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25章 铁拐李(2)

  吕洞宾第二天依约前往,只见钟离权正在小火炉上煮着一锅黄粱饭。小谈之后,吕洞宾觉得有点睡意了,钟离权让他枕在一个如意枕上睡觉。吕洞宾刚一枕上,顷刻入梦,梦见他赴京应试,中了头名进士,状元及第,授职翰林,又两次娶了豪门女子,子孙满堂。又任丞相十年,权势显赫一时,真是大快平生之意。他正在意气飞扬之际,忽受党人牵连,祸从天降,被抄家充军,妻子流散。他孑然一身地独立于风雪之中,正在感叹世事无常态时,忽然梦醒,汉钟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呢。汉钟离笑吟吟地说:“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你五十年富贵,到头来落得个什么下场?”吕洞宾的功名之心被这一枕黄粱之梦破除的无影无踪了,他决心弃世修道。但钟离权唯恐其志不坚,安排了“十试吕洞宾”的把戏。

  第一试:吕洞宾从外地回家后,忽见家人都死了。洞宾心无悔恨,只是默默地准备葬事,一会儿,家人们又都死而复生。

  第二试:吕洞宾在市上做买卖,价钱说定之后,买主反悔,只付了半价,但吕洞宾不与之争论,扔下货就走了。

  第三试:吕洞宾初一出门,遇一乞丐倚门求乞,吕洞宾马上给了乞丐钱物,但乞丐不满足,还出口大骂吕洞宾。洞宾并不气恼,还带着笑脸道歉。

  第四试:吕洞宾在山里放羊,遇一饿虎追逐羊群,吕洞宾一面保护羊群逃离,一面以身体阻挡老虎,老虎这才愤然离去。

  第五试:吕洞宾在山中草舍读书,有一位容颜绝世,芳龄仅有十七八岁的少女言称,她回娘家迷了路,现而今夜幕降临,身体又很疲惫,希望能在此借宿一晚。洞宾应允了,让她去睡,自己仍在读书。这个女子故作扭捏之态,又卖弄着万般风情,竟要逼着洞宾与她同宿,洞宾不为所动。

  第六试:吕洞宾一日郊游后回到家中,却被梁上君子将其家财洗劫一空,连颗米都未剩。洞宾面不改色,立即下地干活,以祈有个好收成后弥补这一不足。正锄地时,忽从地中锄出十几块金子来,但洞宾不为之所动,仍锄地不已,无视金块。

  第七试:吕洞宾在市上买铜器,拿回家一看,铜器竟然成了金的,随即寻访卖主,将金器归还给卖主。

  第八试:有一位狂癫道士在路边卖药说,此药吃了就死,再生时就能成神仙。很长时间都没人买药。洞宾见了,有些过意不去,就买了一包。可那道士说:“你赶快准备后事吧!”吕洞宾吃了后毫无反应。

  第九试:春浪泛滥,吕洞宾与人一起过河,到了中流,恶浪滔天,别人都被吓得惊恐不安,唯有吕洞宾端坐不动。

  第十试:吕洞宾独自一人在屋内坐着时,忽见有无数奇形怪状的鬼魅来到他面前,有的要打他,有的想杀他,吕洞宾却毫无惧色。忽然又有十余个夜叉伴着一个死囚,血肉模糊,笑着对吕洞宾说:“你前世杀我,现在我要你偿命。”吕洞宾说:“杀人偿命,理所应当。”并拿起刀就要自尽。这时,忽听空中一声“住手”,吕洞宾抬头一看,原来是钟离权。

  钟离权对吕洞宾十分满意,说:“吾今授你黄白之术,济世利物,使之千年功满,八百圆行,再来度你。”黄白之术即炼丹之法。是用白汞为母,朱砂为父,黑铅为子,用一个日月炉,一般文武火,七回九转,炼成丹药。

  后来,吕洞宾又遇到了火龙真人,得其雌雄二剑。此剑可“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真人授其遁天剑法。洞宾受此剑后发誓说:“尽度天下众生,方愿上升仙去。”遂携剑游于江淮,斩蛟杀虎为民除害,自称要“削平浮世不平事”。

