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五齐三酒与唐代以前的酒

  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西周的统治者以商纣王酗酒亡国之事为戒,开始实行酒禁政策,对于殷商遗民聚会饮酒则“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周书·酒诰》),采取坚决镇压的态度,并把酒的主要用途上升到礼的高度。“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诗·周颂·丰年》),可见酒已具有洽百礼的作用了。于是“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故成康(周成王、周康王)以下,天子无甘酒之失,卿士无酣歌之愆”,就连在田间一年到头为奴隶主们从事农业劳动的农夫们,在年终宴饮时也“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豳风·七月》)。

  周灭商后,还俘虏了商代专门制造酒器的长勺氏、尾勺氏和一大批精于酿酒术的手工业者,使得西周的酿酒业在殷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西周民间主要酿制和饮用的酒是“春酒”。

  《诗·豳风·七月》中的“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即说的是这种冬季酿制,及春而成的米酒。供西周奴隶主贵族们祭祀和饮用的酒则由专门的酿酒作坊制造。周朝设有“酒人”、“酒正”等官职,掌管酿酒的事宜和发布有关酒的政令。酿酒作坊酿制的酒主要是“五齐三酒”。五齐是泛齐、醴齐、盎齐、醍齐和沉齐的总称。虽说五齐三酒都是供祭祀用的酒,但是五齐尊而三酒卑。据《周礼·天官·酒正》所言,祭祀天地为大祭;祭祀宗庙为中祭,祭祀五祀为小祭,其所用的酒的规格和数量皆有区别。

  关于五齐三酒的酿制方法及其特色,《礼记外传》解释为:泛齐是因酒滓泛泛然而得名;俗称为白醪;醴齐是因酒汁与滓相同一体而得名,也称为甜酒;盎齐葱白色,也称为白醝酒;醍齐酒色红赤;沉齐也称为澄齐,因酒酿成后滓沉而得名;主要用于中祭;事酒也叫醳酒,因庙中祭祀之事用此酒而得名;昔酒,是久酿之酒;清酒,冬酿夏成而味醇厚者。其解释是含糊不清的。关于五齐三酒我们今天已很难考证清楚了。正如窦革在《酒谱·酒之名》中所说:

  酒人掌酒之政,合辨五齐三酒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沉齐;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此盖当时厚薄之差,而经(指经书)无其说,传注(后世解释经书的书)悉度而解之,未必得其真。

  但是仅仅从诸多规格不同的酒名一事上看,西周的酿酒业显然已较发达了。

  当历史进入春秋战国之时,祭祀、会盟用酒和各阶层人们饮酒的礼仪规格与限制越来越松。《庄子》里记载了“鲁酒薄而邯郸围”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楚宣王朝会诸侯,各路诸侯皆携带许多美酒前来,独独鲁恭公姗姗来迟,而且所带的酒既平常又量少,楚宣王对此大为不满,当场就发起怒来。鲁恭公回答:鲁国是周公的后裔,功勋在周王室。按周礼的规定,我送酒来已经是违礼破格了,你还责备酒薄,这不是欺人太甚吗?遂不辞而别,返回鲁国去了。

  楚宣王盛怒了。他马上调兵遣将,联合齐国一起讨伐鲁国。

  梁惠王一直想攻打赵国,但是因为害怕楚国干涉,不敢轻举妄动。这次看到楚国发兵攻鲁国,觉得机会来了,就趁机兴兵打到赵国,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通过这场因酒薄而引起的战争之事,可见当时周礼名存实亡的状况了。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酎酒,这是一种多次投米重酿而成的醇酒。《楚辞》中多次提到它,例如《招魂》:“酎饮尽欢,乐先故些。”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平山县发掘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时,发现了这类醇酒。在发掘现场,人们还能闻到这两千多年前的名酒所发出的扑鼻的酒香。

  战国时用黍酿成的黍醅(即黍酒)也曾风靡一时。《吕氏春秋·权勋》有“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谷操黍醅而进之”的记载。

  在我国南方,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用肉桂浸制而成的桂酒。屈原《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东汉王逸注曰:“桂酒,切桂置酒中也。”需指出的是,这种桂酒与后世用桂花酿制的桂花醑是两种不同的酒。

