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在法西斯同盟妄图在世界建立“新秩序”的情况下组建的,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重大的牺牲与贡献。但是,过去由于较多地强调苏联及英美的反法西斯作用,而抹杀了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功绩,特别是对第一次缅甸战役往往用“惨痛的失败”来结尾。这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及复杂的具体情况,为此,对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作些探讨是必要的。

一、中国远征军成立的国际国内条件

由于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打破了日本先占领中国、再实行南进的设想;粉碎了日本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国内外所采取的种种措施。这就迫使日本决定对中国战略上转入长期作战,而积极加紧南进的准备,并以此从南北两方面夹攻中国。

同时,日美在中国的矛盾也日益加深,从而,美国坚持日本必须从中国全面撤兵,放弃在华的各种特权;日本坚持不许美国干预中国问题,不许美国保留在太平洋地区行使武力及称霸这一地区的权利。这就使从1941年春开始进行的日美交涉破裂。日本为了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决定对美国开战。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联成一个整体。12月9日,美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对德、意宣战。1942年元旦,中英美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约定加盟各国应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的敌人,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讲和。1942年1月2日,根据罗斯福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美国的史迪威中将任统帅部参谋长。战区范围包括中国、泰国、越南。中国战区、东南亚战区、太平洋战区、西太平洋战区共同对日作战,并与欧洲战场、苏联战场配合,进行反法西斯的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指出: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已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呼吁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继续过去五年的光荣战争,坚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方面,与英美及其他抗日友邦共结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为最后打倒法西斯而斗争。

中国远征军就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建立的情况下组建的,也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国参加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军队,这是中国正面战场装备最好、最精锐的一支军队。它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牺牲与贡献。

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相继陷落于日军手中之后,中国政府并没有屈服于日军的暴力,而且使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积极争取国际援助,继续坚持抗战,当时中国的国际运输线有四条,四条援华国际线相比较,滇越、滇桂线占总运输量的二分之一,滇缅线路占总运输量的三分之一,但滇缅线路的运输量比欧战前增加了五倍。因此,日本特别重视滇缅线路,为了达到迅速解决“中国事件”,使中国孤立无援,首先就要断绝援华的国际线路。

随着香港等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沦陷,滇缅公路成了中国唯一的国际援华线路,它为祖国输送了必要的抗日物资及大量的兵源,粉碎了日本企图截断中国仅有的国际援华线路,以达到迅速解决“中国事件”的战略目标。同时,滇缅公路的畅通,对我国西南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对在物资方面支持抗日战争坚持到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保卫滇缅公路的畅通,坚持抗战到底,把日军的主力拖在中国战场,无疑就减轻了日军对东南亚、欧洲的压力,也就减轻了对英美的压力,为支持整个盟军战场作出了贡献。所以,中国政府为了坚持抗战,确保滇缅公路的通畅,派军队阻止日军占领缅甸,掩护及援助英军安全撤退,就成为远征军成立的国内条件。

1941年12月11日,蒋介石命令成立中国远征军。1942年3月12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指挥第五路军、第六路军和第六十六路军三军入缅。

二、中国远征军英勇抗击法西斯日军

日本为了迅速解决“中国事件”,倾注一切力量企图切断中国这条最后的滇缅国际援华线路,清除英国在缅甸的势力,占领并确保缅甸要地,兼以加大对华的压力;《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从英美来说,需要依靠中国的力量牵制日本,挽救他们在远东的危机,以便集中力量在欧洲对付德意法西斯;中国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最后的国际交通运输线路的通畅,因而必须向滇西派出军队,阻止日本从缅甸入中国滇西,从而稳定中国的抗日大后方。因此,中英美三国必须联合对日作战。

中国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抽出了中国装备及训练最精锐的三军入缅甸作战,不仅为了中国自身的利益,同时也是为盟国对日作战的共同利益,更是一种神圣的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之举。但是,英国害怕中国军队入缅后,会扩大中国在缅甸的影响,不利于它对缅甸的殖民统治,因此,英国当局便以种种借口阻止中国军队及时入缅防御。还在1941年12月24日,蒋介石就曾向在重庆出席中、美、英联合军事会议的驻印英军总司令魏菲尔表示:“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因此,如果贵国需要,我国可以派遣八万人入缅作战。”魏菲尔立即答称:“如果由贵国解放缅甸,实是英国人的耻辱;我们只要请贵国能惠冗拨借美援物资就可以了。”暴露了英国狭隘自私的本质及老殖民者的嘴脸。蒋介石为此大不满意,遂下令第五、第六两军主力“暂时毋庸入缅”,分别在昆明附近及滇缅线上集结待命。随后又令第五军“必要时须向东转用。”这样一开始就使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坐失良机,也就是失去了兵家取胜的天时条件,即先发制人者胜的道理,从而使远征军处于被动的地位。

