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超强学习力,孩子一生皆受益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学习很勤奋、很刻苦,学的知识也不少,成绩也不错,广大父母也很努力、很认真,付出也很多,但就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出类拔萃的人才来?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把重点放到了掌握多少知识或者获得多少分数上,而不是放在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上。以牺牲孩子创造力和原创力为代价而盲目追求漂亮的考试分数,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现在大部分已沦为平庸,他们在拿到优异的毕业成绩时就注定了自己一生不断贬值的命运,从而成为那种灌输教育的牺牲品。

  学习力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综合体。

  学习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孩子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拥有学习力,从小就能高起点。

  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有这么个故事: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跟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地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的眼珠子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10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因为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

  罗杰·依·黑曼在美国《未来学家》杂志上撰文指出,要想成为21世纪最受社会欢迎的人应该具有以下技能:

  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广泛地搜集信息和理解它们并将之用于引导公司走向未来。

  要有广泛的专业技能。了解并会维护各种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产品销售系统乃至水管维修系统。

  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许多部门需要在物资供应、工作程序以及贸易往来、财政机遇等诸多方面予以组织或重新组织。

  说服他人的能力。在21世纪,推销技巧比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还要重要,一个有成效的工作人员应当善于向他人介绍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使人能理解并支持某一特殊见解。细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措辞准确的文笔、平和的语言、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这些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21世纪,商业环境的节奏会更快,只有有限的宝贵时间来消除一些误解,一个不善于交流的人是不能适应社会的。

  善于学习的能力。这一点比上述每一项都重要。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展为学习力的竞争。信息更新周期已经缩短不足5年,危机每天都会伴随我们左右。

  是的,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愈来愈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10年、5年。有人预言:人类现有知识到本世纪末只占当时知识总量的5%,其余95%现在还未创造出来。

  这表明,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终身教育取代。另一方面,人类发展至今,大脑愈来愈发达,一个人脑细胞总量已超过150亿,而人穷其一生只会用其中的百分之几。人脑的巨大容量为每个人都可能吸收、消化、储存数以亿计的信息、知识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关键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贯彻终生,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永葆可贵的生命活力。

  学习,狭义的内涵是指通过读书、听课、研究、进行教学实验、参加实际工作等途径学得知识和技能。广义的内涵是指一个人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全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学习过程说到底是不断接受并与外界交换信息的过程,像电脑不断升级换代一样,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实际上是人脑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学习不仅有方法问题,而且有应用问题。见到什么就学什么,不仅无益,甚至对人的发展有害。因此,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背景下,培养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提升学习力尤为重要。

  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或者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

  学习能力,就是将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经由大脑进行加工和编码,生成新的信息之后再输出的能力。具体地说,也就是指与学习有关的听、说、读、写、算、分析推理等能力。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应该具备与其年龄相符的学习能力。

  怎样理解学习力这三个字呢?按照比较普遍的理解,学习力是由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转化力等要素组成。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效率是指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学习转化力是指学习成果的转化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知识应用、更新自我、推进创新和变革社会的效果上。

  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和成绩。学习能力高的儿童学习轻松,成绩好;学习能力低的儿童则学习困难,成绩差。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和学习能力落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习力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不是一时性的、阶段性的,而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终身性的。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成为强者,成为有用之才。

  现在社会的竞争,关键是素质能力的竞争。素质能力的高低,主要决定学习能力强弱。当今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能力,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是句老话,但对每一个孩子来说确实很重要。

  学习,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和社会规范。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不断地认识真理、把握规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习还是一种方法,是使人更聪明地工作,更快乐地生活的方法。学习更是一种修养,是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的一种态度,是人自身全面发展的一种境界。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学习力就是生命力。

  明白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如果一个铅球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没有目标,那么,他的成绩一定不会很好。如果他心中有一个奋斗目标,铅球就会朝着那个目标飞行,而且投掷的距离就会更远。”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它具体的说明了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当我们有了一个追求的学习目标时,才会有不懈的努力,向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前进。

