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0章 九曲(1)

  九曲

  转九曲是陕北秧歌的演出高潮。一般在正月十五举行,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其他日子里举行的,是根据各乡村的求吉习俗决定的,但大都在正月十五举行。

  “九曲”之名的来历,有说法是根据《封神演义》中的“九曲黄河阵”而来的,也有说从九宫八卦演化而来的,就是乾、坤、坎、艮、兑、离、震、巽八个方位加上中央一个“宫”,就构成了九个类似“城”的方阵,曲折迂回,因此称为“九曲”。王生堂在《陕北正月天》里说,九曲是依东、南、西、北、中五方,加上太阳、太阴、计都、罗睺或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以太阳、太阴、计都、罗睺来命名九座城池,并说城池中各有一位神仙掌管,被称做“九曜星君”。其实,五行亦属五方。

  九曲来历应当是“河图”、“洛书”。九曲黄河阵其实就是“河图”、“洛书”的演化。而“河图”、“洛书”在“河洛”文化中是代表吉祥的,人们转九曲的民俗目的就是为了求得吉祥。

  河图、洛书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起源,所以,也将中国文化称之为“河洛文化”。

  河图,据说在伏羲时代,有一个神奇的“龙马”,背驮着一张神秘的图像,出现在孟水水面上,象征着吉庆,后世的人们把这张图称之为“河图”。河图为先天本体宇宙图,或者叫做广义宇宙图。河图中有五十五个黑白点,代表着“天地之数”五十五。其中白点为单数一、三、五、七、九,代表阳,又代表天,或称“天数”。黑点为双数,二、四、六、八、十,代表阴,又代表地,或称为“地数”。天数相加起来是二十五,地数相加起来是三十,天地之数相加,共为五十五,因此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河图将一至五称为“生数”,六至十称为“成数”,两者之间有着相生相成的关系,而图中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都有一奇一偶两组数字搭配,表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化合而生成的,或者是天生地成,或者是地生天成。河图如下:

  其图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木,地十成之。

  洛书,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期,有一神龟背负着另外一张神秘的图从洛水中浮出,呈祥显瑞,后世人将这张图称做“洛书”。洛书是后天宇宙图,或称狭义宇宙图。洛书用一至九个数,其中:单数(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象征天道;双数(偶数)二、四、六、八为阴数,象征地道。洛书的天道运行是:阳气从北方始发,按顺时针方向从左向右旋转,经东方而渐增,达南方而极盛,至西方而渐弱,因此,奇数“一”在北方,表示“一阳初生”,“三”在东方,表示“三阳开泰”,“九”在南方,表示“九阳极盛”,“七在西方”表示“夕阳渐衰”。

  洛书的地道运行是,阴气由西南角上发生,以偶数“二”来表示,按逆时针方向从东南方向开始旋转。东南角上的偶数“四”表示阴气至此渐长;东北角上阴气达到极盛,这里用“八”来表示;而地数“六”在西北角上,表示阴气至此逐渐消失。

  “五”居中央,是天三与地二之和的象征。洛书如下:

  此图的读认方法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腹,洛书数也。需要说明的是,古人对东南西北方位的定局不同于现在,正好相反,如果将其倒置过来就与现在相同。

  伏羲氏由“河图”推演出八卦,称做“先天伏羲八卦”,商末周初的周文王由“河图”推演出另外一种八卦顺序和六十四卦,被称做“后天文王八卦”和“六十四爻”。

  先天八卦主“生”。人的饮食、穿衣、生老病死、养殖种植、冶炼金属等生态、生产方面的事情,全可由先天八卦来演算。后天八卦主“克”,人的祭祀、婚丧嫁娶等事务活动都由后天八卦来演算。以八卦为主,由五行、干支、八门及四象综合配置,构成了实用八卦图。

  九宫图,九宫图实际是“洛书”与后天八卦的方格图。在九宫图中加进一年四季的节气和干支,就成为中国风水学的实用图——“九宫八风图”。

  八卦的作用是客观作用。有人用人造的附加八卦气场做过实验,就是用磁铁或电磁铁,每三个一组,按阴阳爻排成八个卦象(以先天八卦为序),人在其中面南而坐,在磁场转动时,其结果是:

