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郁达夫:散尽了秋柳的妖娆

  他是一个感性的人,他笔下所展现的忧郁如他一般。

  “我真的还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花的日子了……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爱情,这个熟悉的字眼,是压抑在内心的渴望,吞噬着他每一寸肌肤,燃烧,燃烧……美好的终将散尽了。

  沉浮一生,漂流一生,郁达夫的生命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下摇摆。事业如此,爱情亦如此。

  人生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回头看,才发觉往事如烟,旧事如梦。

  破茧的蝶

  1896年冬季,郁达夫诞生在浙江省著名的钱塘江上游,被誉为“一川如画”的风景绮丽的富春江畔,一个书香门第之家。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让他接受教育。

  郁达夫7岁入私塾,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在文学界引起不少关注。1912年考入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的性格变得忧怨、愤世嫉俗。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郁达夫的第一次婚姻是母亲包办的。1920年,母亲匆匆召他回乡完婚,女子叫孙荃,在当地人眼里是一位典型的知书达礼、颇有才情的贤惠女子。

  尽管郁达夫追求新思想,但是对于这场婚姻却无力抵抗。孙荃自幼生活在偏远乡村,从没进过城,小脚,看过的书只是私塾里读的《列女传》、《女四书》等旧书。就连如何才能把一个女人打扮得娇俏,以及怎样才能裁剪出流行式样的衣服都不知道。只把“柔顺”二字作为自己行动的规范。

  孙荃虽也识字,也懂写诗,比较有才情,但郁达夫对孙荃,始终缺少激情。郁达夫在婚姻问题上的妥协来自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他不愿意委屈自己,但也不愿意违抗母亲,他能做到的最大的反抗只是不举行结婚仪式,不请媒人而已。

  就当时来说,这是相当破格的举动,对新娘来说,也是极大的打击。但较之以后的日子,这只是苦涩的开始。结婚以后,两人维持着平静的生活,孙荃为郁达夫生下了两男两女。

  婚后不久,郁达夫继续他的日本求学之路,1922年回国后,郁达夫加入创造社,编辑多份报纸,曾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著有《沉沦》、《南迁》、《春风沉醉的晚上》等著名作品,是一位非常真我的作家。

  1923年起郁达夫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校任教,奔波于各城市之间。1926年秋天,创造社名誉日下,社务被一帮闲人弄得乱七八糟。发起人之一的郭沫若随着北伐军去了前线,创造社无人打理,一片混乱。而此时,恰逢爱子龙儿生病,不到半年,龙儿患脑膜炎去世,这锥心之痛差点打垮了他。而他在广州大学的教职,也被别人抢了去。在家庭、事业的双重重压下,未来一片灰暗,郁达夫毅然前往上海,重振创造社。此时的郁达夫,落寞孤寂之情溢于心间,他已经30岁了,甚感前途茫茫,漂泊不定。

  到上海后,郁达夫开始忙碌起来,整天奔波于上海文化界,主要是写稿,另外还要四处找人约稿。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孤寂形成了极大的落差。在上海的巷子里,他一个人徜徉于酒家、书局和朋友之间。而他的落寞总是难抑于心,常常以写日记的形式排遣。

  一日,郁达夫像往常一样到位于北四川路的内山书店买书、看书,沉浸在书海之中,周围的人和事仿佛一下子就不存在了。

  只听一个兴奋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随即一只大手拍在他瘦削的肩膀上:“达夫!果真是你!”

  郁达夫转头一看,认出是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孙百刚。孙百刚紧紧握住他的手,笑着说:“我一进门就看这个人背影像你,走进一看真是你。我们差不多快两年不见了。”

  “百刚,你怎么会来上海?我听说你在温州。”郁达夫遇到旧故,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我刚来不久,温州形势紧张,我就和内人一起往上海来,唉,简直就是逃难啊,我们是在万般困难中搭最后一班船离开温州的,真是一言难尽啊!”

