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章 国内外家庭农场模式分析研究

  ⊙龙晨红

  2013年3月,农业部首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了统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开始起步,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截至2012年底(下同),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下同)共有符合本次统计调查条件的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家庭农场以种养业为主。在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0.95万个,占46.7%;从事养殖业的有39.93万个,占45.5%。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2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的近27倍。其中,经营规模50亩以下的有48.42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55.2%;50~100亩的有18.98万个,占21.6%;100~500亩的有17.07万个,占19.5%;500~1000亩的有1.58万个,占1.8%;1000亩以上的有1.65万个,占1.9%。

  一、国外家庭农场模式分析

  在家庭农场中,家庭成员是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同时农业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是个外来概念,在国外这种模式早已流行,例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中型家庭农场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中型家庭农场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小型家庭农场模式。

  (一)美国:大中型家庭农场

  美国家庭农场的优势地位非常明显。20世纪末,美国家庭农场也像公司农场、农工商企业一样,适应大规模的经营要求,拥有81%的耕地面积、83%的谷物收获量、77%的农场销售额。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如下特点:

  1.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化

  1776年7月,美国宣布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建立何种农业生产制度和经营组织来发展农业,成为美国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于1820年确立了将共有土地以低价出售给农户,建立家庭农场的农业经济制度,正是这种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美国开发西部的移民热潮。

  2.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一两种农产品。就是在这种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农场专业化是指一个农场只生产一二种农产品。如专门种植大田作物,专门种植蔬菜或水果,专门饲养牲畜或家禽。

  (二)法国:中型家庭农场

  法国中小农场占很大比重,专业化程度很高,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等,专业农场大部分经营一种产品,突出各自产品特点。同时,过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现都由农场以外的企业来承担,使农场由原来的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有如下特点:

  1.土地的集中与分散

  20世纪初期,法国的土地集中化和资本主义农场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农场仍然规模较小,远不如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大型资本主义农场。1955年,法国的农用土地仍具有明显的“两小”特点:农户土地面积小,在总共228.57万个农场中,农用土地面积在10公顷以下的127.72万个,占农场总数的55.9%;地块小,总面积34万公顷(34万公顷的农用土地分割成7600万块地,平均每块地仅0.45公顷)。

  2.农场数量的减少与规模的扩大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一系列国家干预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法国的农场数量逐步减少,农场的土地规模逐步扩大。农场从1955年的228.5万个,1997年减少到67.98万个;农场平均规模从1995年的16公顷,1997年增加到41.7公顷。42年间(1955—1997),农场数减少了70%,平均土地规模增加了157.5%。

  3.农场专业化程度很高

  法国农场专业化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等,专业农场大部分经营一种产品,突出各自产品的特点。作业专业化是将过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均由农场以外的企业来承担,使农场由原来的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

  (三)日本:小型家庭农场

  随着工业化发展,农业人口不断减少,政府把农地改革的重点由所有制转向使用制度,在农地小规模家庭占有的基础上发展协作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政府鼓励农田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的协作生产,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分散的土地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如以土地租佃为中心,促进土地经营权流动,促进农地的集中连片经营和共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农协为主,帮助核心农户和生产合作组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和委托作业的耕地等。日本家庭农场的特点:

  1.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结合。

  1946—1950年,日本政府采取强硬措施购买地主的土地转卖给无地、少地的农户,自耕农在总农户中的比重占到88%,耕地占到90%,并且把农户土地规模限制在3公顷以内。日本于1952年制定了《农地法》,把以上规定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此日本形成了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据统计,1950年,日本共有农户618万户,户均耕地0.8公顷,其中1公顷以内的农户占77.5%,2公顷以上的农户不到23.5%。

  2.土地转让和相对集中。

  1961年制定的《农业基本法》,鼓励农业生产的扩大和农业结构的调整。1962年对《农业基本法》进行了修订,允许农民拥有农地的量超过1952年《农地法》规定的3公顷的限制,但其条件是这些农民只能使用本家庭的劳力。该法也允许离开村庄去城里的农民将其土地委托给小规模的农业合作社代耕。其条件是股份公司不得购买农地以及小规模的合作社也必须像自耕农家庭农场那样进行农业生产。在这些法律法规下,1955—1964年间,日本的农业年增长率为4%,高于大多数国家的农业增长率,也满足了当时由于人民收入提高而对食物消费需求的增长。

  3.农业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0世纪70年代开始,政府连续出台了几个有关农地改革与调整的法律法规,鼓励农田的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的协作生产,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分散的土地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因素。如以土地租佃为中心,促进土地经营权流动,促进农地的集中连片经营和共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农协为主,帮助“核心农户”和生产合作组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和委托作业的耕地。这种以租赁为主要方式的规模经营战略获得了成功,1980年的租赁田比1970年增加了30多倍,1986年又比1980年增加50%,达5万公顷。

