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一章 刘辰翁与江万里

  胡迎建

  宋元之际,江西出了个著名词人、诗评家刘辰翁,此人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地位,有的文学史设专章介绍他。然而知道他是江万里大弟子的人并不多。他有幸得到江万里的慧眼赏识与有力的多次提掖,他的行迹出处,与江万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成就与江万里的知遇之恩、江万里人格精神力量的感召也是紧相联系的。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以故居在须溪山下,因号须溪,庐陵(今吉安)人。他从小刻苦读书,年十三时参加过童子试,后乃游学欧阳守道之门,得守道先生器重。守道以德行学问为一郡儒宗。淳祐元年(1241),江万里知庐陵府,创立白鹭洲书院,并延聘守道出掌书院,化育人才甚多,文天祥即出于门下。而风气大开,则始于江万里,这也给后来此地读书的刘辰翁以无形的熏陶。后来,在白鹭洲书院建了江文忠公祠堂,他还作了一篇祠堂记,记中说到江万里在此地创立书院并讲学的功劳:“声名德业,高迈前闻,故能创鹭洲如白鹿,深衣入林,媚映前后,无不心醉名理……先生之流风系人心,能使其没世不忘如此也。”影响一地学风如此:“自古心公(万里号古心)为鹭洲,而吾乡之友达于理;自鹭洲兴而后言义理者畅,而后学者知矫其质习,存其气象。”可以说,作为一个十多岁的读书少年,江万里的名声对于他来说,就已是如雷贯耳,并由衷产生敬仰之情与深刻印象。

  宝祐六年(1258),刘辰翁参加太学生考试,作《严君子小人朋党之辨》,主考官甘定庵将其策文评为首选,但正言(官名)戴庆炣见此文用语暗中指斥了权贵丁大全,只同意刘辰翁以补太学生身份入太学读书。为谄事贾似道,竞奏甘定庵有罪,以致甘定庵被朝廷削籍安置江州。刘辰翁到了京城临安,时江万里担任国子监祭酒兼侍读,前一职务是主持太学的最高行政职位。江万里见刘辰翁,大喜过望,极为推许其文章“特峻清”,这是两人结下终生师弟子之谊的开始。刘辰翁在太学读书期间,入他门下受业半年。以后他在祭文中回忆当年情景是:“门生满眼,青独在予。”太学学生众多,独对他青眼相看,足见江万里慧眼识材。江万里任祭酒时。写了一篇《充泉亭铭》来鼓励这位好学上进的弟子,以泉水满则溢来喻体用性情的充实周达,要求他成为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人。铭中最后说:“勉哉刘君,着实求之。疏密生熟,历历自知。毋矜毋滛,毋怵毋柅。期于此泉,澄泓演溢。”刘辰翁受此知遇之恩,奋发努力,品学兼优,更自觉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自此跟随其师十四年,成为与文天祥并重于世的江门弟子。

  景定三年(1262),刘辰翁参加进士考试,江万里非常高兴,料定他必可高中,诚如以后刘辰翁在祭文中提及的:“公闱来朝,或献宿士。公迎谓曰:此必刘子。相期第一,策及兵谋。扫除学步,摸索暗投。”但在考试中,辰翁直斥时弊,并因目睹贾似道擅权,遮蔽言路,故于廷试对策中说:“济邸无后可痛,忠良戕害可伤,风节不竞可憾。”大大触忤了贾似道,幸而奏名时理宗不忍黜落而置于进士丙第。自此,刘辰翁以鲠直得名,文章渐为世人所知。及任职时,本来有人推荐他到史馆就任,但他不愿在京城,却要求到赣州任濂溪书院山长,以便就近奉养双亲。不过他并未到任,因为恰是景定五年(1264)时,江万里以端明殿学士知建宁府兼权福建路转运使,未几,又加资政殿学士知福州兼权福建安抚使,成为一府之地的最高军政长官。江万里再三执意邀约刘辰翁人其幕府。刘辰翁随他到过建宁,后又到福州,留居江万里的三山馆中,或“风雨对床”,或“无约不酬”。刘辰翁之子刘将孙有记云:“古心公方锐意作士气,八郡取上章策,一一阅视。”(刘将孙《养吾斋集魏槐庭诗序》)也就是说,江万里在福建,正努力把那里的事做好,以为日后振兴宋王朝的基础。刘辰翁不负所托,经常为他出谋划策,处理文书。得到万里的好评,说他“仙风道骨,不特文字为然。”

