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铁面无私包青天

  江维伦

  包拯,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安徽肥县)人。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今山西永修)知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数年后,父母相继去世,他才出去做官。

  景祐三年(1036年),包拯在京城等候朝廷的任命,恰巧住在相府附近。当时的宰相吕夷简早就听说包拯是个孝子,又是一位颇有才干的人,也很想见见他,认为他选择这个居处可能是为了便于拜见自己,于是就一心等待他过府拜谒。不料包拯接到天长县(今属安徽)县令的任命,便立即离京赴任而去。当吕夷简知道后,大为惊异,同时对没有见到包拯深感遗憾。在封建社会的官场里,像包拯那样不奉承巴结权贵之人,实属罕见。

  在任天长县知县时,一天,有人控告家中的牛舌被割,希望包拯为自己破案。包拯令其回家将牛宰杀去卖。不久,有人来告私杀牛的人,包拯说:“为什么割牛舌又来告人家?”那人“惊服”。由于这次巧断牛舌案,包拯明察善断的美名不胫而走。

  宝元二年(1039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盛产砚石,自唐以来,端砚久负盛名,为文房四宝之一。宋代规定,端州每年都要向朝廷上交一定数量的端砚。历任知州,不仅如数完成规定的贡品,而且一般取数十倍用来馈赠权贵。致使砚工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包拯到任后,命令制造砚台的工人只制足贡品数额,余数自行销售。他任期届满“不持一砚归”。百姓奔走相告,称赞包拯为官清廉。庆历二年(1042年),包拯被任命为殿中丞。

  次年,包拯改任监察御史。建议:“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庆历五年夏,出使契丹。契丹依仗国力强,动辄向宋提出无理的要求和指责。契丹皇帝令典客质问包拯说:“雄州(今河北雄县)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入,以刺疆事耶?”包拯反驳道:“涿州(今属河北)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自以为无理,“遂无以对”。他顺利地完成了使命。

  庆历八年,包拯任三司户部副使。在任注意发展生产,关心百姓疾苦。皇祐元年(1049年)他奉命经河北调发军粮,发现漳河两岸尽是沃壤,可人民不得耕种,邢、沼、赵三州民田一万五千顷,却都用来牧马。他奏请朝廷,建议将耕地全部分给百姓耕种交租。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

  次年,包拯改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评论斥责皇帝亲近的权贵宠臣,请求废除一切由皇帝从内廷而不经过有关机构降下的恩命。又分别进上魏征的三道奏疏,希望皇帝能把它放在座右,作为龟鉴。还上书皇帝,指出天子应当明于听取采纳正确的见解,辨别朋党,爱惜人才,不要有先入为主的看法等七件事;同时要求皇帝清除刻薄之人,抑制侥幸之辈,纠正刑法,申明禁令,不要大兴土木,禁止妖言惑众的不法活动。这些建议多数被朝廷采纳实行。他与谏官吴奎、陈旭等七人共同弹劾宋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三司使张尧佐,凡庸之人,徒缘宠私,骤阶显列,自任以来,万口交讥。陛下何庇一尧佐,上违天意,下砩人情。”张尧佐看到众怒难犯,不得已辞去宣徽使和景灵宫使。仁宗皇帝被迫下诏:“后妃之家,毋得除二府职位。”从而杜绝外戚擅权的悲剧发生。

  皇祐四年三月,包拯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数月后,徙高阳关路安抚使,“因籍一路吏民积岁所负公钱十余万,悉除之”。自皇祜四年到至和二年(1055年),包拯先后任扬州(今属江苏)、庐州(今安徽合肥)、池州(今安徽贵池)等知州,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和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知府。其间最为棘手的莫过于庐州和开封府。庐州是他的故乡,亲朋故旧颇多,容易陷入人情圈内,徇私枉法。可他到任后,前来拜访的亲朋皆吃了闭门羹,大多失望,不敢仗势欺人。包拯认为,为官必须清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能讲私人情面。一次,其堂舅依仗他的势力,横行乡里,当包拯接到控告堂舅的状纸后,派人把他捕来,审问清楚,依法将堂舅打了七十大板。消息传出,百姓奔走相告,称赞包拯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自是亲旧皆屏息”。

  包拯既不顾私亲,也不畏权贵。他以无私无畏的精神赴任开封府尹。常言道,京官难当,因为皇亲国戚、宦官、权贵集中在京城。他们直接通天,依靠皇帝这个大后台,可以为非作歹,一般府尹不敢惹他们。包拯到任,首先革除不便诉讼的程序。原来百姓告状,必须先将状纸交给门牌司,由门牌司官吏转递,他们从中勒索钱财。常言说,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门牌司撤销后,百姓可以直接到府衙投递状纸,申冤告状,贪官污吏不敢敲榨百姓。开封城内有一条惠民河,达官贵人侵占两岸的土地,修建了许多花园和亭榭,致使河道越来越窄,越淤越浅,一遇大水,泛滥成灾,广大市民,深受其苦,包拯全部将它毁去。一旦发现有伪造地券,不管是什么人一律上报皇帝,撤掉官职。包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他的态度一贯严肃,因而人们说他“笑比黄河清”,尽管如此,“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亲切地呼曰‘包待制’”。他为官清正,京师传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嘉祐四年(1059年),包拯由谏议大夫升任枢密直学土,代理三司使。他在三司时,凡是仓库里供应皇宫的物品,过去都是摊派到外地州县,增加百姓负担,包拯特地设置场务机构向百姓购买,使百姓没有了这项困扰。

  他曾经说:“我的后代子孙做官,如有犯贪污罪的,不准放他进入家门,死后也不准埋葬到我家的墓地里。不遵从我的这个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他要求将这条遗训刻在石头上,砌在堂屋的东壁上,“以昭后世”。这条遗训充分显示了包拯为官清廉的高尚情操。

  包拯性格严峻刚直,痛恶官吏的苛刻,做事力求诚实宽厚,虽然嫉恶如仇,然而未曾不以忠宽之道待人,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虚伪的言辞和笑脸取悦于人。虽然身居高位,但衣服、器物、饮食如同没有做官时一样。包拯为官清廉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