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秋津山记

  乡有山曰“马鞍”者,从其似也。距屏风山五里为邻(1)。天清雾没,远见湖口(2),汽船烟出鞋山以北(3)。东十余里,有苏山(4)、尖山(5),南抚左蠡诸沙山(6)。重湖叠巘(7),烟云草树如织。隔水背南康而蹠大姑(8),各水程三十里。南康楼塔参差,匡庐瀑布及内湖往复商船(9)、电灯、煤火,都历历在日。

  山色苍而少树,惟凹际小壑青松数百,临波翠竹修森。穿竹径,入故青云寺。其屋因山架楼,曲折四五层,足揽彭蠡全胜。老僧法圆在时,疏钟鱼梵(10),与橹歌樵语、砧碓诸声相赠送于风涛林籁间者(11)。趁斜阳时往闻,则山水一一俱响。已而月上,又寂如也。隆冬水降,东渡桥约共五里,为余居村。开门即面马鞍山。秋九观涛,春山看竹,登游之乐,盖不胜记。

  于是雪抱生叹曰:美哉山乎!然而犹有憾,马鞍之称;第从其形,要为不雅,当易其名。且山形起伏,辄似马鞍。多同亦在所恶,而考图经者或误焉(12)。顾余思易之而久未得,适瘦道人者东游太平洋归(13),偶指此山,谓大似日本内地山景,第色稍苍,葱翠较减耳。余检日本山水影画,果不诬,遂亦以为然。考日本古国称秋津洲,既以此山为似日本之山,而山又趾湖洲之上(14),于是毅然易命曰“秋津”,命故青云寺曰“搴若”。“搴汀洲兮杜若”,《楚辞九歌》语也。虽然,吾赤县神州,所以不及小秋津洲者,其人民性质咸乐因仍之而惧变易,吾乡民智愈益拘墟。今乃举数百千年固有之山名,忽变以远东岛国旧谥,则大书曰某年月日,改马鞍山为秋津山,山之寺为搴若寺,吾知虽勒碑十丈(15),必不能知其说,乐其雅,而遂改呼此山之名也。噫,况国政乎!

  笺注:(1)屏风山:今名屏峰,在湖口县西南,与都昌交界。一山如屏,插入鄱阳湖中,扼水运要冲。(2)湖口:鄱阳湖汇入长江之口。(3)汽船:即轮船,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近代习称此名。鞋山:在湖口县城南5公里,鄱阳湖中,形似鞋。(4)苏山:一名元辰山,在都昌县城西北10公里,道书以为第五十二福地。(5)尖山:在苏山南,耸锐如削。(6)抚:按,安抚,因苏山、尖山远高于南面沙山。左蠡:在都昌县西北15公里,多宝乡境内,鄱阳湖东岸,以彭蠡之左而名。《都昌县志》云:“在火龙山西南,皆白沙,袤广近十里。”(7)重湖叠巘(yan):重重湖泊与山峦。(8)背南康:在南康府城北面;南康府治星子县城。蹠(zhi):至,足迹所至。大姑:山名,在鄱阳湖西岸。山下有姑塘。(9)内湖:指鄱阳湖内,水路属内湖航道,故称。(10)鱼梵:僧人敲木鱼时念经声。(11)橹歌:划船时所唱的棹歌。橹,划船工具。砧(zhen)碓(di):捣衣与捣米声。砧,捣衣石;碓,捣米器,石制。(12)图经;指志书,地方志起源于图经,有图有文字说明。(13)瘦道人:作者堂兄胡苏存,自称瘦道人。太平洋:此指太平洋中日本国。(14)趾:脚趾,名词动用,此处为山脚在。小秋津洲:此代言小日本国。(15)勒碑:刻碑。

  秋津山即马鞍山,在都昌县西北苏山乡境内,西临鄱阳湖。作者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游此,并作《导游秋津山记所观》诗:此记当作于其时。开头介绍其地理环境。然后记此山及寺宇近景,绘声绘影。后半部分论“马鞍”改名“秋津山”之缘由,然又虑及乡人之习性不乐更名,宕开而言,国政改革也是如此。气盛言宜,是维新变法失败之感慨的折射反映。

  《后汉书列女传》书后

  传凡十七人,类皆才行高洁(1),贞一不二,史所谓“端操有踪,幽娴有容”者非耶?独蔡琰有失节之讥(2),读者憾焉。

  雪抱生曰:琰之失节,犹之未失节耳。何也?原心之论也。方其被略出边(3),骑卒凭陵(4),何所不至?若仓卒捐躯,转刻露其风节,虏必故辱而后杀之。夫辱而死,不如不辱而生矣。及终不得脱,而致之胡酋,初必有生还之志,不欲葬蛮夷中,故未即死,而只身绝域,呼吁无门。胡狡悍异恒情(5),不可以礼义动,一不从命,必怒而迫胁,隳其节以自快(6)。吾意此时,必有求死所而不得者,节已隳而又死,无是理也。呜呼!此所以不幸为胡妇,而其遇诚苦矣。然则盍自陈以取谅于世?曰生平憾事,所不忍言,纵言亦不见信,适足增羞,故第曰(7):“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斯言也,引咎归己,深自怨痛之言,而悔不死于初至之时也。后之女子思之,以琰之才与遇,不幸失节,犹怨痛终身,矧才非其才(8),遇非其遇者,愈当宝其节而裁决之早矣。是有益于女教也。故曰琰之失节,犹之未失节耳。至于重嫁董祀,尤无足议。不然,自已非卫氏妇,顾为胡人守节于身名,果何裨欤(9)?乃世或不察,引绳批根(10),以为才不补行,与父邕座上一叹,陷于怀董(11),同一訾议,是皆过刻之论也(12)。夫邕与琰,皆才高而操节行者也,而范史于传录之(13),且以为殿(14),若有馀痛,所见亦卓矣。

  笺注:(1)类:大都。(2)蔡琰:字文姬,蔡邕女,东汉陈留人。博学能文,善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后为乱兵掠,嫁匈奴左贤王。建安间曹操遗使赎回,改嫁同郡屯田都尉董祀。有《胡笳十八拍》纪其悲惨遭遇。(3)略:抢略。(4)凭陵:欺凌。(5) 恒情:人之常情。(6)隳:丧失。(7)第:只是。(8)矧:况且。(9)裨:助益。(10)引绳批根:谓互相合力排斥。《汉书灌夫传》:“及窦婴失势,亦欲依(灌)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史记》作“引绳批根”。(11)父邕座上一叹,陷于怀董:蔡琰之父蔡邕,字伯喈,博学好辞章,工书画、善鼓琴。东汉末,汉灵帝时拜为郎中。后董卓征为祭酒。王允等大臣诛董卓,蔡邕于座上叹息,被人攻陷为怀念董卓,以卓党死狱中。(12)刻:刻薄。(13)范史:西晋范晔作《后汉书》。(14)殿:最后。

  这是一篇读后感。世人以为蔡琰失节,在作者看来,可说是未失节,从当时非常情形设身处地,辨之有理有节,认为世人不必持刻薄之论。

  《诗课》序

  胡雪抱

  自吾国以科学教授编教科书者踵起,以矜尚浮藻,即实学所由替也。故诗歌一科,虽知为《骚》《雅》之遗,为社会所不灭,而编者弗肯措意,间有作者,不过以浅语踏歌等诸秋千、蹴踘(1),甚非所以昌国粹而适滋以瑕累也。《夏书》曰:“诗言志”;“传”曰:“不学诗,无以言。”又曰:“诗可以兴,可以群。”然则诗之所从来远矣,盖其旨温柔敦厚,而作者之精神气韵随以存,故君子用抒写其志,芳其辞,以寄托其所思,《离骚》之意也。状物体以徵民风,风之遗也;美嘉会以戒荒亡,托哀歌以讥阙失,《大雅》《小雅》之教也;或正之黄钟(2),被之清瑟(3),则《颂》之体也。小之足范一己之性情,使勿纳于邪,大之足移其俗之风尚,而一轨于法度。盖非快意耳目之事所可比伦,即社会所以不灭是者,实亦由此。