  “看来有时间我们真要好好聊一聊呢,社会动荡,我们的经历也能够写一本书了。”郁达夫想起自己辗转的旅途,也不禁动容起来。

  “哎呀,那我们不要站在这里聊天了,找个喝茶的地方坐下来慢慢谈不好么?”孙百刚说着就要往门外走。

  “可是不行呢,我午后有一个重要会议,不去不行。”郁达夫略微沉吟了一下,“这样吧百刚,把你现在的住址告诉我,我过几天去看你,我们好好聊聊。”

  “那样也好,今天就不耽误你了。我现在住马浪路尚贤坊40号。你可一定要光临寒舍啊!”

  “一定一定,我过几天就去。”

  几天之内,郁达夫一直惦记着这位老朋友,“他乡遇故知”是足以引起内心一番波澜的。

  可郁达夫一定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将邂逅他用一生去担负的痛苦与甜蜜纠缠的浪漫。

  冬日的一天,阳光暖洋洋地从梧桐树的枝桠间漏下来。这一天郁达夫收到妻子孙荃寄来的皮袍子,心中十分感激,还盘算着要写一篇小说,赚些稿费寄回家。出去办完事后,就到法租界看孙百刚。

  孙百刚住在尚贤坊。窗口南向,阳光充足,空气通畅,是一间集卧室、膳厅、书房、会客室于一体的前楼。

  郁达夫喊着孙百刚的名字走上来,进屋之后,孙百刚先指着孙太太给他介绍。

  “这位就是孙太太。我和百刚是老朋友,以后要常常走动,请孙太太不要客气。”郁达夫一边对孙太太说着应酬话,一边却看到屋内还坐着另一位年轻女子,心中一惊,居然还有这样漂亮的女子,黑发白肤,明眸皓齿,有着江南女子的秀丽又兼有新女性的时尚。没有旧式女子的忸怩作态,对人热情率直,处处显出她作为一位聪明伶俐有文化有教养的女子的动人之处。

  “这位是王小姐,我们一起从温州逃难到上海来的。”孙百刚随即指着已经站起来打招呼的王映霞说。

  “王小姐,请坐请坐。”郁达夫自己也坐下来了。

  “不要客气,她们都读过你的小说,一向景仰你的。”孙百刚对郁达夫说。

  “郁先生,最近有什么新作品,我们好久没有看见你的大作了,大约有杰作在创造中吧。”孙太太边忙着招呼王映霞,边和郁达夫说。

  “我的小说都是青年时期胡乱写成,说起来是难为情的。近来也没有心思多写了。”郁达夫神经质的脸上,薄薄地泛起一层红晕。

  “郁先生,郁太太是不是在上海?”孙太太坐下来问。

  “她是乡下人,没有出来。”郁达夫很自然地回答。

  不知怎的,话题转到王映霞的外祖父王二南身上。

  “二南先生的诗,我从前在杭州报上常读到,一向佩服他老人家的。”郁达夫似乎对王映霞表示好感地说。

  “他近来年纪大了,也不常做诗。”王映霞淡然地回答。

  片刻的沉默。阳光从窗口洒进来,整个房间都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背窗而坐的王映霞,似乎被阳光镀了一圈金色的花边,她晶莹洁白的皮肤吹弹可破,仿佛有一股淡淡的芳香,从她的发际飘散而来。

  “我觉得从前在什么地方见过王小姐似的,一时想不起来了。”郁达夫突然这样说,他的心都沉醉了,甚至有些恍惚。

  “……”王映霞不说什么。笑了笑,她的目光在郁达夫的脸上轻轻地扫了一下,又灵巧地跳开了。

  “也许是在杭州什么地方碰到过的。”孙太太打破了沉默。

  随便谈了一阵,孙百刚看已快到吃中饭的时候,关照孙太太预备酒菜。不料郁达夫站起来拦住道:“孙太太,你不必客气,我今天特地来邀你们出去吃饭的。在上海,我比百刚熟些,应该让我来做个东道主。”郁达夫拿着呢帽,做着手势,请他们一同去吃饭。