  吕洞宾贪杯好喝,这是他的一大特征。他宣称“鹤为车驾酒为粮”,常以洞庭湖水为酒,渴时豪饮,以君山为枕,醉后高眠。他能化水为酒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一天,吕洞宾云游至岳阳,化为一卖油小贩,买油的人要添就添,不计多少,于是,买油者无不求添。只有一位老妇从不求添,并用酒饭招待洞宾。吕洞宾便生了度她成仙之意,来到她家后,在井中投了一把米,对她说:“你卖这井水可以得富。”老妇等他去后,发现井里的水全成了美酒,卖了一年,成了大富豪。后来吕洞宾又来她家,那老妇不在,只有儿子在家,吕洞宾就问他道:“你家卖酒一年,有何想法。”她儿子说:“好是好,只是没有酒糟喂猪。”洞宾叹息道:“人心贪得无厌,以至于此。”举手一抓,井中之米又全数飞到手中,洞宾掉头而去,井中之酒又成为水了。

  吕洞宾不仅有“剑仙”、“醉仙”、“诗仙”等诸多雅号,他还有一个不太雅的“色仙”称号。吕洞宾虽然被汉钟离的十试所通过,获得了汉钟离的真传,成为全真教的“北五祖”之一,但他对“酒”、“色”这两件事从不放过,是一位颇为“现实”的神仙。这位“花神仙”在仙班中名声不好,连他的师父也说他是一位“饮酒恋花,二者并用,铁拐李诸友笑汝为仙家醉色之徒,非虚语也”。据说王母娘娘生日时,各路神仙都去恭贺,王母娘娘却指名不要吕洞宾参加宴会,因为“他贪图酒、色、财、气”。《吕纯阳祖师全传》后卷收有吕洞宾出入诸妓宫中之事,其中最有名的是“吕纯阳三戏白牡丹”。据《东游记》中称:白牡丹是洛阳第一名妓,长得国色天香,风流万种。吕洞宾一见就心神荡漾,于是,化为一位风流秀才,登门求访白牡丹。二人一见钟情,就鱼水相投,风流万端。由于吕纯阳有莫大法力,连宿多晚而不走泄,白牡丹虽曲尽春意,并不能使之一泄,心中好生不悦。此事被铁拐李知道后,想破坏吕洞宾的好事,便将绝招告诉了白牡丹。第二天,吕洞宾与白牡丹再行云雨之事,至其恣意之时,白牡丹突然挠洞宾两肋,洞宾不曾提防,受此一惊,一泄其精。吕洞宾的好色之为与道教的“采补”修行之法有一定联系。

  吕洞宾在民间的另一个传说很有意思。一个穷儒叫苟杳,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生活没有保证,影响了学业进展。洞宾很看重苟杳的才学,便收留在家,以兄弟相称,并在学业上给予指导。

  几年后,苟杳长成一个大小伙子,已到了婚娶年龄。有朋友来洞宾家做客,见苟杳风流倜傥,才学渊博,便提起婚姻之事来,说洞宾应当给这位小兄弟张罗成家。洞宾盼苟杳在功名上争取成就,不想让他过早成家,便说,为兄弟成家之事并非难事,只恐兄弟不允。此话原来是一句推脱之词,心想,自己平时常向苟杳提起要以功名为重,不可儿女情长,耽误了自己前程,另则,苟杳现在是寄人篱下,处境有隙,应当三思而后行。当朋友问及苟杳时,苟杳说,凡事全由哥哥做主,哥哥说可以,小弟唯命是从。这是苟杳的心腹之言,一则,洞宾哥哥待自己如同亲兄弟,另则,自己家境贫寒,没有洞宾哥哥帮衬是成不了家的。苟杳这一答复,出乎了洞宾所料,心想,自己将事情推到苟杳那里,苟杳一定会领会自己的心意,把事情推了开来。这一来,洞宾也没有办法了,只好将亲事应承下来。

