卫使,后来转为左龙武统军,这时在该位置上去世。


十二月初三(甲戌,《旧唐书》误作甲子),唐文宗下敕,让左右省起居舍人带着笔砚和纸张在殿前记言记事。十二月初五(丙子),他任命刑部尚书王源中为天平军节度使。次日,他下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


十二月初八(己卯),凤翔监军上奏,说他们已将郑注的判官钱可复等四人处斩完毕。次日,唐文宗登御紫宸殿,问宰相们说:“街坊市井还都安宁吗?”李石答道:“人心虽安,然而近来刑杀过多,因此造成目前这种湿阴的寒冷。又听说郑注在凤翔招募了不少士兵,现在都将被刑戮。臣担心有人会趁机生事。臣觉得应当赦免他们,好安定局面。”唐文宗说:“有道理。”郑覃也说:“罪人的至亲前不久都已处死,其余的真不值得一味追问。”当时宦官痛恨李训等人,凡是与他们有点瓜葛的,或者一时得到他们提携的,都想要不是诛杀就是贬斥,所以这两位宰相才这么说。唐文宗说:“我每次想起贞观和开元那时,再回头看看今天的事,总不免义愤填膺。”


李训和郑注被杀后,朝廷召原先被李训支出朝廷的六道巡边使回来。其中之一的宦官田全操痛恨李训和郑注他们借刀杀人的阴谋,在回来的路上扬言说:“待到我进入京城,凡是穿儒服的,不论贵贱,要把他们全都杀了!”十二月十二(癸未),田全操等人乘坐驿马疾驰进入金光门。京城讹传说有贼寇前来,士人和平民都惊慌地叫喊着到处奔走,尘埃四起。两省各司官员也都四处逃散,有不少人连束带穿袜都没来得及就乘马逃跑了。


郑覃和李石当时人在中书。看着官吏和士卒悄悄逃去。郑覃跟李石说:“听到的和看到的大不相同,我们应当暂且出去躲避!”李石说:“宰相位尊望重,是人心所向,不能轻举妄动!如今还不知道这事是虚是实,只要坚定地坐镇在此,或许可以没事。如果宰相也逃走了,那么朝廷内外就会大乱。况且如果真有祸乱,即使躲避也难免一死!”郑覃觉得有理。李石于是坐着处理文案,泰然自若。


朝廷派敕使相继前来传呼:“请关闭皇城诸司大门!”左金吾大将军陈君赏率领部众站立在望仙门下,跟敕使说:“贼兵到时再关闭大门还不晚,请从容地观察事变,不宜示弱!”到晡时(下午三五点)后京城就安定下来了。当天,街坊市井的恶少都穿着绯皂衣服,手里拿着弓箭和大刀望着北边,一旦见到皇城大门关闭,就打算大肆劫掠。要不是因为李石和陈君赏坐镇那里,京城几乎再次发生动乱。当时两省本应入宫当值的人,都和家人诀别,以为回不来了。


十二月十三(甲申),唐文宗下敕停止修建曲江亭馆。


十二月十六(丁亥),唐文宗下诏说:“叛逆人员的亲戚和党羽,除非早先已被杀和指名收捕的之外,其余一律不予过问。即使胁从逆人的朝廷诸司官员,也只是被误导而已,全都予以赦免。其他人也不许随便告发或用语言恐吓。现正流亡藏匿的,不得继续追捕,三日内听任他们各自回归本司。”(《新唐书》说朝廷还将京师死罪以下犯人降罪一等)


当时禁军残暴专横,京兆尹(《旧唐书》作代理)张仲方不敢干涉他们。宰相们觉得他不能胜任,就在十二月十六这天,将张仲方支出为华州防御使,改任司农卿薛元赏代理京兆尹。薛元赏常去李石的相府谒见李石;有一次曾听到李石正在听事厅上和一人大声争辩。薛元赏让人打听怎么回事,那人告诉他说是个神策军将在那里闹事。薛元赏当即进入听事厅,责问李石说:“相公辅佐天子,在全国颁行纲纪。今天近在面前却不能制服一名军将,让他如此无礼,这样又怎能镇服四夷!”当即离开相府上马,命令左右随从当场拿下那名军将,到下马桥那里等他。薛元赏到时,那军将已被脱光衣服笔直地跪在那里。他的同党向仇士良诉苦,仇士良于是派宦官去召薛元赏,跟他说:“中尉有劳大尹前去问话。”薛元赏说:“我正好有公事在手,办完就去。”于是当即将那军将给杖杀了,然后穿着白服去见仇士良。仇士良说:“你一个痴呆书生,怎敢杖杀禁军大将!”薛元赏说:“中尉是大臣,宰相也是大臣。宰相的人如果对中尉无礼,中尉该怎么对付他?中尉的人对宰相如此无礼,难道能够宽恕!中尉和国家利害一致,应当为国家爱惜法律。我已身穿囚服前来,是生是死全凭中尉裁决!”仇士良知道军将已死,也无可奈何,便让人拿酒来和薛元赏欢饮一阵,干脆就忘了这事。