  成功的学习取决于学习对你的重要性,如果你不能使学习变得很重要,如果你不能使学习变得有乐趣和有收获,你的学习将不会有多少进展。

  现在有很多家长不是在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是要求孩子多做额外的作业,牵着孩子的鼻子用功,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讨厌的、与自己的人生无关的负担了。这时,学习就成了有趣的、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最紧要的事。只有这样,你的学习才是主动的、自觉的,而不是被迫的、压抑的。

  有一个印第安人的传说,也充分说明了目标对学习的重要。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个印第安小男孩捡到了一只鹰蛋,便把它放进了松鸡的窝里。后来小鹰和其他小松鸡一起孵了出来,并和它们一起长大。这只小鹰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普通的松鸡,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和其他松鸡一样。它在土里找虫子和种子吃,从来不远飞,而且翅膀扇动起来也很难看,只能飞起几尺高,总之,松鸡就应当这样飞。

  当这只小鹰长大后,有一天看见一只矫健的大鸟在高空中翱翔,它那金色的翅膀是那样有力,一振翅能穿入云霄。

  “这只鸟多美啊!这是只什么鸟?”这只鹰向身边的一只松鸡问道。

  “那是一只鹰,是鸟中之王。”那只松鸡回答说。“但是你再也不要想这件事了,你永远也不能像它那样飞翔。”

  结果,那只鹰也就再没想过这件事。它从未试图高飞过,最多不过挥动几下翅膀,抖抖羽毛而已。一直到死,它心里一直把自己看做是一只松鸡。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是一只鹰,却总认为自己是松鸡,因此,也就只能像松鸡那样生活一辈子。

  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就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很容易迷失了方向。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作为孩子,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学习。

  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对孩子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其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

  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有人打过形象的比喻:没有目标的学习像是饭后散步,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像是运动会上赛跑。1970年,G·丹尼斯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当学习中行为目标十分突出时,对孩子后面的学习能发挥最佳的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还通过对孩子注意力的分配以及注意力集中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使孩子明确学习的目标非常重要。

  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做事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人,无论从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取得成绩。

  有一个商人,在小镇上做了十几年的生意,到后来,他竟然失败了。

  当一位债主跑来向他要债的时候,这位可怜的商人正在思考他失败的原因。

  商人问债主:“我为什么会失败呢?难道是我对顾客不热情、不客气吗?”

  债主说:“也许事情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你不是还有许多资产吗?你完全可以再从头做起!”

  “什么?再从头做起?”商人有些生气。

  “是的,你应该把你目前经营的情况列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上,好好清算一下,然后再从头做起。”债主好意劝道。

  “你的意思是要我把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详细核算一下,列出一张表格吗?是要把门面、地板、桌椅、橱柜、窗户都重新洗刷、油漆一下,重新开张吗?”商人有些纳闷。

  “是的,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按你的计划去办事。”债主坚定地说道。

  “事实上,这些事情我早在15年前就想做了,但是一直没有去做。也许你说的是对的。”商人喃喃自语道。后来,他确实按债主的主意去做了,在晚年的时候,他的生意成功了!

  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是孩子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谁能根据奋斗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并且能按时完成计划,谁就能无往而不胜。

  首先,你要让孩子懂得把大目标切割成若干个明确的小目标,合理分配时间。

  火箭飞向月球首先要摆脱地球的吸引,这不但需要一定的速度,而且要求火箭具有一定的质量。科学家们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结论:火箭的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也是无法飞上天空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一致认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

  直到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思想,问题便豁然开朗起来。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他级送出大气层时便自行脱落以减轻重量,这样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轻松地逼近月球了。

  从中你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学会把目标分解开来,化整为零,使其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对于每一个小目标,我们可以根据其难易情况,合理地分配精力、时间,这样才能逐个击破,层进式地慢慢接近终极目标。

  美国著名作家赛瓦里德说:“当我准备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我从不让自己过多地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涉及的繁重劳动和巨大牺牲。我想不是下一页,更不是下一章如何去写,我想的只是下一段。整整6个月,我除了一段一段地开始外,我没尝试过其他方法。就这样,书自然而然就写成了。”

  学会将目标分解开来,让自己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让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合理地被利用。如果每一个小小的目标都能够在一段小小的时间中被你高效地实现,那么成功离你也就不再那么遥远了。