  客人走后,洞宾对苟杳说:“有一事你若不允,我说什么也不能为你办这门亲事。”苟杳问:“什么事?”洞宾说:“新婚的前三夜必须是我的。”苟杳一听很是气愤,朋友之妻,何能如此?但又一想,自己寄留在洞宾家中,生活、功名都得依靠他,离了洞宾是不行的,只好强压怒火答应此事。洞宾本想以此逼苟杳退掉婚姻,没想到他竟然应允了,只好给苟杳张罗婚事。

  新婚之夜,新娘入了洞房,苟杳既然承诺了洞宾的要求,于天黑之前离开了洞房。不一时,洞宾走进洞房,于书桌旁秉烛夜读,直至天晓离去。如此三夜期满,第四日天还没黑,苟杳急切切入得洞房,与新娘亲热非常。新娘甚感怪异,心想前三夜他呆若木鸡,只在灯下读书,今夜如同变了一个人似的,很是不解,将苟杳推至一旁。苟杳疑惑不解地问新娘这是为什么?新娘将前三夜之实情说了,苟杳这才明白洞宾兄的用心良苦,夫妻二人亦更加感激洞宾。苟杳也愈发用功读书。不久,朝廷开科,苟杳考取进士,放任外地为官。洞宾送行之时,一再叮嘱苟杳当官要为民办事等。

  不久,洞宾家遭横祸,田产家财被大火焚烧,一贫如洗,生活极其艰难。洞宾妻对洞宾说,苟杳当年受咱家恩遇才娶了妻室,有了功名,现如今咱们处境困难,求苟杳帮帮也未尝不可。洞宾听了,认为言之有理,便一路南下到荆州寻苟杳去了。

  苟杳在荆州做了知府,将荆州治理得清平盛世,受到百姓的称颂。洞宾来到苟杳府衙,将家中不幸向苟杳说了一遍。苟杳听后不说什么,只以好酒好饭款待洞宾,一连数日,并不提起借钱的事来。

  洞宾心中惦记着家中的妻室儿女,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苟杳提出借钱的事,苟杳只在嘴上说尽量想办法,就是不拿出钱给吕洞宾。洞宾很恼怒,几次要走,又都被苟杳热情地挽留住了,并说他正在筹划着银两。

  半年过去了,洞宾实在住不下去了,坚决要走。这回苟杳也没怎么挽留,拿出一些散碎银两交给吕洞宾说,小弟无能,只有这点银两,拿回家去胡乱花去吧。洞宾一看这少得可怜的银两,哪够家用,本不想要,但路途上还要花销,只好拿起银两,愤愤地离了苟杳府上。

  洞宾回到家后,眼前是一处深宅大院,感到很茫然。问乡邻此是谁家府第。乡人说就是你家新宅,前些日子刚刚完工。洞宾听后赶忙进得院来,见正厅里设一处灵堂,妻子正在灵前烧纸焚香。洞宾近前问妻子是谁死了。妻子一见洞宾站在眼前,不知是人是鬼,被吓得昏了过去。洞宾忙掐人中,妻子渐渐苏醒了。洞宾又问时,妻子这才说:“你走后一月余,来了一班人马,押着这口棺材,说你到荆州第二日便暴病身亡了,他们是奉了苟知府之命护棺回家安厝的,并说等府第建造起来后再行安厝灵柩之仪,于是,他们日夜建造,才完工不久。现在你回来了,究竟是怎么回事?”洞宾说:“我根本没有害病,哪里会死,苟杳这小子不借给我钱,还来这么一套。”但他又想苟杳的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走到棺材旁将棺盖掀开,只见棺材里装满了金银,上面还放着一封信,洞宾拆开一看,上写道:

  “你叫我妻守空房,我叫你妻哭断肠。”

  洞宾顿时明白了苟杳的用心,觉得自己错怪了苟杳。自此,便有了“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歇后语,是说,苟杳和吕洞宾都是好心,可是在当时他们都没有认识到。这句歇后语后来被人们讹传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是因苟杳与“狗咬”音近而讹传的,殊不知,吕洞宾是神仙,狗怎么敢咬他,又怎么能咬得上他?