  “既来之,则安之,今天就在此地吃点便饭吧。附近有家宁波馆子,烧的菜还不错,去喊几样很便当的。”孙百刚要郁达夫坐下。

  “不行不行,今天我是诚心诚意来请你们两位及王小姐的,我现在去打电话,喊汽车去。”郁达夫边说边向门外走去。

  “达夫,等一等。即使要去也要让她们换换衣裳。”孙百刚看没有方法拒绝了,只好这样说。

  “好的好的,反正时间还早,请孙太太王小姐慢慢地收拾起来。”

  孙太太和王映霞同时对孙百刚说:“我们不去,还是请郁先生在此地吃便饭算了。”

  “我们要是一定不去,他要不开心的。大家是老朋友。没有关系的。你们赶快打扮起来吧。”

  “有什么打扮呢,就这样去好了。”孙太太随便地说。

  “孙先生,我想不去了。你和孙太太两人去吧,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的。”王映霞从来没有这种局促的样子。

  “有什么不好意思呢?莫非还怕难为情吗?不要耽搁时间了,快些换衣裳吧!”王映霞被孙百刚一催,进了屋。

  不久,她们换好了衣裳。王映霞穿了一件鲜艳的大花纹旗袍,衬托出发育丰满的匀称身材,像是夏天阳光中一朵绽开的荷花,娇艳之中,不失清新之气。

  “你们等一等,让我去喊车!”郁达夫的神情特别兴奋。

  何必如此?为什么一定要喊汽车?孙百刚追出去,在扶梯口朝下对郁达夫边笑边说。同时,招呼王映霞、孙太太一同下楼。四个人先去吃饭,再去看电影,然后又去吃夜饭。郁达夫谈笑风生,更显风流倜傥,他感到特别舒畅、兴奋,一半是酒力使然,更多的是因为面前这位美丽的姑娘。

  郁达夫回到寓所,还是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被爱搅乱了心绪。

  当天晚上,郁达夫无心睡眠,漫步在马路上,心中满是欢喜和亢奋。王映霞的出现给郁达夫孤寂寥落的一生注入了希望和新鲜。郁达夫不停地回味王映霞的一颦一笑,品着举手投足间的韵味,情不自禁地边走边笑。他一面猜测王映霞对自己的情意,一面又因自己设下的种种假设而苦恼。他的爱情一开始就在这种矛盾中度过。

  爱的追逐

  自从那一天起,郁达夫就三天两头往尚贤坊跑,不管有事没事。郁达夫在日记里忠实而细腻地记下了自己的感情历程:

  1月15日

  晚上至杭州同乡孙君处,还以《出家及其弟子》译本一册,复得见王映霞女士。因即邀伊至天韵楼游,人多不得畅玩,遂出至四马路豫丰泰酒馆痛饮。王女士已了解我的意思,席间颇殷勤,以后当每日去看她。王女士生日为旧历之十二月二十二……今天是十二月十二,此后只有十天了,我希望二十二这一天,早一点到来……殊不知我又在为王女士颠倒。

  1月27日

  昨晚上醉了回来,做了许多梦。在酒席上,也曾听到了一些双关的隐语,并且王女士待我特别的殷勤,我想这一回,若再把机会放过,那我半生就永远不再能尝到这一种滋味了,干下去,拿出勇气来干下去吧。……若能得到王女士的爱,恐怕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些,啊,一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得到一点意义的。

  3月25日

  午后五点多钟和蒋去看电影。晚饭后又去王女士那里,请她们坐了汽车,再往北京大戏院去看影片。十一时前后看完影片出来到一家小酒馆内请她们喝酒。回家来已经是午前一点多钟了。写了一封给王女士的短信,打算明天去交给她。