  顾吾谓以诗立教,尤莫如取最近之诗,籀释指示(4),使与读者相入,则性情风尚距离最近,其事为读者知识所可求,其人为师与父兄,耳目所尝接,气韵自与之融化,而精神亦易于感孚(5),往往幼聪学诗,读其父兄之作,婉挚妙曼,逾于恒常。余叔弟若少余一岁,学诸兄诗,于余最易肖,若是者何也?亦性情风尚距离最近故耳。余承乏斯校二年,屡欲以诗教学子,而力未有未逮,然欲吾群之能肄习其言,以兴起厥志者终非诗不为功。又袁丈铁梅、徐君介青允分任钞印以助,于是取近人名作,编为若干课,起于道、咸(6),以迄今日,别裁备体,以星期五日躬洎讲席(7),笔舌兼施(8),务尽其意,庶读其诗者咀嚼涵泳,而精神气韵有相感于不自知者至。由是而上规国初明、元之盛,台隶乎两宋(9),衙官乎三唐(10),驰骋乎萧《选》之林(11),偃息乎柏梁之囿(12),此又诗家天秩之序,而非可以輓(1)近自域才矣(13)。

  校:(1)輓:疑为晚字之误。

  笺注:(1)蹴踘:古代军中习武之戏,有类今天的足球赛。(2)黄钟:古乐十二律之一,声调最洪大响亮。(3)清瑟:清和之乐声,所谓庙堂之音。(4)籀释:抽绎解释其义。(5)孚:动。(6)道、咸:道光与咸丰年间。(7)躬洎:亲临。(8)笔舌:写作与讲课。(9)台隶乎两宋:言为两宋(北宋、南宋)诗坛台阶下之仆役。此比喻之说法,下同。(10)衙官乎三唐:为三唐(盛唐、中唐、晚唐)诗衙署之役吏。(11)萧《选》:南朝梁代萧统编《文选》,收集《楚辞》以来的优秀作品。(12)柏梁:柏梁体,七言古风之一种。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与群臣赋诗,人各一句,每句一韵,后世模仿其体,称柏梁体。(13)自域:自己局限自己。

  此序主张诗当兴而不当衰。前一篇从诗教立言,强调诗之永久价值;又申明选诗的步骤与途径,当从学习近代诗起步,再向上溯诗之源。

  《淡翠室诗卷》序

  叔妹若,天资颖慧,少余仅一岁。方随宦白下时(1),甫十龄,赋“独钓寒江雪”诗二韵(2),即出佳句,为先观察所奇(3)。后荒于女红(4),积诗亦近百篇,类多凄婉鸣愁之音,余不之喜,若亦不自珍惜,悉焚去。

  壬寅以来(5),会面日少,余意其无所进益,乃侦其近著,理想情韵,均有可观,充其所造,不难上追徐、蔡(6)。天赋以材,正不宜自弃,必谓吾辈非传人真面目论也。乃敦劝其存稿,并捡旧作之无疵者,笔为一卷,颜曰《淡翠室诗》。

  以室颜其诗者,昔人已有其例,以“淡翠”颜其室者,则若之志也,若其无惑于“不学诗”者之言(7)。盖诗乃以寄怀抱,淑心性,沉博精丽,通乎鬼神,伟奇灵妙,模于造化,并非如实验科学,徒夺观听,照耀乎人间世也,可废乎哉!

  笺注:(1)随宦白下:言随其父胡廷玉在白下,白下即南京。(2)“独钓寒江雪”:为唐代柳宗元所作《江雪》的最后一句。此指胡若以此句中二字为韵脚作诗。(3)先观察:已故的观察使,胡廷玉曾为候补道员,其职衔相当于观察使,故称。(4)女红:指女子所作的针线缝织之类事情。(5)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疑指胡若出嫁之年。(6)徐、蔡:徐指东汉陇西人徐淑,秦嘉之妻,与其夫时时互赠诗书。蔡指蔡琰:字文姬,蔡邕女,东汉陈留人。博学能文,善音律。(7)“不学诗”:孔子告诫其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此序为其堂妹胡若所作,胡若为胡廷玉之三女。虽是论胡若之诗,却可见作者诗学主张,即不喜“凄婉鸣愁之音”,而要有“理想”与“情韵”,能“寄怀抱,淑心性。”其功能在“沉博精丽,通乎鬼神,倚于灵妙,模于造化。”故万万不可废。

  夏安人墓志铭

  安人姓夏氏,国学生松第三女,南城县人也。年二十,归同邑王石云熙龄。石云少习举业,家贫,父母衰,饔餐不给(1),安人劝授徒为养,己典簪珥以助(2),典且尽,至庆吊饰瓦簪(3),而其家及外人莫之知也。夏故饶,安人裙屐丽都(4),膏沐藻查(1)习为恒,其翁姑尝患之。比归,竟习勤苦澹泊如平生,惟处人必以丰厚,事夫若不及,而石云性严切,怒辄不可撄(5)。一日盛色入室,安人适往比邻,返见责,且箠挞之(6)。安人不为意,既而叹曰:“夫子疾贫,不思奋励以贵显娱亲,乃使气帷闼间(7),庸有瘳乎(8)?吾死而夫子幡然改,是贤于生也。”遂退自经,以光绪戊子二月二十六日卒(10),年二十有六。

  生子女各一,女殇。子蕃甫二岁,家益窘,于是石云悲不自胜,益发愤,以悼亡自鞭。逾年,己丑举于乡(11),甲午成进士(12),授工部主事。家稍稍优,父母以大夫礼葬。辛丑(13),子蕃补弟子员(14),妙龄能文,见者知有贤母。壬寅(15),石云挈蕃乡试,与余交,还往甚殷,不言幼失恃。后数年,石云将葬安人于某乡之某原某首某趾,蕃以书来乞铭。余读其状,叹曰:“悲夫!蕃缄哀数年(16),及今始吐。其于母氏事至慎且重。余安敢诿不敏耶?(17)”铭曰:

  呜呼姒氏,气郁而志舒。水部公子哭失声,而姒氏笑于幽墟。

  校:(1)“查”误,疑为“饰”字。

  笺注:(1)饔餐不给:早晚餐都不能供应。《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餐而治。”(2)典:典当,以物抵押。簪:插发器。珥:耳环。(3)庆吊:庆贺与吊丧。(4)丽都:雍容华贵。《战国策齐四》:“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5)撄:触犯。(6)使气:发脾气。箠挞:以竹板、以鞭子抽打人。(7)帷闼:帷门之内,犹言室内。(8)庸有瘳乎:难道有救治吗?(9)自经:自缢,即上吊而死。(10)光绪戊子:光绪十四年(1888)。(11)己丑:光绪十五年(1889)。(12)甲午:光绪二十年(1893)。(13)辛丑:光绪二十七年(1901)。(14)补弟子员:补为国学生,即贡生。(15)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16)缄哀:封存其哀痛。(17)诿:推辞。不敏:自谦词。

  此为友人所作,夏安人艰辛助夫以及自杀以劝夫幡然折节奋励于学的言行,真切如绘,透露出耐清贫、识大体、具卓识的品德。

  徐燮廷明府传(1)

  徐明府灼者,江右都昌人也(2),字燮廷,号问源,自号丹华道人。世居苏山之北。父凝绩,号庶卿,以名进士历授四川知县,升绵州直隶州。燮廷长于蜀,甫成童,蕴藉工诗,以蜀道辽远,艰于小试(3),弃举业,习诗古文辞及史汉丛书(4),娴书画,已而才名籍甚。为张南山高弟(5),旗亭顾曲(6),画舫流杯(7),有南都四公子之风(8)。故其诗或缘情绮靡(9),乡人乐传诵之,因称燮廷为工香匳体(10),实则燮廷非工香匳体,观其关河羁旅,咏怀古迹,伤离话旧,作为歌行,其律格似魏晋名家,似盛唐人,似元人,而遒炼过之。世所目击者为香匳体者,其馀慧耳。余尤觉其模山范水,境愈僻而诗愈精,又好以窄韵为钜篇(11),凿险缒幽,一如其叱驭经历之际,虽亦所见使然,抑其性质实有殊长。至律绝小体,转非余所慴服(12)。

