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章 娱乐传媒业领头羊——王中军

  王中军

  出生年月:1960年

  毕业院校: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拥有公司:北京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华谊兄弟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文化经纪有限公司、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涉足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他被誉为中国电影业的“大腕”,2005年1月,他参与投资的《功夫》和《天下无贼》两部电影的国内票房收入分别突破了1.7亿元和1.2亿元,这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少见的超过1亿元票房的作品。

  2005年,他参与投资的《可可西里》不但拿下了600万元票房收入,而且摘取了“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可可西里》《天下无贼》和《功夫》,再加上买断的香港电影《大事件》,2004年华谊兄弟四部影片的合计票房收入达到3.2亿元,占到全国华语票房收入的33%。他是“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幕后策划者。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王中军还投资了《手机》《寻枪》《大腕》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如今,他创立的公司目前位居中国500强第359位,娱乐传媒业的第一名。

  1960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自幼酷爱绘画。

  1976年,未满17岁便应征入伍。

  1982~1985年,国家物资总局物资出版社,任美术设计、摄影记者。

  1985年,从国家机关辞职。

  1986~1989年,在中国永乐文化发展总公司,任广告部经理。

  1989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读传媒专业,并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

  1994年回国和弟弟一起创立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开始拍电视剧,如《罪证》《心理诊所》《永恒恋人》等。

  1998年,开始影视投资,投资的作品有《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刮痧》《罪证》《天地英雄》等。

  2000年12月,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

  2001年1月,成立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

  2003年5月,成立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创富历程

  “好运气”+“拿来主义”=第一桶金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赶上改革大潮的洪流滚滚,王中军也不例外地被卷入其中。1985年,王中军从国家机关辞职,做了两年的职业设计师、摄影师,为人拍广告片、挂历,之后,承包了一家公司的广告部。生活和生意都没有大的起伏。1989年,王中军抱着仅仅是出国看看的想法来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读传媒专业,像每个赴美留学生一样,上学、打工。毕业后,或者找个好工作,努力奋斗然后进入小富即安的中产阶级,或者是回国。

  王中军1994年从美国回来,在美国的几年时间,他和太太两人靠打工攒了10万美元。回国后就用这10万美元,与几个同道者开始合资运作华谊广告公司,这个时候弟弟王中磊也入股了华谊广告。大概经过了一到两年比较困难的创业期,华谊广告公司迅速发展起来。第三年,他们的广告公司算是大型广告公司了。后来王中军整个买下了华谊,并改名为“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为满足客户需求,王中军推出了一些电视随片广告,为此特意成立了一个影视部进行专业制作。于是广告和影视在王中军的生命中出现了交叉点。

  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大都以艰辛开始,华谊也不例外。终于,在艰辛中时刻准备着的王中军,等来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在现在看起来,是成就今日这个民营企业巨擘的转折点:这第一桶金就是为中国银行做企业形象设计。王中军首先看到中国的银行还都没有统一的标识,于是向很多银行毛遂自荐。当时,中国银行曾经请香港颇负盛名的设计师靳埭强做了初步的CI(企业形象)标准化设计,但尚未推广,王中军的方案和中国银行不谋而合。于是他立刻动手,从去美国采购材料,到找加工厂拿出样品,前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在中国银行的展示会上,王中军的样品获得一致好评。华谊拿下了中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此后,其他商业银行纷纷效仿中国银行改变门楣,华谊赚得盆满钵满。

  “拿来主义”和“好运气”帮了王中军,1994年5月份他创建的这家公司,1997年不到三年时间已经赚了四五千万。

  两度私募:打造资本链条

  王中军与太合控股董事长王伟,因为都对车着迷而结识。太合控股以地产和金融业为主,有充足的资金,王伟也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点。2000年6月,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简称华谊兄弟太合)成立,王伟投入大约1300万元。

  与太合的合作基本属于私募,用王中军自己的话说,是“兄弟之间喝喝酒,拍拍脑门就定了”。这次私募对王中军的公司帮助非常大,使得公司可以拍大一点的戏,可以垄断一些人才资源,抗风险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华谊兄弟太合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冯小刚一系列的“贺岁片”给华谊兄弟太合带来了滚滚利润和日益高涨的声名。王中军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引入国际资本渐渐被提上日程来。