  之后,你要检查一下这些小目标之间有没有冲突。目标之间必须相互协调,你必须事先化解存在于各个目标之间的冲突或矛盾,以免所获得的各种成果因相互抵销而徒劳无功。

  在实际过程中,不同目标之间的冲突是时常发生的,此时你一定要清醒地记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同目标的重要价值及紧迫程度是不相同的,所以在处理这类矛盾时所要掌握的原则就是:在目标之间依照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取舍,或者是建立优先顺序,保留或优先解决重要及紧迫的目标,使得最能体现你的人生价值的目标得到保留,得到彰显。而其他的目标应该被忽略或者是在主要目标达到后再去考虑。

  还有就是注意大目标与其下面小目标之间的协调。只有各个目标之间互相协调,不发生内耗,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从而达到目标。

  然后,你要懂得给这些小的目标排序。

  一位教授为商学院的学生上时间管理课。他说:“这一课大家不用记笔记,只要跟着我做一个小实验就行了。”说完,他拿出一个大口的玻璃瓶子放在了桌子上。

  之后,他从桌子底下取出一袋鸡蛋大小的石块,一块一块地把它们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瓶子放不下才停止。这时,教授问道:“瓶子满了吗?”

  学生齐声回答:“满了。”教授又问:“真的满了吗?”说着,他又从桌子底下取出一袋小石子,并分几次将它们倒进了瓶子里。教授问:“现在满了吗?”有的说:“满了。”有的说:“还没有满。”

  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沙子,缓缓地倒进了瓶子里,直到沙子溢满瓶口。教授问:“现在满了吗?”有的说:“满了。”有的说:“还没有满。”这时,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溢了出来。

  教授开始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众说纷纭。有的说时间像海绵,只要你肯挤它,就能挤出来;有的说在有限的生命里,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但都不是教授的本意。他做这个实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有限的生命就像这个瓶子,它只能放进去有限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把生命和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些大石块先放进去,那么,一生可能就会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琐碎事情上,让小石块充满自己的生命空间。

  或许你以为自己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时间。这样是不对的,迟早有一天你会为浪费掉的光阴后悔。人生苦短,生命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事情没有做。在这有限的一点时间里,你最想做些什么事情、最需要做些什么呢?

  有些目标的实现应该优先于其他的目标来实现的,这些目标是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重点,把自己的精力集中放在这些重要目标的实现上,兼顾着把一些次要的小事情做好,这样才是上策。

  重要的目标可以为其他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譬如先放石头后放沙子;而有些目标若放在前面则会阻碍其他更为重要的目标实现。如果自己把精力放在怎样把小石子和沙子先放进瓶子里,再转而去放鸡蛋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没有空间了。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孩子学习缺乏应有的计划,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家长推一推,他就动一动。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往往是“水过地皮湿”,经不起严格的检验。也有的同学,在该记的没有记住、该懂的没有搞懂之前就忙于去做课外难题,题是勉强会做了,但没有掌握规律,没有抓住根本。所以,要让孩子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一定可以在学习上事半功倍。

  从人生成功的角度讲,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只能在孩子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的实践中才能培养形成。

  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能力

  斐塞司博士有一个习惯,总是在午后坐在门前晒会儿太阳。一只母猫在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儿,那种悠闲、舒服的样子在斐塞司眼里真是好玩极了。

  时间一分一分地流走,太阳一步一步向西边走去,渐渐被拉长的树影,挡住了母猫身上的阳光。母猫醒了,它站了起来,伸了伸慵懒的身躯,又踱到另一块有阳光的地方,重新卧了下来,接着打盹。

  每隔一段时间,猫都会随着阳光的转移而不停地变换睡觉的场地,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司空见惯,可是猫的这些举动唤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

  猫为什么喜欢呆在阳光下面?是光和热,还是其他有原因?

  对,是光和热。

  猫喜欢呆在阳光下,那么这说明光和热对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对人呢?

  对人是不是同样有益?这个想法在斐塞司的脑子里闪了一下。可就是这个一闪而过的想法,成为闻名世界的日光治疗法的引发点。之后不久,日光治疗便在世界上诞生了。斐塞司博士,也因为一只睡懒觉的猫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看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在福尔摩斯第一次与华生见面时,就立刻辨别出华生是一名去过阿富汗的军医。福尔摩斯为什么能够那么快地辨别出来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一名军医呢?