  二、国内家庭农场模式分析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

  (一)上海松江模式

  责投资,农场主只要养好猪,就可以拿到相应的代养费。截至2012年年底,松江区1206户家庭农场中,种养结合型53家,机农结合型140家,纯粮食种植型1013家。松江家庭农场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种养结合型,二是机农结合型,三是纯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

  上海市松江区非农就业率达96.7%,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6万元,其中工资性等非农收入比例高达88%,是典型的都市“三农”区,近年来,松江区以顶层设计为先导,开展了都市“三农”工作的各项创新实践,其家庭农场模式赢得了民心,引领了都市“三农”工作新格局,受到全国关注。松江的家庭农场是“计划性”的“定人定产”农场,规模在100亩到200亩之间,农场主是本地职业化的家庭成员,基本不超过3人,只从事粮食生产和养猪。在松江,“定人定产”的家庭农场已成为松江都市农业的亮点。松江“定人定产”家庭模式有非常科学的顶层设计,保障了粮食生产,保护了生态,培育了职业农民,保证了专业化水平,一举多得,松江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和优惠政策分别。

  (二)湖北武汉模式

  截至2012年底,武汉已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167家。武汉市农业局统计,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普遍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以上,家庭农场平均农业收入超过20万元。武汉家庭农场主要有四种类型:种植业家庭农场、水产业家庭农场、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和循环农业家庭农场。

  种植业家庭农场即符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流转土地10年以上,适度规模种植优质稻、油菜、鲜食玉米、蔬菜、西甜瓜等品种,蔬菜和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50亩以上和100亩以上,有较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和一定的农田基础设施。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0%以上,实行标准化生产。

  土地规模标准下限的50%以上。

  循环农业型家庭农场即以家庭为单位,业已建成规模畜牧养殖农场,养殖范围在武汉市规划的外环线以外,距离村、镇居住点、集贸市场以及其他畜牧场、屠宰场1公里以上,具备固定的场地场房和厂区围墙、消毒池,方位朝向地势较好,功能分区明显,畜禽饲养、排污等配套设施齐全,动物疫病防控和抗灾能力较强。同时流转土地进行种植业生产,土地规模标准为种植业家庭农场某一产业的下限标准,并实行“畜禽—沼—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

  1.武汉家庭农场补贴优惠政策

  验收依据:符合上述申报主体条件和建设标准,以市农业局、市财政局联合审定并批复的家庭农场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

  补贴办法:通过验收,对经市农业局、市财政局批准立项且达标的种植业、水产业专业型家庭农场,种养综合、循环农业型家庭农场新建的基础设施部分予以补贴。补贴拟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年底检查验收后,拨付补贴资金。已享受财政补贴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不纳入家庭农场补贴范围。

  2.湖北武汉模式规模

  2011年确定“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鼓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通过承包、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发展规模。

  (三)吉林延边模式

  截至2012年底,延边州家庭农场总数达到451个,其中种植大户、村干部、返乡创业人员等种粮大户领办类型占45%,农民合伙类型占18%,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类型占28%(以土地入股的家庭农场占此类型8.9%),城镇个人创办类型占4.5%,城乡企业带动创办类型占4.5%。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3.53万公顷,其中土地流转面积占81.0%,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79公顷,涉及土地流转农户16061户。这其中,经营旱田作物占68.7%,水田作物占21.2%,蔬菜作物占2.9%,经济作物占7.2%。由此可见,业农场90%以上的经营者都是农民,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种植大户、村干部、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的专业农场;第二类农民合伙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是把农民组织起来,集体抱团对接市场,让一部分农民走出来干别的,土地向有能力的人集中,挂合作社的牌子来经营;第三类城镇个人创办类型是大学生或者城里人到农村,雇用种植能人搞管理,收入非常可观,市场能力非常强。

  1.吉林延边家庭农场补贴优惠政策

  延边州对“家庭农场”采取七方面扶持政策:一是对“家庭农场”贷款贴息;二是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三是对水田、蔬菜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公顷以上、旱田100公顷以上的“家庭农场”,扩大到可一次性享受5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四是对“家庭农场”农作物保险保费给予补贴;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六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七是“家庭农场”经有关部门许可,可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等生产经营用临时建筑物。

  2.吉林延边模式规模

  从2008年开始,延边州在全州范围内探索“家庭农场”模式。农村种田大户、城乡法人或自然人,通过承租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田创办的土地集中经营的经济组织,发展规模。

  (四)浙江宁波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宁波市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良田适度规模经营大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大户自发或在政府部门引导下,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以期寻求法律的保护和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截至2012年12月,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家庭农场有295家,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有90家,浙江宁波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