日本进攻缅甸,除了截断滇缅公路,南北夹击中国外,还可以取得缅甸丰富的资源及仁安羌的石油,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因此,日本大本营非常希望对缅甸实施全域作战,由于缅甸作战的重要性,日本对缅甸竟投入了十一个师团的兵力。当时,日本在中国投入的兵力是三十五个师团,占投入中国兵力的近三分之一之多。

此时,英国在缅甸的驻军有英缅军第一师,英印军第十七师,英奥军第六十三旅,英国第七装甲旅约四万人,还有五十架作战飞机,由英军司令官赫顿中将指挥。这支军队多系由缅甸、印度人组成的雇佣军,训练不充分,指挥官又缺乏取胜的信心,加上内部矛盾重重,士气低落,战斗力很差,部队主要集中在仰光、曼德勒和毛淡棉三地,而且赫顿还没有与日军接触就准备了退路:一方面把供应送到仰光以北四百英里的曼德勒山区;一方面从印度的曼尼普尔赶修一条山路,同曼德勒和滇缅公路建立陆上联系。因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一开始就成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也可以说,在缅甸作战,虽称由中英军队共同担负,实际上作战主要是由中国远征军进行的。

日军入缅的第一次重大战役是毛淡棉战役。

毛淡棉是南缅的要冲,而且从萨尔温江对防御南缅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日军估计英军将固守毛淡棉,并会凭萨尔温江进行顽抗。因此,日军用第五十五师团进攻毛淡棉,但未遇英军有效的抵抗,1月31日,日军即占领了毛淡棉,接着逼近仰光。这时英军才积极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支援。

中国远征军奉命入缅时的战斗序列是: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时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代理,后由罗卓英继任。下辖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任,下辖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第六军军长甘丽初,下辖四十九师,师长彭壁生,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铃,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珍,下辖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共约十万人左右入缅。远征军激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正义之战,士气非常旺盛,在与敌人搏斗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流血流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可举一、二次战役,足以证明中国远征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业绩。

中国远征军坚守12天的东吁战役

1942年3月1日,第五军二百师由师长戴安澜率领乘汽车由畹町到腊戍,7日全师及军部骑兵团相继到达东吁集结。由于日本南机关事先在缅甸利用缅人对英国殖民者的不满,进行大量的特务宣传活动,所以,缅甸人民对同英国结盟的中国远征军心存疑虑,当远征军达到东吁时,缅民已几乎逃匿一空,使我军失去了“人和”之利。

3月8日,仰光陷落,东吁居于从仰光北进曼德勒的铁路要冲,它西衔普罗美,东接毛奇,成为阻止日军北进的一道屏障。因此,日军占领仰光后,第五十五师团接到命令:“首先应迅速向东吁附近前进,在确保该地附近机场的同时,整修仰光至东吁的道路,并准备以后向曼德勒方向跃进。”

戴安澜师长派军部的摩托化骑兵团和五百九十八团步兵第一连到东吁以南12公里的皮尤河畔接替英军防务,并掩护英军撤退。3月18日,英缅军全部撤退,日军跟踪追击,到达皮尤河南12公里处,与我军发生激烈的前哨战,19日拂晓,日军二百人左右向皮尤河前进,待过皮尤河大桥,进入我伏击地段后,早先我军埋伏的炸药爆炸,使皮尤河桥突然陷落,我军步机枪一齐向日军射击,经过三个多小时激战,日军仓皇撤逃,这一前哨战,使日军遭到入缅甸后第一次重大损失。英军见到中国士兵就举起大拇指称:“你们打得好!”这是远征军入缅后的旗开得胜的战斗。

3月20日,远征军二百师与日军五十五师团在东吁战斗开始,战前戴安澜师长写下了“誓与东吁共存亡”的誓言,并向全师发出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真正表现了中国远征军同仇敌忾、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远征军英勇抗击着多于自己四倍的敌人,并处于被重重包围的一座孤城中,戴安澜正确地布置着各方面的火力,又派五百九十八团副团长苏景升率该团一营到鄂克温去增援警戒部队和骑兵团作战,牵制敌人前进。日军为了第五飞行集团密切配合曼德勒会战,必须迅速占领东吁机场。于是日军第十五军逐渐解除后方负担,开始全力投入缅甸作战,故中国远征军所遇日军是非常顽强。在与敌激战了三天后,我五百九十八团伤亡很大,副团长苏景升英勇阵亡,而我军守卫的阵地屹立未动。

