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章 谢灵运与石壁精舍

  王旺春

  从都昌县城南门港顺流而下,约三公里处有一片壁石,高约数丈,镶嵌在西山脚下,这就是闻名的1600多年前的石壁精舍遗址。

  壁石(矶山人俗称)上接高塘湾,下连钓鱼台(陶侯钓矶),由于山嘴突出,使饶河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廻流,流水的惯性把钓鱼台下首刘家洲的丰富饵料,带到了壁石水域,许多鱼群在这里游弋觅食,使这里成了理想的捕捞场所。历史以来,矶山、南山、北山的渔民在这里捕捞、憩息,每到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渔火点点,一派渔业商埠繁忙的景象。

  石壁精舍出自东晋末年及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作,成为都昌八景之一。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父谢玄(谢安长兄谢奕之子)官车骑将军。于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率前部精锐八千,破苻坚大军于淝水,立下赫赫战功。孝武帝于太元十年封谢玄为康乐公。食邑三千户。谢灵运父亲谢焕,袭爵后平平庸庸地做个秘书郎,母亲刘氏系王献之的甥女,但对幼年的灵运有所启蒙。祖父死后,母亲刘氏把他送至谢玄的好友钱塘杜明师(杜昺)处读书。《洞仙传杜昺》载,杜明师当时很有名气,通灵道术“章书符水,应手即验。远近道俗,归化如云”。谢玄与杜明师早有交往,据同书记载,谢玄破苻坚前,曾问卦于杜明师,昺答曰:“我不可往,往必无功;彼不可来,来必覆败。是将军效命之秋也。”后苻坚果被谢玄击败。谢灵运少年时期受到道教与钱塘的自然美景熏陶,以至后来成为山水诗派诗人及在都昌筑幡台就是受杜明师的影响。

  谢灵运第一次来都昌,是什么时候,并作《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呢?后人历来对此事意见不一,归纳起来有三种可能;

  第一,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十八岁的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义熙元年(405)初入仕途,为瑯琊王大司马行参军。义熙六年(410)广州刺史卢循反,刘毅于姑敦发舟师二万南征,卢循结寨于鄡阳(今都昌)

  之左里抵抗刘军,战于桑落州(即今九江县江州)大败,仅以数百人逃回京师(今南京)。在这次战争中谢灵运作为记室参军应随军到都昌(那时辖所鄡阳),可能在开仗前谢灵运到都昌矶山的线鸡垅(即石壁精舍旧址)筑幡台,祈祷刘军能战胜卢循。并写下《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但诗中并未有战争的痕迹。

  第二,义熙七年(411),刘毅出任江州都督兼刺史镇豫章(今南昌),谢灵运随军至江州,并上庐山拜见了心仪已久的慧远大师。但此人一贯不愿受制约,狂游而不理政事,到都昌筑幡台,辟精舍,并写下诗文。

  第三,永初元年(421)六月,刘裕代晋自立,灵运由康乐公降至康乐县侯,食邑由二千户降至五百户。并于永初三年外放永嘉(今浙江温州)任太守。按晋代的风尚,望门子弟一般都到重镇任职,而让他到一个偏僻之地永嘉任太守之职,真是不甘心。不到一年后,就辞官回乡,在回家的途中,走水路经豫章进鄱阳湖到都昌。后有孔淳之讥谢灵运辞官,说这首诗意中并未忘情于仕宦。

  谢灵运第二次到都昌是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元嘉七年(430)之前,谢灵运与会稽太守孟顗不和,二人屡屡言辞相向。之后,孟顗向宋文帝状告谢灵运有异志。元嘉八年(431)四十七岁的谢灵运为辩诬来到京师,而文帝对“有异志”这类事情总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于是文帝采用了略微变通的处理方式:既不为他辨明是非,也不将他放虎归山,而是把他留在眼皮底下修《四部目录》。

  一年的修书目后,文帝心中也明白,说灵运造反是有些危言耸听,但他任性而为,不考虑后果的言行,的确是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他身份特殊,文名太盛,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而始宁又近京畿,是灵运父、祖世居之地,谢家在此有一定的号召力,故必将他迁徙到相对偏远的临川再作处置。就这样,谢灵运于元嘉九年(432)春率船由长江南下,途经鄱阳湖,旧地重游,写下了《入彭蠡湖》诗。诗意中也显示到了石壁精舍停留。可是灵运到豫章后,同东晋旧臣雷次宗(386--

  448,豫章人)和晋室遗少司马协少子过从太密,甚至把司马协少子养居临川寓所。谢灵运到临川后,仍然受到朝廷的监视。《宗书》卷六八载:“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司徒遣使随州从事郑望生收灵运,灵运执录望生,兴兵叛逆,遂有逆志。”有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追讨擒之送廷尉治罪。

  “于临川取晋元之疏从(纵)弟子养之,意欲兴晋。”于第二年(433)

  被押到广州斩弃于市,这位“上蹑风骚,下超汉魏”的山水诗人,就这样陨落了。

  壁石上原有“石壁精舍”四个大字,据同治版县志记载,明代李梦阳(庆阳人),因得罪权贵被免冠带,“闲往江西尝泛湖诣县,登谢址,观石壁,皆有诗,见谢公‘石壁精舍’四字冻裂模糊,遂书于新之”。听村里前辈讲,这四个大字有一丈见方,远在松门山都能看见这四个大字。后在抗日战争期间,驻刘家洲的日本水兵小队长,酷爱汉字书法,想把字整体取走,但由于石大而固(天然的)无法取出,结果被他用舰艇炮轰炸,四个大字全被毁掉。

  石壁精舍虽然已经荡然,但在都昌历史文化底蕴中却起到垫基的作用。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