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六章 “我以为”是怎样来的——投射效应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在他被皇帝再度贬谪瓜州时,听说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找这个和尚比试一下。在金山寺里,他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就一直静静地听着,而苏东坡见佛印一直沉默无语,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地转到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东坡本就瞧不起他,随口答道:“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便问道:“在你眼里我又是一个什么人呢?”“我看你是一尊金佛。”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东坡兴高采烈地把这件事告诉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东坡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佛印大师把你羞死你了,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这就是苏东坡“挑战”佛印大师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暗藏了心理学中的一个心理效应——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验证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子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投射效应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当别人各方面的条件与自己相似时,如年龄、性别、学历等,就会产生一种“一较高下”的冲动;二是当人们发现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征的时候,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就会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这些恶习或观念。“五十步笑百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典型的案例。再比如,自己有撒谎的习惯,就认为别人一定也常常对自己撒谎;自己喜欢花钱购物,就认为别人也一定是一个奢侈的人。

  如何才能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呢?那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客观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人。对方是否真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有尝试了才会知道,不是吗?

  §§第四篇 心理测量篇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看图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5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6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7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