日军亦承认:“正面之敌属于重庆军第二百师第五百九十八团,顽强抵抗……”“师团自代库北进以来,在屋墩还是第一次与强敌遭遇,由于轻敌致使进攻受挫……”等等。

24日拂晓,敌人进攻飞机场,经过激战,机场被敌人占领。从25日拂晓开始,敌人从南、西、北三面猛攻,东吁城西北角六百团阵地被突破,我军沉着坚守,并以火烧森林阻敌前进,接着在城内展开了逐屋争夺,粉碎了敌人企图将我守军分割成南北两半、中央突破后迅速占领西汤河桥的企图,双方短兵相接,又苦战三日,五百九十九团伤亡亦大,并退至铁路以东继续抵抗。

27日下午1时,东吁北面之敌,与前来增援的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发生遭遇战。并于28日对五百九十九团、六百团阵地施放糜烂性毒气,企图集中力量消灭我东吁城内守军,我步兵指挥官郑庭笈派出五百十八团两个连前往增援,将敌军东西夹击,压迫于西河桥东,使敌人一举歼灭我守军的企图未得逞。日军亦称:“各部队在轰炸成果和重炮射击的支援下开始转入攻击前进,特别是右翼部队逐次爆破敌人碉堡阵地向前扒进,但复廓阵地上的敌人依然顽强抵抗,进攻再次受挫,直到夜幕降临。”“第五十五师团在29日拂晓集中全部炮火力图夺取复廓阵地,因敌顽抗,战况无进展。”《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

29日拂晓,东吁城内和桥东指挥所电话已中断,二百师在完成任务后,奉命撤出东吁。

中国远征军与敌军五十五师团、五十六师团加上空军、炮兵的配合,整整激战了十二天,坚守住东吁一座孤城,完成了上级坚守十天,让英军安全撤退及中国远征军迅速集中的艰巨任务。东吁战役日军死五千人,伤不胜数,血流漂杵,遗尸遍野。日军大佐横田尸身所遗之日记亦称:“南进以来,从未遭受若是之劲敌,敌为谁?即支那军也。”可见,中国远征军英勇奋战,给予日军南进以来未受到的沉重打击,小小一孤城,坚守十二天,敌人除飞机、重炮外,还无耻地使用毒气、细菌等等卑鄙手段,但终究一筹莫展。并且承认:“当面敌人是重庆二百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收容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军司令官板田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称赞。”

中国远征军二百师全师官兵在戴安澜指挥下,英勇抗击日军,据守孤城与顽敌死战,使日军遭到入缅以来最猛烈的抵抗及受到最沉重的打击,这次战役,中国远征军表现了英勇顽强地抗击敌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无私贡献的国际主义精神,的确值得敬佩!

中国远征军奋不顾身解救仁安羌被围的英军

4月1日,英缅军退出普罗美,全线震动,17日,西路英缅军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在仁安羌陷入日寇重围。仁安羌位于伊洛瓦底江东岸,是西线的战略要地,那里盛产石油,积存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在仁安羌驻有七千多人的英军及辎重,“并拥有坦克15辆,火炮15门、汽车至少300辆”。但是,在日军的攻击下,竟束手无策。侵缅日军司令官板田曾下令说:“务必全歼英军第1师,他们是英国势力盘踞东南亚的象征,也是中国远征军脆弱的盟友,忘记或者原谅自己的敌人,往往会给皇军带来后患。”于是,日军派第三十三师团及从华中赶来的荒木步兵团的第二梯队的步兵第二百一十三联队主力及山炮兵第三十三联队主力一齐向仁安羌附近地区进攻。

日军第三十三师团进攻仁安羌的作战计划:

