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寄宿学校的生活

  旺多姆教会学校位于卢瓦尔河畔,塔楼阴暗,围墙又高又厚,说它是所学校,倒不如说是一所监狱。巴尔扎克到了7岁,便被送到了这里。

  旺多姆教会学校环境十分闭塞,虽然法国大革命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旺多姆市的教会学校仿佛停滞在中世纪,一切都在按着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那种刻板的教育方式进行着。

  授课方式又严酷又机械,教师对孩子也极其冷漠。修道院的纪律刻板而严谨。在这里,二三百个学生打从进校起,性格就处在压抑中。

  这里没有假期,除非特殊情况,家长才被允许前来看望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几年中,巴尔扎克几乎就没回过家。

  学习内容也枯燥无味,令生性敏感不安分的巴尔扎克度日如年。最倒霉的是,巴尔扎克在这里经常缺衣少穿,时常遭受同学们的虐待和欺凌。

  一到冬天,巴尔扎克就得忍饥挨冻,双脚生满冻疮。学校动辄对学生进行体罚,倔犟而富于反抗意识的巴尔扎克,是被打得最多最凶的一个。

  除此之外,每当巴尔扎克以微弱的力量对制度进行反抗时,结局就是被关进一间黑黑的禁闭室中。其他淘气的孩子是抱着暖和的毛毯,在糖果等好吃的零食的陪伴下度过禁闭时光的,而被父母不管不问的小巴尔扎克只有几本书为伴。

  在自传体小说《路易·朗倍尔》中,巴尔扎克对这一时期他在身心两方面所遇到的摧残作了细致的描写:

  这孩子这样软弱,然而却又这样坚强。他尝尽了身心两方面的痛苦。像古代划船上的犯人被镣铐锁在坐板上那样,他被拴在课桌旁,挨着鞭笞,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的每一种器官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害。

  在《路易·朗倍尔》这部自传体小说中,巴尔扎克还叙述了“另一个自我”路易·朗倍尔如何在12岁的小小年纪就锐意探究精神与肉体之间的联系,写了一篇题为《意志论》的文章,以及它如何被几个对他的“贵族式的默无一语”非常恼火而蓄意发泄的同学,抢走而最后由一个“阎王爷教师”拿去销毁的故事。

  虽然人们无法考证巴尔扎克12岁的时候,是否真的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但是可以肯定,巴尔扎克就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不然后来他也不会创作出《人间喜剧》这么宏大的巨著了。

  在旺多姆教会学校生活的几年中,这个刚进校时脸蛋红红胖胖的男孩,在迂腐沉闷的环境和超额的作业压力下变得像小猴子一般瘦,还患了神经衰弱症。

  旧式的教育制度给巴尔扎克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深刻体会到了来自冷酷的社会和呆板的教育的压抑。

  在巴尔扎克的自传体小说《路易·朗倍尔》中,他愤然地抨击这种“把我们的生命摧残殆尽”、“我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虚”、“精神监狱”般的学校生活。

  但是,孤独无依的生活带来的并不都是坏果实,幼小的巴尔扎克以他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生活,他并没有被父母们的专横自私和没有灵性的陈旧教育打倒。

  尽管6年中,父母仅来看过他两次,尽管教师总是问不清是非就鞭笞他,尽管他孤寂无援,但他找到了一个可以相依为伴的朋友。在书籍的海洋中,巴尔扎克找到了灵魂的慰藉,在阅读中他忘却了身外的世界,寻到了无穷的乐趣。

  巴尔扎克对于书本的接近正是源于这个时期。在这里,在孤寂的寄宿学校生活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养成了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广泛地涉猎各方面的书籍,不但使他能抵御外来的压力,而且打下了厚实的学识基础,为他后来步入文坛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仅如此,巴尔扎克那对于事物深刻的洞察力和敏感度,也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开发和哺育的。

  每当巴尔扎克全神贯注地阅读一本书时,他仿佛已感觉不到肉体的存在,而只有他的内在的官能在起着作用,其活动范围变得异乎寻常的广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他在太空中遨游”一样快乐。

  14岁这年,巴尔扎克终于因神经衰弱离开了这所僧院式的寄宿学校,回到家里。

  他被折磨得如此厉害,以致他妹妹后来形容,说他像一个怔忡的梦呓的人,用茫然的凝视向前摸索走路,对人家的问话几乎听不见,只是懵懵懂懂地带着紧张的表情坐在那里。

  巴尔扎克从旺多姆学校回来,还是他第一次真正与父母相处。由于长期不在一起生活,他与母亲之间的隔膜很深,彼此很难找到共同的语言。他带回的成绩单让他的母亲很恼火,拉丁文全班倒数几位,其他科目也不尽如人意。

