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始末相左--始于自由,终于专制

  徐建华 张义超

  摘要:卢梭的自由观如思想萌芽的雨露,给探索真理的世人以点醒。但卢梭关于自由的点醒,往往让人困惑,或觉始末相左,或觉虚实不一,或觉利弊违异。对于一位伟大思想家的理论能否镜鉴真理,我们无须臧否,争议与启蒙才是他留给世界最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卢梭;自由观;争议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等惊世之作奠定了卢梭在自由思想探索领域的地位,他的自由观高屋建瓴与精雕细琢相辅、逻辑理性与幻妙构想相映,最为可贵之处在于他能打破主流思潮,做到超凡脱俗。卢梭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杰出代表之一,与霍布斯、洛克、斯密、休谟等同为启蒙思想一脉,但他往往要被单列出来,因为他太具独特性。自由思想在欧洲大陆的蔓延,崛起了两位最有代表意义和鲜明特征的人物--霍布斯和洛克,但卢梭可以做到旗帜鲜明地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开拓自己的思想天地。霍布斯一派主张将一切自由和权力转交给绝对权威,人民只能无条件地服从,这个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专制主义;洛克一派将自由归于免受外在力量的限制,充分肯定个人的自由,只把一部分自由转让给国家,保留大部分的自由,然后为了保护个人的自由而实行分权来限制国家的权力。卢梭一生热爱自由、民主,自然会强烈反对霍布斯式的专制主义剥夺人们的自由,认为那是极其荒唐的;同样,他也不满意洛克式的自由主义,认为为了避免个人自由受外在力量的限制就去限制国家的权利这是十分消极的做法。为了成功避免霍布斯和洛克的这两个方向的缺陷,卢梭提出了自己惊世骇俗的自由思想,为自由主义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两百多年前,一声自由的呐喊唤醒人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卢梭的遗言曾写道“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在探索自由真谛的道路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都差不多,“凭什么你管我?”卢梭思想中一个很核心的观念是“公意”,西方对卢梭的看法不一样,一派喜欢卢梭,一派喜欢洛克,英国学者认为“卢梭的结果就是希特勒,而洛克的结果就是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是对卢梭的典型描述。对于卢梭,人们一直比较矛盾,他追求平等、正义、纯粹心灵,非常美好,符合人性,困惑就在于如何用合适的手段追求美好的东西,如果没有有效衔接,会经常面临人性的悲剧--追求美好的东西,往往导致较为灾难的结果。

  一个美好幻想的开始,伴随一个难以美好的结局,卢梭的自由观带有几分理想主义的色彩。于是争议成了世人描述卢梭自由思想的核心形容词。以赛亚柏林对卢梭的“强迫他人自由”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这是由于卢梭将自由绝对性和社会规则的绝对性相等同而得出的结果;卢梭的自由学说有别于其他人,他认为人类的各种束缚妨碍了自由,所以他要从自然状态找寻真正的自由,但最终形成的完善社会组织来理解相对自由,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虎头蛇尾,范时杰用“双重性”来评价卢梭的自由观;马捷莎认为卢梭的自由理念存在三种价值困惑:(1)社会公益的价值困惑,(2)社会自由的价值困惑,(3)政治自由的价值困惑,(4)实践自由的价值困惑;文杨虎认为卢梭的自由观点存在“悖论”,特别是在“公意”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纪念卢梭诞辰三百周年的讲座实录中,我们清晰听到中国学者对卢梭思想的评价--启蒙与危险并存。总结各方对于卢梭自由观争议的焦点,可以汇总集中在三个方面:(1)始末相左;(2)虚实不一;(3)利弊违异。从争议的视角重新审视卢梭的自由观,别有蕴意。

  作为满怀政治抱负与伟大构想的人物,卢梭有其对现世的不满与探索合理制度的欲望。因为有远大的追求,而现实又残酷,所以他会在思想深处有焦虑。他的焦虑不仅仅趋向法国社会既有的社会秩序,也趋向当时的“启蒙运动”:他关注的不仅有人的外在的自由,更关注人的内在心性的自由。所以他要探寻真正的自由,在探索过程中他选择了一种渠道--“公意”,但公意的结果往往与本意相违背,所以卢梭的思想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始末相左。