左仆射令狐楚上奏说:“藩镇节度使等上任时,都得腰带弓弩和其他器仗,到尚书省兵部参拜辞行。臣请求停止这一做法。如果必须参拜谢恩,可让他们身穿公服就行了。”唐文宗准奏。当时令狐楚引用李训和郑注的奸谋作例子,说他们任命王璠和郭行馀为节度使,趁机让他们带着兵仗入宫,所以建议不宜带着兵仗进入尚书省参拜辞行,说这样做不符合事情的大体。舆论也都赞同。


当初,宰相武元衡被刺杀时,朝廷下诏,从内库中拿出弓矢和陌刀交给金吾仗的左右街使,让他们护送宰相上朝,到建福门后才退下。到这时,唐文宗也取消了这一做法。十二月二十(辛卯),朝廷制作谏院大印。


开成元年即公元836年春正月初一(辛丑)日食。唐文宗登御宣政殿受贺,大赦天下,改元为开成。朝廷还蠲免了大和五年以前拖欠的租赋和京畿地区今年的税赋,并赐给文武官员阶和爵。仇士良请求让神策仗护卫殿门,谏议大夫冯定上言反对,仇士良这才作罢。冯定是冯宿的弟弟。


正月初五(乙巳),唐文宗登御紫宸殿,宰相李石奏称:“陛下改元,登御宝殿,人心大快。陛下免除京兆一年的租赋,又停止四季的进奉,朝廷的恩泽所及,确实适当合理。”唐文宗说:“朕一心施行实务,不想搞那些冗长的空文。”李石说:“赦书必须内留一本,陛下可随时翻看。另外,十道黜陟使出发那天,将公事的根本交待给他们,让他们在外和各道长吏认真挑选施行,这样才能尽到利害的关键。”


两天后,唐文宗任命秘书监韦缜为工部尚书,并下敕说:“杨承和、韦元素、王践言、崔潭峻前不久遭到诬陷,朕总是追伤他们的冤死。必须让他们恢复官爵,让家属将他们归葬家乡。”同时他任命银州刺史刘源为夏、绥、银、宥节度使。正月十五(丙辰)望日,月食(《旧唐书》作日蚀,疑有误)。


二月初一(辛未),唐文宗任命左散骑常侍罗让为江西观察使。二月初五(乙亥),唐文宗下诏停止各地进献鸷鸟和猎犬。那天夜里四更,京师地震,屋瓦纷纷坠落(《新唐书》作三月京师地震,而《旧唐书》没提三月地震。估计只有一次)。


二月十三(癸未),唐文宗和宰相交谈时,对各地的表奏华而不实的倾向表示担忧,李石说:“古人因有具体事情而写文章,今人却因文章而损害了具体事情。”


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表要求朝廷公开和李训它们同时被杀的宰相王涯等人的罪名,并说:“王涯等人都是儒生,深蒙国家的荣宠,都想保全自身和家族,怎肯作逆!李训等人其实只是要讨伐和剪除内臣,而两中尉为了救自己的命而杀了他们,然后诬告他们造反叛逆。臣恐怕他们的确是无辜的。假设宰相实有异图,也应当将他们交付有司部门,明正刑典,岂有内臣擅自率领甲兵恣意劫掠的道理,让大祸延及士庶,使他们横遭杀戮杀伤!结果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内臣还要搜罗他们的家族枝叶,搞得朝廷内外恐惧惊疑。臣想亲身拜诣阙庭,当面陈述意见,但害怕自己也身陷囹圄,遭到杀戮,到头来一事无成。所以臣谨当修缮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的心腹,外为陛下的藩垣。如果奸臣难以制服,臣将誓死以清君侧!”二月二十六(丙申),朝廷为了安抚刘从谏,加授他为检校司徒。


