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编者的话

  编者生在敦煌,在莫高窟、月牙泉边长大。小时候,和小伙伴钻过王道士在洞窟间挖的那些墙洞;上学时,常去莫高窟研究人员住的那些简陋低矮的小平房,喝过大泉河中带苦涩味的水。“文化大革命”中,当面听酒泉军分区的一位领导说:“(敦煌)文物研究所是窝藏反革命和黑帮的地方!”莫高窟上个世纪50年代破旧,60年代维修,现在已建成绿树成荫、清新雅致的“世外桃源”。我目睹了这些变化。这些年,因工作关系常陪全国各地的客人去参观,也常听到看到这里的学者去国外学习,国外的学者来这里交流。现在,辛勤工作的老一辈学者年事已高,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和感人事迹常留在我这个敦煌人的记忆中。所以,对他们写的一些在敦煌的亲身经历的文章,感到特别亲切,也特别感兴趣。这些真实生动、文情并茂的文字,不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肃冷峻、简要深刻,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感情,能让我们了解老一辈学者们当年为了信念和追求,是如何历尽艰辛来到敦煌的;能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和感受莫高窟,了解和感受几十年间先后来这里工作的人们的那种艰苦生活和艰辛工作。在莫高窟长期工作的学者们,是用他们的感情、信念和追求,实现着他们的价值和奉献。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除了生活条件的艰难困苦,他们中的好些人都经历了“反右”和“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冲击,但是他们都无怨无悔,矢志不移。“苦中寻乐,就是第一代敦煌美术创业者的风采。”(李其琼)“敦煌像块磁铁,吸引着钢铁般的人们。”(施萍婷)“除了敦煌已成精神信仰外,心中无他。”(段文杰)这和迎着苦难走向彼岸的宗教精神竟是如此相似,我称之为独特的“敦煌精神”。他们在敦煌的工作、经历和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打造了这种精神,无意于崇高却凝炼了一种朴实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崇高。细细地阅读和品味,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和理解到这种独特而可贵的精神。

  由于各位作者的经历不同,视角有别,所以有的文章对某些人和事的看法会有差异。“和而不同”,也是正常的,读者会从中得到不同的感受。

  如果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事实。我以一个敦煌人的深情眷恋选编了这部集子,文章的顺序是按照每一位作者到敦煌的先后时间排列。这种思路但愿能对读者的阅读有所帮助,能对敦煌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有益。

  2008年2月于敦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