  乾卦转向南时(正常卦位)肺凉脚热,

  坤卦转向南时(反卦位)脾热脚凉,

  离卦转向南时,心热肾凉,

  坎卦转向南时,(即“水火既济卦”)肾热心凉,

  兑卦转向南时,肺凉,

  艮卦转向南时,脾热,

  震卦转向南时,肝热。

  从这一实验可以看出,先天八卦与人体有着密切联系的作用。因此,也有人用运气书符、书卦、书画,挂于墙壁之上,用符调场,有一定效果。后天八卦的作用主要是“克”,应当避免“克”的产生。中国风水学认为,气场是随地理分布而变化的,人的身体和秉性也是由气场影响后才塑造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史记·自序》中云:“西伯囚羑里,演周易。”又说《周易》源自于“河图”、“洛书”,其实,“河图”与“洛书”分别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与地理方位图,这一宇宙图被中国风水学及其他古代科技广泛采用。“九曲”习俗大概也是一种采用结果。因为在传说中,“河图”象征着吉庆,“洛书”呈祥显瑞。而且,“河图”又用一奇一偶两组数字进行搭配,以表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化合而生成的,“洛书”则表示出阴阳盛衰的规律。人们以“河图”、“洛书”给世间带来的喜庆作为民俗游艺活动,正是人们所祈盼的。

  九宫的说法很多。九宫为八卦加中央宫,即为九宫,但九宫所指有不同的说法。

  道教所称九宫,谓人之脑分九部(四方四隅并中央),皆为神灵居住之所,故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经上》云:“凡一头中有九宫,两眉间上,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宫,却入三寸为丹田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亦有称九宫为明堂宫、洞房宫、泥凡宫、流珠宫、玉帝宫、天庭宫、极真宫、玄丹宫,天(太)皇宫。”

  九宫与九天在八卦方位中可以对应。

  九天指的是中央天与八方。即:中央钧天,东方苍天,东北变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颢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淮南子·天文训》中又有另外称谓,即东北旻天,西方皓天,其余则同上。《太玄经》中又有:一中天,二羡天、三徒天、四罚天、五晬天、六郭天、七威天、八治天、九成天之说。

  “九曲黄河阵”是怎么回事?据《封神演义》中说:闻仲太师奉纣王之命抵御西岐大军,屡遭失败后,想起了峨嵋山罗浮洞中修炼的道友赵公明神通广大,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便上山请来赵公明。公明果然厉害,周军中无人抵挡,燃灯道人亦被追赶得狼狈逃窜。有武夷山散人萧升、曹宝用“落宝金钱”收了公明的“缚龙索”和“定海珠”,才为燃灯解了围。公明没有了宝物,便到三仙岛云霄妹妹处借来了“金蛟剪”。这金蛟剪乃是两条蛟龙,采天地灵气,受日月精华,起在空中,往来上下,祥云护体,头交头如剪,尾交尾如股,不怕你得道神仙,也一闸两段。赵公明用金蛟剪斩杀了不少周营大将,无人敢去出战。无奈之际,来了一位道人求见燃灯道人。燃灯问时,才知其是陆压道人。陆压乃火内之珍,离地之精,三昧之灵,道行很深。会过公明的金蛟剪后,亦知其厉害无比,仅凭一般之法是破解不了的。便命姜子牙前往岐山立一营盘,营内筑一台,结一草人,草人身上书“赵公明”三字,头上点一盏灯,足下点一盏灯,脚步罡斗,书符结印焚化,一日三次礼拜,至二十一日午时,有陆压前来相助,公明自然绝也,此法果然灵验,至六七日时,公明昏睡不醒。公明已知有人暗算,便向闻仲说,万一死了,请三个妹妹前来报仇。二十一日到了,陆压赶到岐山,命子牙先射草人左目,公明左眼闭了,二箭右目,三箭心间,三箭射了草人,公明便死于成汤营中。公明死后,申公豹跨虎前往三仙岛,请来云霄、碧霄、琼霄三姐妹和菡芝仙及彩云仙子,摆下九曲黄河阵,要与周军大战。

  九曲黄河阵的厉害之处,据《封神演义》第五十回中言道:云霄娘娘服了丹药以后,向闻太师要了六百精壮汉子。三位娘娘与二位仙姑来到后营,用白土画成图式,何处起,何处止。内藏先天秘密,生死机关,按九宫八卦,出入门户,连环进退,井井有条。人虽不过六百,其中玄妙不啻百万之师。纵是神仙入此,亦魂销魄散。此阵内按三才,包藏天地之妙;中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魄,隐仙之形,损仙之气,丧神仙之本原,损神仙之肢体。神仙入此而成凡,凡人入此而即绝。九曲曲中无直,曲尽造化之神奇,抉尽神仙之秘。任他三教圣人,遭此亦难逃脱。其险恶之势,有赞为证:

  阵排天地,势摆黄河,阴风飒飒气侵入,黑雾弥漫迷日月。悠悠荡荡,杳杳冥冥。惨气冲霄,阴霾彻地。销魂灭魄,任你千载修持成画饼。损神丧气,虽逃万劫艰辛俱失脚。正所谓,神仙难到,削去顶上三花,哪怕你佛祖厄来,也消了胸中五气。逢此阵劫数难逃,遇他时真人怎躲。

  阵门上悬着小小一牌,上书“九曲黄河阵”。

  元霄娘娘在此阵中用“混元金斗”拿了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太乙真人、慈航道人、清虚道德真君、道行天尊、玉鼎真人、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黄龙真人等十二弟子。燃灯道人万般无奈,只得前往玉虚宫请来元始天尊破阵。元始天尊率南极仙翁一干门徒入阵观了一番并未当即就破,燃灯问及,天尊曰:此教虽是贫道掌管,尚有师兄,必当请问以后,方才可行。言未毕,天空中有鹿鸣之声,元始说:八景宫道兄来了。果然,老子从空而降。元始说,为了周家八百年事业,有劳道兄驾临。老子答曰,不得不来。二仙协力,破了九曲黄河阵。

  依《封神演义》中的“九曲黄河阵”来解释“九曲”的由来,似乎在“九曲”二字上是相同的,但九曲黄河阵是用来诛杀英雄好汉的,又是截教弟子所设,这与中国习俗,信奉佛、道、儒而鄙视截教这类邪恶之教又是相悖的,所以,很难让人信服此说。

  若说九曲是从“围棋”而来倒是很贴切的。围棋棋盘也称“棋局”、“棋枰”、“枰”、“楸枰”、“纹枰”、“纹楸”。“枰”与“楸”在这里都指棋盘。“纹”指纹路。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构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正与“九曲”的纵横行数和三百六十一盏灯相吻合。围棋盘上设有九个小黑点,正中黑点称“天元”,余外黑点称“星”,与九曲之中的“九宫”或“九城”相吻合。

  围棋也称做“奕”、“棋”、“手谈”、“烂柯”、“坐隐”、“黑白”,是我国最古老的棋种,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世本·作篇》中云:“尧造围棋,丹朱善之。”《适情录》中又云:“围棋造于容成公。”《潜确类书》中云:“乌曹作赌博围棋。”张华的《博物志》中云: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尧,又称唐晓,为上古帝王,是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又称陶唐氏。尧代挚登帝位,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设官封职,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东、南、西、北四方,观察天象,制定历法,以授民时,名为“四岳”。尧的儿子叫丹朱。朱又作乡朱,又称朱。是散宜氏之女女皇所生之子。尧因为丹朱不肖,便造围棋以教之,仍未能悟出其中之奥妙,所以尧听从“四岳”的建议,禅位于舜,舜让丹朱居住在丹渊,封为诸侯,故而号曰丹朱。丹朱潜心研究围棋,使其更加完美,所以有“丹朱善之”的说法。

  尧帝或舜帝为什么要用“围棋”教子呢?因为围棋亦称“弈”,弈通“奕”,奕是大的意思。《太玄·格》中云:“往小来奕。”也就是说,去时小,来时大。围棋也称做“棋”,棋在这里通“基”,指“根本”。《史记·律书》中云:“箕者,言万物根棋。”棋既然言大,大无过于天地宇宙,棋既然言根本,根本无非是社稷、人民。所以围棋中以棋子为“星”,以言宇宙之广袤,以言人民如星散布在社稷之中。

  以“河书”、“洛图”为九曲之渊源,围棋为九曲之借鉴,九曲黄河阵为名称,大概是九曲流传千古而不灭的原因。

  九曲中的“九宫”或“九城”指的哪“九宫”?术数家所称九宫指的是九个方位,《易经》中纬家有“九宫八卦”之说,也就是八卦加上中央宫就称做“九宫”。《灵枢经·九宫八风》中云:“九宫八风。立秋二、玄委、西南方;秋分七,仓果、西方;立冬六,新洛、西北方;夏至九,上天、南方;招摇,中央;冬至一,叶蛰、北方;立夏四,阴洛,东南方;春分三,仓门、东方;立夏八,天留、东北方;九上天宫。”术数家排此九宫之目的,据《后汉书·张衡传》云:“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李贤注:“《易乾凿度》曰:‘太一取数以行九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谓之九宫。”前蜀杜光庭《胡贤常侍安宅醮词》云:“六甲五行之象,九宫八卦之方,各静封隅,永垂贞洁。”