也在这天,左武卫大将军朱叔夜在蓝田关被赐死(史书没说具体原因)。同时,天德军上奏,说吐谷浑(《旧唐书》作生退浑)三千帐篷前来丰州归降。


三月初三(壬寅),唐文宗任命袁州长史李德裕为滁州刺史。


同时,左仆射令狐楚奏称:“王涯等人已经伏诛,家族也被夷灭,遗骸被抛弃在野外。臣请求官府为他们收葬,以顺应春季阳和的气候。”唐文宗凄凉生哀了许久,然后命令京兆府到城西收葬王涯等十一人,各赐给一袭官袍。仇士良暗中派人发掘了他们的坟墓,将他们的骸骨抛进渭水。


三月初八(丁未),皇城留守郭皎上奏说:“朝廷诸司的仪仗队中,有兵器的都应当送交军器使保管。遇到有典礼要立仪仗时再另外发给仪刀!”唐文宗准奏。


三月二十一(庚申),唐文宗临幸龙首池,观看内宫男女赛雨,并因时赋了首《暮春喜雨诗》。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曾三次上疏,要求朝廷给出王涯的罪名。仇士良得知后非常警惕恐惧。当天,刘从谏又派牙将焦楚长带着他的表章上朝,辞让官爵,声称:“臣的奏陈,关系到国家的大体。陛下如能听取,则王涯等人就应当得到洗雪。如不能听取,则不应当为臣妄加赏典(指加他为检校司徒)!哪里有冤死的大臣无法申冤,而活人还荷蒙厚禄!”并趁机揭露仇士良等人的罪恶,请求和唐文宗当面应对。三月二十二(辛酉),唐文宗召见焦楚长,安慰劝谕他一番后打发他回去。当时仇士良等人专恣骄横,朝臣每天都担心被他搞得家破人亡。当刘从谏的表章到后,仇士良等人才感到害怕,因此郑覃和李石得以粗略秉政,唐文宗也依赖他们勉强能够自强。


夏四月初一(庚午),唐文宗任命河南尹郑浣为左丞,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李绅为河南尹。四月初四(癸酉),他任命亳州刺史裴弘泰为义成军节度使,谏议大夫李让夷兼代理起居舍人事务。


四月初十(己卯,《旧唐书》误作乙卯),唐文宗任命江州刺史李珏为太子宾客分司,任命潮州司户李宗闵为衡州司马。凡是先前被李训指为李德裕和李宗闵党羽的人,都稍微得到些升迁或复职。


四月十四(癸未),吏部侍郎李虞仲去世。李虞仲字见之,是赵郡人。他祖父李震曾任大理丞,父亲李端进士及第,工于作诗。唐代宗大历中年,他与韩翃、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驰名都下,号称“大历十才子”。当时尚父郭子仪的小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郭暖贤明而有才思,尤其喜爱诗人,而李端等十人大多投在郭暧的门下。每次举行宴会赋诗,公主总是坐在帘后观赏;诗作好的,她通常会赏给百匹丝缣。郭暧因为升官,和十子会面说:“诗先成的有赏。”当时李端首先献诗,其中有警句是:“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公主当即拿出百匹丝缣赏他。钱起说:“李校书诚然有才,但这首诗却是很早以前就构思的。我希望李校书赋一韵让大家雅正。请以我的姓氏为韵。”李端当即在纸笺上写了一首献上:“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郭暧说:“这首还更好。”钱起等人这才开始叹服。李端因病自校书郎转移到江南当官,授任杭州司马,在该位置上去世。


李虞仲也工于作诗。元和初年(约806),他进士及第,又以制策登科,被授予弘文校书。后来他成为荆南从事,接着入朝成为太常博士,不久升迁兵部员外和司勋郎中。宝历中年(约826),他因为考制策成绩优异而转任兵部郎中兼知制诰,又官拜中书舍人。大和四年(830),他出任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不久又入朝官拜左散骑常侍,兼任秘书监。大和八年,他转尚书右丞,并于翌年成为兵部侍郎,很快又改任吏部。这时他病故,终年六十五岁。李虞仲简朴淡泊,清心寡欲,立性方雅,出身累代文学,通达而不矜持,因此得到士大夫和友人的尊重。


要想知道唐文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