  ……今晚上月亮很大,我一个人在客楼上,终究睡不着。看看千里的月华,想想人生不得意的琐事,又想到王女士离去的那几眼回盼,……啊,这一回的恋爱,又从此告终了,可怜我孤冷的半生,可怜我不得志的一世。

  ……茫茫来日,大难正多,我老了,但我还不愿意就此而死。要活,要活,要活着奋斗,我且把我的爱情放大,变作了对世界、对人类的博爱吧。

  --摘自《达夫日记》

  郁达夫终日徘徊在王映霞楼下,一向生活拮据的他突然变得挥金如土,他与王映霞的恋爱方式不是花前月下的清幽境界,而是上高级饭馆,看好莱坞电影,尽情地追赶着摩登都市的时尚。但是年轻美丽而又受过新式教育的王映霞面对这位比自己大十几岁家有妻儿的著名作家始终处于矛盾彷徨之中。

  郁达夫第二天找借口又来到尚贤坊时,她已经猜到郁达夫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出于少女的矜持,在和郁达夫交往中,她刻意地保持着若近若远的距离。

  对于郁达夫有妻有儿这个事实,始终是王映霞心中难以逾越的鸿沟。并且王映霞自己已订婚,一方罗敷有夫,一方使君有妇,两人交往困难重重。

  郁达夫为了赢得王映霞的欢心,写了无数的情书给她,这些情书也和日记一样,对情感有直接的流露,虽面临挫折与困境,他仍然毫不间断地写了一封又一封情书给王映霞。

  1927年1月28日,郁达夫为了阻止王映霞嫁为人妇,给她写了一封情书,信中说:“我也不愿意打散这件喜事。可是王女士,人生只有一次的婚姻,结婚与情爱,有微妙的关系,但你须想想当你结婚年余之后,就不得不日日作家庭的主妇,或拖了小孩、或袒胸哺乳等情形,我想你必能决定你现在所考虑的路。”为了说服王映霞,郁达夫还极尽劝服:“你情愿做一个家庭的奴隶吗?你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尽可以独立,你的自由,绝不应该就这样的轻轻抛弃……”

  尽管王映霞为他打动,却看不到两人感情的出路,毕竟郁达夫割舍不了他的妻儿,给不了她名分,对王映霞来说,名誉是第一位,婚姻是第二位,然后才是爱情。为了躲避郁达夫如火如荼的追求,她决定回杭州,给郁达夫一个清净,也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考虑两人的前景。

  郁达夫得知王映霞是第二天的火车,于是也买了车票上了车,没找着,在松江下了车。等下一班火车开来,又买票上车,寻遍了车厢,又没见到。郁达夫索性坐到杭州,痴心地想见王映霞一面。他在车站一直等到半夜,甚至被站岗的士兵疑为罪犯嫌疑加以严厉盘问。

  郁达夫在旅店里度过一夜,又到车站去等。中间到她读过书的学校打听住址也未果。他等了一整天,也没等到,只好坐夜车回了上海。

  在孤寂无味的日子里,王映霞是他生命的支柱,王映霞一走,那根支柱轰然倒塌。

  郁达夫一边想念王映霞,一边又在想着妻儿。实际上,自从日本留学以来,郁达夫一直在家庭亲情和恋爱感情之间徘徊。在遇到王映霞之前,郁达夫也曾为几个女子痴迷过,但是从未如此炽热。

  郁达夫在无聊中等待,他想要的只是一个结果,想不到人到中年,还能体验到爱的痛楚。

  伤感笼罩在郁达夫的心头。郁达夫需要的是一个女人,一个在他身边,听他倾诉,给他安慰的女人。失去了王映霞,郁达夫失落地回到北京的家中,乞求孙荃的原谅,抱着她痛哭一阵。他决心拼命做事,在工作中冷却自己的激情,用肉体的劳累来替代心灵的疲惫。