  燮廷尝早纳赀为知县(13),庶卿先生卒于官,扶榇归葬,服阕需次于蜀(14)。居官干练,有名吏才。历署广元、内江、新津等县。同治二年,署冕宁知县,间关抵任(15),得番猓心(16)。有诗云:“十四年来忆宦程,七权繁剧五提兵。危邦抱印妻孥泣,绝域征夷性命轻。”纪实迹也。时太平石达闻(1)就擒,自云目击甚悉,而原籍于是岁被扰。母周太君殂于燹。燮廷事母孝,情见乎诗,道梗(17),至甲子秋(18),始得耗解篆归(19),已无家矣。素豪侈,未事产业,售田筑室,拟终制出手(20)。手定《绿波草堂诗集》八卷,思付梨枣(21)。未几,以疾卒于家,年四十有一,时同治四年也。

  其集由先伯观察赍至京师(22),长沙张野秋尚书尝什袭之(23),后归李秀峰司马(24),今不复见。书皆自制,用名笺刻绿丝栏,圈点涂金错采,精致绝伦。其他服御陈设,珍丽称是。余所见原稿三册:一《北游草》,上题道光丙午(25),由左绵之长安;一《归舟草》,自绵州抵宜昌府,自署片月寸香之馆,即扶榇归葬时也。二册皆其少作。一《宦蜀草》,为季年官冕宁之作,状西边阻隘,与番猓风土颇详。又见所著《蚁偶语》,仿古志异,多涉灵狐艳鬼,诗词极凉惨幽媚之趣,《绿波草堂丛书》也。闻其著有曰《花帘琐语》者,殆即指此书。余尝欲以所见诗,择其尤,梓其精木,而力犹未逮,惜哉!

  燮廷既没,琴书散乱,惟馀囊麝若干。然家君言弱冠时至其家(26),如夫人犹必礼服见客(27),银杯象箸,鸣钟铿然,去明府风流未远也。都昌于本朝工诗不乏人,燮廷之世,如万云巢明府起鸿,官直隶东鹿知县;黄子谷太史文壁,官直隶涞水知县,行辈稍先,而并以甲科起家,后乃为诗,虽读其稿,雅炼清丽,各臻胜境,然可以卓然名家、传于后世者,燮廷一人而已。

  校:(1)“闻”疑误,当为“开”。

  笺注:(1)明府:古代对知县的尊称。(2)江右:江西,在长江之右。(3)以蜀道辽远,艰于小试:因四川回江西路途辽远而很难回故里参加考试。清代参加乡试,必须回原籍,因乡试按名额分到各省。(4)史汉:即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5)张南山:张维屏,字子树,一字南山,广东番禺人,道光二年进士,历官吉安府通判,南康府知府。有《听松庐诗钞》。(6)旗亭:酒楼。(7)流杯:流觞曲水。古人于禊集时,以酒杯置于弯曲小溪,杯停于某人前,即饮酒。(8)南都四公子:指明末吴梅村、冒辟疆等四人,南都即南京。(9)缘情绮靡:诗缘于情而生,故华丽浮艳。语出晋代陆机《文赋》。(10)香匳体:专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的诗。(11)窄韵:写诗用韵,有的韵部韵字多,有的少,少的称为窄韵,因用韵字少,故作长篇极困难。钜篇同巨篇。(12) 慴服:使人畏惧而屈服。此指佩服。(13)纳赀:清制,官宦子弟,可交纳一定的资财可量才任职。(14)服阕: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丧服。次;停留。(15)间关:辗转。(16)番猓;指西南少数民族。(17)道梗:道路阻塞。(18)甲子:同治三年(1864)。(19)耗:噩耗。解篆:交出任官的篆印。(20)终制:结束丧制所规定的时间。(21)付梨枣:交付人在梨枣木版上刻字,意即付刊印。(22)先伯观察:作者已故的先伯父胡廷玉。赍:携带。(23)张野秋:张百熙,字冶秋,又字野秋,官邮传部尚书,废科兴后,为管学大臣,逝后谥文达。什袭:包裹。(24)李秀峰司马:李乘时,字子和,号秀峰,都昌人。同治间诸生,历任东乡县训导,崇仁县教谕。中举后分调安徽督办三河税务。(25)道光丙午:道光二十六年(1846)。(26)家君:家父,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弱冠:古人年二十岁时行加冠礼,此指年轻时。(27)如夫人:称呼他人的妾。

  记乡前辈徐燮廷平生,论其诗之优长,记其诗稿分卷情况。次第说来,枝分而不蔓,婉畅有情致。

  谭艺卿国学传

  国学君姓谭,讳树谷,号艺卿,江西都昌人也。世居茅陇村,以谱字行,里人因传谭锡仕。本殷富子,其父立路隅,遇强梁以掌批其颊(1)。父愧愤,破产延善技击者,令诸子废书习之。君方成童,专心致志,足不下楼者三年。师见君心静手柔,罄所秘授之(2),其最著称者曰“沾粘手”。业成,师自以为弗如,而君敬师弥笃。君兄稍怠其业,后亦擅名于时,然家以渐落,向之强梁者亦失故步。君不念旧恶,子弟报复,且止之。于是所习以御侮者,竟不得施其艺,近州数百里,莫出其右。合邑不知其名者,非夫也。

  景镇某名师闻君至,造君请业,甫上场,即告屈求免。君初不以上人为喜,亦不以授人。以为少恶凌人,罪在其师,已以家难迫为此意,殊不乐。第习一艺须精一艺,学者大例也。久之,度不复讲,潜心数理及遁甲诸书(3)。自恨文未全通,然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晚年尤醉心翰墨,见文士辄心折(4),文士亦异之。见先伯观察于江南,少观察二岁,而以弟子自居。余十一,引为侪类(5),尝与君宿,误触君。晨起,将指痛不可伸。君拂之立愈。

  往岁,君友人知技击者,恶君自秘,故挑之,伺君盥阶下(6),突击其后,君以手自背应之,曰“无浪戏”。友已越阶外,君曰:“后击则某不暇顾,此次必伤,须御药十馀剂。”友未如君言,旋卒,君自是益讳言其术。营卒某,力挽五六百斤,尝猝拔君前足起,君曰:“不放即受伤。”卒乃退。又有一卒自后突至,抱君欲旋。君以足点地,已(1)仆二丈馀外,卒竟不伤。盖君恐二卒斃命,不与校(7),但逼令撒手而已。

  偶护观察至苏阊(8),中路清谧,无以显君之难,然尝自言于此艺已通其理。时南京水师学堂新入学生始由技击练习一切,当事遍访名师,观察拟荐君,君不就。生平古服岸容(9),弗贰于色(10),而怀抱不俗。侨寓古桃叶渡(11),辄月夜命侣泛一扁舟,尾画舫往来(12),听秦淮水上丝竹。

  观察总办金陵掣验(13),时君亦执榷盐事(14),上下数十人,独君不私受一钱,盐舶交口赞之。所例得银不自奉,日与僚友趋茗肆,或济其乏,馀悉寄家奉兄,友爱达于乡党。当是时,君虽自秘,龙江老湘营弁勇,咸知君名。观察捐馆,君在家,甫闻即来吊,后必岁省余家,往来徒步归。君以嗣续置妾,好宾客,岁费不赀(15),子弟复坚请稍传其业。晚乃随意授徒,兼业医科。其为医,虽起人死,未尝索谢;遇贫者,必辞馈遗,远近德之如此(16)。然犹岁入五六百元,而君且贫甚。余尝宿其家,款客周挚(17),其卧室仍置一案,列文玩、古书数事,似劬学者所设(18)。君虽不轻以艺授人,然尝劝余习之,谓异时出入燕赵间,小有不测,足以制变,惜余未遑及此也。