  吕洞宾成仙以后,封建帝王封他为“纯阳帝君”,民间百姓又奉他为“纯阳祖师”。旧时的金银业、墨业、理发业、医药业、教育业、杂技业、魔术业,甚至娼妓业等,都在本行神庙中供奉吕祖神像。

  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相传,此宫原来是吕洞宾的故居,他就诞生在这里。洞宾死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后扩为道观。元朝时期,全真教首领丘处机很受元帝的宠幸,那时期,纯阳祖师也正走红运,元朝朝廷便敕令此观升为道宫,并开始扩建,前后营建长达一百一十年之久,几乎与元朝政权相始终。

  蓝采和

  蓝采和的身世在八仙中是最模糊的一位,也不曾传说他是由哪位高人点化的。他给人们留下的只是破衣烂衫,沿途高歌的形象。

  蓝采和的仙绩主要记载在南唐时期由沈汾所撰的《续仙传》中和成书于宋朝初期的《太平广记》中。《续仙传》中说:蓝采和,不知何许人,常常衣衫褴褛,系着一木制腰带,阔三寸有余,一脚著靴,一脚光足。他常是时空倒错,夏天穿着棉祅,冬天则拥冰卧雪,还满嘴冒着热气。他每天在市井上手拿三尺多长的大拍板,醉酽酽地边走边拍边唱边伸手要钱,街中男女老少都跟在他身边看热闹。蓝采和也很机捷谐谑,人们每问一问题时,他都应声回答,回答得非常巧妙。人们也都笑他经常趴在地上。蓝采和似狂非狂,嘴边常唱一首“踏歌”曰:

  踏哥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在嵯峨。

  这是一首对人生短促的惆怅和对神仙乐趣的赞词。

  蓝采和是一位很有才气的歌手,歌词很多,而且大都为即兴创作,并且带有神仙意味。人们对他的底细是莫测其深的。有人给他钱,他就用一根大麻绳串起来在地上拖着走,即便是有钱散落下来,他也不回头看看。当他见到贫困之人时,就把钱送给那个人,或者是来到酒肆狂饮。

  蓝采和周游天下,有的人在孩童时见过他,后来鬓发斑白再见到蓝采和时,他还是那个样子,容颜丝毫未改。传说蓝采和后来在濠梁的酒楼上狂饮烂醉后,有天上仙鹤在阵阵仙乐的伴奏下,将蓝采和接上云端,而蓝采和看来也好像是厌倦了那种“踏歌”的生涯,他将那几件“宝贝”:靴衫、腰带、拍板一齐掷了下来,冉冉而去了。

  元代杂剧《钟离权度脱蓝采和》中说“蓝采和”是艺名,真名叫许坚,他是勾栏里唱杂剧的,在他做五十岁生日寿诞时,因失误官身,被官府打了四十大棒。后被钟离权度脱成仙。

  蓝采和因为他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像女人名字,被后人认做是一位女仙。清代更有人将他的名字写成“蓝彩荷”。《陔余丛考》卷三,卷四《八仙》条中说:“世俗相传有所谓八仙者,曰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又女仙二人,蓝采和、何仙姑。”实属错误。

  韩湘子

  韩湘子,本名叫韩湘,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侄孙。据《唐书·宰相进世表》所载:韩湘乃韩愈侄老成之子,为韩愈侄孙,唐长庆三年(823)进士,官大理丞。但史书上并无韩湘学仙成道的故事。而在道教徒的笔下,韩湘子则是一位不求功名,小技颇多,尤善养花,整天吹笛的仙人。元明以后,关于韩湘子的故事很多,因传说他曾从师吕洞宾学道,所以被列入八位之列。

  综合《太平广记》和《列仙全传》等书,韩湘子的仙绩大致是:

