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附录3柳井正的经营理念

  第1条直面现实,适应时代,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变革。

  要正视滞销的现实,然后再考虑怎样去应对。这要从解读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顾客心理开始。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可行性,想到“如果是我的话就这么做”,努力去实施。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各种情况可是很重要的。

  当机会来临时,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接近目标,自己亲自去实行,就不能够实现目标。将主要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相契合,才能接近成功。将这些持续下去,企业就能永存。

  第2条实行绝妙的主意,开动世界、改变社会,贡献社会。

  要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然后去实现它。顾客来买商品,带动经营,结果就是可以对社会做出贡献。所谓的事业就是如此。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完成,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才能影响社会,想要贡献于社会的话,运用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是可能办到的。

  和个人相同,对社会没做什么有影响力的事情,那真是没办法。真正卓越的企业,意味着热衷于社会活动。虽说过犹不及,但要常常牢记要以积极地满足顾客的期待为出发点,必然就会形成作为企业的对社会的责任感。

  第3条一定要谨记,和顾客唯一的直接连接点就是商品和卖场,以商品和卖场为中心。

  世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的,不能跟随这种变化而改变,不能恰如其分地抓住顾客的期待和时代的需求,销售额就不会增加,利润也就不会上涨。“一定要谨记,和顾客唯一的直接连接点就是商品和卖场”,就是说,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熟悉状态都是必要的。

  第4条要顺应顾客的期待,想办法创造顾客。

  这是商业的根本。如果没有顾客,再怎样经营都是没有用的。新店开张了,想当然地认为会有顾客来,商品能畅销,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能满足顾客的期待,就卖不出去,店铺也不会兴旺。另外,和去年做同样的事情,顾客也会逐渐减少。必须要满足顾客的期待,创造出顾客。

  第5条为了完成工作而要形成组织,为了满足顾客的愿望,要对全体员工和贸易客户有彻底认知,要确立没有壁垒的项目原则。

  很多人都认为组织一旦确定了,就要将其固定化,无论如何是不会改变组织的。不从创建组织着手来做工作的公司是不会有好的发展的。公司就是创造商业机会,聚集人、物、财,还要符合顾客的愿望,为提高利润而成立的组织。职员也好,贸易客户也好,最终是要满足顾客的愿望,这样做事是很有必要的。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事业就是要满足顾客的愿望。”

  “没有壁垒的项目原则”是怎么回事呢?项目就是为了达成目标并且目标完成之后予以解散的组织。项目是有期限的。给自己设置壁垒的话,是没有看清市场和公司全盘,会引起失败。因此,组织是不能固定化的,而项目单位这样的状态比较好。例如,在有的项目中,现在的部下也可以成为上司。公司本来就是这样一种机构。

  第6条要让每一个职员都能够独当一面,擅长自我反省,在有灵活度的组织中尊重每一个人,重视团队合作。

  “独当一面”就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的人。无论有着怎样的境遇,都能够凭借他的本领自食其力。还有,作为上司必须成为部下的表率,这也是上司的责任。

  “自我反省”就是要反省自己的行动,应该考虑到下一步该怎么做。

  “在有灵活度的组织中尊重每一个人”,想要实现它,必须先让每个人能独当一面,学会自我反省。每一个人要能够独当一面,善于自省,这是有灵活度的组织的源头。

  脱离了“独当一面”和“自我反省”,组织就会僵化。只有能够“独当一面”和“自我反省”,每个人才能得到尊重。尊重他人有很多含义,包括宽容别人的缺点共同工作。

  第7条能够活用各种人才,确立自己的品牌特色,制造年轻人支持率最高的产品,拓展营业范围,走国际化路线。

  活用世间人才,这是想当然的潮流,想要和国际上的企业竞争,就必须如此,人才是没有国界的。

  “品牌特色”就是其他公司没有的独特的思考方式,确定自己的立场。如果总是想着“去年是这么做的”或者“别的公司是这么做的”,公司就面临着倒闭。

  要做出“年轻人支持率最高的产品”,首先“年轻人等于感受性敏锐”,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如果不能得到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年轻人的支持,就不会畅销。

  对于商品的本质,也可以说是公司追求的本质,接受感觉敏锐的年轻人评价是必要的。

  “商品”也好,“营业范围”也好,都需要自己来开发。不能每年都是一成不变。不能自己思考并付诸实践就谈不上改变,没有变化就不能实现国际化。没有“自己的特色”,即使去了国外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想要立足于自己的“根”。