  庚子七月(19),余丁内忧(20)。未几,君亦卒,春秋五十有八,竟无子。其以艺显著多佳话,君自讳之,乡人所传,又惧未必确,故略要之。君没后,未闻有继君者。

  校(1)己:当作“已”。

  笺注:(1)强梁:强横之徒。批其颊:打他的耳光。(2)罄:器中空,引申为尽。(3)遁甲:古方士术数之一,《后汉书方术传》注文:推六甲之阴而隐循也。今书七志有《遁甲经》,以六甲遁环推数。(4)折:折服。(5)侪类:同类。(6)盥:洗面。(7)校:计较。(8)苏阊:苏州阊门:苏州西门象天门之有阊阖,故名。(9)岸容:严肃的面容。(10)弗贰于色:不作喜怒二色。(11)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畔,传说晋代王献之所居处。(12)尾:尾随。(13)掣验:清代官府对盐商贩运的盐进行抽查,是否超过定额。见《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其时作者伯父胡廷玉在金陵下关任职掣验官书筹防善后局。(14)榷盐:征取盐税。(15)不赀:款项不够支出。(16)德:感恩。(17)款客周挚:招待客人周到诚挚。(18)劬学:勤学。(19)庚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20)丁内忧:遭母丧。

  记武术师谭艺卿的生平与武术之高强,通过几件小事展现其可贵品行。作者因与此人有交往,知其人不仅重义,且有儒雅风范,记述具体生动。

  拟募修元辰山寺疏(1)

  盖闻先朝四百八寺(2),江南本法界之天(3);福地七十二山,蠡左有真仙之宅(4)。岩犹睡鹿,潭亦藏能(1)。缘绝壑以寻幽;酌清泉而觉爽。门通众妙,殆元圣所游化欤(5)?掌列维摩(6),信诸佛之秘藏也。

  原夫苏山,著于禹迹(7)。居大江之右,亘都邑之西。迥独秀兮无俦,奇争大酉(8);实群峰所自祖,号锡元辰(9)。元者善之长也,故其民日迁于善;辰者律之生也,本乎天大德曰生。穹谷巉岩,此中大有佳处;茂林修竹,足以畅叙幽情。古翠遥攒,双姑淡雅(10);飞岚可掬,五老庄严(11)。终四十八折之嵌奇,蕴二千馀年之灵秘。仙曾乐此,佛亦居之。伏惟冲素真人,旧有飞升韵事。听空中之丝竹,籁引鸾声;扪画里之烟霞,痕留马迹。蓉城如梦(12),橘井不眢(13)。颇闻羽客归来(14),形看化鹤(15);矧乃真君并祀(16),绩著降螭(17)。所以蛮乡也而瘴毒全消;泽国也而水妖不作。嗣因仙界,更结善缘。于玉清宫,建宝王刹(18)。珠林入定(19),纷披怀素之经(20);玉版参禅,踊现伽蓝之相(21)。座上之婆罗一叶(22);瓶中之舍利千年(23)。策藤杖于诸天(24),应贞影幻;洒杨枝之滴露(25),自在心慈。诚空有兼遗之宗,清心释累之府已。

  校(1)能:疑为龙的繁体字之误。

  笺注:(1)元辰山:苏山,在都昌县西北部苏山乡境内,南界左里乡,呈西北东南走向,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85米。(2)先朝四百八寺:指东晋南朝时江南佛寺之盛。唐杜牧《江南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法界:犹言佛界。(4)蠡左:彭蠡之东,汉晋时的彭蠡即后来的鄱阳湖。据《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云,天下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山,元辰山被列为四十八福地。在《云笈七签》中则列为第五十一福地。(5)

  元圣:指苏耽。游化:指道士或僧人出游化缘。(6)维摩:佛经,《维摩诘经》,记载维摩诘居士所说的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的经典。本经由三国吴支谦译出后,即在我国盛行。(7)禹迹:据《史记》载,司马迁南登庐山,观九江一带禹凿治水痕迹。故苏山亦在其视野中。(8)大酉:道书第二十六洞天,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9)锡:同赐,赐名。(10)双姑:指彭泽县在长江中的小姑山、湖口县附近的大姑山,又名小孤山、大孤山。(11)五老:峰名,形似五位老人并立,在庐山之东。(12)蓉城:即四川成都。(13)橘井:旧题葛洪《神仙传》载,苏耽成仙前,告其母,明年有疫,可取橘叶井水疗疫疾。在苏山西南半山腰中有橘井。附近百姓饮此井水,安然无恙。眢(yuan):井枯无水。(14)羽客:指道士,也作“羽流”,亦称“羽士”、“羽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道士。(15)化鹤:据晋代陶潜《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为鹤,回辽东,栖息城门华表柱上。对举弓射他的人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16)矧乃:况乃。真君:许逊,西晋时人,在南昌斩蛟,疏浚洪水,升仙后封为许真君。并祀:言苏耽与许逊一同受祀。(17)降螭:降报蛟螭,言许逊降蛟事。(18)宝王刹:即大雄宝殿。严虞《定圆禅师像赞》:“有时拈一茎草,建宝王刹于绝壑层峦。”此言在道宫中建佛寺。(19)珠林入定:在珠树林下进入禅定状态。僧诗云:“宝钵珍肴闻即饱,珠林入定坐香茵”;“珠林入定不知春,忆佛观心道念纯。”(20)怀素之经: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怀素从玄奘受学。宋赞宁将其聪明才智与玄奘相提并论。说:“云与龙而同物,星将月以共光,俱悬释氏之天,悉丽著明之象”。怀素初学经论,理解透彻,二十二岁开始研究律学大有成。(21)伽蓝:梵文僧伽蓝摩的略称,意译为僧院。(22)婆罗:婆罗门书,西域字书。叶,同叶。(23)舍利:佛骨。(24)诸天:佛家语,佛书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有三十二天自四天王至非有想非无想天,总谓之诸天。(25)洒杨枝之滴露:观音菩萨以杨柳枝沾露救度人。

  释某,踪寄昙标,心虔般若(1)。始从庐阜(2),礼谶诵经;继住皂湖(3),致敬慕法。罪加轻垢,为繙《本草》之书(4);禅慕上乘,闲检《陀华》之字(6)。爰求习静,时访名山;不觉移情,遂留胜地。持清斋而浥露,得妙悟于观云。独是元辰山者,精郁龙蛇;窟生云雾。故梵王宫之侧(7),有白帝子之忧(8)。廿有八年,岁在辛丑(9)。时维六月,浣度三辰(10)。妖气披猖,动轰天之霹雳;阿香奋厉(11),驱平地之波涛。斯时也,佛法神功,毕至并奏。寰宇簸荡,陵谷崩湃。彼舔舕蜿蜒之物(12),既伏其辜;而喧豗震骇之馀,并毁其庙矣。莲台既倾(13),菌阁亦坏。石僵自立,瓦碎欲飞。禅房则花木空深,丹灶则尘埃不断。固神灵栖托之所,坐视何安?亦民社望祀之区(14),攸关更重。安得吴刚玉斧(15)?并力装修;颇宜梁武金钱(16),随赀创建。所冀博施君子,乐善名流,自大人先生,及士农工贾,善男子,善女人,或近隶名区,托此身于福宇;或远宏雅量,寄遥慕于灵山。或皈依三宝座前(17),或慨想双仙坛下(18)。勿狃异同之见(19),无存遐迩之心。永手笔于千秋,解腰缠而一掷。尤愿现身说法,庶集腋以成裘;依口代传,贵当头而喝棒(20)。多福多寿,救苦救难;求子得子,有恩报恩。俾释刻日鸠工(21),遂甲华严之界(22);临风鹄俟(23),聊申膜拜之仪。行见竹石林泉,并足以投簪退老;桥门壁水,更无妨养性读书。统三教于孔门(24),懋百世之鸿业(25)。于诸公实有光矣,在贫僧何所取焉。谨疏。

