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古镇栎阳

  田焕新

  绿海飘翠的关中平原腹地镶嵌着一颗明珠——临潼区栎阳古镇。

  栎阳镇位于关中粮棉产区的中心。小清河在它身边嬉戏流金,泾惠渠从它身上蜿蜒淌银。新阎一级公路贯穿南北,西阎高速公路擦肩东西,连接各村组的硬化路交错纵横,快捷地传播信息交流人生。栎阳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物丰水优。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种经营蓬勃发展,蔬菜果树也成为支柱产业。得土壤气候的独特优势,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番茄育种基地,每年育种面积不下千亩。90年代中期,栎阳镇的人均收入已达小康水平。这片富天宝地养育着五六万秦中儿女,民风淳朴诚厚。无论你是远亲近邻,相识朋友或是打工帮忙,问路借水,捎话传音,只要你进了家门,任管是穷家富户,准都是烟茶相待,油泼辣子四盘菜,待人十分热情厚道,具有秦人传统的开朗、豪爽和耿直的风格。

  古镇栎阳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可查证的历史了。它是我国目前尚存为数极少的几个古老城镇之一。春秋时期晋设栎邑,秦献公二年(前383)秦徙都雍于栎阳,筑城建都,栎阳由一个小邑骤升为国都。不过那时的栎阳(人称古栎阳)位于今阎良武屯镇。以后栎阳为县,经历了多次历史变迁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迁至今址,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撤县为镇并入临潼县。栎阳为古三秦之一的中秦,历史上和近代一些事件都发生在栎阳,如商鞅变法、楚汉之争以及近代的杨虎城屯兵、刘少奇南下等等。栎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革命的传统,孕育着无数精英;历史上如汉代的景丹,明代的吕震、武志望,清代的田嘉种、田浦,民国时代的杨虎城、孙寿循、高济川、田培兰、田毅安、魏景元、刘明斋、郝鹏程、赵庆生等以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作过贡献的如:张剑颖、范明、许磨、毛瑞甫、周至轩、狄志才、郎瑞亭、李海亭、王青兰、狄贵善、王建华、郝九州、田苏辉、庞进等。栎阳地区解放前被誉称为小边区,地下党的活动很活跃,曾是革命者南下北上的主要交通线。栎阳原有的秦腔戏班景存社,北上后并入民众剧团是今省戏曲研究院和五一剧团的前身。栎阳人民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秦腔艺术事业有着可贵的贡献。

  栎阳也是个景色佳地,河流渠道网绕着碧绿滴翠的村落、田野。其镇东有石桥古渡,镇南生凤凰苍柏,镇北显莲花奇井,镇西见饮马美池,镇中央居高,四向而低,有着都市灵气。改革开放以来,新辟东西长街,宽敞整齐,楼房林立,公交班车川流不息,自来水已流进千家万户。栎阳镇已成为临潼区小城镇建设的典型,独有的地理位置也使栎阳成为渭北地区的商业重镇。栎阳农历三、八逢集,栎阳的集会才是真正的集会,一年四季兴旺丰盛。尤其是腊月集会从天不明延续到天黑,东西绵延两公里,上市人数超过三万之众。人言“要逛会到栎阳,从早逛到半后晌”。栎阳的民间社火精彩繁多,每到正月二十三,远近闻名的芯子、高跷、狮子、跑船,诸多花样同闹栎阳,人山人海一片欢腾。秦腔自乐班几乎村村都有,人人都能唱几句,栎阳也可算是个艺术之乡。栎阳还有很多可口的吃食,栎阳的甑糕,白嫩黏甜,你吃了管保赞叹胜过南北各地。还有那泡泡油糕、豆腐脑、凉皮、烙饼、炒饸饹各样小吃让人看着眼馋,吃了难忘。

  栎阳古镇与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将军清末民初举义旗领导农民斗争,后受同盟会和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1917年率部投奔陕西革命的队伍——靖国军。此前在领导农民斗争的呼啸风云里曾多次在临潼县栎阳镇驻扎。根据栎阳西街赵德福老先生回忆(1988年时84岁)他依稀记得杨虎城的农民队伍在民国四年至六年曾多次到过栎阳,停留时间都不太长。当时部队仅一百多人,穿戴杂乱,枪支短少,缺乏训练,算的上是乌合之众。投奔靖国军后被任命为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杨将军即想到驻扎过多次的栎阳古镇,就决定常驻栎阳,扩大兵马加强训练蓄积力量。

  栎阳为历史名镇,曾建都为县,土地肥沃平坦,交通便利,物华天宝,名人辈出。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913)即重新建筑了新城池,雄伟高大,是练兵蓄锐、休整集训、聚集人才的好地方。杨将军肩负定邦安国、拯救民生的重任,于1917年夏率部进驻栎阳古镇,以此为根据地,正式展开了他的军旅生涯。除了奉令东进西征和北洋军阀作战外,在栎阳地方上也做出了好些益民利国为人传颂的好事。