  是观察。敏锐的观察力使得福尔摩斯能够迅速地辨别出一个人的职业、经历。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福尔摩斯之所以能够很快地侦破那么多案子,敏锐的观察力是其中的决定因素之一。

  美国科学家弗莱明也极为善于观察,他能观察到平凡情况中的不平凡线索。一次他在研究导致肺炎的葡萄球菌时,观察到试管口长了绿毛,绿毛附近的葡萄球菌都死去了,他没有放过这个司空见惯的情况,深入研究,从绿毛中提炼出了一种药品,就是大名鼎鼎的青霉素,给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福音,弗莱明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观察力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从一个人身上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也就是说,只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尽可能多地将一个初次见面的人的信息更好地把握住。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据统计,一个人知识的90%是通过观察得来的。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发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它细心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番话说明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于成功的重要作用。我国学者王极盛也强调说:“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

  因此,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化学老师为了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带了一杯煤油到教室。上课时,老师让每个同学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他将右手的食指伸进煤油,然后再用舌头舔右手的中指,并且装出很开心的样子说:“真好吃。”然后,他又让每个同学照着他的样子也尝尝。结果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学会了老师的这一招。其他同学在尝过之后,都大呼上当。接下来老师让那个同学说明情况。因为只有这个同学细致地观察到老师在舔自己的手指时,已经悄悄地换了一只手指。这个故事说明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影响着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程度。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观察力强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明显高于观察力弱的儿童。观察力是儿童心理发育的一部分,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观察力的早期培养。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越强烈,就越具有探索的眼光。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都熟视无睹,就不可能发现新事物。正如爱迪生所说:“谁丧失了好奇心,谁就丧失了最起码的创造力。”孩子的天性是对周围世界好奇。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要积极地保护和利用。当孩子问“是什么”、“为什么”,除了一些不能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家长都不必急于将答案告诉他,而应引导他自己去观察、去发现。经常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思考,那么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会自己留意去观察、去找答案。

  小孩子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对家里的一切(亲人、物品、家具)比较熟悉。家长可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有利于孩子观察的情境与机会。如电视放不出图像,让孩子亲自看看,插头是否插好?碟带是否放人?比如天气转冷了,家里人穿衣有什么变化?客人来了,家里人各自采用怎样的行动招待客人?过节了,家里摆设有什么变化等等,让孩子不断得到观察的锻炼。

  大自然更是培养儿童观察力的好课堂。如果家居城市,家长应带孩子到公园、广场、动物园、植物园去散步、游玩、欣赏;或带孩子去参观自然博物馆、花木虫鸟展览会等。每隔一段时间,带孩子去旅游或在假期让孩子到农村的亲友家小住,让孩子尽可能地观察在城市看不到的大自然美丽风光。如果孩子家居郊区、农村,家长可放手让孩子去观察、去动手,并有目的地加以引导。

  当然,观察也要有正确的方法,教会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孩子是非常有益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对比观察法。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画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

  顺序观察法。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先后顺序,如植物的生长。让孩子认识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

  动静观察法。动态观察指按先后顺序或方向位置观察物体的变化:静态观察指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建立基本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法则。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动静结合观察法,为孩子以后看图数数和看图列算式打下基础。

  重点观察法。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结构观察法。城市当中各具风格的高楼、立交桥、雕塑、鲜花和草坪等,都是让孩子从不同视角观察的好目标,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设计者的目的、造型的意义,培养孩子的立体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关键是结合日常生活进行长期的训练,逐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学会观察的顺序、步骤和方法,使孩子的观察逐步成为一种有意识的、独立的和有计划的心理活动。

  信息时代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多信息,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这样就会有意外的收获,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并对将来的工作也大有裨益。

  记忆是智慧之母

  人们在生活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保持在大脑里,在相应刺激的影响下,重现出来,这就是记忆。人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认识、行动,到复杂的学习、劳动,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人的智力活动的仓库。

