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环保政策与制造业投资

  制造业投资必须明确负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其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不应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为此,根据中国国情,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等到达到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之后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污染。我们必须在制造业投资中注重环保政策的影响,提升制造业投资的标准以满足环保政策的要求,履行好制造业的社会责任。环保政策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一方面是要求制造业的环保技术标准不断提升,在制造业投资方向上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放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在确定制造业投资的内容以及范围上,需要考虑环保政策的具体要求,考虑环保政策的影响,实际上是从制造业投资全成本(包括制造业本身的投资支出以及改善投资产生的外部性的社会成本的总和)的角度考察投资行为,因此制造业的投资范围会扩展,直接投资造价会加大。

  一、中国制造业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长期以来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欠下了巨额赤字,环境质量每况愈下,自然灾害愈演愈烈,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愈来愈大。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环境质量逐年下降,人们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环境中。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大范围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以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稀有物种迅速减少,自然灾害以及受灾率、成灾率明显上升等问题。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所有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物中70%来源于制造业。

  2003~2005年间,制造业各行业的废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明显减少的行业有烟草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他行业基本上是升降起伏或基本不变;从排放总量看,排放量前几名从大到小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从达到排放要求的比例看,2003~2005年大部分行业的达到排放要求的比例都在提高,但是三年平均比例低于90%的有8个行业,其中最低比例的是农副食品加工业,三年的比例最高的是橡胶制品业。在四个排污量最大的行业中,除了农副产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也是三年平均比例在90%以下的,由于其排污量最大,达标比例又偏低,因此,是水污染的“大户”;作为排量第二位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达标率平均也仅有91.4%。可见,在制造业的污水产量最大的四个行业中,污水处理的程度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减少污染。

  在2003~2005年间,制造业废气排放量减少的行业有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他行业是每年增加的;从排放总量看,排放量居前几位的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从制造业SO2排放总量看,减少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他行业是逐年增加的;排放量居前的几个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纺织业。可见,重化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可以看出,在2003~2005年期间,除了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医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几个少数行业外,绝大多数的固体废物产量是增加的;从产量的绝对值看,最大的几个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重化特征的制造业还是主要的污染源头。

  从制造业的上述环境指标数据可以看出,制造业在投资增速较快尤其是重化工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的最近几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的“贡献”也在逐年加大。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污染带长约80公里,持续时间约40小时。该事件再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从客观上来看,一些重化工企业的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加之管理不善,存在重大的环境隐患,有的甚至连环保处理设施都很难正常运转。从投资的新企业来说,有的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近年来新上马了一批工艺落后,甚至是国家明令淘汰、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国家环保局2001~2004年连续四年专项行动查处的环境违法企业中,“十五小”和“新五小”等在2000年以前就应取缔的企业,分别占到30%以上。另外,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染反弹现象屡见不鲜。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改变制造业传统的“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发展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和技术进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此,必须通过改变制造业的投资模式、内容和方向,推动我国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从资源粗放利用、环境破坏严重、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转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发展模式。

  我国在工业化初期重工业的倾斜发展,造成了制造业投资中的重污染型的产业结构,我们在经济发展较低的水平上就遭遇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剧烈变动时期,污染物的增加也就难以避免了。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美国开始大规模治理时的人均GNP已达11000美元,日本也是在人均4000美元开始治理的。但是,我国不应该重走它们的道路。根据有关学者的估计,我国因环境污染给经济增长造成的损失是很惊人。

  中国制造业中传统的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制造业产品占世界总量比重大,制造业中已出现大量过剩,而高附加价值、市场需求旺盛的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不足;相当多的企业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份额日益萎缩、长期亏损严重,又不能退出生产领域。大力调整传统制造业,也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量制造业污染的根本性举措之一。在传统制造业中,造纸及纸制品业(纸浆造纸)、食品及饮料制造业(酿造、发酵)、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工业(印染行业)、皮革制造业(毛皮鞣制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钢铁行业)和医药工业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产业之一,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不符合基本生产条件的小厂,是减少制造业投资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投资新型制造业以及投资新技术的制造业,利用技术创新、扩散以及迅速的技术进步,可以有力地促进制造业的节能环保事业,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不断降低能耗和污染强度,越来越有效地解决各种环境问题,有效防止资源过度利用,大大降低资源退化的风险,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收益。

  二、中国的环保政策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分析

  我国目前的制造业能耗中煤炭消费比重过高,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重过低,是影响制造业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煤炭消费比重1994年达到79%,而后开始出现煤炭消费量下降和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2001年以来下降缓慢,到2005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由1994年的79%下降为64%,这一比重仍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污染源,也成为世界CO2和SO2排放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改变制造业能源结构是我国制造业投资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增加能耗节约的制造业投资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投资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制造业,也是环境保护政策的内在要求。

  制约产业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自1900年以来,世界对原材料的要求每年下降1.25%,整个世界的工业已经从原料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和加工程度密集型转移。因此,在制造业投资中,对于能源消耗大和环境成本高的投资,需要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因为经济增长的来源和格局与经济增长率同样重要,来源于能源和原材料补贴的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更大。通过对投资的全成本定价,将有利于外部影响内部化。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中国国情的现实需要,决定了制造业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现在,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资产损耗最严重的国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低水平的制造业必然以高能耗、高污染为增长代价,是用自己的资源替发达国家生产低级制造业产品,用自己的身体去承受污染,所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加工利润。投资低端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不仅是廉价出口的“优势产品”,还有资源和环境。