  华谊兄弟最初选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是SONY,双方甚至签订了谈判协议、锁定了谈判日期,但因SONY随后大裁员,谈判最终流产。

  尔后,王中军与TOM开始了实质性接触,并选择了自己的好朋友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汪潮涌作为投资顾问。这是王中军的第二次私募。此次私募,TOM集团投资500万美元,收购华谊兄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的集团公司)27%的股权,信中利投资3%。另外,TOM还认购5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债券利率为6%。

  这次私募为王中军融到了不少钱,可以拍更大的戏。而且除融资之外,此次私募也完善了华谊兄弟的股权结构。

  并购:构建产业链

  1998年的一天,王中军在路上碰见了他出国前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刘晓玲,一直在电视剧圈里做事的刘晓玲告诉王中军拍电视剧怎么怎么赚钱,王中军有些心动。很快,他投资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虽然没有拍戏的经验,但他利用自己做广告的优势,进行了很好的推广,第一部戏居然赢利百分之百,投入500万元赢利400万元!这让王中军看见了国产影视的巨大商机。随后,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影视部做了电影《荆轲刺秦王》的市场推广,参与拍摄了《鬼子来了》《没完没了》等影片,全部成功。

  2000年年底,王中军买下了一家当时仅有七个艺人的演艺经纪公司。经四年多积累,现在的华谊兄弟经纪公司已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经纪公司,旗下聚集了陈道明、胡军、王姬、李冰冰等中国内地众多明星,及杨紫琼、刘嘉玲等港台明星。

  令王中军头疼的事,是当时政策部不允许民营公司进入影视发行领域。但不久,时逢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股份制改革,王当机立断收购了西影股份发行公司(简称西影)40%多的股份,“曲线”拿到了经营权。重组第一年,西影就扭亏为盈。

  2003年,政策放开,允许民营企业控股发行公司。王中军立刻增持西影股份,达到绝对控股,并更名为陕西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影华谊)。现在,西影华谊除了发行华谊兄弟的片子外,还发行一些其他公司的电影。

  此间,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专门负责华谊兄弟太合全部影视作品的商务推广。以2003年的《手机》为例,仅摩托罗拉一家赞助商,就让王中军赚了500万元。而《天下无贼》更甚,其首席赞助商——中国移动通信抬手就是650万元,诺基亚等其他10家全程赞助商共计投了1800万元。

  当初与太合控股的合作完全是出于资金紧张,随着几年来的自我积累,及华谊兄弟的名号,银行贷款亦非难事,王中军的资金已不再像初期那样紧张。2004年,引入了TOM和信中利的投资后,王中军对当初“拍脑门”的决策反悔了,他以三倍的价格回购了太合控股持有的余下45%华谊兄弟太合的股权,将公司改名为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1日,华谊兄弟与战国音乐成立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整合双方旗下优质资源及杰出艺人,总投资为3000万元人民币,涉足唱片制作、发行、艺员经纪、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及商务拓展等音乐领域。

  仅用三年多时间,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就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生产企业。先后投资拍摄或发行的电影作品有:《荆轲刺秦王》《鬼子来了》《没完没了》《防守反击》《一声叹息》《大腕》《刮痧》《寻枪》《天地英雄》《手足情》《卡拉是条狗》《理发师》《手机》《天下无贼》《功夫》……华谊兄弟以独特敏锐的视角选择剧作,集结国内外影视精英人才,以较为完备的现代影像产业经营理念和专业化的发行队伍,为社会公众和广告客户提供具有强烈现代感的影视艺术空间,获得了业界内外的广泛称誉。

  成功点评

  简简单单做生意

  从创业之初到取得一系列不凡的业绩,在王中军看来却非常简单而直接,他认为,做冒险家都比较简单,碰到事情不用去做过多的分析,也许一分析就不会做了。

  也正是这种简简单单的行事风格,使得这位拥有八家不同业务公司的中国第一大私营电影公司老板,并没有陷入烦琐的公司事务中。王中军有个理念:老板只管关键的人和事。在他的日程中,一切都被简化得清清楚楚,自己做不来的事就找合作伙伴,公司的日常管理也完全放手,自己只是一个“清闲”的“甩手掌柜”。