  其一,扩充队伍,招兵养马为国民革命蓄积力量。杨将军树起招兵大旗,临潼及周边蒲、富、渭、原的穷苦百姓迫于生计云集栎阳,制止了其他土匪的打劫,维护了栎阳地区及周边的治安。

  其二,为提高部队的综合素质,提高战斗力,杨将军拜访邀集志士名人和聘请军事教官,礼贤下士,重用知识分子,虚心请教,授职放权。一些先进人士如:井勿幕、蒙发源、王明轩、郭则沉、薛澜生等人积极辅佐。部队经过比较正规严格的训练,军纪严明,文化上也有所提高,逐渐改变了农村的散漫习气。在加强训练的同时设法筹集武器,统一服装,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这支红帽圈队伍经常在清河沟滩进行实弹演练的情况。经过几年的训练蓄积,这支农民起义队伍发展成为两千多人且意志纪律良好颇有战斗力的革命之师。为以后驰骋关中转战三秦奠定了基石。

  其三,创办栎阳高等小学堂。杨将军举义旗参加革命并结交了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后,感到普及文化启迪民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时农村教育落后文盲很多,农家子弟很少有人上私塾,而私塾里先生教的无非是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老古董,早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杨将军就在他的家乡蒲城孙镇捐资兴办了高等小学校,几乎与孙镇小学兴办的同时也在筹划创办栎阳高等小学堂(时间当在1917年秋)。他亲到衙门申请注册,亲到三原聘请在那里任教的栎阳人士田毅安先生回栎阳筹办。在校址问题上曾与栎阳地方绅士有过争议,杨将军据理反驳,终于将校址选在南街原官府南仓内,即少占了耕地又利用了闲置屋舍还减少了开支。栎阳小学于1918年春正式挂牌升旗。

  栎阳小学在杨将军亲自培育下,从开办以来一直把培养人才倡导文明、普及文化、启迪民众作为宗旨和原则,聘请思想先进品格高尚的知识人士做教员。据赵德福老先生回忆,他当年曾在栎阳小学上过学,并和王炳南先生是同学(王先生是新中国首任驻波兰大使,曾任外交学会会长。他父亲当时是杨将军的参谋人士)。栎阳小学从创办到解放时的30多年办学历程中,七位校长均为地方上知名的知识人士,教员中有20多位是中共地下党员,栎阳小学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才。她也是中共地下党活动中心和交通站。田毅安先生的长子田学纪在20个世纪80年代中期曾以《革命摇篮——栎阳小学》为题翔实地反映了栎阳小学的光辉经历,文章曾在临潼政协内部刊物登载,引起了政协领导的重视。

  其四,注重保护文物古迹。

  1.栎阳东门外二里许,路北有一浩大的陵园约60亩。陵园中心路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狮、石兽、石华表等石雕24尊,高大魁伟,周围古柏苍松,遮天蔽日很有气势。是明朝永乐年间尚书吕震的陵园。杨将军在栎阳驻扎多年,曾多次到尚书坟拜谒参观,很重视保护一代名臣的遗迹。严令部队不要破坏陵园的一草一木。

  2.栎阳城墙宽阔高大,杨将军派人将四座城楼修缮一新,并在城楼上住宿部队。在四座城门的门洞上方,请石匠刻碑镶嵌其上。东城门洞上镶嵌的碑石上刻二字“望桥”(栎阳桥),南门洞上碑石上刻“望骊”(骊山),西门洞上是“望嵯”(嵯峨山),北门洞上是“望清”(清河)。这些字都出于杨将军几位饱学资深的参谋之手。

  3.听卷子村已故的老先生梁彦平曾言(约在1964年),杨将军于1921年前后几次到卷子村去,一是打听卷子村的历史,寻找有关卷子的传说及文物古迹。二是参观景丹墓(景丹是东汉光武帝时的大将军)。告诫百姓保护好这座古墓。三是查访风俗民情。给当时卷子村的老百姓印象深刻。

  4.栎阳四景之一的东门外照人碑是金朝时代的碑刻,其中的文字记载和“云房”二字很具历史资料及书法艺术价值。原先镶嵌在东城门外墙体上,杨将军发现后很重视,即让下属请人将碑石取下,另行镶嵌在东城门洞内,从此这块碑石被完善保存下来,避免了风吹日晒和雨淋霜打,几十年来光彩照人。

  1924年杨将军带领部队离开了栎阳古镇,他本人及手下官兵对古镇这块根据地依依不舍。临行时部队步伐整齐,对夹道欢迎的栎阳群众行举手礼以示感谢。部队出西门后,由压后的一连官兵同时举枪向空中鸣枪七响,以表示对驻扎了七年之久的栎阳古镇的告别。