  第8条光明正大,赏罚分明,完全实力主义。

  “光明正大,赏罚分明,完全实力主义”的“执行者”是大家自己。

  例如,“光明正大”地做事,就是要在合适的时候赞扬工作做得出色的人,提醒还没有做好的人注意。每天坚持不懈的执行是很重要的。

  “完全实力主义”就是说,要创设情况相同,规则明确,并且透明性很高的组织,让大家都能安心舒适地做事。

  第9条速度、干劲、革新、执行力。

  速度、干劲、革新、执行力是规模小但运行状态良好的企业特征。逐渐地失去这些,也许是大企业的通病。

  企业如果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话就无法存活。在改革的路上,速度、干劲、革新、执行力这四点是必不可少的。谁也不能保证,今年和去年做着同样的事会有同样的结果。如果今年所做的事和去年相同,恐怕结果才只是去年的三分之一。

  第10条行动时要配合整个公司,协调一致,全体职员同心协力,所有部门联合运作的体制。

  “配合整个公司”和“全体职员同心协力”是非常重要的。绝对不能只考虑到让自己部门优先。只优先考虑自己的部门,很可能就会忘了整个公司的利益。

  也不要忘了“全体职员同心协力”这个大原则。互相之间的讨论、纷争,形成良性竞争,把事情推向好的方面,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要从根本上增加信任感和协调力,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要做到“所有部门联合运作”,首先从“让公司的组织像计算机一样”说起。只停留在一点上,就无法运转。如果不是公司所有部门联合运作的话,就不能达成目标。

  第11条从本质上提高管理能力,彻底排除无用功,时常考虑到收支和盈利,提高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了“从本质上提高管理能力”,就要做到“具体地执行”。也就是说,具体地在提高收益上开动脑筋,排除无用功,积极地寻找办法。想要排除无用功,就必须从每个人开始“彻底地排除”,否则就达不到效果。最好抱着百分之百排除无用功的想法去执行。

  企业全部活动的中心是“人”、“费用(包括钱和物)”、“时间”,在行动前先要想想是否合算,再去努力实现。这样的行动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资源利用率。还有,如果要实行高效率、高资源利用率的经营,就要实现确定明确的数值目标,不然就无法顺利进行。

  第12条无论是公司、团队还是个人,都要有明确的目标、目的、理念。

  做事时是否拥有明确的目标、目的和理念,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结果。如果只是对目标、目的、理念有着模糊的感觉,那么当一生过去时,或者当公司经过30年到达某个阶段时,你不会有任何的成果,也没有成就感。

  一个团体也是一样。这个团体是为什么而存在的,整体应该怎样运作,现在的位置和将来的去向,以及公司中其他的团队对于公司有什么贡献,要边思考这些问题边行动。

  第13条对自己公司的事业和自己所要完成的事情要高标准严要求。

  你不能只想到,这是上司交代的事情,或者是公司交代的事情,而完全不追求自身的成长。还有,不能将个人的工作按照最高的标准完成,公司就不会继续下去。

  企业要想延长生命,一定要有“企业道德”。明示“生之道路”是很重要的。这不必要多么华丽,而是经营上的最低限度。企业没有正确的道德积淀,就无法辉煌,也就没有将来。就个人来说也是一样。

  第14条不要因种族、国籍、年龄和性别而让人产生差别。

  就像这句话的表面意思一样,在我们公司觉得自己和别人有差别的人比较少。为了做到这点,创设可以公开讨论各种各样的事情的开放环境是必要的,还要培养全体职员具有相同的环境意识。

  第15条把失败和成功的信息进行具体而彻底地分析、记忆,作为下一步行动的参考。

  大多数的人,既不分析成功也不分析失败。只是在无意中获得成功的时候说:“成功了,太好了。”在失败的时候不痛不痒地说一句:“真可惜,失败了。”具体分析执行过的每一项内容,深入彻底地想明白他们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是很有必要的。不要抽象论,而要具体论。下一个阶段的成功,也是需要全面而彻底的分析。