  郁达夫甚至开始放纵自己。他半夜出去,找一个老妓女,一起去吸鸦片。因为从朋友那里,他已经找不到安慰了。

  郁达夫无比绝望而颓废。

  他一时一刻也忘不了王映霞,忘不了北京的儿女。他既迷恋于“映霞丰盈的体态和澄美的眼神”,又不忍“荃君的那种孤独怀旧的悲哀”。对郁达夫而言,他与王映霞只是“结合”,而不是“结婚”。

  王映霞已无法抵挡郁达夫的感情攻势,新年刚过,就返回上海。她的条件只有一个:“做名正言顺的妻子。”而且同意与郁达夫保持来往。

  郁达夫自以为已经关闭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王映霞的出现再一次唤醒了他关于爱的美丽记忆……

  有一次他们两人从早上一直谈到晚上。郁达夫抓住机会,向王映霞敞开心扉。王映霞心中的坚冰在爱情的热力下一滴一滴融化为一滩春水。

  他们经常一起看书写稿,逛街看电影,有着最简单的快乐,忘记了所有尘世间的忧愁和烦恼。这一段时间是郁达夫最幸福的日子。

  一天中午,王映霞来到创造社,无意间翻看了郁达夫的日记,里面记载着他很多真实想法,两人相恋过程中每一件事、每一种感受,包括他对妻子的愧疚。王映霞看后大发脾气,当即写信痛责了郁达夫。郁达夫怕她一去不回,于是接连提笔写了几封信,连夜冒雨出去,却始终寻不到王映霞的身影。

  那个夜晚,风雨交加,郁达夫独自一个人走在马路上,心中的苦痛难以抑制,真想一死了之。

  第二天,郁达夫又收到一封王映霞责骂他的信,他又立即写了一封信,本打算投递,又怕平信太慢,于是亲自送去。

  王映霞见郁达夫冒雨前来,心软了,约好第二天到创造社会面。郁达夫如释重负。

  见面之后,郁达夫知道了自己的婚姻是王映霞郁闷的原因,他答应3年内解决。

  郁达夫为求得王映霞回心转意,很多次都想到了死。这固然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但也把王映霞逼上了绝路。如果导致郁达夫因她而死,那她一辈子都没有办法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

  在郁达夫反复表白下,两人又和好了。郁达夫对爱情的信誓旦旦,再次俘虏了王映霞。

  王映霞活泼,喜爱游玩,喜欢时尚服饰。这远非郁达夫的妻子可比。而且王映霞有主见,比柔顺的孙荃更能牵动郁达夫寻求刺激的心。

  美景泥泞

  或许,王映霞的名字真的能确切地象征她在郁达夫生命中的意义,她像一片明丽的流霞,曾映照了郁达夫灰色阴霾的天空,但也终于在辉煌之后倏然隐去,成为一抹美丽而忧伤的回忆。

  1928年2月郁达夫和王映霞在西子湖畔大旅社举行婚礼,风流才子郁达夫与“杭州美人”王映霞的热恋轰动了当时的文坛乃至整个社会。郁达夫经过艰难而热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

  两人的事情,郁达夫家里多数是不同意的。北京的大哥郁华还为此写信把他大骂了一顿。

  郁达夫沉浸在喜悦中,根本无法顾忌别人的指责。

  郁达夫和王映霞春天结婚,秋天一过,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这是一个男孩,取名郁飞,小名阳春。他的出生给家里带了不少生机。

  郁达夫与王映霞婚后有过一段甜蜜丰裕的日子。王映霞在自传中说:“当时,我们家庭每月的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的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我家比鲁迅家吃得好。”

  新婚后的一段时间,郁达夫倾力写作,以换取稿费。每当他写出一段好文章或是难得的诗句时,还会叫王映霞先看一遍,读一读。郁达夫沉浸在夫妻同乐之中。而王映霞则下决心学习烹饪。经过几个月的勤学苦练,还跟着郁达夫到馆子里吃了几十次,以便模仿着学,终于学会了烧许多菜,尤其是郁达夫最喜欢吃的几样菜。此外,王映霞还学会了缝纫、洗衣一类的活。