  人力资源的民间组织者

  正是这种略带浪漫主义的简单的行事风格,使王中军赢得了朋友和下属们的充分信任。在王中军的谈话中,“朋友”这个词出现频率非常高。朋友之间做生意没有什么顾忌,大家互相都很了解,投资人也知道华谊兄弟的价值所在,王中军个人也很直率,所以谈判进行得很简单。这份简单,也成就了华谊的第二次私募。

  两次私募以后,又是在周边朋友的帮助下,王中军搞明白了应该如何实现公司内部的增长和产业链的完整,最后他进行了三次收购:除了一次经营上的收购外,华谊兄弟还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收购了西影股份发行公司和战国音乐公司。现在,华谊兄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民营影视公司。

  六年前,王中军独具慧眼打算与冯小刚签约,这使得当时还不为人所知的冯小刚喜出望外。其实当时王中军并没有完全考虑好签约冯小刚到底会不会赚钱,但是他知道人才非常重要。几年间,冯小刚果然拍出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为华谊兄弟立下赫赫战功,如今这样的模式再次被复制到年轻导演陆川身上。对于这两个人的成功“买断”,王中军说:“在以知识产权和智力资源为核心的流行文化与娱乐产业中,人力资源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除了投资影视公司,王中军还另外组建了华谊兄弟文化经纪有限公司,专门运作和推行影视经纪人制度,旗下演员有刘嘉玲、关之琳、王姬、范冰冰、吴若甫、夏雨等,导演有冯小刚、路学长、陆川等,正是这样一个强大的阵容,为华谊兄弟公司制作高品质的影视作品提供了持续保证。

  以大制作求高回报

  个性粗犷、随意甚至有几分浪漫的王中军是一个很大气的人,大制作、大手笔加上影视大腕,这是他主要的投资原则。影视作品讲求的是单篇的制作规模,而不是数量上的规模,因此必须要用密集的资本来实现规模化运作。

  华谊兄弟的资金主要集中用于高薪聘请大牌明星,另外还在电影前期的策划、后期的推广和发行。比如电影《大腕》,就首次把美国好莱坞八大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集团引进了华谊兄弟投资组合的阵容当中。从《大腕》开始,王中军在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机制上第一个吃起了“螃蟹”——他首次尝试了在中外合拍片中由中方人员占主导地位的方式,并直接参与全球票房分账。这改变了中国电影人多年无权参与全球票房分账的市场现状。

  在华谊兄弟与哥伦比亚合作拍摄的影片中,《功夫》无疑是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部华语片。但在1.6亿港币的总投资中,华谊兄弟仅仅参与投资了100万美元,占总份额的5%。这让王中军更深切体会到了高投入与高回报之间的关系。

  然而,王中军也并不是一个只知道下狠心砸钱等待着高回报的人,在投拍陆川的《可可西里》之前,王中军预见到了市场前景可能不会太好,但还是拿出了近千万元投拍这部电影。虽然《可可西里》国内只有100万元的票房,但是王中军表示:“赚了很多的名,还是挺值的。”

  工业化的运作模式

  事实上,风光无限的王中军并非总是一帆风顺,1998年,由华谊兄弟参与投资的第一部电影《荆轲刺秦王》即遭遇票房惨败。之后的三年中,华谊兄弟继续先后参与投资制作的《鬼子来了》等六部电影和四部电视剧,也都表现平平。而正是在前期的不断摸索中,作为曾经小有名气的广告人,深谙市场的王中军提出了电影的“工业化运作模式”这一概念。

  所谓工业化运作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密集资本投入实现规模化生产;第二是专业化分工;第三就是技术先导。所谓技术先导,就是关注业界先进技术与市场的结合。例如电影《手机》获得成功后,仅仅通过向一家短信内容服务商提供《手机》电影内容的授权,华谊就获得了100余万元的收入,这是没有任何成本的纯收益。

