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蒋介石怎麽篡改地图谋夺日本的钓鱼台

(2008-06-19 19:37:44) 下一个
蒋介石怎麽篡改地图谋夺日本的钓鱼台

1970前台湾的官方说法钓鱼台都是日本领土,钓鱼台发现石油後,老蒋才突然宣称钓鱼台是台湾的
还拼命窜改台湾既存的纪录,只是都被日本人发现还留下完整的纪录,真是丢脸丢到家了

参考这里
http://blog.pixnet.net/Richter/post/18881937
[img]http://p9.p.pixnet.net/albums/userpics/9/5/19195/normal_1213794305.jpg[/img]
1959~1972 年,国防研究院陆续出版全五册的《中华民国地图集》与全五册的《世界地图集》。这一系列地图集不但被视为是准官方地图,也成为当时台湾境内的制图标准范本。奥妙的是,直到 1972 年《中华民国地图集第一册》发行第四版之前,《中华民国地图集》里完全找不到钓鱼台。那麽,钓鱼台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它出现在《世界地图集第一册》的〈琉球群岛图〉之中。只不过,钓鱼台在该
图幅里不叫钓鱼台,而是叫做「尖阁群岛」。它与台湾之间,还标示著非常清晰的国界线。这幅地图,让台湾在往後的钓鱼台主权争议中吃了大亏。

为什麽这幅地图有这麽大的影响力呢?我们得看看这幅地图是谁制作的。

(图二)
[img]http://p9.p.pixnet.net/albums/userpics/9/5/19195/normal_1213794362.jpg[/img]
主编张其昀,他是何方神圣?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张其昀的事迹。

1. 浙江宁波人,曾任老蒋的秘书。换言之,他不但是老蒋的同乡,也是亲信。

2. 曾任教育部长、第一届 (万年) 国民大会代表、行政院政务委员、考试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常委。换言之,他是不折不扣的党国大老。

3. 他的著作包括∶《三民主义概论》、《中国国民党六十年奋斗史略》、《国父全书》、《蒋总统八十晋九诞辰纪念论文集》等等。换言之,他是党国思想的创作者之一。

4. 他在台湾重新成立中国地理学会,担任二十多年的会长,是地理学界与制图界的领袖。

5. 他创办了中国文化大学。当年政府紧缩高等教育,不让私人办大学,他却是例外。由此可见他党政关系之雄厚。

1958~1972 年,张其昀主持国防研究院,编绘《中华民国地图集》与《世界地图集》。当时地图受到严格的管制,民间只能绘制街道图。因此他主编的这一系列地图集,被视为具有准官方色彩。另一方面,他的地图编绘工作,也确实动用了很多军方的人力与资源。由此可见,《中华民国地图集》与《世界地图集》是当时台湾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地图。这一系列地图集对钓鱼台的处理方式,当然也就具有重大影响力了。

《世界地图集第一册》是 1965 年初版的,当时钓鱼台被画成琉球群岛的一部份。此外,在 1967 年三版的《中华民国地图集第一册》与再版的《中华民国地图集第五册》中,仍然见不到钓鱼台的踪影。直到 1971 年,钓鱼台主权争议爆发,这一系列地图集简直自己打了台湾方面一巴掌。日本方面更不会放过这个大好良机,也引用这一系列地图集来证明∶台湾方面原本主张钓鱼台是琉球群岛的一部份。

据一位地图学的老教授指出,老蒋为此大为火光,导致国防研究院关门。不过在关门之前,国防研究院得赶快亡羊补牢。具体的成果就是在 1972 年发行第四版的《中华民国地图集第一册》,将钓鱼台画进领域内。此外,捅出最大搂子的《世界地图集第一册》之〈琉球群岛图〉,也得赶快涂改。於是,出现了下面这个版本。
(图三)
[img]http://p9.p.pixnet.net/albums/userpics/9/5/19195/normal_1213794419.jpg[/img]
相较於原始版本,国界线重新画了一条 (不过好像画得太粗了点),尖阁群岛被改成钓鱼台列屿。此外,鱼钓岛、赤尾礁、黄尾礁、北小岛、南小岛分别改成∶钓鱼台、赤尾屿、黄尾屿、北小礁、南小礁 (不过涂改的痕迹有些明显)。这幅涂改版何时问世呢?版权页是这样记载著。

(图四)
[img]http://p9.p.pixnet.net/albums/userpics/9/5/19195/normal_1213794446.jpg[/img]
奥妙的是,涂改版依旧宣称其为初版,并且把初版日期定为 1966 年。版权页刻意加上的许可证,日期也是 1966 年。然而,真正的初版日期应该是 1965 年,漏网之鱼的图二即是明证。那麽,涂改版真的是 1966 年推出的吗?我们认为这个日期是捏造的。涂改版的版权页刻意加了一行字∶「本图集界线不作政治依据」。然而,1965 年初版的《世界地图集第一册》并没有这一行字,1968 年以後初版的第二册至第五册也都没有这一行字。只有涂改版有这一行字。如果涂改版夹在 1965 年与 1968 年之间,未免显得过於突兀。因为五册的格式都是完全一致的,只有涂改版不一致。

另一个间接的证据来自国中地理教科书。当时地理教科书的地图系《中华民国地图集》与《世界地图集》的简化版。事实上,张其昀本身亦为地理教科书的编辑委员。然而,1970 年发行的国中地理第四册依据的仍是原始的《世界地图集第一册》。直到 1971 年,国中地理第四册的〈琉球群岛地形图〉才改成涂改版的样子。如果涂改版是在 1966 年推出,为什麽国中地理教科书直到 1971 年才修改呢?

话说回来,涂改版其实也没改乾净。在英文地名索引中,仍可找到「Senkaku Gunto」(尖阁群岛) 的条例。但根据该条的指示来到图三後,却找不到地名。

身为老蒋同乡与亲信、党国大老、党国思想创作者的张其昀,大概没想到他在地图上的「差之毫厘」,竟会导致在主权争议的「理」上「失之千里」。


注∶本文与黄清琦 (政大外交所国际关系组硕士) 合作完成。

声名∶本文所引用的地图内容,不代表作者立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