  杨将军率部队走上了国民革命的征途,他戎马匆匆,转战三秦,虽然再也没有回临栎阳,但杨将军在栎阳的六七年情景已经深深的留存在老百姓心目中。古镇栎阳和著名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从此有了不解之缘。

  马踏青器红栎阳

  栎阳是临潼渭北著名的古镇,公元前383年秦献公迁都雍于栎阳。秦孝公商鞅变法,汉高祖刘邦初建都也在栎阳(此为古栎阳,在今阎良武屯镇),以后为县制。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栎阳县迁至今址。后又经短期更迁到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栎阳县定位于今址,一直到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降栎阳为镇,划归临潼县辖区。栎阳为县共计767年。栎阳镇北的卷子村即为县制时的考场,最能解读栎阳历史的就是一处被绿树环绕的翠秀村庄——县西村,它位于栎阳古西门外约1公里处,大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秦中自古帝王都,栎阳为古中秦,平坦辽阔,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名人辈出,文化积淀相当沉厚。如今栎阳地区村村有社火队、自乐班,人人都能唱秦腔,就是很显著的佐证。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三,栎阳古会上都要举行盛大的社火游展:跑船走驴耍芯子、和尚摔跤大头娃、狮子高跷扭秧歌、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在诸多的民间社火中,独有芯子最为突出了。芯子是以戏曲中最有代表的人物,用惊险和夸张的形式手段,程式化地表现其中最精彩的情节,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艺术。栎阳地区的芯子主要有南街的弓芯子、卷子的背芯子、麦李村的十美女进膳等,各有千秋,而其中最为精彩和惊险奇特的要数县西村装扮的“马踏青器”芯子了。

  在震天的锣鼓开道后,两个大头和尚跳跳蹦蹦逗人欢乐,随后即见约十米高处二马并列于翠山之巅,两马均为一蹄着山三蹄凌空向上成引颈长鸣之势。马上乘坐二位少年英雄,头靠战袍全副披挂,手持长枪,英武飒爽,其坐下战马独蹄行空,真可谓惊奇非常。蹄下的假山被柏叶围绕,柏叶之间漂浮着二三百只漂亮精细的白瓷碟子,碟面向外一个挨着一个。整个假山绿间映白,白中显绿,好似一座翡翠宝石。在整台芯子的走动过程中,碟儿飘抖,相互磕碰,发出清脆的响声。尤其是碟子的飘飘荡荡、忽忽闪闪、磕磕碰碰,让观众扣心悬胆,唯恐那碟儿掉落下来,这才是真正的悬险了。这一台芯子上部的惊奇与下部的悬险组合成一幅独特绝伦的图画,不仅给人们视觉上以激昂威武和惊险奇特的感受,在听觉上也给人似高山流水动听悦耳的享乐,这也就是马踏青器芯子的艺术的精华所致。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不少人远从三原、富平、蒲城、渭南赶到栎阳专门欣赏县西村的马踏青器芯子,200多年来在栎阳盛演不衰。

  据县西村已故老艺人赵成财曾言,在清朝嘉庆初年(1769),县西村的社火组织名曰“西社”,西社的班主叫赵靖,是一位热心又肯钻研的民间艺人。为了提高芯子的艺术性和竞争力,经常和一些朋友切磋技艺,改良设备,在惊险方面努力探索。经过几年的集思努力,不断改善,最后终于成功地创造了马踏青器这一独有的艺术瑰宝。

  马踏青器芯子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关键在于如何将几百只磁碟粘贴在麻线上,每个碟底的粘贴面只有黄豆粒大小,要使瓷碟飘忽不定,而绝对不能掉下来。艺人们用上好的鳔胶,加上大蒜汁经过几次加温升热,才完成这一杰作。县西村从1796年第一代赵靖开始创制马踏青器芯子,这项工艺秘密单传至今,其第六代传人赵乾发,第七代传人赵广才,第八代传人赵余良都还健在。

  现今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娱乐形式的增多,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们文化观念的转变等原因,民间社火包括芯子这种娱乐形式全都逐渐暗淡下来。有些年份整年都不扮演了。在公益活动和群众娱乐活动方面经费严重不足,几乎所有民间社火无钱兴起。马踏青器这一特殊的芯子艺术也同样因为没有经费而近于枯竭。为此县西村的全体村民和栎阳地区热爱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士共同呼吁: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宣传民间艺术大力倡导大力宣传,特别要在资金上支持民间社火,支持马踏青器这一芯子艺术,使其不断改进和完善,向更惊奇、更完美的、更精艳的方向发展,走出陕西,走出国门,为三秦父老争荣,为中华民族争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