  有一次,刘辰翁陪从江万里游九日山,很感慨地写了一首诗,诗中说:“俯城中培壤,不复辨倚栏。”寓感慨时局意。忽悟杜诗“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之句原来有讽时事微意。时彗星出现,有人认为这是,蚩尤旗出现徵兆。刘辰翁不由得对江万里叹息我辈竟逢如此时日,江万里说:“刚才读了老杜与你的诗,确是大有深意啊。”

  咸淳元年(1265),度宗即位,召江万里赴京城,任为同知枢密院事。江万里“以书招辰翁,奉母来京,偕参政”(《杨升庵文集刘辰翁传》)。不久,刘辰翁也进京城,被任为临安府教授。刘辰翁上书要求为甘定庵雪冤,后来朝天门悬榜,为甘定庵昭雪,众人都很高兴,并以为这是奇事。其实,这与江万里在朝主政是分不开的,加上刘辰翁之胆识过人有以使然。

  咸淳二年(1260),江万里因与贾似道不合,乞归田里,寓居饶州鄱阳县芝山。当然,刘辰翁也就被罢职回家了。次年,刘辰翁往饶州造访,请江万里为庐陵西林吴公文集作序,并去过江万里家乡。成淳四年(1262),江万里起用为知太平州兼提领江淮茶盐兼江东转运使,并再次辟刘辰翁为江东漕幕僚。刘辰翁到了安徽当涂,在那里滞留了七个月,曾游胜地白聍山。刘辰翁子刘将孙随侍在侧,有诗句云:“去后无以歌白紵,行来何处是中原?”诗寄江万里,得到万里奖赏,有书简说:“一夜思之,此联无以加。”并赐熙明殿墨二笏。足见江万里并不以刘将孙人微年少而轻其诗作,有意奖励培养英俊少年。

  后来,江万里再次被宣召入朝中,任左丞相兼枢密使。江万里以书信招刘入京参与政事,备掌故。又荐刘辰翁有学识,宜居史馆。参知政事王瀹赞同,乃入修史馆。万里尝问他:“治政当以何为先?”他回答说:“当先选拔因异议被免职者。”于中可见刘辰翁对贾似道一贯排斥异己者的不满,而对江万里伸张正义、扶持朝纲抱有热烈的期望。然而,朝中党争激烈,不久,江万里遭人弹劾罢左相,安排一个闲职即提举洞霄宫,官在余杭县西南。刘辰翁也呆不下去了,在史馆仅四十五日,便罢职归故里。告别江万里时,“修门出走,风雨对床。执手奈何,别泪浪浪”。两人遭受种种压抑,千言万语,又怎能说得尽。

  德祐元年(1275)五月,即刘辰翁归家五年后,丞相陈宜中荐刘辰翁为史馆检阅,他推辞不就。其时宋朝廷已摇摇欲坠了。十月,他又被任为太学博士。因元军南下,烽烟弥漫,道路阻隔,朝廷再任他知临江军。然其时风声鹤唳,辰翁无法到职任事,隐居方山虎溪,蜗庐以居。

  其时元兵破长江,围饶州,刘辰翁挚爱的师友江万里义不受辱,投“止水”殉难。这其间消息断绝,谣传纷纷,百不一实,刘辰翁对此消息也是将信将疑的,加上战火弥漫,交通阻断,直至至元十七年(1280),才由万里之子江镐来告知其父已逝的确切详情。刘辰翁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潜行到了庐山之南的南康路治星子县。时降大雪,“光雾夺目,汗漫迷路”,他渡过土目湖至都昌县,辗转至鄱阳芝山,将江万里遗骸迁葬于都昌故里石沙湾。为葬期还占了一卦,并撰写了墓志铭。于是哭奠于墓前,有《祭业师江丞相古心先生文》云:

  苍天苍天,夫子何罪。死何仓卒,谁敛谁禭。

  体肤如何,如何血枯。我欲见公,泪洗模糊。

  ……携提反覆,于建于闽。我如处女,公我父兄。

  公宁少予,曰我畏友。每书渠渠,君母予母。

  ……玉色金声,光风霁月。峨峨千仞,柱折维绝。

  我有死母,公实葬之。我有稚子,公实奖之。

  身后之盟,可质九地。挂剑心存,盖棺事异。

  悠悠穹壤,藐藐八紘。公非无往,死不离城。

  曰我重臣,无所逃死。生而被执,为国之耻。

  亭名止水,左手携孙。白刃纷纭,哭入九泉。

  人言全归,顾得死所。死而若此,尚庶无负。

  哀痛悲切,可谓字字是血泪,句句断人肠。文中回顾了两人间的师友关系,怀念当年多次提携之恩;江万里待他情如父母,是他畏友;对他的家庭,也恩重如山。江万里每在书信中真诚地说,你的母亲也就是我的母亲,一样地看待。刘辰翁的母亲去世后,江万里出钱助葬其母,奖励他儿子刘将孙好学上进。可以说,江万里是刘辰翁最亲密的师长。

  祭文中还高度赞扬了江万里的刚风劲节。万里就义前,并非不可逃走,但他以朝廷重臣身份,岂可以逃生,不走而被抓,则更遗有国耻臣辱,故只有从容选择投水而死的道路。刘辰翁最理解其师的行动出处之节义,认为他无负于国家,死得其所。

  刘辰翁要效法春秋时的季札,挂剑于故友徐君子墓树。他不负师恩,笃于情谊,为万里苦心料理身后事。他在都昌,还作《归来庵记》,为江万里招魂,将万里比为屈原,自拟为屈子门人宋玉。并应江镐之请,撰写《昭忠禅寺记》,此寺是万里捐资所建的。返回途中,他游了庐山,并发觉有江万里所书手迹“袁氏山窗”四字,“徘徊瞻忽之余,如见《庐山高》于此”。

  刘辰翁回到吉安后,誓不仕元,托身僧道以避祸,甘居淡泊以著述。他眷怀故国,椎心之痛,时萦心底。他也时常怀念往日的师友,作有《古心文山赞》:此宋二忠,如国亡何?开卷熟视,龙泉太阿……

  千秋遗像,涕泗滂沱。流露了他对这两位伟人的无比敬仰。在《鹭洲书院江文忠公祠堂记》中还提到:某事先生十有五年,日所见之犹史,独为庐陵言则言之。先生玉立如山,和气在眉睫间如柳,声含弘如钟。江万里的音容,对这位弟子来说,何可一日忘之。

  刘辰翁不仅对江万里的为人与人格十分推崇,对其文学也很推崇,在《虎溪莲社堂记》中说:“独诵其诗辞,百世下仿佛求一语不可得。”在《祠堂记》中则认为江万里“好士似欧公,论谏似欧公,变文体似欧公”。认为江万里改革文风的功劳可与欧阳修相比。尽管由于江万里诗文散失得非常多,难以找到多少与刘辰翁文风相联系的痕迹,我们还是有相当理由认为,他对刘辰翁的培养教育及文章风格必定对刘辰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还须说明的是,江万里两位最得意的门生弟子,一是文天祥,一是刘辰翁,但论与江万里交往更多、相处时间更久,则还得推刘辰翁。不过,文天祥最终以勤王大义死,而刘辰翁并未加入抗元斗争行列中。有人认为文天祥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刘辰翁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而从刘辰翁的祭文中透露的讯息是:“自诏勤王,予心独苦。平生师友,岁晚伊阻。”消息不通,是缘由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祭文中提到的,在当年他与江万里同被革职时,即已说过隐居之志:“逝将弃官,终老黄石。”也正如杨升庵在《刘辰翁传》中说:“万里死节,辰翁驰哭之,遂托迹方外,隐遁不出。辰翁事母孝,慷慨立风节,见抑于时,而天下知名士,多钦其亢直。”

  宋末政治腐败,像刘辰翁这样的风节之士被压抑,必然使他产生失望情绪,然而他受江万里人格影响,亢直不阿。宋亡之后,他以伯夷、渊明为榜样,发扬江万里精神,誓不出仕以全节,潜心著述,寄托亡国之痛,终于成就一代文学大家。“文章、道德为一时之冠,见重于世。”有人认为:“韩欧后惟先生卓然秦、汉巨笔。”无疑,这与当年江万里的教育培养也是分不开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