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以传记形式介绍中国文化——《苏东坡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林语堂没有回到国内,继续留在美国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林语堂这时着手写《苏东坡传》,历时三年完成,于1947年由约翰·黛公司出版。

  林语堂向来对苏东坡有特别的好感,认为他“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但“吃苦吃得太多了”。因而,他1936年携家赴美时,便将有关苏东坡的资料13类124种带到美国,准备有机会时写一本书来介绍他。可以说,写《苏东坡传》,是他酝酿了多年的事情。

  在写作过程中,林语堂重新阅读了苏东坡的作品及跟他的经历有关的大量材料,研究了他一生中的重要活动及时代环境,尽可能地忠于史实,连苏东坡和有关人物说的每一句话都做到了有所本,并尽力突出传主苏东坡的个性特点。可是,在传记中又不乏林语堂的主观感情,使传主苏东坡成为林语堂理想化的人物。而且可以认为,整部传记充满着才情,文采斐然,以传主苏东坡为载体,融汇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使它无愧为用传记形式向西方介绍我国文化的一部优秀作品。因而,自它问世以后,不仅为林语堂所偏爱,而且为历来的中外读者称赞不已。

  《苏东坡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描写传主苏东坡与时代政治风雨的关系。林语堂认为,苏东坡与王安石变法的冲突,“决定了他一生的经历,也决定了宋朝的命运”。因而,他尽力描述了王安石的变法情形和苏东坡对它所持的态度。他除了肯定王安石的个人修养好(不贪污,不好色),文章出色,思想创新,口才绝佳,是能干的行政人才外,也认为其“改革的动机不容置疑”,某些改革措施也是好的,如青苗法“计划本身完善合理”,免役法是“最好的新政”等等。可是,他更是认为王安石的改革是失败的,产生了“悲惨结果”。而其原因在于实行“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事与愿违的情况。譬如,实施青苗法时强迫农民贷款,甚至由富人贷款后向农民放高利贷,结果给农民带来了灾难。又如实施免役法时,“政府的兴趣在税收,人民免役的福利完全被保甲法所抵消,保甲法强迫服役,比征兵更糟糕”。此外,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排斥异己,用人不当,造成严重后果。

  至于苏东坡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林语堂认为是反对的。譬如,苏东坡曾一再上书神宗皇帝,攻击青苗法,劝告神宗不要用权势逼人民屈服,要靠异议的健全来完善政府职能。不过,他对苏东坡批评变法带来不良现象的诗篇,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苏东坡那些诗篇对现实的讥讽和针砭是“正义的批评”,“没有人比苏东坡更充分表达民间的疾苦”,“其中并没有叛变的意识,没有公开批评,没有反对当局。但是这些诗具有蚊子叮的效果。叮几下叫人着恼;叮太多就叫人整夜睡不着”。他还指出,正因为苏东坡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态度,因而一再遭贬,甚至闹出“乌台诗案”,遭到逮捕并被关押了四个多月,险些儿被杀害。直到哲宗皇帝时代,苏东坡因为受过太后的宠爱,反对变法,又再次受到迫害,被流放岭南惠州和海南儋州。对于苏东坡的这些遭遇,他是深表同情的。

  同时,《苏东坡传》把传主苏东坡描写成集儒道释于一身的政治家和诗人。林语堂认为,苏东坡是一位“巨儒政治家”,本质上是奉行忠君报国思想的。因而,他描写了苏东坡受到英宗皇后的信任之时,竭诚向她提出别人不敢说的意见,争取“广开言路”,促使朝廷不再实行青苗法,严惩政府官员贪污和无能,减少政府冗员。同时,他也描述了苏东坡做地方官时怎样忠于职守,政绩显著。如担任徐州太守时,组织群众和御军抗洪,保住了徐州城;担任杭州太守时,完成了杭州的供水系统,建立公立医院,疏通盐道,重整西湖,平抑粮价,热心赈灾。被贬惠州期间,则关心惠州城的改善工作,修建了两座桥,一座横越大江,一座横越惠州的湖泊,并曾建议广州太守王古用竹管将泉水引入广州供市民饮用,以减少疫病。

  在林语堂看来,苏东坡并不是一个腐儒,而是一个既有济世思想又玩佛信道的“乐天才子”。他“始终卷在政治漩涡中,却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在顺境中不做政客,在逆境中又能安贫乐道,热爱生命,自得其乐,活得快慰。譬如被贬黄州时,甘心务农,愿为隐士,研究佛学和道教,学习瑜珈术和炼丹术;任杭州太守时,游遍了城里城外的一百多个寺庙,时常混迹于道士和妓女之间;受贬惠州时,更是醉心于炼丹术,信仰简朴生活和无邪思想,以求长生不朽。

  第三,《苏东坡传》充分表现了传主苏东坡的个性、才华和魅力。在林语堂笔下,苏东坡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他爱唱反调,敢于坚持原则和自己的主张,讨厌虚伪和欺骗,对看不惯的事物总是“如蝇在食,吐之乃已”;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同情人民疾苦;是一个大哲学家,儒家弟子,自然诗人,不完全是清教徒,更不愿把时光完全浪费在醇酒美人身上。他具有非凡的天分,杰出的才华,是一个大文豪,大诗人,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他的中秋词,“大江东去”,“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千古绝唱,他的“士人画”具有革新精神,他所有的诗文都具有“真诚性”,单纯自然,“能取悦千秋万世的读者,超越一时的文风而留传下去”。正因为这样,他具有特殊的大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千年来都不断有人真心地崇拜他。

  第四,《苏东坡传》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传主苏东坡既是从政多年的政治活动家,又是多才多艺的天才;既潜心探究过儒道释哲理,又足迹遍及了大半个中国的名山大川。这就必须运用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才能真切地表现出苏东坡的风貌。实际上,书中确实运用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儒道释知识,瑜珈术和炼丹术知识,诗词、美术、书法鉴赏知识,以及地理风物知识(如长江三峡的雄奇,杭州山水的秀丽,黄州、徐州、惠州和儋州等地各具特色的景物)等等。所有这些,都使这书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使读者爱读和耐读,获益很大。

  此外,《苏东坡传》还写了林语堂的一个独到的发现,即向来认为苏东坡有一个“不美而才高”的妹妹的说法,纯属“民间传记,并无史实根据”,但他却有一个堂妹,而且是他“初恋的对象,他至死对她柔情万缕”。

  总之,《苏东坡传》是充分显示出林语堂的才华和学问的一部佳作。它有益于人们了解苏东坡和宋代的历史文化,而且至今仍能给人许多美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