  稳固的资金链

  1994年年底,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在王中军兄弟俩的经营下,业务逐日增长,顺利度过了艰苦的创业阶段,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兄弟俩合力攻坚,说服中国银行统一标识,全国15000多家网点实行标准化、网络化管理,从而掘到了华谊的第一桶金,并一举奠定了华谊在国内CI领域的地位。一系列攻城略地的成功,使华谊广告公司跻身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1998年,王中军投资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奇高的利润使他更加踌躇满志,紧接着拍了几部电影和电视剧。但是凭借自有的资金,要想在耗资巨大的影视业立足,显然不够。要想继续在影视上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王中军也对此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开始了第一次私募。

  2000年12月,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与太合控股有限公司一起融资5000万元,各占50%股份,正式挂牌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有了资金后盾,巨额投资的《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冯氏贺岁片,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的票房记录,给华谊兄弟创造了丰厚利润。

  尝到甜头后的王中军,为保证资金链的更加稳固安全,又进行了第二次私募,以27%的股权换来TOM集团500万美元的现金,另将3%的股权转让给内地风险投资公司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这为华谊公司提供了更稳固的资金链。

  完善的产业链

  在着力打造资金链的同时,身为传媒硕士的王中军深知,如果没有完善的产业链,有钱也不一定能做好大事。第一次私募成功后,王中军就注意培养自己的智囊团,“处心积虑”地构造自己完善的产业链。

  当时影视发行领域是民营公司的政策禁区,华谊兄弟便采取与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合作的方式,不但给华谊兄弟带来了资金和海外市场,还引进了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那时西影厂进行股份制改革,精明的王中军“嗅”到其中的机会,迅速果断参与重组,取得西影股份发行公司超过40%的股份,“曲线”拿到了经营权。随着禁区的开放,王中军又增持西影股份,从而取得了对该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和全部经营权。重组后,华谊兄弟使亏损的西影连续三年的业绩在国内排名第一。

  随后,王中军又将仅有的七个艺人的演艺经纪公司收归麾下,成立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演艺经纪人专业公司的鼻祖。

  重视产业链的王中军对电影后续产品的开发和产权交易,也运用娴熟。《手机》里的铃声卖给摩托罗拉;《天下无贼》中的短信授权给有关公司;在影片中大量使用软广告和贴片广告……把产业链视为一门艺术的王中军笑言:“票房不是最主要的,它只是相当于一个大广告。把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利润都收到自己的口袋里才是最主要的。”

  合理的人才链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王中军的肺腑之言,在《天下无贼》中以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在人才问题上,王中军历来是未雨绸缪。为打造合理的人才链,他以艺术家的嗅觉和伯乐相马的眼光,早在与太合重组前就已签下了冯小刚、路学长和滕华三位优秀导演,为华谊兄弟的人才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小刚——王中军的“明星”人物,这位王牌所拍摄的每一部片子都赚钱。中国电影最缺的是导演人才,签导演有时候完全是凭感觉。1999年,在还没有人知道冯小刚的时候,王中军就将其“买断”,结果冯小刚成了“中国内地最卖钱的导演”,成了华谊兄弟的“摇钱树”,为华谊兄弟创造了单片当年回报率高达263%的神话。

  2003年3月,合约期满的冯小刚离开华谊,成立了“冯小刚工作室”,当时媒体一片哗然,有关“华谊不行了”的断言见诸大小报刊。在影视圈的纷纷议论中,王中军更迫切地感受到了建立合理的人才链的紧迫性。精明的王中军并没有让冯小刚走得太远,在他离开后拍的《手机》和《天下无贼》,还是王中军投资经营的。

  2005年初,自立门户失败后,冯小刚又回到华谊兄弟,合约签到2010年,并成了华谊兄弟的股东。至今冯小刚已经和华谊兄弟合作了六部贺岁电影:《不见不散》之后《没完没了》《大腕》《一声叹息》《手机》《天下无贼》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天,冯小刚已经成为华谊兄弟的股东,并声称将在华谊兄弟退休。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