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金冠雄鹰顶饰

  两千多年前,在茫茫的蒙古草原地区,活跃着一支强悍勇猛的匈奴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等史籍记载,匈奴族的早期活动地域在大漠以南的鄂尔多斯、河套及阴山一带。鄂尔多斯及其周围地区成为匈奴族形成和发展的中心地区。匈奴族流行以动物纹为特征的青铜艺术品,尤以鄂尔多斯的考古发现最为著名,通常被人们称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这种动物纹工艺品,在世界艺术史上也享有盛名。

  1972年,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河鲁柴登,发现了两座匈奴古墓,出土了一批极为珍贵的金银器,共200多件。这是迄今为止最为珍贵的匈奴王遗物,在我国匈奴族考古史上是罕见的。

  鹰形金冠饰是匈奴遗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它由鹰形金冠顶和金冠带两部分组成。冠顶高7.3厘米,冠带周长60厘米,共重1394克。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所珍藏。

  鹰形金冠顶下部用圆形厚金片锤打成半球形,表面从中间四等分为夹角90°的扇形,其上浮雕狼和羊对卧的纹饰,前后左右互相对称,狼四肢屈曲前伸,羊角卷曲处镂空,前肢屈膝,后肢被狼咬住作反转状。半球体的冠顶上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雄鹰作俯视状,用金片制成,中空。鹰身及双翅有羽毛状纹饰。鹰头和颈部分别用两块松绿石配制,头颈之间有一联珠纹金饰件,形似项链。鹰鼻内插入金丝,通过颈部与腹下相连,使头、颈等可以左右摇动。鹰尾插入身后体内,以金丝连接,并能左右摆动。整个冠饰构成了雄鹰俯视狼羊咬斗的搏斗画面。

  金冠带由三条半圆形金带组成。冠带前部有上下两条、中间及其末端之间均有榫卯插合连接,并与冠带后边的一条金带榫接成圈。冠带左右两侧靠近人耳部分,正好是金带的末端,它们分别浮雕有卧虎、盘角羊和卧马图案。其他的主体部分饰绳索纹。

  这套金冠饰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唯一的“胡冠”。鹰形冠顶傲立的雄鹰张爪展翅,下踏狼羊博斗图案,这是十分典型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流行纹样。冠顶与冠带间原有丝织品或皮制品联结,如今都已随着岁月消失殆尽。傲立的雄鹰采用圆雕夸张的手法,突出呈内钩状的锋利鹰啄,以表现其凶猛。浮雕图案中,动物各部位比例夸张,特征刻划细赋,张口露齿的虎、巨角盘卷的羊,低首卧伏的马,都十分生动。整个冠饰富于气势。这件冠饰在制作时采用了包括范铸、锤、镌镂、抽丝、编、镶嵌等多种工艺,足以代表战国晚期匈奴王室金细工艺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这件金冠饰从艺术构思到制作工艺,都达到了精工娴熟的程度,反映出当时匈奴族的手工业生产水平。

  各种题材的动物纹,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生活实践的结晶。马、羊、鹰、狼均是草原民族狩猎生活中的常见动物。整个金冠饰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气息,表现了匈奴民族勇敢强悍的性格以及对英武善狩的崇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方草原民族的经济生活和文化艺术。

  自战国赵武灵王效胡服骑射以后,胡冠传入中原,并将冠上的雄鹰改为曷鸟尾,即赤雉长尾。这种冠饰应是武官所服,我们在唐代武士俑中尚可找到这种冠饰。匈奴王都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可见这种鹰形冠应是匈奴王或酋长用的冠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