  出台政策市本级出台了《宁波市示范性家庭农场财政引导资金申报指南》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将于年内出台发展家庭农场的专门政策文件,引导鼓励家庭农场发展。有关部门积极开辟申办家庭农场的绿色通道,组建农户小额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启动农业政策性保险,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前提和基础。宁波市高度重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出台政策文件,抓好流转服务体系和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构建设,全市涉农县市、乡镇、村三级分别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每年投入到土地流转中的扶持资金达3000万元。

  注重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家庭农场的财政支持,明确对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给予每家1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鼓励家庭农场引进人才,市县两级财政给予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每人每年2万元的基本报酬补助,注重加强家庭农场主从业技能培训,全市农场主学历在高中以上的有275名,占40.0%,其中大专以上57名,占8.3%。

  以市场为主导,培育一批生产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规模大户,规模大户还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成立了公司,进一步寻求贴近市场的发展方式,发展规模。

  (五)安徽郎溪模式

  成立于2009年的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目前经营户已发展到700多户,人均纯收入已突破3万元,是全县人均纯收入的5倍以上,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自组建以来,极大助推了该县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协会积极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到目前已累计创办示范农场20个,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家庭农场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项目建设范畴,每年在全县优选10个家庭农场,每个投入项目资金3万元,用于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同时,协会协调县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新华村镇银行为每户家庭农场提供2-5万元的信誉贷款授信,主要做法和计划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分别。

  出台政策充分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小农水、增粮工程、农机具补贴等项目向家庭示范农场倾斜,不断提高家庭示范农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条件。2009~2012年,共在全县优选了40个家庭农场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累计投入资金710万元。2013年3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十条”关于促进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中对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条件,以及政策支持作了明确规定,包括规范家庭农场管理、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技、信息服务、加大财政金融投入、落实各项优惠保障措施等。这“十条”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进郎溪县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加快实现“四化统筹、城乡一体”提供有力支撑,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成立协会郎溪县于2009年成立了家庭农场协会,以促进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解决单个户主想办而办不成的事。协会创建了“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和网上营销平台,为农场农民便捷地提供市场信息,积极服务和帮扶农民兴办、发展家庭农场;农场采用定单式生产或农业企业直接上门收购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协会还以科技帮扶和科技创新为支撑,组织农业技术干部与家庭农场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重点推广应用了两系杂交稻优质品种,全面指导家庭农场的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广泛宣传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安徽电视台等多家主媒体先后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这些媒体的宣传,不仅扩大了郎溪县家庭农场的影响,同时又助推了郎溪县家庭农场的发展。

  郎溪县“553”行动计划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如下:

  (1)县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1000万元家庭农场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2)对家庭农场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100亩以上,县财政每亩补助200元;新建连片20亩以上钢架蔬菜大棚每亩补助3000元,10亩以上连栋温室每亩补助8000元;获得市、省、国家级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分别奖励2万、5万、10万元;制定省级地方农产品生产规程和农产品标准的分别奖励2万元;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产品基地认证的,分别奖励2万、3万和5万元,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产品认证的,每个产品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和3万元。

  (3)每年扶持20个家庭农场开展信息化建设,经验收达标,每场县财政补助3000元。

  (4)对被评为县、市、省示范家庭农场的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5万元。

  (5)对家庭农场创办的市、省、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奖励2万元、5万元、10万元。

  (6)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各类示范农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县财政出资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担保基金,主要用于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贷款担保。

  (8)涉农金融机构要设立适合家庭农场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制定专项贷款指南,将家庭农场纳入信用等级评定范围,实施名录制管理,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9)县财政对示范家庭农场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办家庭农场的贷款,县财政给予年息5%贴息。

  (10)社会化服务组织用于购买农机装备、建设配套设施的贷款县财政给予年息5%贴息,并优先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

  (11)县财政对示范家庭农场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办家庭农场的贷款,县财政给予年息5%贴息。

  (12)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要根据家庭农场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试点开展渔业、农机、农房保险,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逐步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标准。

  (13)探索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从2009年起,郎溪县连续3年安排项目资金90万元,在全县优选10个家庭农场,每年为每个农场投入项目资金3万元,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民家庭通过租赁、承包或者经营自有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形式,发展规模。

  三、启示

  借鉴美、法、日三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全面理解现代家庭农场的内涵。家庭农场作为农村一种新型的经营组织,是我国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家庭农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是地权的界定清晰。

  (3)建立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4)培育公平竞争的农村市场。完善的市场对家庭农场起着龙头作用,不仅可减少家庭农场进入市场的风险,而且能使家庭农场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对未来的市场变化可进行科学的预测。

  参考文献

  [1]朱博文,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四川农场,2006(1)。

  [2]朱博文,国外家庭农场发展前经验与启示[J],新疆农垦经济,2005(2)。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