  笺注:(1)般若:佛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智慧义,《心经》是般若经典的核心。(2)庐阜:即庐山。(3)皂湖:在湖口县,鄱阳湖之东。(4)繙:翻译。《本草》:明朝李时珍所著药书。(5)上乘:《最上乘论》,唐弘忍禅师所著。(6)陀华:即华陀,三国时名医。(7)梵王宫:即佛寺。(8)白帝子:传说汉高祖刘邦为赤帝子,秦统治者为白帝子。赤帝子斩杀白帝子,表明汉当灭秦。《史记,高祖本纪》:“有一老妪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后因借指王朝被推翻。(9)辛丑:光绪二十七年(1901)。(10)浣度三辰:月分三浣,上旬曰上浣,中旬曰中浣,下旬曰下浣。浣,沐浴。古制:朝臣十日一给假,一月三给,为浣沐之期。(11)阿香:传说中的雷车女神。《续搜神》:“义兴人姓周,永和中出都。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望见。周曰:‘日暮求寄宿。’向一更中,闻上有小儿唤阿香,官唤汝推车。女乃辞去。”(12)舔舕蜿蜒之物:疑指蛇。(13)莲台:释迦牟尼坐莲花台上。(14)民社:百姓祭土神之所。(15)吴刚玉斧:传说月宫上有吴刚持斧伐桂树。(16)梁武金钱: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以重金建寺院。(17)三宝: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18)双仙:指许逊与苏耽。(19)狃:习惯。(20)当头喝棒:禅宗祖师重触机,其接待初学,常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提出问题令答,以考验其悟境。(21)鸠工:聚集人力动工。(22)华严:佛学境界。(23)鹄俟:头象鹄鸟脖颈伸长一般等待。(24)三教:佛道儒三教。孔门:儒教以孔子为教主。(25)懋:勉励。

  元辰山佛道并存。作者受元辰寺僧之嘱作此。是一篇精美的四六体骈赋。对仗工切,辞采瑰丽,能将儒学、佛学、道教诸方面学识、典实熔为一炉,因难见巧,气度恢宏。

  记双古瓶

  双古瓶其色深玄,黝然有斑驳。重磨之,始见铜,铜之光焰夺目。相传魏铜雀台上故物(1),先王父于零星肆间购得者也(2)。长七寸七分,厚二分,圜形无正背(3)。其口张,连唇平量一寸六分;其颈延,两耳曲附,耳镌兽首及虫下搏状,刻画幽致。著耳双环,圆径各小于口,玲珑而不可解也。其腹果,圆径九寸有半。下无底,大于口五六分,不可以注水,自非所以供花者。又铭字无可橅(4),在当时固寻常陈列品也。

  其得之之始,由皇曾祖平甫公业陶昌江(4),令节日赐儿辈各二千钱,俾各市所欲以觇其志(5)。及稽其物(6),或衣饰,或酒令,而王父独以双古瓶献。平甫公笑而叹曰:“此子远矣。”呜呼,古泽照人,清芬在耳。子孙宝之,子孙宝之!且此瓶铸以美铜,光彩内蕴,其深玄之色,如出天然,非重磨之,莫测为铜器,亦何必问其果为铜雀台留遗与否,魏宫人所摩挲与否?而此瓶之出于唐宋以前,必非晚近数伯(1)年之旧器所可托,断无疑义也。后来者宝之,后来者宝之。

  光绪乙巳九月 卧病览古物

  校:(1)“伯”当为“百”。

  笺注:(1)铜雀台:建安时期,魏国公曹操在河北临漳筑铜雀台,楼顶置铜雀舒翼如飞。(2)王父:即祖父,《礼曲礼上》:“登王父曰皇祖考。”疏:“王父,祖父也。”作者祖父为胡莘亭,字葆荃。肆:商店。(3)圜:通“圆”。正背:正反面。橅:规范,同模。(4)平甫:作者曾祖父,即胡莘亭之父为胡国珍,字平甫,以诸生在景德镇从事陶业而致富。昌江:流经景德镇,在鄱阳县注入鄱阳湖,因景德镇在唐时名昌平镇,故名。此代指景德镇。(5)市所欲:购买各人所想要的物品。觇其志:窥视各人的志向。(6)稽:考核,此指检查。

  此记为作者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患病在家时所作,其时在家乡作教师。

  记吴瘗钱(1)

  吴瘗钱,其色绿,磨之纯铜,质重似金。自安庆宝塔下掘得之,内有碣(2),为吴周瑜所藏(3)。长三分,下宽处五分,上褊圆而下宽方(4)。有小穴,今不可绳贯。余钻而以丝穿之,惧其散也。穴下似镌兽面,刻画疏朴。正面隆起,而反面磔平(5)。当掘时,有营勇得数升,尝掬数十枚奉家君(6)。余幼时不知其珍贵,委弃散失,今存七枚而已。呜呼,藏者公瑾,岂旧为金质,因瘗久而变化,抑半两五铢之后(7),当千当五百之前,吴尝铸此钱,以通行境内耶?顾史或失载,余亦未暇深考。以余观之,今之瓜子金似昉于此(8),然此物必公瑾、小乔辈所尝手用者矣(9),其可宝无疑也。

  乙巳九月病中赏古

  笺注:(1)瘗(yi):埋葬。吴瘗钱,指出土的三国时吴国铜钱。(2)碣:刻有铭的石,与葬物一道下土。(3)周瑜:字公瑾,三国时庐江舒县人,孙权继位时,以中护军与张昭共掌众事,率军大败曹军于赤壁。(4)褊:同“扁”。(5)磔(zhe):张开。(6)家君:家父,作者父亲胡廷桂。(7)五铢:汉魏时代所铸钱名。(8)瓜子金:砂金之一种,形如瓜子。昉:天开始明亮,引申为开始。(9)小乔:周瑜夫人乔姓,因有一姐,故称大小乔。大乔嫁孙权。

  记吴太仓砖砚

  丙午二月,至袁浦(1),见吴太仓砖砚(2),质坚重,厚二寸,广长合砚式。有“仓建”二字,笔画古拙,得之者制铭二十八字,用隶文镌左方面,谓“吴太仓令名建者所造(3),谨铭以赠少荃夫子伯相(4)。”盖合肥李鸿章氏门人,其姓亦李。今藏临桂观察家。

  笺注:(1)袁浦:在江苏松江县东南柘林镇,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作者当时往袁浦探望堂妹胡若。(2)太仓:在江苏省东部,与上海邻近。(3)令名建者:指太仓县一个名叫建的县令。(4)少荃:李鸿章,合肥人,洋务派首领,官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5)临桂:县名,为广西桂林府治。观察:此指胡若之翁、道台谢氏,道台相当于唐代观察使,故称。

  此所记物为三国吴国时故物,藏于胡若之夫家。因作者前往淮安探望胡若,见之而作记。

  记二古砖

  丙午三月(1),村人掘得砖圹(2)。砖厚寸一二分,长尺馀,宽四五寸许。其边有大钱印文,廓内四字皆同,似为汉五铢之“五”字,今存二方。同时距十馀里,亦得古矿(1),有铁磁香炉数事,朴陋无雕绘,砖式同前。有斜薄半方面者,有隶文(3),形画漫漶(4),似曰“永建四年八月作”,若果无误,是东汉孝顺四年物也(5)。其文与汉魏砖瓦文亦似。二砖并易剥落,出土时甚柔,久之稍坚,声铿锵然,其古可知矣。

  校:(1)“矿”,当为“圹”。

  笺注:(1)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5)。(2)砖圹:砖砌的墓穴。(3)隶书字体写的文字。(4)漫漶:模糊不可辨别。(5)孝顺:东汉孝顺帝刘保。

  记审定汉永建砖

  去岁三月,馆袁氏别墅(1),旁近田间,得东汉时砖圹。今年仍馆此,复有掘得者,距前矿(1)仅数十武(2)。中藏盂、豆、釜、缶之属(3),凡十数事,多陶器或铁为之,满贮泥土。一铜盂小如碗,质尚可观。皆昔人常用之品,一无款识。又剑一枚,五铢钱数百,绿且坏,挼之灰碎(4)。其砖或厚而赭,印镂花文(5);稍薄而青者则有字,竟与去岁所掘同年月造,今审为“永建四年八月作”七字,盖已无疑,然则与前圹为一家所建,惜未得其碣,而其棺已化乌有,不知何许人也。异哉!其地同,圹同,砖同,年月同,而余二年中之馆此,得见此砖又同,则安可以不记?记之,从其有款识者(6),故舍馀物而记砖。

  丁未三月,再记于昭琴行馆

  校:(1)“矿”,当为“圹”。

  笺注:(1)馆:设行馆,馆字名词动用。(2)武:步。(3)盂、豆:古代食器,初以木制,形似高瞳盘,多用于登祀。釜:烹饪器,即无脚锅。缶:瓦器圆腹小口有盖,用以汲水或盛流质。(4)挼(ruo):以手揉搓。(5)文:同纹。(6)款识:古代器皿上铸刻的文字。

  记檀司空墓(1)

  余记汉圹,因思父老之言,确足备蒐采者(2),莫如都昌西乡之檀道济墓。乾隆时,有赵子才者,卜地筑室(3),因掘得之。当时有墓志,知为宋故司空、江州刺史檀道济墓。赵因惧甚,术者李生令以桃茢(1)厌秽(4),逼迁他处。且发棺得宝剑一、金佩蝉二,及玉器甚夥(5),赵遂藏以为宝。

  后李友马生鸣凤乡试场屋(6),见神人红衣金棒,循墙上行,似疑马为李者,久之自去。马旋领乡荐,归以告李,李心悸发奇疾死。相传金蝉有灵飞去,实则与剑皆失于兵燹。盖道济以江州刺史被徵,功高一世,卒死于谗。其门生故吏私葬于旧治属地,以为民思其德,当为世世守护。至千馀年而终见掘,剑佩依然,散入百姓家,良可叹也。今迁墓距赵子材村犹近,民犹敬畏,禁樵牧,而赵村即原墓所在,言堪舆者称之(7),然百馀年来都昌无能表司空墓者(8),悲夫!