  九宫被道家说成是三光、三宝、三生的合称。《黄庭内景经·五行》云:“三五合气九九节。”梁丘子注引《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曰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合三者为九宫。”

  九宫也指唐时的九宫神坛。玄宗天宝三年所置。其名为:太一、天一、招摇、轩辕、咸池、青龙、太阴、天符、摄提(《旧唐书·礼仪志四》)。

  总之,九宫在九曲中无论是哪种说法,都与原始宗教信仰有关,只是没有被人具体确定,或是确定之后又被人们所遗忘。

  转九曲在陕北旧时称做“走九曲”或是“闹九教”。是旧时民间消病祛灾的一种宗教活动。主要流行于榆林和延安北部一带。每年举行一次,大都在正月十五或十七。三月初三日亦有举行者,这时的转九曲已纯属宗教活动,不同于正月的转九曲。转九曲日期的确定是根据民间求吉习俗来决定的。比如,正月十三、十五、十七,在陕北民间认为是吉庆日子,尤其是正月十五,是天官赐福的日子,人们举行九曲灯会,既祭祀了诸神,又渴望天官赐福、娱神、娱人的成分都有,是一种祈福心态。如果纯属宗教活动时,必须先经打卦问神之后才能确定具体日期。宗教性质的九曲灯会,一般以社为单位,轮流主办。日期确定后,主办者要组织秧歌队到前一次主办仪式的会社去迎接神像和各种法器,然后选定一块空旷平坦的场地,用高粱秆连起来,构成一个迷宫状的通道。在高粱秆的每个柱头下摆放一盏灯,九曲阵中间的柱头下则要摆放七盏灯,称为“七星灯”。这种摆放方法旧时称做“地灯”,现在都将灯固定在秸秆顶部,称为“天灯”。入夜之后,主持宣布掌灯。掌灯以后,入场之前,先在彩门前行祭神,祭祀礼毕,走九曲之仪才能开始。此时,锣鼓喧天,秧歌起舞,在乐队的导引下,伞头一边请神,一边唱着秧歌歌词,引领大家行进在九曲城中共同观灯。当行进至九曲中央祖师牌位前时,要行参拜礼。转完九曲城后出场,再绕外场一周,仪式才算完毕。当转九曲的人员全部出场后,人们可以随意拿取灯盏,而且还要装出一种“偷”的架势来,俗称“偷灯”,将灯拿回家中后,有的挂于门楣之上,俗信以为可以祛病除灾,有的放在炕头或锅巷里,俗信以为不生养者可以生儿育女。

  陕北另有一种习俗叫“打老醮”或“打清醮”。举行这类法事活动时,也要有秧歌和九曲灯场。有的则只有秧歌没有灯场,有的则仅有灯场而没有秧歌,但大都是二者皆有。这类灯场中,伞头请神最多,而且还要请亡灵,祭孤魂,礼仪规矩也较为复杂。

  无论转九曲还是打醮,都要有祭文。祭文在彩门前诵读。现在此俗几近失传,笔者家乡于二〇〇三年又有此举,应家乡人之邀,为其撰写九曲祭文一道,录如下:

  维

  公元二〇〇三年,岁次癸未,正月十三日。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元龙寺乡元龙寺村合社人等,感上苍之神恩,颂宇宙之灵气,护佑黎庶,滋长万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钱粮盈实。值元宵之前夕,上元之将至,构九曲如太极之玄妙,燃华盏似星光之灿烂,打醮设坛,恭请灵霄宝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帝,三清界道德尊者,西方极乐世界如来佛祖,各率本门弟子,降临凡界,尽享人间香火,用飨民间馔肴,与民同乐,共庆升平。