  母亲只顾得考虑他的成绩是不是优异,却全然不过问这些年来儿子是如何生活的,这让巴尔扎克更加感到失望。

  过了不久,为了弥补他受教育的不足,他又被送到图尔市的一所中等学校。

  1814年的春天,巴尔扎克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拿破仑战败,宣布退位,终身离开巴黎,到大西洋一个偏僻的小岛上度过余生。这年的冬天,巴尔扎克却随着父亲工作的调任住进了巴黎城。他将没有机会再见到他的偶像了,这让巴尔扎克的内心很苦闷。尽管他的父亲现在是巴黎第一师的军需官,可这丝毫也不能让巴尔扎克觉得有一点优越之处。

  到巴黎后不久,巴尔扎克就进了利辟特寄宿学校。尽管这所学校颇有知名度,学校主持德高望重,他还是老巴尔扎克的朋友,但对于巴尔扎克而言,他依然感觉自己是被抛弃、被压迫的。

  父母并没有因为巴尔扎克在旺多姆寄宿学校的痛苦经历,而改变对他的态度,巴尔扎克怀着一腔委屈,也无心学习。他总是在想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以至于在老师的课堂上,他表现得总是心不在焉。

  在《驴皮记》中,巴尔扎克借用他虚拟的人物口中说出下面一段话:

  在利辟特寄宿学校里,我又在另一种形式下尝到了那种以前在自己家人中间和学校里所受到的苦头。我的父亲从来都没有给过我零用钱,我的父母认为我有吃有穿,肚子里装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这就很不错了。

  我在寄宿学校里逐渐认识了上千个同学,但却无论如何回忆不起父母对自己孩子这样冷漠的任何类似例子。

  在利辟特寄宿学校,经常走神的巴尔扎克成绩依然很糟糕,更别说是想成为“优等生”。父母亲不得不又把他转到另一所学校,可是巴尔扎克在这里依然是个差等生,他还是没有好好学习。这个班里共有35名学生,他的拉丁文考试成绩却是第32名。这是倒数第4名的糟糕成绩,几乎没人比他更差劲了。

  长期以来,巴尔扎克的母亲都怀疑这个儿子的智力是不是有什么缺陷,因为父母为他提供了那么多好的学习环境,给他转了好几次学,给他选择了好的班级,选了好的老师。可是他还是学习不好,就像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

  现在的糟透了的成绩更增加了老巴尔扎克夫人在这方面的担忧,她并不知道巴尔扎克每天在想些什么,她更不知道巴尔扎克需要的是来自她的爱和鼓励。可是,她竟然充满绝望地,含着眼泪给自己17岁的儿子下了一道“最后通牒”:

  亲爱的奥诺雷:

  我实在找不出更有力量的话来向你形容,你带给我的伤害,你真是让我太失望了。我为自己的孩子们尽了我的全部心力,本来是指望着他们可以给我带来一点点快乐的!

  那位善良而可敬的让赛先生告诉我,你的翻译成绩竟降到了第32名!他还告诉我,你前些日子又在顽皮淘气。因而,我所指望的往后的愉悦又都毁了。

  本来明天8时我们可以见面,而你现在不肯用功,对功课漫不经心,逼得我只好任由你去受到你应有的惩罚吧!你在班级得到这样一个坏名声,我一直瞒着你父亲,因为那样的话,你礼拜一就别想出来了。

  就这样,巴尔扎克“尝尽了身心两方面的痛苦”,而且被教师们视为爱幻想而不可塑造的笨孩子。这样的巴尔扎克成了后进生的代名词,老师们也懒得去搭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

  他们几乎无视巴尔扎克的存在,在他们看来,有这样的学生简直就是当教师的耻辱。因为他总是教不上路,因为他总是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上课就像梦游一样。老师们觉得与其在他这样毫无希望的学生身上浪费时间,还不如多花心思培养那些看起来优秀的学生。

  直至18岁,巴尔扎克都是过着上述这种缺恩少爱的生活。他一直不被学校所认可,一直不被家人所喜爱。他更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同情与理解,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苦行者,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各种各样的鄙视和嘲讽,在没有父母的关爱也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巴尔扎克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走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并告别了中学校舍。

  §§第二章 人生抉择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