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节 甘于坐冷板凳,还是甘于做鹰犬

  菜根原文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日月译解

  坚守德操的人,会遭受暂时的寂寞;趋炎附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达者看到现象后面的精神本体,顾及身后的千秋声名,所以宁愿暂时寂寞,也不愿受永久凄凉。

  日月评谭

  道德,是人们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时代不同,标准也不同。以前的道德,基本上是以儒家的仁义为标准的;现在,除了讲道德,还要讲政治。政治在先,道德在后,先站好队,其他以后再说。冷眼观史,有一个令人寒心的现象摆在面前,那就是,道德君子要么穷困潦倒,老死荒丘;要么压到底层,坐冷板凳;要么死于非命,肝脑涂地。与此相对应,小人乡愿却总是飞黄腾达,席丰履厚,荣宠不衰,寿终正寝。确实有点像窦娥所骂的那样: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的确,道德君子是稀缺资源,社会上最不缺的就是小人乡愿。小人乡愿的特点就是不讲道德良知,只管红利收益;不讲牺牲奉献,只管安身保命;不讲光明正大,只管目标达成。所以,他们巧言令色,吹牛拍马,口蜜腹剑,坑蒙拐骗,趋炎附势,甘做鹰犬。在任何一个权贵身边,都有一堆的小人乡愿依草附木,分取功名利禄一杯羹。这种小人乡愿,不乏士大夫读书人,他们什么圣贤之理都懂,但就是决不愿为了一点子道义,坐冷板凳,吃糟糠饭。从古到今,概莫如是。

  有人说,官场“潜规则”就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光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别以为这是一句调侃,这可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它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根源。你要坚持操守,就得不到升迁,得不到舞台,成不了事功。官场,好像从来都是小人乡愿左右逢源的舞台,有道君子如果想施展一点拳脚,就要妥协。向陋规妥协,向权贵妥协,向贪腐妥协,向小人妥协,向柏杨先生所描述的“染缸”妥协。妥协,好听一点,就是和光同尘,不好听一点,就是同流合污,一等的人品一夕之间就成了三流。所以有人说,从来台面上的衮衮诸公,多是一流的手段,二流的学养,三流的人品。刻薄是刻薄了一点,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读历史,看现实。难免让血性汉子意冷心灰,觉得做道德君子路途坎坷,稳输不赚;做小人乡愿则总是左右逢源,稳赚不输。但事情是不是就那么令人沮丧呢?也不尽然。我们中国的传统,还有以下几个看待君子小人的角度:

  第一,道德君子可敬可佩,虽艰难于世,但身有余香,流芳千古;小人乡愿无耻之尤,虽大行其道,但死有余辜,遗臭万年。中国人,特别是有学问、有身份的,一般都看重名声,爱惜羽毛。所以,做小人表面看似风光,实际上内心未免不受煎熬,特别是有身份、有学问,附庸风雅的小人。这些人依草附木,为虎作伥,虽然吆六喝五,吃香喝辣,但为道义所不齿,为君子所侧目,人们表面上不敢得罪,实际内心却鄙视痛恨,巴不得其早死早灭。这类人,在位时千夫所指,倒台时身败名裂,死后则骂名不绝。小人乡愿的内心世界,估计也是忐忑不安心有戚戚焉。所以,从心灵角度来说,他们天人交战,善恶相煎,心不安神不宁,可说是虽乐犹苦。菜根说:“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萝茑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而道德君子,代表着一种向上提升的善的力量。他们献身道德,甘于寂寞,敢于牺牲,其气节精神一定会受到万世景仰,这,也许是道德君子之所以愿意坚守道德底线的精神支柱吧。

  第二,依附权贵而得逞其欲,犹如靠着一座冰山,冰山倾倒,则自己也跟着遭殃倒霉。菜根谭主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不知有没有活到天启年间。嘉靖年间有奸臣严嵩,天启年间出现阉党魏忠贤。在他们身边,曾有大批人卖身投靠,阿谀取宠,助纣为虐,残害忠良。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道德君子为道义所驱,与之抗衡,其中沈炼、杨继盛等人因反对严嵩被迫害至死。晚明东林党崛起,忧心国事,讥评时政,反对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魏忠贤将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打入大狱,加以残酷迫害。天启六年,又杀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同时拆毁东林书院,大肆搜捕东林党人,东林党遭到重创。崇祯帝继位后,铲除魏忠贤及阉党势力,那些遭迫害的忠义之士得到平反,英名永载史册。而依阿权贵者,不但丢官失爵,而且还丢脑袋,遗臭万年,凄凉万古。

  第三,我们的传统中,认为“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忠义之人虽然受苦遭灾,但死去之后,要么在地成神,要么上天成仙;奸恶之人在世没人管住你,但冥冥中的老天会管,阎罗王会管,业因果报应会管。死后要么让你下地狱万劫不复,要么让你落入“畜生道”遭罪受苦。

  再仔细琢磨一下“物外之物,身外之身”。

  物外之物。按古代的心性传统,第一个物,是现象,是有生有灭的;第二个物,就是万物万象背后永恒不灭的精神本体,法身慧命,宇宙实相。这个本体周流太虚,万古如新,生成造就万物万象,同时也通过万物万象而体现自身,所以物物皆有这个本体因子,人人心中都存有这个精神本体。佛家称之为真如、佛性,道家称之为大道、天性,儒家称之为天理、良知、天命之性等。佛道两家的本体不含伦理因素,是一切的本源;而儒家则认为本体含有一切善的伦理道德。所以,达观智慧的人,以这种精神本体为终极追求和终极归宿。人世间的富贵荣华、煊赫权势,是无常而虚幻的,不值得为之曲意追求,戕害自己的本性,遮蔽内心的良知。所以,人世间的穷困潦倒、寂寞孤独、肉身困顿、精神折磨,就不值得为之烦恼怨尤。道义面前,也可挺身而起,无惧生死。因为生和死,也是虚幻不实的,不必执着。一灵不昧,永不离弃,是那个终极的精神本体。这就是从古到今,为什么有那么多志士仁人忍得了艰苦,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勘得破生死。文天祥被俘后,唯求一死,威逼利诱,毫无所动;谭嗣同变法失败,拒不逃生,慷慨弃市,以唤醒世人;瞿秋白在生死关头异常平静,临刑前最后一夜居然畅快酣眠,梦到青山隐隐,流水潺潺,小径迢迢,夕阳明灭。

  身后之身。可以理解为死后的声名和荣誉。但按佛教的说法,还有更深一个层次的意涵,那就是人的肉身生命会死亡,但是人生所造善恶之业不会消失。人内心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不灭精神本体和善恶习气结合的灵性因子,在善恶业力的驱动下,生生世世,流转下去,六道之中,轮回不息。“身后之身”第一个身,指的是现在这一段的生命,第二个身,指的是此生缘尽灭后永不断绝的果报之身。按佛家的因果轮回善恶报应理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栖守道德生前寂寞受苦,轮回之身却可得善报,或于人道得福报,或入天界为神祇;而趋炎附势者造罪孽,尽管此生煊赫一时,死后或堕三恶道做畜生,或下地狱永劫受苦,这难道不是万古凄凉吗?

  所以,通达的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