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回来之后,国土局局长对王天突然就变了脸。看到王天时,就笑嘻嘻地讨好。王天感到十分纳闷,这到底是干什么呢?

  谜底很快便被解开。自从赵庭安师兄给市里一领导打过电话,领导当天就派人调查了王天的情况。两周之后,就下发了调动文件,将王天调到了市委办公室当秘书去了。

  这一次的同学会,彻底改变了王天的命运。自那之后,王天给市委一领导当了几年秘书。最后,该领导被调到了省人大,走之前对王天进行了安排。当时,西都晨报社里老社长刚好年老退休,正差一个名额。于是,王天便提前进入了角色,被调去当社长了。

  这王天一当社长,张松的老家可就沸腾了,大家又再一次掀起了吹嘘的热潮。张松这次回去后,听到三幺这么一说,仿佛自己的春天也来了一样。

  第二天早上,张松特意买了水果,便去了村里王五叔(王天的父亲,名叫王月川,大家都喊他王五叔)家。见面后,张松找准时机谈起了自己爷爷和王五叔之间的交情。

  王月川是石匠,年轻时跟张松的爷爷学习手艺,并到处打石头为生,两家人走得十分近。后来,因为石匠这门手艺,渐渐没有了需求,王五叔也只能待在家里专心干农活了。对于王五叔当石匠这事,王天大学时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王天被学校领导看上,便提拔他为学校学生会副主席。

  当时,这篇文章名叫《深山的老石匠》,发表在《中国农村日报》,文章内容如下。

  深山的老石匠

  大巴山一个偏远的乡村,村上除了零零星星有几幢糊着白色石灰的新修瓦房外,剩下的大多是一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河上有一座桥连接着南北的村庄。桥已破旧不堪,两边的栏杆不知被谁拆除,桥两岸堆着刚拉来的石头、砖头、水泥和沙。

  桥上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栏杆旁,正用铁锤小心地敲击着石头,一些火花在太阳的照射下,飞溅开来,闪闪发光。老人们在秋日的天空下聚精会神地凿着石头,不时发出一句卖力的吆喝。而其中一个戴着帆布帽的老人,就是76岁的王月川。

  贫穷 拜师当石匠。

  王月川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那是一个战乱纷争、硝烟滚滚的年代。他的童年是困苦的,由于家里贫穷,小学没毕业,便辍学在家。10岁的他就开始帮着父母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成年后他当过挑夫,可挑夫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每天凌晨两点从村里开始启程走,一直到晚上10点才能到达。一路上,只能吃几个红苕。

  “养儿莫学石匠,天晴落雨在坡上,捞起大锤学牛叫……”16岁时,家里看王月川一天在外当挑夫也挣不到几个钱,后经一亲戚介绍,拜村里的一个石匠为师。那时,石匠还是一个不错的职业,不仅可以赚钱,还能在外吃客家饭。王月川说,他拜师的时候,给师傅磕了三个响头,敬了师傅一碗茶,还送师傅一些好吃的。这些做完后,便跟着师傅出去揽活。但是最初的一年,学徒不能自己抄铁锤,只能帮师傅背箱子和工具。做工的时候,替师傅搬东西,拉风箱、磨锥子。有时从外做工回来,还要完成师傅布置的“作业”——锻炼手劲,用铁锤将大石头敲碎。给师傅打了一年下手之后,学徒才能自己试着去打石头,比如将大石头的边角削平等等。王月川很聪明,也很勤奋,在师傅的严厉教导下,一年半后,他开始能独立做活了……在后来的几十年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粮食增产,家庭副业收入增多,许多农民的口袋里开始有了积蓄,改修住宿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王月川的活儿变得格外的多,他给别人打房屋基石、修石坝子、造栏杆、建桥墩等等,起早摸黑,年年如此。

  善良 成就了家庭

  一次,他给一个雇主打水缸,打完之后雇主付给他工钱。王月川看都没看,就信任地收下了。可当他回家后一看,却发现雇主多给了10元钱。王月川又立即赶回雇主家,将多给的钱退还给了雇主。这件事让雇主很是感激,王月川在当地的名声也更加响亮起来。

  于是,开始陆续有人给王月川介绍对象,许多父母都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他们觉得他有一门手艺,而且人善良,可靠踏实。而王月川还钱的那位雇主,也给他介绍了对象。见了几次面后,他们就组成了一个家庭。婚后的生活虽然清淡朴素,但是很幸福。凭着王月川精湛的手艺,远近许多人都愿意请他去做工,因此他的收入在村里算不错的,一家人靠着他的工钱生活得十分惬意。

  后来,王月川的儿女相继出生。王月川在“叮叮咚咚”的打石头声中,尝到了生活的甜蜜与乐趣。每次从外面做工回来,他都会从主人家带回许多好吃的东西,譬如熟鸡蛋、花生、糖果等等。他用那双长满茧子的手,抚摸着自己的孩子,给予子女最甜蜜的爱。

  上世纪80年代初,打石匠渐渐在村子里火起来了,不少年轻人抢着拜他为师,非要跟他学石匠。王月川一个人揽不了太多的活儿,也只好广招徒弟扩大队伍,一时之间就收了二十多个身强力壮的徒弟。

  他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师傅,主要精力放在接洽业务、指挥做活儿的大事情上。在具体安排施工上,就分给大徒弟或二徒弟去操办处理。他呢,成天反背着双手,叼一根有三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手里捧着一个熏得黑黢黢的浓茶盅,这里走走,那里看看。