  笺注:(1)檀司空:檀道济,南朝宋代高平金乡人,晋末为刘裕参军事,数有战功。刘裕建宋朝,以佐命功封永修县公。宋文帝时伐北魏,三十馀战多捷,因粮尽退兵,用“唱筹量沙”之计,全军而返。进封司空。后被文帝杀。(2)蒐采:搜集。(3)卜地:选择地方。(4)术者:方术者。桃茢:桃树枝制作的茹帚,古代迷信,以苕帚来扫除不祥。厌秽:抑压污秽之物。(5)夥:同多。(6)乡试:参加举人考试称乡试。场屋:旧时科举考试的地方,亦称科考。(7)堪舆:以相地看风水为职业者。(8)表;表彰,彰显。

  记南朝刘宋重臣檀道济墓在乾隆间被发掘的过程,以及被发掘后的佚事。

  云爪笔记

  龚定庵诗云:“不求鬼神谅,矧向生人道。东云露一鳞,西云露一爪。与其见鳞爪,何如鳞爪无?况凡所云云,又鳞爪之馀。”彼为戒诗说法,余盖断章取义,以冠旧著笔记之首,因定名为《云爪笔记》,亦示戒之意也,雪抱生识。

  《华年小志》旧曰《痕史》,以为事迹之于人,易灭不留,留者仅其痕耳。譬如露之于花,翠之于竹,泽之于发,黛之于眉,亦皆易灭不留,所可幸而留之者,仅其痕耳。不独事之于人,即人之于世也,亦易灭不留,留者仅其痕耳。噫,此《痕史》之所由作也。

  今日之昔,昔日之今,则今日之见,为雪积尘叠者,即昔日之见,为麕至沓来者也(1)。

  何时唾弃一切,斩除一切,筑小林馆,风清日丽之馀,延所最爱之美人,淡妆靓服于丛花间(2),常画图看,而美人复曼声绣口,吟我最佳之作,此亦人天奇福也。

  夫爱一物而不推及其影类,其爱非真也;爱及其影类而不挚切,其爱仍非真也。彝鼎尊罍(3),古绿斑斓,累重不适于用,然而君子爱之挚切。夫有其先入者在也,是孰可与论爱力者。

  毅庵谓爱好类由积习使然(4),余谓爱诚习也,然人不爱而独爱,与人共爱而独爱之挚,二者皆于性质有所存,不尽由于习也。屈建之于芰(5),人不爱而独爱者也;屈平之于香草(6),人共爱而独爱之挚者也,然则爱诚习也,爱而独非习也。

  窃以美人犹兰花美玉,可珍视而不可亵黩(7),故伧父遇之,虽芳馨必败,虽莹洁必污。贤者之于美人,有爱心即有敬心;有十分之爱,亦必有十分之敬。与其爱相等而俱积,如掘土为堑,爱之掘也愈深,斯敬之壁也愈峻,徒曰以敬制爱,所谓申礼防以自持(8),而非丝毫不涉于欲,犹仅贤于伧父也(9)。

  航长洋,达新岛,必经无数之风涛震撼而来,乃有一震撼而即覆者,必航者之术有未精、器有未备,故其保险有不到也。

  世界总总,阶级天定,无可平等。至于作诗,少陵野老(10),可以设身皋夔(11);王公贵人,生而藻井绮疏(12),亦解栗里田家风味(13),故诗乃有真平等。呜呼,其姿质弥高,其缺憾弥钜。

  天下事之乱我心经,毁我脑力者,奇渺繁丽,莫可究诘(14)。以一人之心脑相敌,无不大绌(15)。惟恃以渊沉之量纳之,以澹泊之怀制之,而事事复应弦赴节,不稍停滞,有如花深寺邃,无量数士女参谒,老僧终不出定,然其中有真诚膜拜者,老僧不满三日,已挂锡相访(16),度他出劫矣(17)。

  美人香草,娱我清暇,飘然归去,而吾书必有传者。

  笺注:(1)麕(jun):成群。(2)靓服:华美的衣服。(3)彝鼎尊罍:彝:古祭祀器。鼎尊,饮酒器,罍,俱上古时青铜器。(4)毅庵:袁铁梅(1876-1926),号毅庵,都昌苏山人。清末优贡,民国初年任过江西省参议员。作者邻村人。(5)芰:菱角。(6)屈平:即屈原,其《离骚》人以为有香草美人之思。(7)亵黩:轻慢,不恭敬。黩同渎。(8)礼防:礼法,谓礼法可以禁乱,如堤防之可以止水。《礼经解》:“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防止水之所自来也。”(9)伧父:鄙贱之夫,骂人语,此指粗鲁人。(10)少陵野老: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曲江》:“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11)皋:皋陶,传说舜之臣,掌刑狱之事。夔:相传是舜时的乐官,精通音乐。(12)生而藻井绮疏:言王公贵人生长在豪华宅院中。藻井:有藻饰的天井;绮疏:有花纹的窗户。(13)亦解栗里田家风光:也懂得陶渊明所描写的田园风光。陶渊明曾居栗里,在庐山南麓,今星子温泉镇。(14)诘:责问。(15)绌:减损。(16)挂锡:将锡杖挂在某佛寺中。(17)度劫:劫难之尘世。

  此乃一篇奇文,非作于一时一地,而是有感而发,记其灵思妙想。每则寥寥数语,富蕴妙理,情采盎然。其中有佛理,有深情,佛须觉悟,摒弃色相,而作者论爱与情,浓挚绵邈,却能将两端融为一体。其中如说痕之留、今昔之见、与美人之互为欣赏,谈爱好、爱心与敬心,谈诗乃有真平等,均可见哲人怀抱,观世悟道。

  《昭琴馆诗小录》自跋

  自《锦瑟集》稿录成,尝动四念:其一欲广征名公巨子题咏;其二,欲刊入丛报;其三,欲付藏秋津山寺(1);其四,欲印赠乡土人士。四者雅俗不同,其名心之为累一也。夫吾之为此,所以本淡定之怀,抒高散之韵,写幽淑之情,不假丝毫之外求(2),而志足以自立。今书小成,而先挟此种种不洁之思,是自隳其志矣(3)。顾其稿已寄国学保存会友删订(4),今亦任其飘零海上,淘于自然。第诗者余之所爱也(5),生乎斯世,不能不以所爱者与物相接,芳馨之贻,聊娱粲者,焦桐之爨(6),犹冀解人。用是节取近存,颜曰“昭琴馆诗小录”(7),从今志也。庄不云乎(9):“爱之所以成,道之所以亏也。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将焉致此?雪抱生自跋。

  笺注:(1)秋津山寺:即马鞍山,在都昌苏山乡西,邻鄱阳湖。见此卷首篇。(2)假:凭借。(3)隳:毁弃。(4)国学保存会:清末广东顺德人邓秋枚与浙江绍兴人诸宗元在上海所创立,未久废。(5)第:只是。(6)焦桐之爨(cuan):东汉末蔡邕曾以烧焦的桐尾木造琴。爨,灶下烧剩的良木。(7)颜:本指门楣,此代指书的署款。(9)庄:庄子,下引庄子《齐物论》。

