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大直沽上天妃宫

  依照简单的推理,先有“妃”,再有“后”。所以,从时间段上说,天妃宫的建成肯定早于天后宫,但是,大直沽的天妃宫遗址一直尘封着面孔,1998年危房改造时才被发现。大直沽天妃宫始建于元代,有戏楼、山门、二门、大殿、后殿和东西配殿,是天津最早的寺庙,也是中国北方受朝廷祭祀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中国北方“元代第一庙”和“开沽(直沽、天津)妈祖”,在此故地新建的元明清天妃宫遗址,极其鲜活地还原了当年大直沽的风貌。

  说到天妃宫,必说大直沽。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

  这是一个各方认同的结论,口说为虚,眼见为实,鼻嗅为实,依据,便是那飘了几百年的直沽酒香。

  与天津卫三宗宝相得益彰的是,大直沽也有“三宗宝”——古树、烧酒、台子高。清代诗人崔旭的《津门百咏》有‘名酒同称大直沽,香如琥珀白如酥’之誉。其时,烧酒、玫瑰露、五加皮三大名酒闻于天津。道光年间,烧锅(酒厂)已达70余家,当时的大直沽虽属乡村,酒厂却有40多家,周围终日酒香扑鼻,人赞‘人马过直沽,酒闻十里香’。

  旧时天津商会资料显示,天津最盛时有75家烧锅,最低时也有50家,平均每个烧锅年产15万斤到20万斤,75个烧锅年产1125万斤,旺时到1500万斤,产量居华北之冠。

  那么,喷香扑鼻的白干酒怎么就成了“烧酒”?酝酿酒香的地方怎么又成了“烧锅”?原来,烧锅造酒实际上就是早期的蒸馏酿酒术,因为必须挖坑垒灶,利用烧火加热锅中水产生蒸馏效果,所以就把造酒称为“烧锅”,而烧锅造出的酒自然就叫做“烧酒”了。大直沽酿酒工艺考究,要经洗料、前净、后净、采曲、发酵、加气、头淋、二淋、三淋9道工序。酒酿出后,再加一道深埋工艺,也就是将酒灌入酒坛,加锡密封,1至3年后才能上市。

  大直沽酒为何如此之香呢?传说此处有四大出水名坑——东边的东大坑,西边的官盐院,南边的豆家坑,北边的薛大坑(方向以大直沽为准)。四大坑均与海河相连,深及地泉,从不干涸。

  大直沽相关实物的发现证实了“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说法,而天妃宫遗址也与天后宫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庙现象”。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中央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围设两层展厅。展览主题为“海洋的旋律”,集中展示了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文化实践活动、天津城市的起源、妈祖文化现象、遗址发掘等内容。

  博物馆前的广场矗立一通柱式雕像,通柱象征桅杆,自下向上雕刻着代表元、明、清三个时期不同的海洋图案。柱的顶端即是妈祖像,双手捧在胸前,双目远眺,盼望远航的人们平安归来。

  闻酒香,听涛声,拜妈祖,在这里,浪花刻成的天津脉络一览无遗。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