  在楚国,已经出现了冰拔冷酒,“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宋玉《招魂》)。酒浆用冰镇后一是可以延长酒的保存期限,不致酸败,二是在炎热的南方饮用这种冷酒可以解暑纳凉。

  据《楚辞》所记,这一时期有被楚国人称为“瑶浆”和“琼浆”的美酒。胡文英在《屈骚指掌》中是这样解释的:“瑶浆,白酒;琼浆,红酒也。楚人皆尚之。”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平民所饮的酒多是被称之为“醨”的薄水酒。这与贵族们所饮用的酎、瑶浆、琼浆、黍醅等美酒是有着极大差别的。

  两汉施行酒禁政策。汉律规定,三个人以上无故聚在一起饮酒,是要被罚金四两的。实行酒禁的目的有二,一是怕民众因喝酒而闹事,二是为了限制因酿酒而多用粮食。虽说汉代统治者一再下令禁酒,但是远比不上秦代严格。汉代除了灾荒年严禁外,一般的年景是可以饮酒的。尤其是上层统治者们,美酒佳肴是日日不断的。例如,身居丞相要职的曹参日夜饮酒,东汉的大儒郑玄也以豪饮著称,在达官贵人中,韩延年、卢植等人能“饮酒至石”。

  春秋战国时出现的酒肆,在汉代已更为普遍了。酒肆的买卖好,因而成了人们乐于经营的行业。司马相如携卓文君回到成都老家后,便“买一酒舍酤酒。而文君当垆,相如身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代的酿酒者们为了迎合人们好酒之习,纷纷潜心酿造美酒,这使传统的酿酒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些不同风味与特色的名酒出现了。

  百末旨酒:汉代一种有独特香味的名贵酒。《汉书·礼乐志》:“百末旨酒布兰生。”注曰:“百末,百草华之末也。旨,美也。以百草华末杂酒,故香且美也。”华即花,可见这种酒是以杂采百花之末而精心酿成的。

  洪梁酒:汉代南方出的一种美酒。据《拾遗记》:汉武帝因怀念宠妾李夫人而不可复得,容色愁悲。侍者“进洪梁之酒。酒出洪梁之县,此属右扶风,至哀帝废此邑。南人受此酿法。”

  宜城醪:汉代宜城(今湖北宜城南)所出的名酒。《周礼·天官·酒正》:“一日泛齐”,汉代郑玄注曰:“泛齐者,成而滓浮,泛泛然如今宜城醪矣。”泛齐是周朝供祭祀用的高级酒。郑玄把泛齐与宜城醪相提并论,可见宜城醪的醇美。

  麦酒:用麦子酿造的酒。《后汉书·范冉传》:

  “(范冉)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范冉为出任太守职位的好友送行用麦酒,可见这种酒的品类应很高。

  金浆酒:汉代一种用甘蔗汁酿成的美酒。《西京杂记》所引西汉枚乘《柳赋》有:“于是罇盈缥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原注曰:“梁人作薯蔗酒,名金浆。”薯蔗、甘柘都是甘蔗的古称。由此可知,汉代已经有了被人们称为“金浆”的甘蔗酒了。

  椒酒:用花椒籽浸制的酒。汉代风俗,元旦(正月初一)子孙向家长献椒酒。《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可见这种节令饮用的酒在汉代很普及。