  记其当年稿初成起四念,后乃决意淡此名心,以庄子之哲思勉励自己。

  佚文

  《蛰庐文略》序

  余读蛰庐遗诗(1),愀然以悲;而缀拾其文,则又痛大雅沦坠(2)。吾邑文献得先生而其业乃不竟也(3)。先生自为诸生,以治朴学闻(4),旁涉经古(5),爬梳鄦、郑(6),箠策枚、马(7),殆无所不用其勤,使裒辑所作,固巳出乎人人。及官京曹(8),秘闻异简,所资益富。每校勘一书,必有心得,使质诸当世(9),识议皆有以自树,而先生俱弗善也。窥其心,非无意于作述之业,而力之必期于不朽。其于归、方、姚、曾诸集(10),亦殊致意,或时时朗诵之。

  是时国论甚嚣(11),灶突炎上(12),而鴳雀犹相力娱(13)。余适试京师,下第南旋,先生乃约登高楼,举酒为别。宫墙秋晚,老柳萧瑟,相与欷嘘感怆,因谓余曰:“世变至此,吾辈舍魏阙而取名山耳。(14)”未逾年,海内糜沸(15),先生归隐凰山之麓。窃意硕人独寤,可以发愤著书矣。其后余饥驱数年,虽通问(16),不复相见。洎其卒后,馆其家塾,问遗著,则甫定诗各数卷,馀无定稿,久之,于其笥中得零存杂文救十纸(17),疑为稍珍惜者,又外搜辑共若干首。于是考次先后,删其繁复,厘其缺误,体固未备,以意为类,惟骈俪文不与焉。既乃授其子福基,缮成二卷(18),题曰《蛰庐文略》。

  盖先生之文而止于斯,非其志也。然先生学道之笃、立言之朴茂之醇,于是编可窥其崖略(19),则编者意也。佘观古人之迹,曹子桓以篡为禅(20),不得为长者,独其撰次建安诸子文集,至为抆泪;悼美志之不遂,垂馨逸于靡穷(21),所谓解人当如是也。然则余于先生之文,亦乌能已于怀耶!

  戊午七夕后一日昭琴馆主序

  笺注:(1)蛰庐:黄锡朋之号,黄锡朋,字百我,都昌人。中举人后,任高安县训导,光绪二十九年中进士,任户部主事。雪抱公赴京应试时与他交往,后归故里,著有《凰山樵隐诗钞》《蛰庐文略》。去世后,雪抱公一度在其家教其二子黄福基、黄次纯。(2)大雅:《诗经》中有“大雅”“小雅”,此代指诗书。(3)不竟:不会终结。(4)朴学:本指上古朴质之学。清代乾嘉学者继承汉儒学风,致力治经考据,以区别于宋儒性命之学,也称朴学。(5)经古:指经学与古文。(6)爬梳:梳理。鄦:通许,许慎(30-124),字敬重,东汉汝南召陵人,官至祭酒。著有《说文解字》,系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首创字典部首检字法。郑:郑玄(127-200),东汉北海高密人,从马融学古文,遍注群经,汉代经学大师。(7)箠策:马鞭,名词使动用法,击打,意谓使人服从。枚:枚乘(?-前140)字叔,西汉淮阴人,初在吴王刘濞后下任职,后投奔梁孝王。曾劝阻吴王起兵,汉平定七国之乱,以功拜弘农都尉,辞,复游于梁。著有《七发》《柳赋》,著名辞赋家。马: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称病辞去,武帝好辞赋,召往长安为郎官,奉命出使西南有功。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词藻瑰丽,汉魏六朝文人多仿之。(8)京曹:在京师作曹官,黄锡朋曾任户部主事,部下设曹治事。(9)质诸当代:质之于当代人。质,评定。(10)归: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嘉靖间进士,任长兴知县。有《震川先生文集》,是明代大散文家,与茅坤称唐宋派。方:方苞(1668-1749),号望溪,桐城人,康熙间进士,为《清一统志》总裁,礼部侍郎。师法韩、柳,讲求文法,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为桐城派重要人物。姚:姚鼐(1731--1815),字姬传,桐城人,乾隆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主持紫阳、钟山书院。著有《惜抱轩文集》。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间进士,率湘军平太平军,官直隶总督。有《曾文正公全集》,倡重振桐城文派。(11)国论:当时国家大事之争论。(12)灶突:灶上烟囱。炎上,焰火燃烧旺盛。(13)鴳雀:鹑类,亦称斥鴳,身黑,无斑纹,弱小不能远飞。此代指平庸之官吏。(14)魏阙:指清朝廷。(15)糜沸:小米粥煮沸,喻国事败坏不可救。(16)通问:通音问,即互有书信来往。(17)笥:盛衣物的竹制物。(18)缮:抄录。(19)崖略:概略,大略。(20)曹子桓:曹丕(187-226),字子桓,谯郡人,曹操次子,曹操死,继位为丞相,魏王,旋代汉称帝。故言纂位以代禅让,未二世而为晋代魏。曾编建安诸子文集。(21)靡穷:无穷尽。

  介绍乡先辈黄锡朋的治学与为文,且记述了二人的交往与愤世情怀。雪抱公整理其文稿的目的,正是为了“悼美志之不遂,垂馨逸于靡穷。”

  古木盒记

  此盒系古木片制成,文理幽润,精气内藏。光绪中,清江浦修城掘堑,发见昔人木椁,潜薶土中,不被风日者殆逾千年。淮扬道谢子受观察取出制作,以馀小片为小盒。数事辗转入余手,恐其脆薄难久,命工加漆,其里仍存真面。灵芬古泽,宜永宝也。

  甲寅十月昭琴馆主记

  笺注:(1)清江浦:在江苏松江县。胡若之夫随其父在此地居住。堑椁:古代棺木有两层,外曰椁,内曰棺。潜薶:潜埋。薶,埋的本字。谢子受观察:疑即胡若夫之父,为淮扬道台,遵古称为观察使。

  此记作于民国三年甲寅(1914),其时胡雪抱在南昌,而此前一年曾往松江,探望患病中的胡若。手迹至今犹存于木盒中,真乃吉光片羽,韩陵片石。

  古木盒记文之二

  昭琴馆藏用

  甲寅十月四日

  古椁木片制盒。光绪中,清江浦修城掘土得此木,临桂谢观察元福制为器物,此盒为余女弟携来,因藏箧中,以其脆薄易损,命工加漆。愿来者无轻弃也。

  元轸

  笺注:(1)女弟:指作者堂妹胡若。

  作者手书此记于古木盒底板上。

  吴楚英作业、胡雪抱批语汇录

  《七夕》诗总批曰:“意胜词未雅。”

  《咏史》诗总批曰:“立意尚是多而未精,损之为佳。”

  《和刘瘦蝶感怀却寄东京》诗总批曰:“作此等题,须有精采,否则易入庸滥。题愈泛,诗愈难工也。”

  《湖上晚归》诗题下评曰:“格妥而辞未驯。”

  《登秋津山》诗眉批曰:“韵不稳妥。”

  《登秋津赋》眉批曰:“气势亦佳,雅人深致。仿古不易,暂宜多积少发,俟深一步为之。”

  《安陵君论》总批曰:“词未尽惬而意义亲切,靠题发挥,尽有动人深处。”

  《管子以礼义廉耻为四维论》总批曰:“文体端正,不蔓不支。”

  《邹忌讽齐威王纳谏论》眉批曰:“添出‘诤’字平列,嫌夹杂”;“此语意浑说为佳”;“整笔有时嫌板,稍变化之”;“措词须前后贯注,不使牵混。”总批曰:“词意俱能切实,足见匠心。”

  《樊哙谏沛公留居论》眉批曰:“笔力简劲,自是长处”;“此等话却不合分际,孟子所言,张良勉强当之。”总批曰:“结构近妥,词句亦少累赘,字有失检处。书法时常临帖,又能一笔口口,进境可预期也。”

