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三桥古镇

  张鹰

  三桥,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重镇、一座名镇。三桥镇(2002年改为街道)地处西安市西郊,东临莲湖区和未央宫街道,西接咸阳市沣东街道,北与六村堡街道毗邻,南与鱼化寨街道接壤,面积33.4平方公里,人口13万。三桥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积淀。

  三桥由来

  三桥与渭河的历史相关。渭河源于长安县申店乡(现为长安区韦曲街道)渭河北侧,是古长安八水之一,原名漕水。漕河是汉代为漕运而人工开掘的河道,是在穴河故道开掘的,汉代叫漕河。据《汉书》载:“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穿漕渠通渭。”历经沧桑,后人将“漕”字读成“渭”字,河名遂改读渭河。渭河穿越三桥老街(今上坡子与赵堡子中间),直向北至建章宫遗址南(今高堡子村),转向东北至今周河湾村再向北注入渭河,这个流向保持到清康熙、乾隆时代。因渭河上并列“三座桥”而得名“三桥”流传至今。经考证,渭河上三座桥的具体位置:一座在三桥村南,一座在老街原文化馆北门,即丝绸之路(三桥老街)上,另一座在今高堡子村南。

  据《西安府志》引《唐李晟传》:“上自兴元还长安,李晟戎装谒见于三桥。”并指出“三桥在三桥镇”。三桥镇辖域、隶属几经变革,由秦、汉始均属京兆府、郡管辖。三桥镇明、清为西安府长安县所辖,是长安八大镇之一。《宋·长安志》长安图中标有“三桥”地名,随着时代的变迁,冠以三桥的名称几经变更,历史上称三桥寨、三桥镇、三桥廒、三桥街、三桥市等。据《长安县志》载:“长安县设三桥廒,统辖49个村。”今三桥镇(现为街办)59个自然村中,38个村形成于明代中叶,其余各村建于明末和清初。

  战略要冲

  三桥镇远在周、秦、汉、唐时期,就是驿道交通必经之地,汉张骞通西域的起点,古丝绸之路之要冲,历代王朝均在三桥设有兵营、驿站。三桥是古长安城西边的一道屏障,是欧亚大陆桥的咽喉,到盛唐时代,成为长安通往西域各国的关隘。

  唐末,西路军李茂贞、王行瑜争先劫持皇上,李克用大军进入长安后,以三千骑兵据守三桥。清同治二年(1863),回民起义军攻取长安时,曾围攻三桥清兵营。民国15年(1926年5月),直系军阀刘镇华率“镇嵩军”10万围攻西安城。同年11月,国民联军分别由包头、宁夏、平凉入陕,会师咸阳。国民联军吉鸿昌率骑兵师先期抵达外围据点三桥西“猴儿寨”(今三桥后围寨),吉鸿昌派参谋长王恩沛赴三桥高堡子村,与刘镇华部阮团长谈判解围之事。谈判未果,王恩沛被阮枪杀。民国联军分三路包剿,激战于三桥猴儿寨、十里铺等地。国民党左派人士孟园梧代表省党部和西安民众,化装出城迎接解围部队(冯玉祥部)于三桥猴儿寨。“二虎”(杨虎城、李虎臣)守于内,冯军驻于外,迫使刘镇华于1926年11月26日率部潜逃,西安解围。吉鸿昌将王恩沛葬于汤坊庙后,并在马路旁竖纪念碑一块,上书“为国捐躯”四个大字,上款“救陕义士王恩沛,字德润,年33岁”,下款“吉鸿昌立,民国十五年十一月”(据考证,在修沣惠渠三桥段二干渠11斗西水闸时,将石碑做了闸西壁的基石)。

  1949年5月20日拂晓,解放西安的战斗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六、十七两师在咸阳强渡渭河,全歼国民党军暂编第二旅第六团和四十八师一个营守敌。十七师五十团攻占三桥地区,临时指挥部扎在三桥后围寨。三桥车辆厂工人李瑞五、李平章等人张贴标语,送茶水,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用火车送解放军进西安,解放军架起重机枪由三桥向西安驶去,行至火烧壁与逃窜国民党军队相遇,只用了二三十分钟就击溃了敌人,接着很快占领了西安火车站,夺下北门,与十六师四十九团在钟楼会合,至5月20日14时,第六军已完全控制了西安,古城西安宣告解放。显示了三桥的战略地位。

  遗址遍地

  三桥史,就是一部秦末汉初史。三桥镇远在秦汉时期就是京畿之地。秦皇、汉武的丰功伟业与三桥镇33.4平方公里的土地息息相关。历史为三桥留下许多遗迹,国家、省、市在三桥镇辖区内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10多处。

  阿房宫前殿遗址。阿房宫前殿遗址东起三桥聚驾庄,西到长安县古城村一带,夯土绵延长1300米,南北宽500米左右,地面残高10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在渭河南岸上林苑建阿房宫,亦名“阿城”。阿房宫是秦代修建的最宏大、最雄伟、最豪华的一组宫殿群。以阿房宫前殿为中心的阿城,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保留时间长达800余年。阿城“东、西、北三面有墙,周长三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宋《长安志》)。三桥赵家堡村东北还残存阿城城墙遗址。“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然而秦宫绵延数十里,尽管“火三月不灭”,直到前秦苻坚建元二十年(384),西燕慕容冲据阿城,直逼长安;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李世民入关中,自泾河趋司竹(今户县东),也曾屯兵阿城。到北宋以后“悉为民田”(《长安志》)。

