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姚崇倡廉

  江忠宝

  姚崇,唐朝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曾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兼任兵部尚书。姚崇为稳定武周,革除积弊,开创“开元盛世”,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是一位颇有政绩的人,同时也是一位倡廉、自廉的官吏。

  姚崇的《五诫》,即是他自身品格的表露,又是他吏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执称诫》中,他要求“为政以公,毫厘不差”,为官应“存信去诈,以公灭私”,“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在《弹琴诫》中,他强调治国的感化作用,主张“移风易俗”,“治国之道,大急小缓”。在《执镜诫》中,他告诫官吏应“内涵虚心,外分郎鉴”,“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在《辞金诫》中,他要求官吏“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凡所从政,当须正已”。在《冰壶诫》中,他指出“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耸廉勤之节,赛贪竞之门”,“清白遗其子孙”。他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开元前期,姚崇身为宰相,却没有自己的专门宅第,全家人住在离朝廷很偏远的地方。他上朝处理政务后常常不能回家。就住在附近一个叫罔极寺的寺院里。有一次,姚崇患了疟疾,就让家人到罔极寺来照料他。在寺院里,他还带病协助上常令源乾曜处理政务。每有大事,源乾曜就到寺里去请教姚崇。源乾曜与姚崇接触较多,十分敬佩姚崇严于律己、廉洁勤俭的生活作风。他奏请玄宗皇帝让姚崇搬进四方馆(属中书省)居住,玄宗当即批准。但姚崇感到四方馆太豪华,又藏有公文,不便住进去,遂坚决谢绝。玄宗感动地说:“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玄宗令吏部尚书魏知古赴东都考察选择官员。姚崇的两个儿子在东都任职,依恃姚崇有德于魏知古,招权请托。玄宗得知此事后,想考验一下姚崇。一次,玄宗装作不在意的样子,问姚崇:“卿子才性如何?今何官也?”姚崇很坦率地介绍了两个儿子的情况,说他们“为人多欲而不谨”,并估计两个儿子在东都会去找魏知古走后门。玄宗听后,解除了怀疑他会为儿子掩饰的顾虑,高兴地问:“卿安从知之?”姚崇答道:“魏知古本是小吏,是我引荐他当了宰相。两个儿子一定以为魏知古会出于感激我的心理,为他们开后门,答应他们的请托,允许他们行不当之事。”原来,姚崇的儿子在东都招权请托之事,是魏知古回到朝廷后报告给玄宗的。玄宗见姚崇并未为儿子隐瞒,倒觉得魏知古太不给姚崇面子了,故认为“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姚崇坚决请求道:“臣子无状,挠陛下去,陛下赦其罪,己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玄宗觉得姚崇言之有理,于是取消了自己的打算。

  开元四年,姚崇的两个儿子劣性不改,“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姚崇所信任的中书省主簿赵诲“受胡人赂”。这两件事都影响到姚崇,使姚崇感到自己再担任宰相对国家不利,于是,他奏请玄宗皇帝辞去宰相职务,举荐广州都督宋璟担任宰相。姚崇的自尊、自重,深得世人称赞。

  姚崇不仅自己为官清正,以身作则,同时对朝廷的腐败现象极为反感,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姚崇任相王府长史兼礼部尚书,掌管国家典礼等事。武则天宠幸的张易之在定州(今河北定州)私立寺庙,要从京都强迫迁移十名高僧到定州。寺僧们对张易之的无理之举不满,向姚崇苦诉,姚崇下令停止迁移。张易之几次向姚崇请托,姚崇毫不惧其骄宠,坚决予以拒绝。结果,姚崇遭张易之谗毁,被降职使用。

  睿宗继位后,重新起用姚崇。姚崇竭力革除弊政。当时官僚机构臃肿,百官泛滥,选拔官吏的制度混乱。特别是公主、后妃们,依势用事,大搞“斜封官”(即皇帝受公主、后妃等人的请谒,任意颁下敕书任命官员,用斜封交付中书省),各树朋党,网织裙带关系,扰乱吏治,致使政出多门,铨选官吏的机构形同虚设。买官卖官现象严重,一些庸碌之徒花钱就可以买到官职。官多为患,滥官充溢,竟出现了宰相、御史及员外官办公时连座位都没有的现象,当时被戏称为“三无坐处”,影响了正常的政务活动。面对这种混乱状况,姚崇联合宋璟等人向睿宗进言:“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废。”睿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罢免斜封官数千人。

  玄宗继位后,姚崇辅佐玄宗严格铨选制度,继续罢免以前的斜封官。对于用请托等不正当手段谋取官职的,无论是谁,姚崇都坚决予以制止。开元二年,申王李成义向玄宗请托,要求把他府中的阎楚圭由录事(九品)破格提拔为参军(正七品)玄宗答应照顾。对此,姚崇坚决反对,上书皇帝,指出量材授官的权力应归属官吏任命部门,反对因亲故之恩就得以升官晋爵,覆前朝冗官泛滥之辙,扰乱国家法纪。姚崇的力争,使玄宗收回成命。自此,向皇帝请谒讨官的恶习,大为收敛。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仗恃李业是皇戚,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御史弹奏了王仙童的罪行,李业为舅父开脱,向玄宗说情,玄宗想要宽释王仙童。姚崇说服玄宗,使王仙童得到了应有的惩治,“由是贵戚束手”。

  开元九年,姚崇去世。当时,国家经济状况比较好,社会上特别是在官吏中厚葬成风。姚崇对这一风气极为反感,他列举古代圣贤薄葬的故事教育他人,批评厚葬之风。姚崇去世之前,向子孙们留下遗嘱:不准崇佛敬道,不准为他厚葬,只给他穿平常的衣服,不要抄经写像。并告诫他的子孙们去世以后,也要按照他所嘱咐的去做。姚崇节俭安排后事的故事,也被世人传为佳话。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足以说明他是什么样的人,姚崇在儿子有错时不为儿子开脱,虽然他很容易做到这一点,他还拒绝了皇帝赏赐的豪华住所,说明了姚崇是个严于律己、廉洁勤俭的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