一、荒木部队,沿伊洛瓦底江左岸前进,首先进攻马圭。

二、原田部队,面对萨斯瓦、东敦枝方面的敌人掩护师团右侧,同时牵制敌人以利于师团主力作战。

三、作间部队,在隐匿全力中一举急袭攻占仁安羌,并断敌退路。

四、师团直属部队,与师团怀念部一起继荒木部队后方前进,独立工兵第二十六联队跃进伊洛瓦底江,做好随时能胜任输送兵力的准备。

五、各攻击部队于4月9日黄昏后一齐开始行动。辎重兵联队,以汽车部队在作战第一天夜里协助作间部队,接着协助原田部队的前进。

六、如果作间部队攻击成功,师团计划将集中全力扩大战果。

以上作战计划可见日军非常重视仁安羌攻击战,并慎重地、全面地作出了布置。在日军的全面攻击下,英军求援于中国远征军的电报,像雪片似的飞到曼德勒,于是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在师长孙立人的率领下,受命增援仁安羌,掩护英军安全脱险突围撤退,新三十八师,是一支摩托化加骑兵的快速部队,加上陈纳德航空队深入缅西腹地,为新三十八师做“清扫”工作,孙立人的部队自东向西驰援仁安羌,成群的战车后面奔跑着数百匹战马,卷起漫天的烟尘,把沿途小股日军一支支歼灭。

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一部,以两面夹攻来阻止孙立人的驰援部队,孙立人用战车还击,强行通过。接着,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又对新三十八师进行阻击战,孙立人带领着远征军健儿与敌进行了整天的鏖战,摧毁了无数个机枪点,排除阻击,继续前进,双方尸体纵横,使人毛骨悚然。新三十八师冒死英勇逼近仁安羌,再与日军攻城部队血战。中日双方将士在仁安羌城下殊死较量,互相用刺刀对捅,用战刀、铁铲乱砍,硝烟和尘土在人群上空团团翻滚。迫击炮四面开花,漫天里横飞着人体的残海机关枪残忍地扫射着混战的人群,汩汩的血水积成了溪流,让人立足不稳,倒在地上还抱成一团殴斗。上千匹战马冲进了被围多日的仁安羌。饿得半死不活的英军士兵,从工事后面挣扎起来,像小孩那样雀跃欢呼,庆幸自己的新生,虚弱不堪的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在参谋人员的搀扶下,走近替他们解围的孙立人,同他紧紧拥抱,身材高大的英国人,从矮小的中国士兵中间走向自由,他们挂着泪花,把他们的救命恩人一次次地抛向天空,七千多英军安全撤离了仁安羌,围城的日军全被击溃。以上这段叙述,生动地反映了中国远征军在反法西斯日军的战斗中,表现出无比的顽强英勇,为拯救七千多名英军自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不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奴役世界作出的重大贡献吗?这些中国人民用血和生命写的史实,是资产阶级学者认为中国军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功绩”的偏见,抹杀不了的。

远征军的这一英勇行动,轰动了英伦三岛,以后,英国曾发给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团长孙继光及营长多人勋章。

日军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也这样记载着:“此间,宾河以北之敌为掩护主力撤退,不仅不放松攻击,反而增加了兵力,好像是中国军队的一部(新编第三十八师的一部约1000名)来援”。

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在孙立人的率领下,为英军解围的仁安羌战役,的确表现了中国远征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无私无畏地援助盟军的精神,在战斗中奋不顾身地与日军肉搏,表现了多少中华健儿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罕见的战例,世界反法西斯战史的编撰者,不应该把他们忘记。

中国远征军在挫折中攻克棠吉

第五军二百师在师长戴安澜率领下,于4月11日到达平满纳。第二天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研究了步兵、战车、炮兵在平满纳会战中的协同事宜,并通过现场观察,确定了各自的攻击准备位置和攻击战线,以及步兵、战车到达后炮兵的延伸目标等等。16日,二百师、新二十二师、九十六师相继进入攻击准备位置,以二百师为前锋,中英联军的防线纵深三百公里,建立了八道防御带。17日,远征军副司令杜聿明到达平满纳,担任前敌指挥,他准备在平满纳会战中,打个大胜仗。然而,坚守普罗美的英军,在遭到日军打击后,却弃城而逃,使中国远征军的侧翼完全暴露,平满纳处于危急之中。由于西路英军逃退,东路五十五师失去联系,棠吉告急,中路军有被东西两路敌人截断包围歼灭的危险,因此,杜聿明认为应放弃平满纳会战,必须集中兵力保全腊戍的两大门户——棠吉和梅苗,也不应再进行没有准备的曼德勒会战。可是,4月19日,史迪威和罗卓英根据英军情报说:乔克巴当西南发现敌人三千余人,令二百师开往乔克巴当向敌人攻击。杜聿明认为摩托化骑兵孙立人部在解救仁安羌被围英军七千人之后,尚在该地,乔克巴当在仁安羌之北,新三十八师不可能将大批敌人放过而未察觉,故仍主张二百师东征棠吉、梅苗,确保腊戍,以防敌人切断远征军的退路。但是,史迪威和罗卓英坚持认为英方情报确定,二百师非去不可,否则以抗命论。于是二百师的五百九十九团、六百团在戴师长的率领下,乘汽车急驰乔克巴当,到达该地,果然未发现敌人,方知上了英国人的当。