  1995年,在三桥红光路西段南侧(阿房宫前殿遗址对面),修建“秦锦绣阿房宫”。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前殿、兰池宫、六国宫室、长廊、卧桥、磁石门、祭天台等众多建筑,气势宏伟,锦绣壮观,2001年二期工程竣工。成为“东有兵马俑,西有阿房宫”为两翼的秦文化旅游亮点,2000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已接待境内外游客160余万人次。

  上天台(祭天台)遗址。上天台(祭天台)遗址位于三桥聚驾庄以东,阿房宫村以南,有一夯土高台,周长31米,高20米,是阿房宫内一座高台的建筑遗址,人称“始皇上天台”(祭天台)。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梦想长生不老,尽享人间富贵。有一管禁苑的大臣向始皇陈奏:“东海有座蓬莱仙岛,出产一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草——灵芝。”于是秦始皇出榜招贤,有一方士徐天官(名福)揭榜应诏。始皇把徐福奉为上宾,满足他提出的要求,乘大船带领500童男、500童女,前往东海寻找蓬莱仙岛采集灵芝。始皇依照徐福提出的要求,修筑一“望想台”,每天站在台上仰望东海。等到七七四十九天,仍不见徐福带灵芝回来,“望想台”未修成秦始皇就病死沙丘。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死后修成了“望想台”,后人称之为“始皇上天台”。

  1998年3月,经西安市和未央区计委及各级文物部门批准,在该遗址内兴建“秦阿房宫上天台旅游生态园”,投资1.39亿元,占地585亩。园内设计有展厅、仿古围墙、门楼,仿周、秦、汉、唐五朝院,秦皇阅兵园、秦皇殿及皇家园林等,现正建造中。

  建章宫前殿遗址。汉建章宫人称“千门万户”,其前殿遗址在三桥镇高堡子村址上。建章宫是一座庞大的宫殿群,由骀荡、天梁、奇宝等宫,前殿、玉堂、神明堂、疏圃、鸣銮、奇华、铜柱、函德等26殿,凉风、鼓簧、神明等台,太液、唐中等池组成的宏伟宫阙建筑群。其范围南起今三桥街,北到西柏梁、孟家村一带,周围10公里。《雍录》:“登上前殿可下视未央,而未央宫高踞龙首山,宫殿皆出长安城上。”可以想象出建章宫其巍峨雄伟的形象。建章宫是在秦章台宫基础上重新修建的。在这里曾发生过悲壮离别的历史故事。“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章台宫,“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汉建章宫。

  太液池遗址。太液池遗址位于三桥五一村低堡子西北。遗址中现还残留两座大冢,是池中假山的残迹。太液池是建章宫西北一座由渠引昆明湖水形成的人工湖,占地150亩,象征北海,故取名太液池。池北岸有人工刻的石鲸,长1.5丈、高五尺;池西岸有石鳖三只,长六尺;池中建有20丈高的渐台,还堆筑象征仙山的瀛洲、蓬莱、方壶等假山。太液池是建章宫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荟萃

  三桥镇辖域为秦、汉时期上林苑。隋唐时期为京兆府长安县龙首原(今三桥简家村、聚驾庄以南广大地区)承平乡,龙尾原(今三桥高低堡及以北地区)龙门乡(今三桥村周边一带)是隋、唐公共墓葬地,因而地下埋藏着大量文物。共和国成立后,有大量的文物出土。

  三桥镇的出土文物按历史时段分为秦汉时期,南北朝,隋、唐时期及宋代。按类型分为鎏金佛像、银器、玉器、铜器、铜币、铁器、陶器、陶俑及瓷器等。这些出土文物距今年限之长,数量之多,制作之精,令人惊叹。为研究当时的宫殿建筑、布局及宫廷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如1973年,在三桥高低堡村发现的长4.9米的橄榄形石雕,据考古专家鉴定是当年太液池岸边的石鲸(现藏西安市碑林博物馆),为考证当年的太液池的规模、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再如1974年在三桥小苏村出土的六件铜建筑构件,为研究秦阿房宫的建筑结构,出示不可多得的实物。

  1990年3月,在三桥简家村的西安热电厂基建工地,发掘、清理了140座隋唐古墓,出土的陶俑达270件。这些陶俑的形态、服饰、发型各异,面部表情逼真,栩栩如生,为溯源当时的民生民俗及达官贵人的生活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星级重镇

  历经沧桑之变,三桥镇始终洋溢着无穷的魅力,有着“西北第一镇”的美誉。经过5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飞速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给三桥镇注入了活力,镇上的农业、工业、商贸、文教、卫生、城乡建设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1990年,三桥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中国基层政权研究会授予“中国乡镇之星”称号,跻身于全国4万多个“乡镇百颗星”之行列。

  1995年,三桥镇人民群众生活步入“小康型”水平,居民楼房化、饮食营养化、衣着时尚化、家用器具电器化、以车代步普遍化,全镇农民人均收入1850元。同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最佳乡镇”称号。

  近年来,以“建设新三桥,推进城市化”为总体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使三桥这个与丝绸古道有着千年渊源的古镇,再次涌动腾飞的热潮。2005年,全镇(街道)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86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426元。镇辖区内西宝疏导路、皂河拓宽、高速快速干道、西咸世纪大道、红光路、西三环、阿房一路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的完成;武警大道、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平村及北沙口新居,成为三桥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西部国际车城、汽摩配件城、恒庆医药、和平工业园等一批经济亮点相继崛起,使古镇三桥旧貌换新颜,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大城镇格局。随着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目标的实施,处于30平方公里共建区中心位置的三桥,成为西安经济开发西进的桥头堡。

  古镇在城乡一体化的声浪里,在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中,正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着,三桥——这座星级重镇正向城市化嬗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