  记忆造就了人的无比丰富的知识宝库,使人有了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可能。正是有了记忆,人的思维和智力才不断发展;人类如果没有记忆,就没有智慧活动可言。所以,阿斯基洛斯说:记忆是智慧之母。

  记忆力伴随人的一生,记忆力的好坏对智力有重要影响。古今中外的神童大都有非凡的记忆力。德国的杰出诗人歌德在幼年时记住了很多歌谣,4岁时便能读书,8岁时就能掌握4种语言;英国著名科学家道尔顿,1岁半就能读书认字,5岁就能背出50多行的拉丁文诗歌。

  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也是一位记忆力超群的人。有位学者很幽默地说:“他的大脑就是一台惊人的计算机,其网络系统比起北美洲全部电报、电话的通信系统还要复杂得多。”

  大家知道《双城记》是英国大文豪狄更斯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一次,冯·诺伊曼对他的朋友说:“我能背诵《双城记》。”人家就挑了几章作试验,果然他一一背诵如流。他对于圆周率π的小数位数,自然对数的底e的数值以及多位数的平方数和立方数……等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冯·诺伊曼还是一位速算天才,他拥有进行各种心算的非凡本领。罗伯特·金克在其名著《比一千颗太阳还亮》中写道:“1944年夏季,当时洛杉矶原子弹研制组顾问、目前已故的冯·诺伊曼教授就已经着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他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工作就是研究核武器设计所需的大量数字计算。当时与他共事的有斯坦尼斯劳·伍拉姆、恩利科·费米、理查德·范曼等这样一些第一流的学者。他们这几个人喜欢竞赛,当要做一个复杂的数值计算时,立即一跃而起。费米爱拉计算尺,范曼喜欢用台式计算机,而冯·诺伊曼则总是用心算。可是冯·诺伊曼往往第一个先算出来,而这三位杰出学者所得出的最后答数总是非常接近的。”

  我们并不能轻易断言是记忆力让他如此聪明,但正如上面所说,记忆力与智力确实有些关系。

  记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孩子正在发展对信息记忆、重复的能力。

  记忆首先需要几秒钟的信息储存,这也是最短期的记忆,然后需要几分钟,来掌握信息,这是积极的记忆过程。最后需要一个保持记忆的阶段,这就是长久的记忆了。

  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摒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识记,孩子们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

  孩子成天学习大量没有亲身实践过的理论知识,没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是掌握不了的。因此,孩子在求知之时,应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不断培养自己科学记忆的习惯,发展自己的理解记忆能力。

  记忆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有位实验者曾经用这3种方法让三组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记住10张画的内容。

  对第一组孩子,他只告诉他们画上画了些什么,并不给他们看画。

  对第二组孩子正好相反。只给他们看画,可是不再给他们讲每张画画了些什么。

  对第三组孩子是又让听又让看,实验者不但给他们讲画的内容,同时给他们看那些画。

  过了一段时间,实验者分别问这3组孩子记住了多少画的内容。结果第一组记住的最少,只有60%;第二组稍多,记住了70%;第三组记住最多,达到86%!这说明只听不看的孩子记得最少,只看不听的孩子记得稍多一点,又听又看的孩子记得最多。

  这还仅仅是两种感觉器官并用,记忆效果就比只用其中一种好得多,因此,如果帮助孩子把所有感觉器官一齐调动起来,记忆效果会更好。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功能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人的脑细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人的许多能力的培养,大多要从掌握方法做起,人的记忆能力之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记忆方法的差距引起的。

  人们通常使用的记忆方法,多是运用了大脑左半球的一部分功能而已,右半球的功能只是偶尔被利用一下。

  人的记忆潜能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有的人记忆力好得出奇,是因为他们能天长日久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脑子中的记忆方法越来越多,结果,记忆力就越来越好。因此,要想成功地改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关键在于要学习记忆技巧。

  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兴趣浓厚。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过度学习。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及时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经常回忆。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中的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的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多种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最佳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科学用脑。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对于求学期间的孩子而言,发展记忆的持久性和系统性是至关重要的,记忆的准备性则是各品质的综合体现,只有当保持在记忆中的知识牢固又系统时,才能从记忆中迅速回忆起来。