  苍穹渺渺,浩瀚无垠。大地郁郁,高山有顶。天公地母,乾坤既定。神明人黯,聪愚有殊。适此灯会,诸神咸集。祈福求安,民心所欲。祷告众神,不吝赐惠。黎庶百姓,仰仗神佑。岁丰年稔,民心安宁。灾疫销迹,人间常乐。人伦竞享,福满寰宇。恳请尊神,法力广施。玉帝钦旨,众神从命。三清布道,群仙行令。如来弘法,佛国生瑞。各门弟子,恪尽职能。天官赐福,太平盛世。公明仙游,财源广进。山神锁岳,猛兽无患。土地瑞德,社稷呈祥。先农后土,稼穑丰茂,先啬司穑,助禾成长。旱魃仙女,洞府棲身。水神龙王,定波息涛。风雨雷电,四时应节。虫王封口,田禾无损。水坊神祇,安城利农。城隍府君,佑民勤政。元帅温琼,疾疫收尽。元辰将军,流年畅顺。四方大帝,气爽天和。牛马元帅,护祐家禽。青龙白虎,助长生财,朱雀玄武,水火既济。东方星君,木生长青。南方星君,火德文明。西方星君,光明金身。北方星君,水德润物。中央星君,黄土厚德。五方五帝,调理公明。六十甲子,轮回有序。阴阳五行,相生相长。如斯民愿,诸神惠赐。明鉴洞悉,仰望玉成。年年安顺,事事遂愿。诸神显灵,德化启人。应验如期,黎庶感恩。奉神唯尊,敬仙如天。遵佛同法,传习永世。盛仪际会,祈祷上苍。感神以往,盼神将来。穹庐戴德,社土受益。福祉绵绵,无穷无尽。

  祝祷既毕,灯火燃放。彩门大开,欢声雷动。笙簧轻音,锣鼓壮威,爆竹齐鸣,颂歌阵阵。恭请神佛,仙迹前踵。民众随后,入城观灯。

  谨以香台,祭献诸神。各依神位,依次坐台。庶民百姓,山呼万岁。歌舞升平,春明景和。三阳开泰,六合同春。敬奉上苍,恭敬心诚。焚香叩首,五体投地。谢恩天地,万劫永恒。

  陕北民歌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它的特点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行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加工,最终成为有固定的歌唱形式和歌词内容的地方歌曲。中国民歌丰富多彩,有山歌、劳动号子、小调等。民歌在原始社会里起着统一劳动者意志的作用,它能激发劳动者的干劲,同时也能表达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民歌又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剥削者、压迫者的仇恨和反抗心理。但也因受到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也有不少民歌带有剥削阶级的思想烙印或不健康的成分。

  陕北民歌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小调

  小调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的“相和歌”就是小调的代表。宋元以后,小调走向繁荣,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品类。民间对小调有不同的称谓,如小曲、里巷歌谣、俗曲、时调、丝弦小调等,内容大都是表现市民阶层的劳动、爱情等诸多方面的情感。如《绣荷包》、《卖杂货》、《小拜年》、《放风筝》等。还有一些讲述历史故事的,如《孟姜女》等。小调的结构规整,曲调流畅,曲目也比较丰富。小调大致可分为传统小调、地方小调和歌舞小调。

  陕北民间小调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十里铺》、《兰花花》、《走西口》、《五哥放羊》等。它从人们心灵深处真挚地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和对美满幸福的婚姻追求。陕北小调从其情感和内容上来看,应是妇女之作。因为它所表现出来的细腻、缠绵、深情脉脉的思想感情,只有妇女才有这样的“柔性”,因此,陕北小调的特点就是一种“阴柔”之美,涓涓丝情。这些小调经数百年的传唱,不仅没有被历史所湮没,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陕北民歌中的佼佼者,被人们无时无刻地传唱着。

  二、山歌

  山歌是人们在山野之中劳动时为了减轻自身疲劳,信手拈来,张口唱出的抒发对生活感受的一种歌曲。在语言上朴实无华,在曲调上热情奔放,节奏上也特别自由。山歌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明代的冯梦龙曾经编写了《山歌》一书,收录了多种民歌。我国的山歌种类很丰富,南方有“客家山歌”、“弥渡山歌”、“柳州山歌”;北方有“信天游”、“爬山调”、“花儿”等。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山歌,各地有各地的山歌,风格各异,各有特色。就一般而言,南方山歌柔婉,北方山歌豪放。山歌的结构大都为双乐句乐段和四乐句乐段。

  陕北山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改编以后的《东方红》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东方红》的原始唱法为双乐句乐段,是人们对太阳的歌颂。当人们站立山头,看见东方开始发红,太阳将要升起时,以豪放的歌喉对着东方吼出“东方你就一个红,太阳你就一个升”来抒发人们热爱生活、感受自然的情怀,正体现了山歌这种信手拈来、朴实无华却又热情奔放的特点。后来,李有源为了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双乐句乐段已不能表达人民对领袖的敬仰之情,才改为四乐句乐段,使其更加雄浑厚重。经现代音乐家改编后,更加雄壮凝重,气势磅礴,有黄钟大吕之感觉。成为我国民歌乃至音乐史上的一首千古绝唱。《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是一首山野之作,就是在田间野外男女之间相爱的表白,是一种即兴的创作手法,它情绵绵意浓浓,代表了另外一种山歌风格。

  三、风俗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