  要让分析过的信息在下一步的实施中发挥作用,清晰地“记忆”是很重要的。大家要比评论家和学者还要努力去学习、研究和记忆。而且,这种“记忆”,也是下一个事业的参考。

  第16条顾客是在买商品,更是在买企业的形象,增强感受的敏锐性,在追求表面的基础上,更要追求事物的本质。

  要知道,我们“能做到”,竞争对手同样也“能做到”。在卖家来看自己和其他公司大有差别,可是在买家看来却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我们公司要成为什么样的公司,向顾客传达这种很细致的信息是重要的,在这之中企业形象最重要。我们公司的企业形象非常鲜明,顾客就会来买东西。不能够在销售商品的同时也销售企业形象,商业就不算真正地开始。

  企业形象包括经营方针、贸易方式、员工待遇、与外界的沟通方式等公司所有的基本立场。所有这些都要有一贯的而非暂时的作风。

  与此同时,全体员工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敏锐的感受性,最好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比表象更重要。公司也好,个人也好,最好能够有这样相同的看法:“想做这样的事”、“这我能理解”,或者“我也有同感”,他们不是从本质上这么想的话公司就不会永存,没有这种稳定而长久的目标公司就会缺乏联系的纽带。

  第17条总是向好的方面想象,抢先投资,对未来持有希望,做事有灵活度。

  商业和经营不仅仅是现在和未来才有的,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面向现在而努力是很重要的。是否对未来持有希望,相应的努力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别。“追求更好”,抱着这样的信仰是成功的诀窍。如果没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谁都不会去行动。

  我想人大概分成两种:总是展望未来的人;总是留恋过去的人。对未来没有积极地打算,这是不行的。

  第18条全体员工要共同拥有稳定而长期的目标,要从正确的事、小事,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向着正确的方向,以坚韧的态度,努力到最后。

  从建立公司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有“要成为这样的公司”的稳定而长期的目标,没有方向公司是不能成长的。

  所有成功的公司共同拥有的特征是:一丝不苟地做好“正确的事、小事、基本的事”。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错误的事情做得越多只能离目标越远。每天做好基本的事情,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不从小事做起就无法走上另一个台阶。“每一天,都要在饱和的状态”,这是成功的秘诀。

  第19条积极挑战,不回避困难和竞争。

  “积极挑战”和“不回避困难和竞争”有其重要性。从古至今,包括所有不同性质的行业,不挑战就成功的企业是没有的。事情必定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认识到这两方面,挑战也就显出了它的重要性。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一样的,没有挑战的人就不会“成功”。

  但是,光说挑战也是不够的,要有“积极地挑战”,或者说是“一定要解决它”这样的强烈意识。要做到这些还是要在所有的困难和竞争中,首先想到:“一定要解决它。”回避困难和竞争的企业全部都被淘汰了。这一点,无论国家、个人,还是企业,都是相同的。

  第20条自己要成为自己最大的批判者,要有改变自己行动和姿态的自我革新力。

  每个公司都不乏优秀的人才,但是,能达到“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批判者”这样程度的人很少。大多数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虽然优秀却略显肤浅,总觉得自己是强者。“突然之间发现自己错了”,不这么想的人就会遇到大失败。头脑灵活的人,对自己的道德持有自信,不能加深对自己的批判就无法存活。

  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应善于对自己进行批评与总结,不仅要在头脑中形成新理解,还要身体力行。也就是说不只改变思想,还要改变行动。

  第21条贯彻职业意识,以实际业绩来评定胜负。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专业的,就要以“胜利”为目标。不能获胜的专业选手是没有价值的。以体育运动来说,总是失败的团队早晚都要从世界舞台上退场。我们在专注于职业化的同时,和体育运动一样,要以实际业绩定胜负。设立谁都能理解的业绩评级标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对于销售额和利润等经营成绩,商品、店铺、接待顾客等“实际的业绩”是很重要的。

  “竞争就要胜利”,或者也可以说“以最终结果取胜”。

  第22条开发有叠加效应的新业务,要做到这个领域的第一名。

  我想从现在开始从事有叠加效应的新的事业。想要做这件事情,如果公司的内部没有更多的人愿意“启动新的事业”,那也是不行的。买了本公司之外的公司,将其作为我们公司的新业务来做,我仍然希望以公司内部的人为中心来做这件事,我希望把它做得更好。

  第23条不要进入任何企业的保护伞下,保持独立自主性。

  人不能听从他人各种言论而行动,企业更不能按照其他公司的意思来发展,而应该为了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做事。理想和目标根据个人和企业的不同而不同,想创设自己理想中的公司,不亲自控制公司就无法达成。

  想要创设自己理想中的公司,就要和有着正确思考方式的人一起向着正确的目标行动,否则就无法达成理想。没有自主独立的精神,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