  看似幸福的生活,不安的暗流渐渐涌动。郁达夫是个性格懦弱的文人,勇于自我暴露,很多问题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很少顾忌别人的想法。

  郁达夫结婚前曾和王映霞保证,自己的日记不会在有生之年发表,然而北新书局还是把日记刊登了,名为《日记九种》,公布了他和王映霞的恋爱经过,也是郁达夫追求,王映霞接受的过程。

  据王映霞自己猜测,当时郁达夫追求她已是尽人皆知的事了。郁达夫这么做的目的,不过是要把王映霞“搞定”,形成既成事实。

  婚后,郁达夫总是要求王映霞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不如意就发脾气,使性子,弄得王映霞很难堪。郁达夫爱喝酒,爱抽烟。有一次半夜喝醉了,醉倒在弄口,害得王映霞等了一夜。天明时分,王映霞放心不下,出门去找,看见了倒在雪地里的郁达夫,急忙把他扶进屋。郁达夫好半天才缓过来。以后朋友请郁达夫喝酒,王映霞一定要他们把郁达夫送回来。

  有时,郁达夫会无缘无故失踪,让王映霞担心,而他回来之后,却丝毫不以为意,深深伤害了王映霞。更让王映霞容忍不了的是,嘴里口口声声说爱王映霞的郁达夫,总在言语中流露出把王映霞当作小妾的潜意识。

  八一三事变后,郁达夫与王映霞从上海迁到杭州,并建起一座风雨茅庐。王映霞为他生下两个儿子,但双方性格矛盾日益激化,家庭争吵越来越多。1936年,郁达夫为参加抗战活动南下福州,留下王映霞独自带着孩子和老母在漫天烽火中逃难。兵荒马乱的战争岁月,正是妻子最需要丈夫在身边共渡难关的时刻,而郁达夫的远走,使王映霞感到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

  郁达夫去福州做官,风闻自己的好友许绍棣“新借得一夫人”,但也没有成为心事,直到传来具体消息后,才一再发信请王映霞来闽,却了无回音。

  1938年,郁达夫携王映霞赶赴武汉。此时的王映霞不断与许绍棣联络,以期还个“说法”给腹中的孩子。而此时的许绍棣,已与王映霞所号称的为其介绍的用来续弦的小姐开始了火热的交往。此时的郁达夫却发现了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三封情书。

  他将这些信批量影印,声称是“打官司的凭证”。王映霞则匆忙卷带细软跑到一个律师朋友家中。郁达夫请了郭沫若来查看“现场”,并在报上大登侮辱性启事,且致电致信浙江军政府,吁请查找王映霞。一时间,舆论哗然,满城风雨。

  事情的结果是:聪明的许绍棣以快速定亲结婚洗刷了自己,郁达夫与王映霞则在朋友们的调解下各作让步。王映霞写下了不公布的“悔过书”,而郁达夫却再次登报声明这次事件是自己“精神失常”所致的误会,以保全王映霞的声名。

  不可外扬的家丑,就这样被清教徒性格的郁达夫张扬成了所有人的焦点。任何一个女人都不可能完全原谅这种就算自己错的尊严伤害。从此,两人貌合神离。

  1938年12月,一家三口从福州上船,抵达新加坡。两人的感情经历这么多波折,关系越来越坏。郁达夫担任《星洲日报》主编,发表了《毁家诗纪》,展示了他和王映霞的感情破裂以及王映霞与许绍棣的发展过程。郁达夫再一次“自我暴露”,他写了不少一般人难以启齿的家事:例如两人在金华重逢时,王映霞以经期为由拒绝与郁达夫同房,不日却与许绍棣夜奔碧湖同居,等等。还有的诗中将王映霞比作姬妾。如其四:

  寒风阵阵雨涛涛,千里行人去路途。

  不是有家归未得,鸣鸠已占凤凰巢。

  同去的王映霞在香港《大风》旬刊上看到了郁达夫不索取稿费只求发表的《毁家诗纪》,终于下定决心离开郁达夫,她已被毁誉得无颜立足南洋。王映霞不堪忍受,也写了两篇文章给《大风》期刊,为自己辩解。夫妻关系公开到如此地步,已无力回天了。王映霞向郁达夫提出了离婚。

  1940年3月,众友朋劝解无效,郁达夫与王映霞正式离婚。三个孩子归郁达夫抚养。

  劳燕分飞

  带着一身伤痕,王映霞只身回到中国,并于1942年在重庆与钟贤道结婚。钟贤道是江苏常州人,任职于重庆招商局,在当时拥有相当地位和实权。王映霞与钟贤道的婚礼十分隆重。章克标著的《文苑草木》说:“他们的婚礼是十分体面富丽的。据说重庆的中央电影制片厂还为他们拍摄了新闻纪录片。他们在上海、杭州各报上登载了大幅的结婚广告,而且介绍人还是著名外交界名人王正廷,可见这个结婚的规格之高,多么阔绰。”

  王映霞再婚后,与钟贤道生了一子一女,一家定居上海。对于自己的第二次婚姻,王映霞在自传中说:“如果没有后来一个他(指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漂泊不定。”

  王映霞离开星洲之后,郁达夫的心境极其孤寂和颓唐,这时,一位国色天香的女播音员李小瑛出现在他的面前,使他一潭秋水的心池,又波动起一片涟漪。李小瑛此时26岁,她十分崇拜郁达夫的文学才华,并主动向郁达夫示爱。郁达夫予以回应,两人居然一拍即合,不久,李小瑛就以郁达夫“契女”的名义搬到郁达夫家中居住,郁达夫也不避嫌疑,把自己的书房让给李小瑛,暗中则已实行同居之好。为了表示亲昵,郁达夫还常用德语IchLiebedich(我爱你)来表示爱意。可是郁达夫的儿子郁飞却强烈反对父亲和李小瑛的结合,而郁达夫也不便和李小瑛正式结婚。1941年12月,李小瑛痛苦地搬出了郁家。

  郁达夫在新加坡主要从事抗日活动,为了避免日本人的迫害,与胡愈之等人向苏门答腊撤退。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岛隐姓埋名住了下来。不料,由于日本军队得知郁达夫精通日语,而日军当时正急需语言翻译,就把化名为赵廉的郁达夫强行征作翻译。

  郁达夫一个人在苏门答腊岛总不习惯,于是娶了一个当地华侨姑娘何丽有,生下儿子大雅和女儿美美。

  这是郁达夫的第三次婚姻。何丽有不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而郁达夫结婚的目的就是找一个管家婆。两个人之间说不上有什么感情,日子过得非常平淡。

  不久,郁达夫以有病为由推掉了翻译之职。1945年,日本投降了。8月29日,郁达夫被日本宪兵队的两个人带走,从此一去不返。人们只是从后来的战犯审讯中得知他被日本兵秘密杀害的消息。

  一代英杰,从此不在。他的人生,他的恋爱一如他的文学名著一般,焕发着独特的光彩,忧悒、怅惘、迷离、悲歌、留恋……总之都是传世的名作。

  历史牢牢铭记他,世人不会遗忘他,永远,永远。

  [人物存档]

  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生,浙江富阳人。早年就读于嘉兴府中学、杭州府中学,1913年赴日本,相继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科学习。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1922年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州中山大学。1938年去香港、南洋群岛一带从事抗日爱国宣传活动,新加坡沦陷后,流亡于苏门答腊,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1928年起,郁达夫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游记》、《闲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