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二章 元儒吴澄与都昌《先贤祠记》

  张春生 余略逊

  吴澄(1248-1333)字幼清,晚年改字伯清。今江西抚州崇仁人。

  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他应乡试中选为贡生,次年就试礼部落第,便转为授徒于乡里,作草屋以居,题名曰“草庐”,因此,他被世人称之为草庐先生。入元后,为了躲避兵乱,隐居在乐安的布水谷,专门从事著述,至元二十年(1283)还居草庐。至元二十三年(1286),程巨夫奉诏到江南网罗人才,吴澄便跟随他到了大都--北京,时日不久,便即辞归故里。元贞年间,吴澄讲学于龙兴(今江西南昌),为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选所赏识,再荐于朝廷。于大德五年(1301),授应奉翰林文字,次年至京时,该职已被朝廷改授他人,遂南返还家。后,再次被任命为江西等处的儒学副提举,他不肯赴任,便在四处游学,借以迁延时日,最后只好称病辞去职务。至大元年(1308),改授国子监丞;至大四年(1311),升司业。吴澄到任后实行改革,亲自执教,辨析诸家传注的得失,融会不同学派的学说,并拟定教法,分经学、行实、文艺、治事四门,扩大了教学内容。

  吴澄是我国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同时代的经学大师许衡齐名,世人称他们二人为“南吴北许”,吴澄晚年仍致力于著述、讲学,南北士人来从学者甚多,他以其毕生的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贤祠记》这篇文章,便是吴澄在任江西儒学副提举,不愿前去赴任的那段时间里,前来南康郡游学都昌明伦堂时,在当时的都昌学馆明伦堂西厢内设的先贤祠中所写的一篇叙事文章。

  明伦堂,坐落在古都昌县治右八十步处,是都昌的儒学提馆之所在。明伦堂有东西二斋,西边的斋室里面供奉着理学大师周敦颐、朱熹二人的牌位,乡党们共镶扁曰:先贤祠。后来,大家又在明伦堂的东边新设立了宋梅坡公彭蠡、厚斋公冯椅、文懿公黄灏、文简公曹彦约、石梁公王时潜、御史余濂、进士仙居令陈学继等人的牌位。初始取名为“强斋”,由一彭姓之人忝为管理。后有冯氏族人以及古心堂主江丞相均题赠扁曰:乡贤祠。

  吴澄在文章中告诉我们说,教育乃是立身做人之根本,应该摆脱世俗的约束,尊师重教,用知识来灌溉和滋润人们的心田,用榜样的力量来鼓舞人们的信心。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做人,要能够坐得下来,可以坐得下来,就能做到内心平静镇定,不受外面的纷繁所干扰;

  还要动得起来,动起来要尽力做到在言行上不会有失于大道至理,不会有出格的行为。思考问题的时候要精微细致,实践起来要严谨有序,多读好书,博文以明辨善之要义,约理以诚信,诫身之所浮为,端正思想管理好自己的身体,用敢于担当的精神去影响身边的人。一定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求得真知灼见,而后加以积极的探索实践就行了。

  他的这番话,并不仅仅是说给在场诸人听的,而是对都昌的教育寄予了一种深重的厚望。当他了解到都昌教育界的同仁们齐心协力,前赴后继,致力于将学馆北面被乡民强行侵占而丢失了六十年的土地追收回来时,高兴地给予了县府及教育当局相当高的评价。他说,这是在做好教育工作本身之外,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绩。随后,他意味深长地对人们说道,今天我就借这么一件事情来说这么一番话,目的是告诉后来人,一定要尊师重教,尊贤敬识,是万万不能胡乱侵占学校利益的。

  吴澄,一个当时位列中国“南吴北许”的名学大儒,能为我们都昌的教育说出以上这些寓含深意的言语,可见,他对都昌教育的教风、学风是极具赞赏的。他也更是对都昌行政当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在发展当中存在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像他这样名重身显的文化学者、大家之人,都时刻记得爱贤敬老、尊师重教,自觉教化为开创未来之根本,可见,在历史的进程中,教育是多么至关紧要的一件事啊!

  元有吴澄著先贤,岂论人微与位显?作记祠中寓意重,着眼教育应长远。

  吴澄《先贤祠记》

  秦汉而下,孔孟之传不续。历千数百年,乃得宋河南程氏两夫子,远承孟氏之绪。而道国元公周子,实开端于其先;徽国文公朱子,又集成于其后。二子当熙宁、淳熙间,俱守南康郡。

  南康,偏垒也。传道二大贤,尝过化焉。都昌,南康属县也。畴昔仁风之所披拂,教雨之所沾濡,流芳遗润,世犹未冺,社而稷之,尸而祝之也固宜。考江丞相修学碑,周朱二子有专祠在学,迩年废而莫举,讵非掌教非人,不以为意欤。天历已巳,教谕万钧用至,惕然大歉。白主簿黄将仕孚,转达县丞何进义、县尹李承务佥议谐协。遂营明伦堂之西翼室,设二子之位。扁曰:先贤祠。允谓知教之本者。

  乡贤旧亦无祠,若朱门四友:西坡黄氏,梅坡彭氏,厚斋冯氏,昌谷曹氏。建祠于明伦堂之东翼室,强斋彭氏深居。冯氏暨古心江丞相配扁曰:乡贤祠。

  表章尊奉之余,靡不竦慕兴起,其于人心世教,岂小补哉?况圣时崇尚义理之学,二子皆从祀孔庙,学者倘不惟二子是师,循习卑陋,猥同时辈,徼近利、迷远志、则负公朝愧先师矣。师二子宜何如也?定而无一物留于心,应而无一物乖于理。思必通微,动必审几,博文以明善,约理以诚身,敬主诸中,义制诸外,其庶乎教官朂率邑士,精熟朱子所释诸经诸传,周子所著一图一书,反求之己,而真识实践可也。

  抑自古逮今,有教必有政,区区于邑校之教,幸知所务。闻明伦堂北,豪民侵疆,久弗克正职典往往诱其饵而不顾。今教官踵前官之所以行具牍于县簿,赞县尹、督府吏,究竟根株,上其事于郡,卒能归六十年已失之地于黉宫,教外之政。此其一。

  尔主薄孚,少从余学,请为作先贤祠记,而余因及一县治官教官之可纪者并书之,以劝方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