  让孩子爱上阅读

  玛琪·科默是美国一位佃农的女儿,她只读过九个月的书。结婚后,她,养育了5个孩子,以给人当女仆为生来抚养他们。但是她不甘心孩子重复自己的人生。她借着给主人打扫清洁的机会,看他们是怎样教育子女的。

  她发现,这些富家孩子的房间都放有书架,书架上放着书籍和报刊。于是,她在自己家里照葫芦画瓢,给孩子摆上书架和书籍,并督促孩子在课余时间阅读。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十几年后,她的5个孩子一共获得13张大学文凭。其中一个儿子——詹姆士·科默,拥有医学和心理学两项博士学位,还获得了36项荣誉学位,成为耶鲁大学的教授。

  看到这个故事,每个人都会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所感动。例子中的玛琪·科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伟大并不是因为她的孩子获得了多少个文凭(在现代社会里,文凭和成功并不能画等号),而是她用最简单的教育方法教出了最成功的子女。这位母亲虽然自身不懂得如何教会孩子阅读的方法,但是她仍然努力去做,学习别人的方法,最终把孩子培养成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30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和个性的成长,而且对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大有益处。”因为在书籍中,包含了各方面的知识,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使他们受到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从小树立高尚的世界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同时也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美国总统布什的母亲常常在固定的时间送书给孩子。每个月的某一天,悄悄地把书放在孩子的枕头下;在孩子生日时送一套书;家庭旅游时,让孩子带一本心爱的书同行;外出用餐时,也可以带一两本书,让孩子有书可翻。

  庄子认为:人的美丑是天生带来的命运,有没有素养则是书籍造就的命运。当孩子爱上阅读,这美丽的书本世界就为他打开了,当然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时候读什么书,这都很有讲究。成绩不好并不是因为头脑笨,反而是与会不会阅读有关,同时阅读也是提高情商的绝佳办法,阅读还可以医治心理疾病。总而言之,阅读是一生可以依赖。

  我们总是不断地告诫孩子要多读一些书,看到孩子玩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对孩子说“看书去”。或者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你怎么不像某某某那样爱读书”。从我们的切身体会来讲,小时侯读很多书对人的一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醒孩子要读书,可是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他只是听你一味地说要读书、要读书。也许他听了你的话去读了,并且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从此爱上了读书,这固然是好事。

  可是大多数孩子呢?他们把你的唠叨当成了耳边风,对于这种仿佛被逼迫做的事情感到无奈,甚至产生厌恶感,不仅不爱阅读,反而视其为苦差使。

  现如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影响,很多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已经降低了,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缺乏阅读,使孩子无法深入理解一些问题,从而缺乏深刻的思考能力,也缺少广博的知识。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书籍呢?

  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分享书中的乐趣和收获是我们引领孩子走进阅读最有效的方法。

  小布什的母亲不仅给孩子送书,还非常注重亲子阅读。她说:“我总是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有时,我也让他们读给我听。我的孩子直到很大后,还保持着与我共同读书的习惯。当他们放假或有空闲的时候,我们就会轮流地读一本名著。有时,还会就精彩的部分进行讨论。”

  所以,我们不妨每天晚上或节假日里,读一些书、报,或当孩子安静的时候,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将比我们一味地督促、强制孩子读书有效得多。

  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孩子通过不断的阅读逐渐形成的。我们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应该从孩子最喜欢的书籍人手。比如,有些孩子比较喜欢科普读物,我们可以先让孩子阅读科普书籍,让孩子在其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科普书籍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再去引导孩子从相应的书中去汲取知识,以弥补这一欠缺。

  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往往只讲一半,正当孩子对这个故事入迷的时候,他们就停止了,然后递给孩子一本书,对孩子说:“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里,你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吗?自己看书呢。”于是,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捧起了书本。还有的家长让孩子续编故事、改编故事……这些都大大地调动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小毅刚读课外书的时候,常常静不下心来,不能进入角色。为了引他进入故事情节,妈妈陪着他一起读,他先读一段,读累了妈妈继续读。有一次,妈妈带他去公园,他们在山顶石桌上读少儿版《三国演义》,妈妈一直和他一起读到第七章,他才入了迷,晚上回家后,吃完晚饭他立刻就坐到床上去读《三国演义》了,有时候读累了就让他爸爸读。慢慢地,小毅已能默读书籍了,并正在逐步爱上阅读课外书籍了。

