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未来产出与投资的空间变动趋势与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1.未来20年沿海与内陆之间产出份额将会趋于稳定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国民经济重心区出现和持续存在有着客观必然性。计划经济时期持续30年的人为努力不曾撼动其重心区的地位,改革开放后的30年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进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地位。

  我们认为,在未来可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东部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产出份额将大致维持60%对40%的比例。在内陆的中西部之间,中部地区产出份额将会有所上升,西部地区则会有所下降。在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配置方面,伴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以及促进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投资份额将会逐步趋向于50%对50%的比例。

  我们基于以下几点依据作出上述判断:

  (1)未来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在可预见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重心区位不会发生改变。

  (2)在资源产地与市场重心在空间上相互分离的情况下,除少数资源指向约束非常鲜明的行业(采掘业、部分原材料产业)外,大部分产业活动会成为“Footloses”(指向随意)行业向市场重心区域聚集,而不是向原料地集中。

  (3)改革开放30年的市场化进程,对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经济空间格局的大规模修正已经基本完成。未来的调整,将是随各区域要素禀赋丰度的变化发生小幅的、渐进的调整。

  (4)中部地区资本报酬水平近年快速上升,已经趋近于东部地区,因此未来中部地区投资将会趋于与东部地区同步增长,或略快于东部增长。

  (5)西部地区的资本报酬水平与东、中部地区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意味着按“效率原则”配置的竞争性固定资产投资难以快速增长。未来西部地区投资增长仍将主要由政府主导的第三产业投资推动(关中地区、成渝地区除外)。未来一段时期,西部地区产出份额还会有所下降(关中地区、成渝地区除外)。

  2.坚持区域规划新思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根据我国区域布局的客观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就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设想。该规划设想虽然在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也引来了许多争论,或可加以修改完善,但其所体现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我国未来真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路径。

  例如,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加大政府环境投资等以解决负的外部化问题,凸显了政府在控制区域发展“外部化”影响的职能。又如,从更宏观、更广阔的视野提出促进包括人口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问题;引导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适应自然环境,逐步实现“一方水土”与“一方经济”、“一方人口”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格局。再如,提出“以人为本”地解决地区差异问题,要点是富裕落后地区人民,增加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西部多数生态脆弱的地区,在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时,必须跳出行政区的界限,出路是在减少“人口分母”上下工夫,通过更大规模、更大比例地输出劳动力乃至移民,减少农业人口;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扩大“收入分子”,把增加农民、农村人口的收入落在实处。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的新思路,它无论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上还是在其实现路径上,都显然有别于简单的“投资倾斜”、“经济增长速度均衡”、“均匀分布生产力”、“工业靠近资源产地”等传统思路,显然更符合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无论从经济学逻辑的角度讲,还是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历程及现实中,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基础机制,根本的还在于市场制度运作的自然过程。凭主观信念追求“生产力均匀分布”是难以达成的。国外经验是,“美国制造业的最初优势被北方扭住……尽管新土地和新资源被在西部发现,尽管奴隶制度在南方结束,但北方保持作为制造业核心区域100多年至今”。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区域,至今依然是全国人口、投资的主要增长区域。区域间人均收入水平趋同化主要地来自于市场制度下要素流动和资本自主配置。

  对于我国来说,最终缩小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的主要贡献也将是随着市场制度的完善、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导致一方面资本在相对有限的产业方向上流入;另一方面则是西部人口较大规模的流出,使西部资本劳动比率提高,人均收入水平趋近全国平均水平。这是解决我国区域间差距问题的根本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2年。

  2.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1号),2007年7月26日。

  3.曾培炎:《新中国经济50年》(1949~1999),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版。

  4.马凯:《开创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部署——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求是》2006年第4期。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版。

  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7.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尼古拉·阿克塞拉:《宏观经济政策:原理与方法》(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0.高纯德、张万清:《中国地区产业结构》,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年版。

  11.程选:《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版。

  12.王一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版。

  13.陈栋生:《跨世纪的中国区域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14.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新华文摘》2003年第11期。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2007年3月。

  1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7年8月。

  17.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1950~1995)。

  1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6、1991、1996、2000、2008)。

  19.Paul Krugman:“Geography and Trade”,The Leuven University Press&The MIT Press,1991.

  §§第五章 投资主体结构变化与行为调整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