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俑的产生及功用

  俑是中国古代墓葬随葬品的一个重要品类,狭义地讲,俑即偶人,它们是当时文武官员、武士家兵、男女侍从等人物的化身,替代生人完成在阴间保卫、侍奉主人的任务。如郑玄注《周礼·冢人》上讲,俑“与生人相对偶,有似于生人”。《孟子·梁惠王》中说:“为其象人而用之也”,赵岐注曰:“俑,偶人也,用之送死”。这些都指明俑是人像。广义地说,俑包括一切与丧葬有关的明器,如家禽、家畜、野兽等动物俑,陶楼院落等建筑模型,形象怪异的镇墓兽等。这是古代、近代学者对俑的两种理解。现代考古、文物、博物馆界认为俑包括人物俑,动物俑以及赋予其生命,想象中的神灵鬼怪和瑞兽珍禽,亦即《旧唐书·舆服志》所谓“偶人像马”之类的人形和动物形明器。

  俑取材广泛,内涵丰富,是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技巧,优异的民族传统风格,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研究中国历史、考古、美术的宝贵实物资料。

  《孟子·梁惠王》中说:“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说明俑是古代陪葬送死的用品。中国古人把养生与送死等量齐观,《中庸》:“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仁智备矣”。殷周时多用活人殉葬,也出现了最早的俑,郑州二里岗出土的商代早期的陶塑跪坐人像,对其性质尚无法确定;但1937年安阳小屯殷墟商代晚期王室墓葬出土的三件人像陶塑,手被绑缚,推测其身份应当是奴隶或者战俘,可确定其功用与一同陪葬的殉人是一致的。春秋战国时期,人殉之俗虽然仍广泛存在,但已走向没落,开始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改用偶人,也即殉葬者的模拟品,形象多为奴仆、乐舞仪仗、士兵、妻妾及动物俑等,目的是为了使墓内死者到另一世界去时,继续能有如生前所享有的一切,那些奴仆、侍卫等正是供他驱使的,也可以说整个俑群都是为墓内死者服务而设计制作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