  《齐威王以四臣为宝论》眉批曰:“何则‘、’何哉不宜复”;“文有会心,读书得间,惜措语未惬耳”;“破体字贻讥大雅,不能因无此功令,遂弗讲也,当随时留神为要”;“谬误字无理”;“此亦汉二年事,并非三年,且以后事何得作以前事用,若举后证前,文法不应如此。”总批曰:“意境尚真,文心欠细,当以求洁为要。”

  《雠有釁不可失也论》眉批曰:“须合到题面方好出题。注重第三句语意,既不板滞而题义自宣”;“回顾篇首,稍学灵通。”总批曰:“清顺少疵,尾段引用切当。”

  《范增拔剑破玉斗论》眉批云:“笔仗自佳,读书有得”;“坑赵卒是白起事,不可混用”;“此等事皆在宴鸿门以后,阅史引证,宜细意斟酌”;“回顾首段,则篇法不乱。”总批云:“起段笔意超拔,后未畅达尽致。”

  《以二鸡子弃干城之将论》眉批曰:“此问答语,裁取入文,意不醒豁。”总批曰:“字率嫌乏真意,改稍顺适。”

  《赵良说商君论》眉批曰:“原本嫌喧宾夺主。”总批曰:“酌义选辞,具口见功,非涂泽抹首。”

  《夏节散假息游记》总批曰:“词欠清折,故意未伸。”

  《不用日货论》眉批曰:“起局大气回旋,笔力亦健”;“须提醒眉目,方好著笔。”总批曰:“词旨警切。”

  《暑令卫生谈》眉批曰:“语意重叠,又非复笔,最无味也”;“嫌太泛远。”总批曰:“未新妥惬,姑就原意。”(1)

  《秦桧谋杀岳飞论》眉批曰:“字画讹错,亦大疵”;“语不切,有‘使’字,又用‘若’字,是谓叠床。提笔用挺接法”;“用古稍合,便无痕迹”;“措语不知先后秩序,亦欠精细之故”;“飞虽死,名固未毁,且二句已在上句‘全功’二字内,语多即赘旒(1)也”;“添笔抑扬尽致,气乃不弱。”总批曰:“意尚清真,词笔未协,当于史论家立言妙处静心体会,久后易得完璧矣。”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股论》眉批曰:“经系二语是一样话,所谓意复”;“所易字当玩”;“上句意尽,添二语无味。”总批曰:“大致不差,选词未称,意复无味之词,当知删节。”

  《毛遂自荐平原君至楚论》眉批曰:“前二语不消说得,后二语亦太粗浅”;“虚字用错”;“上段既谓其如此善计,是彼胸有成算。下段又谓其计行险徼,岂非自相矛盾?此等弊宜留心。”总批曰:“论主偏锋,未能惬当,末段犹湊杂。”

  《鲁仲连却千金为寿论》眉批曰:“早著当受一语,则文气已落平实,下段皆无味矣。”总批曰:“不支不蔓,笔法学古,渐入佳境。”

  《汉高帝置酒沛宫作大风歌论》眉批曰:“三杰与史称三杰嫌混”;“清顺”;“时称高祖,时称高帝,谓之凌杂当留心。”总批曰“大意圆成,词亦明爽。”

  《冯煖焚券市义论》眉批曰“不关题旨,殊无意味。”总批曰:“意亦未差,嫌抛‘市义’二字作口。注重题中紧要字,方能醒豁。”

  校:(1)旒,疑应作“瘤”字。

  笺注:(1)姑就原意:言姑且就作文之原意修改。

  卷之九

  胡雪抱年谱

  光绪八年壬午(1882)三月十七日丑时,生于都昌县苏山乡土目南端益溪舍村,谱名大荣,字孟舆,讳元轸,号穆庐,后又自号雪抱。

  益溪村背山面湖,乃山水清淑之地。“重湖叠巘,烟云草树如织”(胡雪抱《秋津山记》)。东面十里外有苏山,南面鄱阳湖,东南绵亘沙山,西南隐约可望南康府城(治星子县)处梯云塔(今已毁)。西面越一湖湾,即马鞍山;西面隔湖相望,即如屏障而列的庐山五老峰。北面远处为湖口,天晴时隐约可见鞋山。

  益溪胡家以读书士子多而闻名乡里。邑人黄锡朋说:“益溪胡氏,都昌名族也,以科第盛于一时。流风所贻,温雅朴清,盖其先多有隐德云”(《益溪胡氏三家传》)。

  乾隆年间先祖肇泗,字鲁川,谱名道启,国学生。生子继麟、继龙、继凤、继虎,兄弟四人赴景德镇兴办陶瓷业起家,增殖资产十万,供子弟读书。继麟有子传贵,生鲁川而早卒。鲁川,谱名思旺,生四子,长子名国珍,字平甫,谱名祖泰,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生三子:苏亭、莘亭、丹亭。莘亭之谱名德澜,即雪抱公之祖父,少有武力,性孝友,事迹载府县志。生有长子廷玉,谱名茂柏;次子廷桂,谱名茂相,三子廷玮。廷玉乃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以,以内阁中书加侍读衔,历官江苏候补知府,道员。生八女四子。廷桂乃举人出身,候拣知县,例授文林郎,不屑于仕途,治理家产与族中事务。生子雪抱公。廷玮亦举人出身,选授赣州府、九江府学训导。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七岁。

  天资英隽而好学。自言“幼习声韵,早得世父香玖公(胡廷玉)之教”(王易《昭琴馆诗存序》)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十一岁。

  能诗,作《赤壁后游》。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十三岁。

  随父母往金陵下关探望伯父胡廷玉,以《赤壁后游》中一联“野花生野岸,孤月照孤舟”大得胡廷玉赞赏。其时胡廷玉任金陵下关掣验官书筹防善后局差,暇时为雪抱讲解诗文,修改习作。父母还携雪抱游秦淮河,后来雪抱在《忆江南》一词中忆当时愉快情景:“江南忆,画舫忽摇心。记踏船唇娇累母,红桥夜听水仙琴,欢喜满衣襟。”

  在金陵,见到武术师谭艺卿,“谭)引为侪类,尝与君宿,误触君。晨起,将指痛不可伸。君拂之立愈”(《谭艺卿国学传》)。

  光绪二十一年辛丑(1841)十四岁。

  入县学为诸生。稍长,刻苦攻读经史百家乃至佛道典藏,志存高远:“然思深造,不屑溺没举子业,专肆力诗古文辞:于文祈向柳州(柳宗元),于诗力追长吉(李贺)、玉溪(李商隐)”(黄福基《胡穆庐先生传》)。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十七岁。

  与堂兄元轼(号苏存)同游南山,在山中寺壁见过原湘军将领龙雨苍所作诗,日后诗作中提及此事。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十九岁。

  县学取四名诸生应光绪庚子科试,学使李某取雪抱为诸生成绩第二名。

  七月,母亲去世,服丧。其时,都昌武术大师谭艺卿亦卒,因惧其事迹之失传,作《谭艺卿国学传》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二十岁。

  于诗不稍辍,出句铿锵有声,每年作诗百首。自言“学诗最早,辛丑以前,为古近体诗,合填词及功令诗计二千馀篇”(《昭琴馆诗存缀言》)。可见少年作诗之勤。“才名噪里党,有狂生之目”(黄福基《胡穆庐先生传》)。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二十一岁。

  其时所作《咏怀》诗云:“天空如大冶,错铸顽无功。世局如大奕,错著厄难通。机钤在怀抱,变化本不穷。”此或可窥其伟抱宏识。

  与堂妹胡(若)绮秋、堂姊韵笛同赴省城南昌,后有“清游翠舫忆壬寅”(《寄绮秋兼示韵笛》)之句。在章门访友阅书,有《李氏西园赠主人》诗。凭吊春秋末孔子弟子澹台子羽之墓,赋诗云:“南游不识何年事,从此蛮疆士骨奇。”以为江西士人之有气节,始于澹台,然不知何年来南方。

  游东湖畔水观音亭、百花洲苏圃。

  参加在省城举行的科试,江西学政吴士鉴任主考官,取其列入“古超”学列行。

  因科试结识南城王少云与其父王熙龄,熙龄字石云,南城人,年轻时家贫,光绪十五年举于乡,光绪二十年(1894)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其子王少云,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