  韩愈有一个侄孙名叫韩湘,字清夫。在他小的时候就落拓不羁,不读诗书,只喜欢饮酒。到了二十来岁时,到洛下去探亲,因倾慕山川之乐趣而一去不归。在二十多年中,音讯全无。到了唐元和年间忽然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因是久别重逢也就不计较这些了,过后又让他在学院中与各位学员学习讨论。可是韩湘肚里没货,和庙里的泥菩萨一样,一言不发。只是与下人赌博,或是喝醉酒后在马厩里一睡就是三五天,或者干脆在街头露宿。韩愈怕他长此以往,陷于泥泞,难以自拔,便向他忠告说:“市井中小贩也各有所长,他们可以凭一技之长养家糊口,你如此胡闹,不务正业,将来能做什么?”韩湘说:“我也有一门技艺,只是你不知道罢了。”韩愈问:“你能干什么?”韩湘说:“我能染花。红的可以染成绿的,黄的可以变成蓝的。”韩愈将信将疑,但还是想让他试一下。于是,韩湘把庭前的牡丹用箔纸围住不让人看,只在花的四周挖坑,直挖到花根那儿,然后把紫矿、轻粉、朱红等放进坑里,日夜护理着花根,到第七天时,把坑填满了。当时正是初冬天气,韩湘把箔纸拿掉一看,原来的紫色牡丹,现在变成了红白相间的牡丹,而且每朵上有一首诗。一首“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出现在韩愈眼前,韩愈大为惊异。韩湘向韩愈露了这一手后,又去江淮归隐了。后来,韩愈因写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反对皇上亲迎佛骨,而被贬谪去了潮州。在前往潮州路过商山时,雪深泥滑,寸步难行,忽然发现韩湘站在马前,向叔爷慰问,并对韩愈说:“还记得花上的诗句吗?就是说今天的事啊!”韩愈问:“此地叫什么名字?”韩湘说:“这就是‘蓝关’。”韩愈嗟叹不已说:“我为你凑成一首诗吧。”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葬吾骨瘴江边。

  韩湘的“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谶显然是后人根据韩愈的这首诗编造出来的,元人又据此编写了《韩湘子引度升仙令》、《韩退之雪拥蓝关记》等杂剧,来对韩湘子进行渲染。

  明末杨尔曾撰《韩湘子全传》,凡三十回,二十万言。书中叙说:汉丞相安抚之女灵灵,才貌双全,汉帝欲将其赐婚皇侄,安抚坚辞不允,汉帝大怒,将其罢职发配,灵灵因此抑郁而亡,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吕洞宾的点化,投生到昌黎县韩会家为子,乳名湘子。幼丧父母,由叔父韩愈抚养。韩湘长大后追慕仙道,韩愈怒而斥之,因而遁迹来到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

  韩湘子屡次化形度其叔,但韩愈始终不悟。韩愈官至礼部侍郎,因上《谏迎佛骨表》贬谪潮州,雪拥蓝关,湘子出面点化,护送至任。潮州有鳄鱼为患,韩愈做《祭鳄鱼文》驱之,湘子施法相助,鳄鱼遁去。

