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7章 记者的责任

  省广电总台广播新闻中心 王成梧

  从灾区回来以后,有一段时间,我被安排在各种场合作报告、座谈、领奖,这多少让我感到一种不安。不是矫情,是因为在这次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中确实有太多太多动人的故事和先进的事迹,我只是做了一个新闻记者该做的事,在荣誉面前总觉得心里发虚。

  有人说,大灾面前,就是考验政府和媒体的时刻。“5·12”当天下午,《今日观察》节目部成员召开紧急策划会,决定立即对《今日观察》节目做出调整,打破常规,策划推出《今日观察特别报道——抗震救灾,我们万众一心》系列节目,并对节目的选题和人员分工作了具体安排。通常情况下,像《今日观察》这样的专题性节目的采访制作周期至少要一周左右,而根据节目安排,抗震救灾的特别报道从5月14号就要开始,这意味着,以往一周才能完成的工作要在一天之内完成,工作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我承担了第一期节目,连夜搜集素材,与前方记者连线、写稿、制作。5月14日清晨,当人们打开收音机,《今日观察》特别报道——《抗震救灾,我们万众一心》第一期节目《直击灾区第一线》在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如时播出,及时地向外界报道了我省地震灾区一线的情况。

  由于节目部主要负责人有其他任务,加之节目部人员紧张,我一边协调节目部内部事务、安排采访,一边还要承担新闻节目和《今日观察》节目的采编任务,同时,还要兼顾《今日观察》节目的主持工作,工作量的骤然增加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那几天每天工作到深夜、凌晨,甚至顾不上吃饭。

  “真正的记者应该到第一线去!”大地震发生后,我就主动请缨,要求赴地震灾区一线采访。考虑到节目的人员问题,单位领导没有安排我参加第一批次赴灾区采访任务。之后,我不断请战,要求参加一线报道。此时,我的祖母去世,由于工作上实在走不开,我委托亲属帮助料理祖母的后事,利用半天时间将祖母安葬后,就迅速回到工作岗位。次日,我戴孝奔赴灾区一线采访。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不断向灾区捐款捐物,表达爱心。当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一位山东企业家有意向地震灾区奉献爱心,便主动与山东方面取得联系,做了大量协调服务工作,最终,将价值60多万元的收音机、棉被、胶鞋等灾区急需的物资和10多万元现金送到了甘南州受灾最严重的舟曲县,这也是舟曲县收到的第一批外省捐赠的物资,缓解了灾区群众的燃眉之急。

  就在我和山东企业家一同奔赴舟曲县灾区的途中,甘南州宣传部的领导打来电话说,州上刚刚接到省上有关部门通知,3天之内舟曲境内会有强烈余震,建议暂时不要进入舟曲。考虑到山东企业家的安全,一行人被迫转道合作市。到达合作后,当地宣传部领导说,省上明确通知有强烈余震,史无前例,足见形势的严重性,其他媒体的人已经撤出了,并再次建议暂时不要进入舟曲。而此时,进入灾区、了解那里的情况的冲动已经占据了我的脑海,我想,当地几万群众还在那里受苦,他们都不怕,我有什么好怕的?在安排山东企业家返回之后,我毅然赶赴舟曲县采访。

  进入灾区后,余震仍很强烈,我每天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在受灾严重的山乡村落采访。晚上回到驻地还要写稿,通常也是忙到凌晨。之后,我又辗转到了陇南市受灾严重的武都区、康县、成县、文县等地,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重灾区以及重灾区的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落,用手中的笔和话筒把我在灾区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通过各种体裁的新闻稿件及时发回电台,让广大听众了解到了灾区的真实情况。

  由于灾区生活秩序受到地震影响,我和同事们一起住在临时帐篷里。帐篷里白天的温度高达40度以上,深夜又会被冻醒。在来来往往车辆的干扰下,晚上根本睡不好觉,早上6点多钟又要爬起来,赶赴当天的采访地点。帐篷里用水不方便,我通常是喝两口矿泉水漱漱口,手里捧一点水抹抹眼睛就出发了。夏日的陇南气候闷热,好几次由于连续工作时间太长,加上天气炎热,我差点中暑晕倒。晚上,写完稿通常是深夜,还要自己播音,自己制作音频,合成节目。在灾区上网不方便,为了及时把稿子传回台里,不耽误播出,我有时候深夜还要独自在大街上寻找可以上网的地方,也有半夜敲别人的门被赶出来的经历。因为工作繁重,经常耽误了吃饭,我只能在深夜泡碗方便面。由于水土原因,我到灾区几天后出现腹泻,身体不适,全身无力,可我还是撑下来了。因为,一想到当地群众受的苦,想到解放军受的罪,我们这些苦累又算得了什么?

  甘肃的重灾区在陇南,陇南的重灾区在文县,文县的重灾区在碧口。文县碧口镇距离四川省重灾区青川县的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余震在这里显得格外强烈,频发的余震使人情绪紧张、思想紊乱。尤其是当地地形复杂,山势险要,交通不便,很多山路狭窄而危险,山上随时可能发生泥石流或者滚下石头,可越危险的地方越是出新闻的地方。我在文县一共待了20多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受灾最重的碧口镇、范坝乡、中庙乡采访。有时达到一个目的地需要走五六个小时的山路,车进不去,我就和当地干部一起徒步走进村里。

  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地处四川省青川县包围之内,“5·12”地震后,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直到六月中旬依然没有完全恢复。因为距离碧口镇路程远,交通中断,加之四川省青川县施行交通管制,无关人员一律不准通过,所以一直没有省内记者进入李子坝采访,李子坝一度成为一个“信息孤岛”。得知李子坝的情况后,我积极协调联系,克服重重困难,于6月12号经过7个多小时的颠簸,绕经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进入了李子坝村,我们也成为第一批进入李子坝采访的省内记者。在依然强烈的余震中,我通过电话连线及时发布了李子坝受灾后的真实情况。

  在这次采访中,我发现并报道了在抗震救灾当中涌现出的大量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其中,及时疏散并有效组织学生和村民抗震自救的文县范坝中学校长许伟、为了抢救群众生命财产而自己的父亲在地震中逝去的康县铜钱乡王湾村村委会主任李仁清、三次冲进废墟背出3个老人的碧口镇法庭法官张雷雨、不怕脏不怕累走到哪干到哪的华亭县农民志愿者吴岁球、不顾各人安危紧急疏散学生的康县豆坪小学全体老师、不顾自家受灾连续多个日夜为辖区群众救灾的武都区洛唐派出所全体民警等等“抗震救灾英雄”,通过我们的采访报道,这些抗震救灾英雄的事迹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在和这些英雄相处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被他们在大灾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无私深深地打动,也一天天强烈地感受到: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叫大爱,世界上最坚强的力量是凝聚力!

  从5月19号到6月21号,我在灾区一线采访34天,走遍了受灾严重的甘南州舟曲县,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康县、成县、宕昌县等地,行程54000多公里,采写新闻稿件80多篇,采制新闻专题节目8期。

  尽管在灾区随时会有危险,生活很苦,工作很忙,但是我心甘情愿,因为我深知,全国、全省人民在关注着灾区,关注着媒体,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去灾区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我的责任!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我和我的同事们用行动向人们阐释媒体的责任,用我们的笔和话筒记录坚强,传播大爱,我们做了,我们还将继续!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