  (一)卢梭追求的自由

  卢梭焦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外在自由,即社会秩序的问题;二是内在自由,即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精神自由。在他的眼中,一个真正幸福、自由的人应该内外兼修,一方面有实际生活中的趋利避害、自我保存,另一方面则是内心的美德和精神。人们总是在追求创造幸福的条件,却常常忽略幸福本身的定义。《社会契约论》就是卢梭探索一种真正的自由,如自然自由般无拘无束,如生而自由的欢愉和幸福。追溯人的最初的自然状态,人是能够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的,多少杰出的思想家都曾有过同样的构想--自由是内在心性的追求。

  卢梭采用了一种抽象的逻辑方法:把自身置于远离文明社会的原始自然社会,来区分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目的是为了把人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加以比较,从所谓人的完善化中,指出人类苦难的真正根源。

  人们天生的自由,会在出生后被束缚的枷锁所限制,有的人在枷锁中会出现可悲的事情,就是放弃追求自由,“奴隶们在枷锁之下丧失了一切,甚至丧失了摆脱枷锁的愿望”,而最终造成“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奴隶状态,有如优里赛斯的同伴们爱他们自己的畜生一样”。卢梭认为这不是真正的人性,他们已经不具有健全人格,这是对人性与自由的践踏。

  但我们无法维持永恒“生”的进行时,所以要寻找枷锁束缚人生后的自由方式,生命与秩序无法倒退,但可以顺从历史发展的脚步向前创新。卢梭对人在自然状态中所具有的自爱心和怜悯心的道德能力的赞美、对人类异化状态的焦虑、对人类不平等现象的愤慨,使他力图设计一种方案:克服人类异化状态,恢复人的本性即人天生具有的道德感,从而达到某一至善王国,重新实现人类的平等和自由。

  (二)追求自由的方式

  卢梭意识到,人类的社会状态已经不可避免,人类已经不可能返回到自然状态,如何在社会状态中重建一个理想的国家?他认为社会状态下人们“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得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不过是在服从他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种结合形式就是签订社会契约。通过社会契约,文明社会可以建立一种社会结构将自然状态的自由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使人们不再服从于自己盲目扩张的欲望,也不再为他人所奴役,重新实现个人的平等和自由。其付诸的核心思想是“公意”。

  “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这是组织完善化状态,是自由状态的前提。就实体权力而言,“公意”拥有不可转让、不可分割、至高无上、不能犯错误的权利;就权利的合法性而言,人们不仅仅只是外在服从,更要参与“公意”的每一个结合者个人都要从心底上接受公意的指导,让公意成为每一个结合者内在精神的寄托;对“公意”的掌握者来说,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同时他们也拥有与之相对应的沉重的责任,因为他们不仅要维护社会外在的发展和秩序,还要对于每一个结合者的内心给予有德行的指导。

  (三)始于自由,终于专制

  卢梭本人是一个感情丰沛,但内心心智的成长却有着先天性缺失的一个人,这使得“公意”思想缺少了一种对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的认知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分地道德理想化;或者说卢梭在设计“公意”思想时,有意忽略或者排斥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错综复杂性,然后“浪漫”地以结合者的共同利益合成公意。这也造成了人的内心需求的驱动从私利益转移到被强制统一于“公意”,实际上是从一种桎梏换到了另一种桎梏,但束缚自由的本质没有变。

  卢梭以追求自由之心,探讨寻求自由之路,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的结果却沦为专制。卢梭公意思想与个人外在的利益诉求和内心的心理需要方面存在悖论,这种思想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专制。卢梭否定了个别意志存在的合理性,他希望把所有个别意志都统一于“公意”之下,另外他一直在有意回避一个问题,就是强力的问题。他认为“强力并不构成权利。服从强力,只不过是一种理智行为”。可是,正因为如此,在统一个别意志于“公意”过程中,仍然是道德制约乃至道德强制手段。再次,集体的决策是否正确?谁能保证?谁来辨别?错误的公意往往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所谓的公意也会造成损害公民的利益的后果。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强迫、专制。

  (四)批评与启示

  卢梭企图以道德理想性为指导的“公意”来保证民众过上有道德的生活,最终实现人“生而自由”的目标,最终导致的是更大的不自由。卢梭以自由作为理论出发点,但造成的后果却是专制。

  虽然卢梭的思想存在天然的始末不一,但谈及卢梭的思想不能否认他思想的积极性的一面,而这也是卢梭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功绩之一。积极性在于他进一步唤醒了普通民众对于自我权利的认识,并且告诉人们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外在权利,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内心的自由,要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权利意识。

  但是,卢梭思想中的缺陷和悖论也在后人的实践中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造成了社会性的大恐怖和整体社会在“公意”这个幽灵统摄下的高度紧张。所以,罗兰夫人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统治高潮时说:“自由,有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