  韩湘子的故事在民间传说很多,四川泸州方山上有一块巨石,石上刻有“登天石”三字,相传韩湘子就是在这块石上羽化成仙的。韩湘子在方山顶上修了座太极洞,于洞中苦修,玉帝见他心诚志坚,便派了汉钟离和蓝采和来度化韩湘子。一日,两位大仙为了试韩湘子,变成母女在路上等湘子回太极洞来。湘子下山为百姓治病归来时天色已晚,走着走着,天下起了大雨,湘子在雨中迷失了方向,此时又听得远处传来虎豹之声,心里很害怕。忽然,前面出现了一星火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茅屋,他便敲门借宿。开门的是一位四五十岁的老妇,身后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青衣女子,她把湘子上下打量了一番后,又在老妇耳边说了一阵悄悄话,便娇滴滴地向湘子说:“客人请进。”湘子一进门,那女子就把门锁上了,转身把湘子看了个仔细,湘子却不敢正视,小声说:“老人家,外面风雨很大,我下山迷了路,请容我暂躲一时,等雨一停,我便上路。”那老妇人笑着说:“客人,这深山只居住着我们母女二人,无依无靠,又少见人,今有贵人投宿,真是天作之合,老妇愿将小女许配与你为妻,不知意下如何?”湘子一听大惊,忙说:“老人家,我本是修行之人,早已超脱凡俗,今晚只是暂避风雨,给个方便足已,夫妻之事,万万不可。”那小女子一听湘子所言,竟走上前来说:“客人莫非嫌奴家长得丑么?”说罢对湘子一笑。湘子这才看清了小女模样,一双大眼似明珠一般,一张小嘴如樱桃一样,真是如花似玉,胜似天仙。但湘子并不动心,婉言说:“修行人只来借宿,并非投亲。”话音一落,那老妇发怒道:“我母女本是番好意,你却是铁石之心,木头之人,如今深山老林,豺狼虎豹出没无常,不完婚,此处没有你的住处。”韩湘子实在无法了,要出去,外面雨又很大,门外几只饿虎正等着他,从后门走,门上又上了杠,后门外也有一群豺狼在转悠着。湘子见前后门都不能出去,就从东墙缺口处跳了出去,哪知这一跳,下面却是万丈深渊。

  这时,钟离老祖和蓝采和现出真身,在半空中接住了韩湘子,向他说出真情,三人便从登天石上一道飞升而去。

  韩湘子手中除了一只花篮外,还有一支玉笛,所以,后世吹鼓手奉韩湘子为祖师。

  何仙姑

  有人认为,八仙中的何仙姑很可能是从一位姓何的女巫衍化而来的。民间一般将那些装神弄鬼,自称能够预卜吉凶,消灾祛病的女巫称做“仙姑”。

  有说何仙姑是福建永州人。据《铸鼎余闻》卷四记宋代魏泰《东轩笔录》中的传闻说:永州有一位姓何的女子,小的时候遇到了吕洞宾,给她送桃子吃,几枚桃子落肚后,她从此再也不饥不饿不泄了,并能预知世间的祸福吉祥。乡人感到十分奇怪,并为她建一幢房子,让她居住。她也从此自称“何仙姑”。当地士大夫中也有好奇之人,时常前来问个吉凶。有一位湖北转运使,叫王达,前来永州巡察时,听说何仙姑的占卜很灵验,就把她召到船上,留住了几天。不料却引起了一段绯闻。当时的潭州知府魏绾与王达不和,于是,向皇帝报告说,王达与一个无夫妇人何某在船上私宿数日云云。引出了不少麻烦。

  到了明代,何仙姑的声名越来越显赫,仙气也越来越足了。并且将她的祖籍由福建永州改为神仙窝,即现在广东增城。《续通考》中说:“何仙姑,广州增城人,何泰之女也。”增城当地的传说更是具体。说她是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原名何秀姑,生于唐武后某年农历三月初七日,中宗时八月初八升仙。父亲何泰是做豆腐的,何仙姑是位“豆腐西施”,帮助父亲卖过豆腐。今天的新桂乡还有何泰的坟墓,但不知其真假。

  还有人认为,何仙姑是湖南永州人,这一观点主要是宋代人曾慥的《集仙传》、刘贡父的《中山诗话》和魏泰的《东轩笔录》等书籍中的说法。

  《历代神仙通鉴》别卷十四中称:“何女生而紫云绕室,顶有六毫。”有人认为“顶有六毫”一说令人费解,是头发中有六根特别的长发还是在光秃秃的头上仅有六根毛发?也有人说,这“六毫”之毫不应被理解为毫发或长发,应当指的是毫光。“据说,明永乐年间,钦颁佛经至大报恩寺,是夜,本寺塔现舍利光如宝珠,次现五色毫光,庆云捧日,千佛观音菩萨罗汉妙相又现。”所以,何仙姑在出生时,不但有“紫云绕室”,而且还在头顶之上出现六道毫光。

  何仙姑得道的经历很简单,据《续通考》云: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