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九章 通往上帝之路的巴别塔

  巴比伦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在古巴比伦国最出色的国王汉谟拉比死后,巴比伦不断受到外族的进攻,历经了500多年战乱,直到公元前7世纪末,才在尼布甲尼撒的领导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

  然而,88年后,新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人彻底毁灭。随着巴比伦王朝的覆灭,显赫一时的古城巴比伦,也日渐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也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最壮丽最繁华的都城,仅仅是巴比伦城墙的厚度,足可以让一辆4匹马拉的战车转身。长达16公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城楼。

  城墙的两端起源于幼发拉底河河畔。河对岸是巴比伦的新城区,一座大桥横跨幼发拉底河,使新城区跟主城连在一起。所以,这座城墙不仅是巴比伦人用来抵御敌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护巴比伦城不受河水泛滥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伦城有100座用铜做的城门,因此,希腊大诗人荷马又把巴比伦城称为“百门之都”。

  巴比伦古城的大门叫做典礼门,高4米多,宽2米左右。门的上部是拱形结构,两边和残存的城墙相连,门洞两边的墙上有黄、棕两色琉璃砖制成的雄狮、公牛等图像。

  这座城门建筑得十分牢固,公元前568年波斯人在摧毁巴比伦古城时,只有这座城门幸存下来。在千百年风雨剥蚀下,古城城墙已坍塌无存,唯独这座城门依然完好如初。

  穿过城门是一条广阔的大道,上面铺着灰色和粉红色石子,大道两旁的残墙上现在还留着清晰可见的雄狮、公牛等图像。尼布甲尼撒的王宫就在大道西边。被人们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就在南宫的东北角处。

  相传,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让他美丽的妻子塞米拉米斯公主,排忧解闷而兴建的,可惜它早已不存在了。而空中花园的旁边矗立着的就是那座据说让上帝感到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那么,为什么把巴比伦城又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呢?

  这个说法来自于《圣经・旧约》。《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了城池。

  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这就是巴别塔。他们用砖和河泥作为建筑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顶已冲入云霄。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认为这是人类虚荣心的象征。上帝心想,人们讲的语言也是相同的,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之间互相言语不通。

  后来,人们就把巴比伦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而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变乱”的意思,因此,这座塔就称做“巴别塔”。也有人将“变乱”一词解释为“巴比伦”,称那座城市叫做“巴比伦城”,称那座塔叫做“巴比伦塔”。

  而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都是“神之门”的意思。同一“巴别”在两种语言里竟然会意思截然相反,着实令人费解。其实,这是有缘由的。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掉犹太王国,拆毁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烧掉神庙,将国王连同近万名臣民掳掠到巴比伦,只留下少数最穷的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犹太人在巴比伦多半沦为奴隶,为尼布甲尼撒修建巴比伦城,直到70年后波斯王居鲁士到来才拯救了他们。亡国为奴的仇恨使得犹太人刻骨铭心,他们虽无力回天,但却凭借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愤怒。于是,巴比伦人的“神之门”在犹太人眼里充满了罪恶,遭到了诅咒。他们诅咒道:“沙漠里的野兽和岛上的野兽将住在那里,猫头鹰要住在那里,它将永远无人居住,世世代代无人居住。”

  事实上,巴别塔早在尼布甲尼撒及其父亲之前就已存在,古巴比伦王国的几位国王都曾进行过整修工作。但外来征服者不断地将之摧毁。

  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父亲那波博来萨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后,也开始重建巴别通天塔,他在铭文中写道:“巴比伦塔年久失修,因此马尔杜克命我重建。他要我把塔基牢固地建在地界的胸膛上,而尖顶要直插云霄。”但那波博来萨把塔只建到15米高,尼布甲尼撒自己则“加高塔身,与天齐肩”。塔身的绝大部分和塔顶的马尔杜克神庙是尼布甲尼撒主持修建的。而备受人们称赞的巴别塔一般指的就是那波博来萨父子修建而成的那一座。

  这座塔的规模十分宏大。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览巴比伦城时,对这座已经受损的塔仍是青睐有加。

  根据他的记载,通天塔建在许多层巨大的高台上,这些高台共有8层,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马尔杜克神庙。墙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阶梯,可以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塔梯的中腰设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边长大约90米,塔高约90米。

  据19世纪末期的考古学家科尔德维实际的测量和推算,塔基边长约96米,塔和庙的总高度也是约96米,两者相差无几。巴别塔是当时巴比伦国内最高的建筑,在国内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人们称它为“通天塔”。也有人称它是天上诸神前往凡间住所途中的踏脚处,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正是这座塔使得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攻下巴比伦后,即被巴别塔的雄姿折服了。他不仅没有毁掉它,反而要求他的部下在他死后按照巴别塔的样子,在墓上建造一座小型的埃特门南基。

  埃特门南基是巴别塔的另一个名字,意为“天地的基本住所”。然而,后来巴别塔终于被毁掉了,波斯王薛西斯怨恨巴比伦人民的拼死反抗,下令彻底摧毁巴比伦城,巴别塔厄运难逃,变成一堆瓦砾。

  即使如此,素以热爱文化名垂青史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爱慕它的雄姿。公元前331年,他远征印度时,特意来到了巴别塔前,英雄与奇观的对话大概只有彼此才能知晓。他一度要修复这座传奇般的建筑,下令全部拆除旧塔,一座更加宏伟壮丽的神塔,眼看着有救了。

  然而,这只是让人空欢喜一场而已。据说,此时,一只患有疟疾的蚊子叮咬了他一下,于是,这位文治武功盖世的一代天骄一命呜呼,巴别塔也就备受冷落了。事实上是,这项工程实在是太大了,仅仅清理废弃的塔基就需要一万人工作两个月时间,于是,他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几千年下来,这座塔已变成了废墟,真的应验了犹太人的诅咒。即便如此,几千年后的考古学家科尔德维见到它时,仍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之声。科尔德维写道:“尽管遗迹如此残破,但亲眼看到遗迹是绝非任何书面的描述可比的。通天塔硕大无比,‘旧约’中的犹太人把它看作人类骄傲的标志,四面是僧侣们朝拜的豪华的殿堂,许多宽敞的仓库,连绵的白墙,华丽的铜门、环绕的碉堡,以及林立的一千座敌楼。当年这样壮丽豪迈的景象,在整个巴比伦是无与伦比的。”

  千百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想找到巴比伦古城遗址。

  1899年3月,一批德国考古学家,在今天巴格达南面50多公里的幼发拉底河河畔,进行了持续10多年之久的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终于找到了已经失踪两千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后的巴比伦古城遗址。

  现在考古学家们仍在巴比伦古城遗址上进行着发掘工作。许多宫殿、神庙、街道和住房已经渐渐露出地面。考古学家们正在和历史学家、艺术家们一起,根据发掘出来的文物,复制古城巴比伦大多数建筑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这座人类宏伟的古城恢复原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3章泽
4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5从日记到作文
6西安古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