  尽管阅读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却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孩子的思想,提高孩子对生活的认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可使孩子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问题。从现在就开始努力,让孩子爱上阅读吧。

  专注是学习的法宝

  如果想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父母应该先让孩子培养专注力,因为专注力是学习知识的第一要素。

  可以说,专注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征,每个人生下来头脑里都有着专注的成分,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不同,导致了后天在专注方面的差距。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加上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使他长大后能长期专注于计算机。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自身好奇心强,可能同时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但往往很难专注于某事,总是浅尝辄止,结果一事无成。有的父母也存在浮躁心理,喜欢攀比,见别人的孩子学什么,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恨不得天下所有的知识都要孩子知晓,所有的技能、特长都要让孩子掌握。

  这只会让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会,实际上却无一技之长。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十分重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当孩子做某事时,应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帮助他排除外界的干扰;让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总是不断寻根问底,深入思考;让孩子在兴趣广泛的基础上,选择最着迷的兴趣点深入下去,此后,父母还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孩子对于这个兴趣点的专注程度。

  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能全身心地对一项工作或爱好投入进去,就永远只能在目标的外围徘徊,很难创造出较高的成就。

  我们来看个几个生动的例子: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在一次写作时,正好赶上朋友来访,由于太过专注,很长时间他也没有发现朋友来。中午仆人送来饭菜,客人以为是给自己送的,就把饭菜吃了,后来客人发现巴尔扎克还是那么忙,就走了。天黑了,巴尔扎克觉得该吃午饭了,就来端碗端盘。看到饭菜已被吃光,他责备自己:“真是个饭桶,吃完了还要吃!”。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惯,曾连续几小时趴在潮湿、肮脏的地面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运死苍蝇的活动。当时周围有许多人围观议论,他竞毫不理会。

  大文学家罗曼·罗兰有一次跟著名雕塑家罗丹去参观他的工作室,欣赏他刚完成的作品。可是来到塑像前,罗丹发现还有几处地方不满意。于是拿起凿子就修改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仿佛那座雕像是他的朋友。两个小时后修改完毕,罗丹很是满意地瞧了一会儿自己的作品,然后高高兴兴地离去,彻底把朋友忘在屋里。

  专注之所以能创造巨大的成就,这是因为专心可以集中精力,调动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来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而分心则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对本来可以弄懂的问题产生迷茫的感觉。

  如果能够专注到忘我的程度,孩子甚至可以创造出奇迹。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竞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

  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专注、忘我都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因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上面这个故事可以告诉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并借此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我们知道,孩子的兴趣与喜欢的东西不会是单一的,这就需要父母来平衡。

  除了要引导孩子的兴趣之外,父母还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拥有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是培养孩子专注力最好的方法。孩子不会被周围花花绿绿的颜色所吸引而分散注意力,做事情自然会更加专注。

  总之,一个人是否具有专注力,将决定他未来成就的大小。这就像晚上所有的灯都灭了的时候,打开家里的灯,你是不是觉得特别亮,为什么呢?因为电灯一下都灭了,你这个灯显得特别亮。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精力全部集中起来做一件事,叫聚精会神。

  当然,当孩子在专注某件事上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后,最好帮助他换点别的专注对象,这是因为,长期做一件事情就会疲劳,就会处于精力不集中的状态。所以父母要控制一下时间,让孩子该集中的时候就集中注意力,该玩的时候就不提学习的事,专门玩。长此以往,孩子就能控制自己,这叫好习惯。

  请相信,从小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非常有益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
7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儿子
9学前儿童游戏
10教子从此不累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作者:龙柒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为家庭教育类读物。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从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宽容、勇敢、知足、感恩等八大心态,详细、全面讲述了孩子的良好心态是如何被培养起来的。第九章“帮助...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

  • 家教:与孩子同行

    作者:章创生主编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向家长和我们的孩子讲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错误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给我们小孩以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