4月21日,史迪威、罗卓英只好改变计划,命令马上用汽车把去乔克巴当的两个团调到棠吉,五百九十八团也迅速运到棠吉,二百师日夜兼程,赶往棠吉,驾驶员都是几班换着开车,赶了三天三夜,将士十分疲劳,贻误了三天的战机,并且日军五十六师团已先于我军经毛奇、雷列姆到腊戍,实行对远征军的大包围,当二百师到达棠吉城郊时,日军已先一日占领棠吉,然而,在杜聿明、戴安澜亲临步兵第一线指挥下,全师将士同仇敌忾,高度发扬了中国军队的军威、国格,终于奋勇攻克棠吉,把敌人已占领的棠吉收复回来,这的确难得。可是,此时日军五十六师团已经过雷列姆北进,于是二百师又不得不于次日自动放弃棠吉。29日腊戍失守,5月3日,敌占腊戍后,以其一部附战车经细包窜回曼德勒。远征军无可奈何,从此走上了痛苦的北撤道路。

三、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气壮山河

从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的几次战役来看,有东吁的坚守战、有仁安羌的解围战、有棠吉的攻克战,这些战役都打得有声有色,硝烟中弥漫着多少血和泪,炮火的灰尘中翻滚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和反法西斯主义的国际主义激情。中国远征军将士的确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希望及重托,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生存,到异国他乡与侵略者拼一死活,为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免受法西斯的奴役,以机智、勇敢、顽强、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压倒了野蛮、凶残、猖獗的日本法西斯,并多次给日本法西斯应得的惩罚,使日本法西斯将士不得不承认入侵东南亚以来,受到了中国远征军最坚强的从未遇到过的抵抗。然而,入缅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却以失败结束了第一阶段的战斗,原因何在?我以为有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为盟军全局利益尽义务;也是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利益相一致的。因此,这是正义之师的壮举,不仅得到东南亚人民,也得到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赞成、称颂,然而,驻印英军总司令魏菲尔却以老殖民者的架势阻止中国远征军及时入缅抗日,驻缅英军指挥官赫顿又缺乏抗日信心,不去积极准备防御、抗击、歼灭日军,却积极准备退路,因而白白拥有全副武装的几万人的军队及飞机、大炮、众多的辎重,在日军进攻时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处处被动挨打,直到日军困英军时,才不得已求救于中国远征军,使中国远征军失去了有利的战机,也就是说,失去了战争取胜的“天时”。

第二,日本南机关在日军入缅前就潜入缅甸,利用缅人对英国殖民主义的不满,煽动反英情绪,鼓动缅甸“独立”,中国远征军是英国的盟军,因而使许多缅人对中国远征军有成见,有些地方在中国军队到达之前,缅甸居民早已逃之夭夭,加上缅语翻译人员太少,不能对缅民作有效的宣传教育,相反,日本南机关活动很厉害,在缅民中灌输了不少反对情绪,这样,中国远征军一开始就失去了战争取胜的“人和”。

第三,缅甸丛林山谷很多,多雨潮湿,闷热,疟疾传染易发。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不仅地理环境不熟悉,而且食品多以压缩饼干及罐头代替,蔬菜很少,许多人在北撤中不适应而病故伤亡不少,比在战场上与敌战斗而死伤的还多数倍,中国远征军动员总数约十万人,安全退出的只有四万余人,如第五军动员人数四万二千,战斗死亡七千三百,北撤死伤一万四千七百,是战斗死伤的两倍,可见,中国远征军失去了战争取胜的“地利”。

第四,英军怕死,谎报军情。虽然,中国远征军作为掩护英军撤退的防护主力,但是,英军不敢与日军正面相搏,最典型的就是仁安羌七千多全副武装的英军,在日军围攻面前,不去组织有效的抵抗,而坐等中国援军的救命。由于怕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没有确切的证据及科学的判断,就谎报军情,如乔克巴当的情报,无根据地报告那里有几千日军,要求中国军队迅速前往急救,结果,使中国远征军在那里扑了一个空,贻误了战机,反而使日军得到了时间,调军围攻腊戍。远征军来回调遣,疲于奔驰,处于攻克棠吉又放弃棠吉的被动地位,从而留下了北撤受损的后患。