  从减少对环境污染的角度以及应对能源约束的角度,制造业投资应该考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转变发展制造业投资的理念,严格执行环保法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21世纪的发展战略,是人类社会在面临全球性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下的抉择。这就要求制造业体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人类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中国制造业投资也需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大对制造业的环保投资,坚持走循环经济,实现和谐发展。

  如今,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全抛弃了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而走向生态制造业的绿色发展道路,就是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中国大部分地区随着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与资源价格不断上升,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加以循环利用已成为一种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趋势,使高污染排放型制造业投资的成本压力日益加大,继续投资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再可能。因此,制造业投资应该加强要求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减少所需要的材料投入量和能源消耗量,尽可能通过短缺资源的代用、可再生或易于再生资源以及二次能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资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成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和副产品,从而最大限度消除废料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注重通过调整制造业投资结构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并在经济杠杆的诱导下,在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下,加快环保型制造业投资项目及相关产业的集群,实现制造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并重的新格局。

  第二,在制造业投资中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加大减少环境污染的制造业投资。考虑到我国因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能源资源重心偏西偏北,而经济发达区域偏南偏东,常规能源需经长途运输才能满足需求,这给社会和经济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在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两个层面,从制造业的整体布局考虑,应该健全政府的规划对投资项目的引导功能,促使当地政府和投资者在落实具体的投资项目时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只有因地制宜地注意区域性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在远离能源产地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节能型的高科技制造业,在能源和能量密度大的区域建设高能耗的制造业,这样才能够在总体产业布局上缓解能源供给带给制造业的成本压力,同时也减少了运输费用。注重化工业投资中污染治理的投资,在考虑总投资时,加大环保设施和设备的投资,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进行投资建设,杜绝为一时的投资低成本但因治理污染而造成的后期的社会高成本的投资项目。目前,由于能源消费方式落后,不仅大量浪费能源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气体的排放,已经使我国近1/3的国土被酸雨侵害。土地沙漠化,每年以上千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而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问题的煤烟型污染源行业大多分布在制造业等能源消费密集的行业。因此,在饮用水源、重要农业渔业水域、人口密集地区,减少有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危害的制造业投资,比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在我国的产业结构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从减少排放的角度,通过制造业新增投资项目逐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现实可行的选择之一。同时,制造业投资中还需要格外注意发达国家向我国大批转移重污染制造业,这种引进的项目虽然比从前有进步,但在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方面,比起不断提高的国际标准,差距反倒越拉越大,将使我国的制造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这种低端的国际产业转移承接绝不是制造业投资中利用外资的方向,所有这些都需要我国制造业在具体项目的投资决策过程中,优化投资的环保内容,从投资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产品的市场满足程度,提升制造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型的制造业投资项目,从而在新增制造业投资中逐渐优化耗能结构,减少因新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带来的能源压力。积极推行产品的生态设计,治理污染要从源头抓起,即资源的高效使用和材料的循环利用。一是要从产品设计抓起,在设计中选用无污染、低污染、可再生、可再用的材料。选用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技术和工艺,选用便于高效拆洗、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案。如果企业能够在投资之初,从产品设计开始的时候,就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工业污染防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提高制造业投资的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解决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是落后技术的必然产物,制造业投资项目要求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在回收处置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拆洗技术和复用技术,以最小的处置附加成本实现最大综合利用的价值为目标。三是投资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产品销售、消费和废弃后的无害化处置,因为许多产品消费以及废弃后的污染也会产生很严重的社会污染和环境问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产品、废物为特点,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付出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就越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则是呈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特征。它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废物综合利用是最经济的污染治理措施。四是加大节能降耗的制造业投资,多发展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制造业投资,就有可能实现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前提下维持制造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供给。在人口持续膨胀、资源日趋短缺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发展资源节约型制造业成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四,积极发展绿色制造投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绿色制造是一个面向环境的复杂的制造系统工程,它把制造过程中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都与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利用紧密结合起来。绿色制造的目标就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作用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绿色制造的特征目标就是追求废弃物最少和环境污染最小。在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概念设置了大量的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名义,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限制。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PPM标准、强制性绿色标志、烦琐的进口检验程序,等等。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环境标准与发达国家差得很远,绿色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造成严重影响的标准主要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中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与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制造业投资中给予足够重视。在机电制造产品方面,从1995年机电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时,就遭遇绿色壁垒。我国绝大部分机电制造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设计制造及环保检测水准比起发达国家还差得很远,仅机电产品出口一项,我国每年就要因绿色壁垒损失几十亿美元。欧盟颁布的《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实施,使中国受到直接影响的机电产品达几百亿美元。因此,我国的制造业投资不仅要减少环境污染,还要能不断生产出具有满足国际市场环保要求的产品,否则,很多制造业投资的产品的出口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也实现不了投资的目的。

  第五,加大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投资。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业是近几年我国机械制造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产业,也是制造业投资需进一步开拓发展的行业和增长点。国内由于在前些年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环保和污染防治许多方面没有跟上,欠账较多。如火电厂燃煤造成的SO2污染是国内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而我国现有火电装机中大部分没有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目前,环保设备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达到规模化生产制造的企业较少,在技术上主要为引进或仿制,企业自身的研制开发力量不足,难以形成系统成套解决重大项目的能力,这都是需要通过加大制造业投资的发展来逐步解决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