  艰苦 辛酸的征程

  石匠这活其实并不轻松,有时还有生命危险。那是1986年的一天,王月川正在一个石厂帮人开采石头。可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由于滑坡,一块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压在了他的腿上。当时他的裤子就被冒出的鲜血给染红了。一旁的工友看到这情况,立即将他送到了医院进行治疗。王月川在医院躺了一周多,在医院时仍想着石厂里的事,巴不得自己马上就能上工。

  做石匠这一行,受伤的事是免不了的。王月川说,钢钎用久了,它的顶盖就爆开了花,锤子落下,常常迸起碎钢。这些像铁蒺藜一样的碎钢不长眼,能飞进石匠的腿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如果碎钢飞进谁的腿里,那就要立刻停下工作,用刀子把它剜出来。如果这碎钢不立刻取出来,过后它便在你的肌肉里和你捉起了“迷藏”,从小腿钻进大腿,甚至其他部位。说着,他就挽起了裤腿指着一块伤疤说:

  “一次我腿上就迸进一块,做过两次手术都没有取出来,不知它要走到哪里去,神出鬼没,至今还在腿里养着,有时摸到了,有时又不见了,一到阴天,它就折磨你。”

  据王月川说,当石匠一年四季都露天作业,风吹日晒雨淋,没有“硬打硬”的吃苦精神是吃不消的。酷暑天,高温难耐,没举几下铁锤就满身是汗了,所以许多石匠经常赤膊上阵,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甚至晒到脱皮;在寒冬,虽然可以戴着手套打石头,但由于长期用力,石匠的双掌都是被磨得非常粗糙,甚至皲裂。

  光彩 悄然淡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月川的活路也渐渐变少,他再不用每天清晨早早起床,背着他的工具箱到外打石头;再不用到山上将大锤在空中挥舞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咚”的一声砸在石头间的铁楔上……王月川老人今年已经76岁了,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诠释着岁月的磨难与沧桑。他和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出身贫寒的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体应像石头一样坚硬。可是岁月不饶人,他现在不能干重活,背点东西都会气喘吁吁。

  而春节来给他拜年的徒弟越来越少,似乎已经消失了。现在他每天从家里拖出一把椅子,摆在院子里,他躺在椅子上,看着远处的田野,眼神里有了莫名的忧伤。他的手指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灵活,身体也变得单薄,面容憔悴,神色凄凉。他总是自我安慰地对孩子们说:“这辈子以石头为生,或许缘分真的尽了,人老了,是该歇歇了。”

  随着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农村的年轻劳动力一窝蜂地奔赴沿海发达地区。石匠这门古老的技艺,再也找不到年轻的继承人,正在跟着时代的步伐渐渐地消隐。它曾拥有的耀眼光芒正渐渐地退去,悄悄地丧失。

  现在王天在城里当了官,王月川也没再种庄稼,闲着在家安享晚年。

  中午,王月川留张松在家里吃了午饭。大家还一起闲聊了一些家常。临走时,王月川从屋内的卧室里找出了几十个皮蛋和一大串腊肉,然后嘱咐张松给自己儿子王天带到城里去。

  其实,王月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创造条件,让儿子帮助张松一下,毕竟他年轻时,张松的爷爷有恩于他。这一次,儿子有前途了,当大官了,是时候回报师傅的大恩了。

  张松心领神会,提着王五叔的皮蛋,一个劲儿说“感谢关照”。

  之类的话。同时,他礼节性邀请王月川到城里,一定到他家去玩玩之类。

  张松本以为自己会在《西州日报》干一辈子,没想到命运改变得这么快。

  张松将王五叔给王天的东西和自己买的礼品送到了王天的家里。王天详细了解了张松的具体情况,第二周就创造机会将张松调到了《西都晨报》上班。从一个县级媒体一下调到了省级媒体,张松觉得自己命运似乎都一下改变了。这时,他才知道,“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深刻含义。

  没过多久,张松写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影响,还获得了国家新闻一等奖。有了这些成绩,一直想提拔张松的王天,便顺势将张松提拔成了新闻调查部主任。

  后来的几年,除了张松的个人努力外,与王天的提拔也不无关系。张松很快便从主任升职到了总编,并全面主持《西都晨报》的采编经营工作。从那之后,张松变得不可一世。因为,他已经是正县级干部了,好歹也算是一个领导。于是,时不时会讥讽本土的作家,称写作都是他奶奶的白干,还不如十个皮蛋。

  这不,策划会上张松对棒棒作家进行了一顿批评,并称用一个整版报道,纯粹是浪费版面。因为,不仅不能赚回一分钱利润,反而把文化人的形象都搞坏了。

  “要是把他刊登出来了,一个作家还要靠当棒棒为生,这难道不是他自己有精神问题么?”张松担心这个报道刊登之后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经过权衡便放弃了这个选题。

  但每一期报纸都必须要一个深度报道,李记者报选的深度报道被枪毙了,总得重新找一个。于是,大家又开始冥思苦想起来。

  最后达成了统一意见,由李记者执笔,对最近炒得最火的地沟油事件进行深度调查和挖掘,因为这个报道,既能提起老百姓的兴趣,同时又能挑动相关部门的神经,同时还对报纸的影响力大有益处。

  §§第四章 爱与恨的纠缠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