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见面礼仪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人们必须掌握一些涉外礼仪,并了解各国的风俗习惯。

  涉外礼仪就是在对外交往中,对外宾表示尊重、友好的礼节以及举行各种活动和庆典仪式的规范。各国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千差万别,礼仪也不尽相同。涉外礼仪既要维护本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自尊心,又要做到对别国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尊重。因此,与外宾交往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符合涉外礼仪规范,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单位形象和声誉,进一步促进友好往来。

  在外交活动中,见面时的礼仪很多,主要有招呼、称呼、合十礼、拥抱礼、亲吻礼、军礼、鸣炮礼等。

  一、招呼

  招呼是人们见面时最常用的礼节,即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人们见面时的互相致意和问候。与西方人打招呼,要避免用中国式的用语,如“您上哪儿去”、“您吃过饭了吗”,这会造成误解。一般用语是“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等。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愿真主保佑”;在信奉佛教的国家,则是“愿菩萨保佑”。这类问候语都是祝福的意思。

  遇见熟人不打招呼,或者不回答别人向你打的招呼,都是不礼貌的。尤其是在外事场合,遇见面熟的人就打声招呼、点点头或者笑一笑,以免冷淡了可能认识自己的人。

  如果和许多朋友见面,问候和致意的顺序是:先女后男,先长辈后晚辈;如果两对夫妇见面,应该先是两个女人相互致意,然后是两个男人分别向对方妻子致意,最后才是两个男人互相致意。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同,打招呼的礼仪也是千姿百态,譬如脱帽、握手、鞠躬等。其中互相致意最常见的是握手礼。

  二、称呼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日本人对身份高的女子也称“先生”。“女士”是西方国家对成年女性的通称,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可称“小姐”。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按国家情况可称“阁下”或“先生”。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对有地位的男士可称“先生”。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对有爵位的人,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先生”。

  对于宗教界神职人员,可称呼他们的宗教职称,或加姓名、“先生”,如“牧师先生”、“阿卜杜拉阿訇”等。宗教礼仪中忌讳较多,称呼时要多加注意。如“神父”(天主教)与“牧师”(新教)切不可混用。

  三、合十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即把两手掌在胸前对合,五指并拢向上,掌尖和鼻尖基本平视,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一般手合得越高,越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但不能高过眼睛。这种礼节,通行于南亚与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它显得比握手高雅,还可以避免传染疾病。在国际交往中,当对方用这种礼节致礼时,我们也应以合十礼还礼。由于双方关系不同,姿势也略有差异:

  佛教徒拜佛或拜高僧,以跪拜为至尊,并以合十的手掌尖举到眉尖会合处为限。

  学生拜师长,要采用蹲式,合十的掌尖也应齐眉。

  政府各部门的公务人员拜长官,是站着行礼,合十的掌尖以举到口部为准。

  平等官阶或是平民百姓相拜,同样是站着行礼,但其合十的掌尖举至胸部即可。

  四、拥抱礼

  这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见面礼节,多用于迎送宾客或表示祝贺、感谢等场合,通常与接吻礼同时进行。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拥抱。拥抱时,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上,左手扶在对方的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双方头部及上身都偏向自己的左部并互相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偏向自己右部,并相互拥抱,最后再次向左拥抱。要是在普通场合,以拥抱为礼,则不必如此讲究,只要将热情友好之意表达出来就行了。

  五、亲吻礼

  亲吻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人说这是人类从鸟类的哺雏受到的启发;又有人说婴儿能从吮吸中得到乐趣;还有人说人类穴居时因缺少盐分,所以聚在一起用舔朋友面颊的方式增加盐分,以后就发展为亲吻礼。亲吻礼在西方是一种古老的礼仪,到中世纪以后就有了一些不同的要求,礼仪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各种禁忌也多了起来。

  在欧洲和阿拉伯国家,亲吻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在朋友间和夫妇间表示亲昵、爱抚的一种见面礼,并视不同对象采用亲额头、贴面颊、接吻、吻手背等形式(现在人们吻唇只限于夫妇之间或未婚夫妻之间)。在公共场合见面时,为表示亲近,妇女之间可以亲脸,男子之间可以抱肩拥抱,男女之间可以贴脸颊,长辈可以亲晚辈的脸或额头,男子对尊重的女宾则只吻其手背,等等。

  在我国传统的礼节中,没有亲吻的习惯。现为尊重对方,也可酌施此礼。

  六、军礼

  现代许多国家的军人,都通用一种军礼或举手礼。行军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儿右侧,手掌微向外,右上臂与肩齐高,双目注视对方,待受礼者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

  为礼宾的需要而设立的礼兵队伍,称军礼仪仗队。军礼仪仗队通常由若干名武装士兵组成,列队在元首府门前,受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检阅。有的国家军礼仪仗队虽设列队,但元首或政府首脑不检阅。

  我国军礼仪仗队由陆、海、空三军士兵组成,设在人民大会堂东门,不同的规格由不同的人数组成。首脑规格的仪仗队,由151~178人组成;国防部长、三军总参谋长检阅三军,由127人组成仪仗队;三军领导人检阅,由本军种组成104人的仪仗队。接受检阅时,军官行举手礼,士兵行持枪注目礼。

  七、鸣炮礼

  鸣炮礼起源于英国。意思是表示友好,解除武装,自己把自己炮膛里的炮弹全部打完。鸣放炮数的多少,则说明友好诚意和对对方尊重的程度,久而久之,鸣放礼炮便成为许多国家迎送国宾的国际礼节。现在国际惯例是:欢迎国家元首或相应级别的人时,鸣放21响礼炮;欢迎政府首脑或相应级别的人时,鸣放19响礼炮;欢迎副总理级官员时,鸣放17响礼炮。依次类推,均取单数。因为过去的外国海军有一种迷信,即视双数为不吉祥的数字,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很多国家在举行盛大庆典时也鸣放礼炮,但响数、鸣放时间等都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我国的开国大典鸣放礼炮28响。毛泽东同志说,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理由是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刚满28岁,28响礼炮就是对中国共产党28年风雨历程的赞礼。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