第五,日本是把缅甸作战作为它的战略重点进行的,日本大本营对指导南方作战的基本构想是:攻占远东英美重要军事据点香港、马尼拉、新加坡,再将荷属印度群岛的重要资源要地,尽量控制下来,以确保能进行长期战争的态势,为了防备将来盟军可能进行反攻,更必须在外围确保必要的反击地区,即决定东面暂从威克岛经马绍尔群岛到俾斯群岛一线,西南大致以缅甸作为重点保卫区域。可见日本早就研究了缅甸的战略重要性,决定进攻并作为重点保卫区,日军按照大本营的计划,步步实现,并先后大量派出侵缅甸日军,竟有入侵中国日军的近三分之一之多。说明日军积极主动,重视缅甸作战。

第六,对于日军侵入缅甸,英国印缅战区总司令魏菲尔上将与缅甸陆军总司令马克莱奥德中将研究判断:日军正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作战,不能对缅甸发动大的作战,因而防卫缅甸的一般计划是:决定对优势的日军入侵,在各国境内地带进行阻滞作战,等待印度及中国增援,在此期间,尽力保住萨尔温江一线。可见,英缅方面首先判断失误,加上消极防御等待援军等等,当然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第七,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混乱。作为有中、英、缅、印军对日军的这样一场国际性质的重要战争,统一的、正确的指挥,不仅重要,而且是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而偏偏在指挥权上矛盾重重,混乱不堪。1941年12月22日蒋介石令第五、六两军入缅,归杜聿明指挥,1942年2月1日令第六军入缅部队归甘丽初指挥,2日令第六军入缅后归英方指挥,25日令五、六军入缅作战由杜聿明指挥,杜聿明仍由英方胡敦指挥,3月1日,蒋介石亲赴腊戍指挥,4日面谕杜聿明归史迪威将军指挥,11日令第五、六军统归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12日特派卫立煌为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代理长官。28日,英方亚历山大面告林蔚:在渝已决定本人为在缅作战的中英联合最高指挥官,4月2日又改派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总之,蒋介石要遥控远征军的指挥权,他不能把他多年精心培育的嫡系、精锐部队、命根子轻易送掉,因此,他不能放弃远征军的实际指挥权;史迪威为了完成美国交给他的任务,他必须合理使用租借法案的援华物资,实际指挥远征军打击日军进攻缅甸的力量,减轻日本对美国的压力;杜聿明根据战争进展的情况,必须提出自己的意见;英军虽然怕死,但在争夺指挥权上也不甘落后。结果,虽然远征军将士英勇奋战,打出了国格、军威,还是免不了失去取胜的关键条件。

然而,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首先,中国远征军使日本法西斯侵略军,从发动太平洋战争入侵东南亚以来遭到了最激烈的打击。太平洋战争以来,日本侵略军在五个月内占领了东南亚许多国家及地区,都未遭到沉重的打击,而在缅甸与中国远征军作战时,遭到了强烈的抵抗,沉重的打击,使日军司令官坂田中将不得不承认中国远征军“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早担任撤退收容任务的部队直到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这就遏制了日寇在东南亚的气焰。

其次,粉碎了日军南北夹攻,迅速解决“中国事件”的企图。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五年来,使它的大部分兵力、人力、物力、财力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日军占领的地方越多,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越广,抗日根据地也建立得越多,日军所受的打击越大,越处于被动境地,国内厌战情绪也越高,日本统治者的危机也越深,于是,为摆脱这些矛盾和危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问题,从而以中国为其侵略基地,支持日本向欧洲及世界建立所谓的“新秩序”。中国远征军的英勇抵抗日军,阻止了日军迅速解决“中国事件”,拖住了日军的泥脚杆,减轻了欧美的压力,同时,使中国抗日战争坚持到底。

再者,保卫了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大后方,把云南抗日的大后方,直接变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军的主要战场之一,远征军抗击了极其残暴、野蛮、兽性的法西斯侵略军,与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就积极支持了盟军的对日战略,配合了日后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呼应了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全面反攻。

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中国远征军二百师师长戴安澜的为国捐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毛泽东称之:

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称之: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朱德,彭德怀称之: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大会发言稿),省委机关征文一等奖。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