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章 品格与内涵

  崇尚道德,是吉安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和良风美俗。德,指的是人内心的情感和信念,于人论,就是人的本性和品德。正气,就是高尚的精神状态和道德境界,是吉安城市精神的品格内涵。胸怀正气,大义凛然,是吉安人不懈的追求,日积月累,逐步形成了代代传承的风范。

  正气的含义为:刚正的志气与节操,包括忠贞、刚直、清正、正派、仁爱等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吉安先辈们持正义、走正道、尚气节,经代代传承和发展,成为吉安地方文化中最典型的人文精神,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作为吉安城市精神的正气,指的是庐陵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正气之于吉安有两个特点:一是历史上多忠烈。纵观庐陵历史,多有忠节之士,名垂千古,其中文忠公欧阳修、忠襄公杨邦乂、简忠公胡铨、文节公杨万里、民族英雄文天祥、“天下清官第一”王言等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二是近当代多英烈。近当代以来,吉安人民依然继承了先贤们正气浩然的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吉安有“全红县”11个,红色乡镇254个。在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过程中,吉安先辈发扬崇尚正气、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跟随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闹革命、前仆后继,全市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达50078名,占全省的20%以上;开国将领147位,占当时全国总数的近10%;在1955年至1965年全国授予中将军衔177位,其中吉安有22位,占12.4%。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正气,对于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准,对于促进吉安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了解吉安正气的产生根源、主要内涵和外在表现,对理解和弘扬吉安城市精神,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现实价值。

  吉安人所崇尚的正气,其形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沛的文化渊源。关于正气的概念,由来已久。屈原说:“内唯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楚辞远游》)意为通过内心反省端正操守,以求得正气。《淮南子铨言训》中说:“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重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此语提出了君子与小人,正气与邪气的区别,立场鲜明。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怎样理解呢?芽“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非袭义而取之也。”这种具有道德属性的“气”,只能靠道德修养来充实它,于是又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这“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学者们认为就是“正直之气”,即“正气”。

  做胸怀正气的君子,是历代先贤的人格追求,也是对从政者的道德要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孟子说:“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孟子万章》)其意为:我没有听说过自己不正而能使别人正的。先哲们关于做人、从政要有“正气”的论述,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健康发育和成长,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位于赣江中游的吉安,自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征讨岭南时设立庐陵县以后,凭借南北黄金水道赣江的便利交通,庐陵经济文化逐步发展。在古庐陵播下忠正节义火种的人,首推陕西人、唐代忠烈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安史之乱时,贬到平原任太守的他联络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抗敌,附近17郡响应,合兵20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从而牵制了乱军。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叛乱平息后,他入朝历官至吏部尚书,封鲁郡公。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年逾80岁的他前去劝谕,不幸被李所害。这位忠贞刚烈的名臣,曾因不愿依附权贵从刑部尚书贬为峡州别驾,于永泰元年(765)改任吉州司马。庐陵人十分敬重这位名臣,学士文人皆以一睹其风采为荣。颜真卿最为人称道的业绩,就是在庐陵广置学舍,传播儒家文化。周巽在《鲁公祠序》中赞颂这位忠臣:“以兴起斯文为己任。益广学舍,聘贤士以淑我吉人,自此庐陵声名文物卓为江表冠。”宋代的庐陵大儒欧阳守道在《颜鲁公祠记》中感慨地说:“鲁公事君有犯无隐,愠于群小,之死不回,此州之君子立朝不如此乎?芽……夫纲常大义,天下所同,此州俗化,受鲁公赐多矣。”这段话表明,颜真卿的高风亮节,在庐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倡导兴建的学舍,一直把他的精神与业绩当作楷模,代代流传。颜真卿不依附权贵,刚正坚毅,遭挫折而不屈服的节操,为庐陵人所敬仰,深刻地影响着后人,他播下的忠正节义精神之花,在庐陵大地结出了硕果。

  宋代兴起的理学,是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认为“三纲五常”的封建秩序和道德合乎天理;特别强调忠贞不贰、保持节操、刚正不屈的观念。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在庐山办濂溪书院进行理学启蒙。他到过庐陵不少地方讲学,如在较偏僻的万安县山区,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师,于宋淳祐元年(1241)兴建了濂溪祠,后改为书院。周敦颐所颂扬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给庐陵人以启迪和教育。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足迹遍布庐陵,从峡江到遂川,都留下了他传经布道的声音。程朱理学极力推崇忠孝节义的道德观念,借助发达的书院教育,在庐陵盛行。两宋时期,在正统的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庐陵涌现了灿若明星的文化名人。他们恪守“刚建有为,自强不息”的积极人生态度,忧国忧民,胸怀天下,保持高洁的操守和气节,屡受挫折和磨难而不屈不挠,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位于丞相之位的永新人刘沆、吉安县人周必大是这样,一代宗师、任过参知政事的永丰人欧阳修、新干县状元何昌言、吉水县的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是这样,民族英雄文天祥更是达到了顶峰。于是,庐陵有了“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

  明代中后期,称作新理学的阳明心学,成为与程朱理学相抗衡的思想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提出“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等观点,其“致良知”说特别注重人的内心修养,认为丝毫不能放松道德约束,不能让心为外物所诱惑和干扰。王阳明曾任庐陵县令,传播其“致良知”的心学理论。庐陵一批儒士文臣,追随这位大师。王阳明去世后,众多的庐陵王门弟子,在家乡办学校,开讲会,传承和弘扬老师的学说。每年春秋两季,吉州九县和邻郡的文士们,齐聚青原山,研讨阳明心学,省外的王门后学们也前来赴会,庐陵成为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涌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思想家。如安福的邹守益、泰和的欧阳德、吉水的罗洪先、永丰的聂豹等。他们既是朝中大臣,又热衷于在家乡讲学传道,把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为宗旨的心学理论,传播民间,促进了庐陵文化继宋代之后的再度繁荣。以敢言直谏著称的吉水人解缙、致力于强国富民的内阁首辅泰和人杨士奇、安福人彭时、状元名臣吉水人胡广、唯物主义思想家泰和人罗钦顺、经济改革家庐陵人周忱等先贤,都是正气凛然的士大夫,其高风亮节代代称颂。

  崇文尚德的传统在庐陵世世传播,代代积淀,培养出了一批批忠义刚正的志士仁人。而他们又以模范的行为,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士民百姓,使之形成崇尚正气的良好传统和风气,在民族文化史册中,闪现出夺目的光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