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母系氏族的产生

  人类最初制作的工具是石器,考古学上把使用石器的时代叫作石器时代。在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石器,但也使用木器、骨器和角器。

  根据石器制作技术的演进和生产水平的发展,考古学者把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大致相当于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阶段,中期相当于早期智人阶段,晚期大致相当于晚期智人阶段。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石器发现于东非肯尼亚特卡纳湖东岸的库彼弗拉,1969年用钾氩法测定其年代在二百六十一万年前。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尔地区曾发现二百五十万年前的石器。在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发现的石器,年代也较早,大约在二百万年至一百七十五万年前。

  这些早期的石器,主要是砾石打制成的砍砸器,也有一些形状很不规整的石片工具。它们虽然制作得十分粗糙,但是已经足以砸碎坚果、切割植物的根茎或肉类了。当时的人们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到了晚期猿人的时候,石器的制作方法比以前进步。中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大量石器,表明他们已经知道对不同的石料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石器的基本类型如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已经具备。在欧洲,晚期猿人使用的典型工具是扁桃形的“手斧”,它的一端比较钝厚,便于握在手中,另一端则是尖锐的锋刃。这是一种可以用于切割、砸击、投掷、挖掘等各种用途的“万能工具”。除了手斧之外,还有许多较薄的石片工具。

  大约也是在这时,人类学会了用火。北京人的遗址,灰层厚达六米,证明当时已能长期保存火种。在欧洲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中也有用火的遗迹。

  火不但可以用来御寒取暖,使人类能够突破气候条件的限制,在结冰线以北的地区生活;而且可以用来猎取大动物,扩大狩猎的范围;火还可以变生食为熟食,缩短消化过程,使人类吸取更多的营养,促进大脑和体质的发展。

  所以火的使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到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的制作比前一阶段更为精确规整,形状也更多样,在欧洲,典型的石器是小型尖状器和刮削器,中国的丁村文化则以大型的尖状器及砍砸器为主。这一时期是冰河到来的时代,在许多遗址中发现用火的遗迹,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人类可能在这时发明了人工取火。骨器也在这时出现,法国多尔道尼穆斯特文化的洞穴中发现的骨针,证明当时人类已能缝制皮衣。

  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人们除了用打击或琢削的方法来制造石器之外,还使用压削的方法,因而可以压出长石片,有很多石器呈柳叶形或桂叶形,有的石器遍体加工,十分美观。磨制石器的方法也在这时出现,但磨制的部位仅在锋刃,这类石器数量很少。在澳大利亚的阿南姆兰半岛发现的磨制石斧,定年在二万二千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磨制石斧。

  早期智人使用的工具在这一时期,骨器和角器大量流行,有些骨角器和石器还装上了木柄。

  矛和投矛器的出现,使狩猎的功效大大提高。在许多遗址留下数量惊人的动物遗骸,捷克斯洛伐克巴甫洛夫附近曾发现一百多头猛犸的骸骨;法国南部梭鲁特的大岩壁下,在奥瑞纳文化层中发现五万匹以上的野马遗骸;乌克兰的阿甫洛西耶夫卡曾发现一千头左右野牛的残骸。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发现,这证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已经使用集体围赶的办法来猎取大动物。这种大规模的围猎,很可能是许多哺乳动物绝种的原因,所以有的学者称旧石器时代晚期是“生态学危机”的时代。

  尽管狩猎的范围扩大了,可是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狩猎要花费很大力量,而且狩猎具有偶然性,所以能够为人们提供经常性食物的采集经济在这时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猿到人的过渡是在集体的情况之下完成的,这是正在形成中的人的集团,是从猿群到人类社会的一种过渡形式。它继承了动物界的杂乱的性关系,没有婚姻之可言。

  到了完全形成的人出现之时,就产生了社会。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是血缘家族。在血缘家族中,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而祖先和子孙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则排斥了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和原始群的杂交相比,这种婚姻形态无疑是一大进步。

  在血缘家族内部,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生活资料不易获得,所以这种集团不可能很大,估计只有二十至四十人左右。为了寻找食物,整个集团不得不经常过着游荡的生活,因此集团与集团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血缘家族存在的时间很长,大致上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直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才进入氏族制度的阶段。

  母系氏族的产生旧石器时代晚期,采集、狩猎和捕鱼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转入了相对定居的生活,这种情况为不同集团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条件。

  同时,人类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通婚的害处。于是婚姻形态就从血缘婚转入了群婚。群婚不但禁止了不同辈分之间的通婚,而且也排斥集团内兄弟姊妹之间的婚姻关系。这一过程是逐步实现的,大约先从禁止亲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开始,然后禁止旁系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到一切兄弟姊妹间甚至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之间的婚姻关系都被禁止的时候,就组成为一个确定的,彼此不能结婚的女系血缘集团,也就是转化为氏族了。由此可见,氏族是与族外婚同时出现的。在氏族制度下,它的成员只有在氏族之外才能找到通婚的对象。因此氏族不可能单独产生,它是和部落同时出现的。两个互通婚姻的氏族构成为一个部落。

  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或称母权制氏族),这是因为在群婚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只能按母系来计算。另一方面,当时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形成以妇女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的重要原因。

  母系氏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基本社会细胞,人们不论从事哪种生产活动,都是以氏族成员集体协作的方式来进行的。在氏族内,土地归集体所有,劳动成果也归氏族全体成员所共有。对食物实行平均分配,是当时维持社会关系的基础。

  知识链接:中国的姓起源于母系社会。中国最古从女而成的原姓很多,如姬、妫、姒、姜、嬴、妘、姞。这些氏族都是母系血缘关系。当社会发展到父系制度后,姓也就转变为以父系血缘关系来计算了,这时出现的姓就不再加女字旁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