  司湎酒:东汉时的名酒。窦革《酒谱》引《典论》:“汉灵帝末,有司湎酒,斗值千钱。”可见此酒的名贵。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战乱纷起的时期,道教的产生,玄学的盛行,佛教的传入,都对人们的饮酒之习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尤其是上层社会的人们)对酒产生了特殊的兴趣。虽说时有酒禁(如后赵石勒的禁酿和北魏太安年间的酒禁),但是总起来看是放纵饮酒的。如《晋书·阮藉传》所载:“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阮)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朝中奸臣)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可见,许多身居要职的上层人物酣饮醉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政治风险,其次才是个人的嗜好。与阮藉齐名,同为“竹林七贤”的嵇康也以嗜酒而著称。竹林七贤另一位成员刘伶,一生嗜酒如命,作《酒德颂》,对“礼法”公开表示蔑视。曾为彭泽令的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去职归隐后饮酒、种菊,赋诗,悠然自得。他们的饮酒之举与其哲学思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他们的饮酒风尚与其审美境界和精神内涵,对南北朝及其隋唐以后的文人阶层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如南朝诗人颜延之对阮藉的“越礼自惊众”、嵇康的“立俗迕流议”皆赞扬备至(见颜延之《五君咏》)。至于“酒仙”李白,“草圣”张旭等人受其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酿酒术长足发展的时期。此时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不同地区所酿制的名酒纷纷争彩斗艳。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北方民间制曲、酿酒的方法以及如何适当用曲、用水的诀窍。当时北方所酿制的酒,有用黍(大黄米)为主要原料酿制的神曲黍米酒、黍米法酒、河东颐白酒、桑落酒、黍米酎、清酒、柯柂酒等;用稻米(糯米、粳米)为主要原料酿制的笨曲白醪酒、酴酒、糯米酒、九酝春酒、冬米明酒、夏米明酒等;用高粱(包括秫米)为主要原料酿制的粱米酒、秫米法酒、白醪酒、愈疟酒、酃酒、夏鸡鸣酒等;用穄(即糜子)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的穄米耐;用粟(小米)为主要原料酿制的粟米酒、粟米炉酒等;还有加胡椒、干姜、五加皮等浸泡或酿制而成的胡椒酒、和酒,酒等。众多名酒的出现与制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时已能制造神曲、白醪曲、笨曲、白堕曲等。同时,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可知道一些在岁时岁令所饮用的酒。例如元旦饮用的椒酒、柏酒、屠苏酒;端午节饮用的菖蒲酒;重阳节饮用的菊花酒等等。另外,从这一时期的正史、笔记、野史、诗歌等文献里,也可以寻出一些富有特色的酒来。如:

  粱米酒:用高粱加曲以三酘法酿成的浓香型的酒。据《齐民要术》介绍,酿这种酒虽“凡粱米皆得用”,但以“赤粱白粱佳”,即以红高粱米或者白高粱米为最好。此酒无论“春秋冬夏皆得作”,用三酘之法酿成。就是按一定要求将酿酒用的高粱米分成三份,先把头一份煮成粥,加曲后在瓮中封泥后酿造。待曲发米消后,开瓮。再把第二份煮好的高粱米粥投进,后又投入第三次米粥。用泥再封好瓮口,酝酿十日后便成酒。酒成后,凡用红高粱的酒液呈赤红色,用白高粱者酒液呈乳白色。这种粱米酒酿熟后,“芬芳酷烈”,风味独特,饮用时但觉“姜辛桂辣,蜜甜胆苦,悉在其中”。五味俱全,堪称美酒。用高粱酿酒,古已有之。少康初作之酒即为秫酒。秫是高粱的一种,也称为秫秫。但是用三酘法酿成的粱米酒是自此而始的。

  桑落酒:此酒因在桑叶凋落时酿熟而得名。《水经注·河水》:“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齐民要术》介绍做桑落酒法是:“曲末一斗,熟米二斗。其米令精细淘净,水清为度。用熟水一斗。限三酘便止。”这种选料、用水、酿造皆精的名酒,自两晋后历代不衰。唐代郎士元《寄李袁州桑落酒》诗赞曰:“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可见此酒的名贵。

  和酒:加胡椒、丁香、干姜等浸泡而成的酒。《齐民要术》介绍做和酒法:“酒一斗、胡椒六十枚、干姜一分,鸡舌香(丁香)一分,荜拨(一种多年生藤蔓植物,其实为卵形浆果)六枚。”把胡椒、姜、丁香和荜拨盛在用绢制成的袋子里,然后浸在酒液中过一宿,第二天再用一升蜜调在酒液中便成。这种酒甜、香、辣味俱全,制法简便,颇受人们的喜爱。

  夏鸡鸣酒:北方普遍饮用的一种秫米酒。酿此酒仅用一宿便成,方法简便古朴,当与远古时所酿的秫酒法类同。此酒名前冠以“夏”字,可能是表明系采用传说中的夏朝酿酒法。《齐民要术》介绍夏鸡鸣酒法为:“秫米二升、煮作糜。曲二斤?合米和令调,以水五斗渍之。封头(用泥封酒瓮口)。今日作,明旦鸡鸣便熟。”因此称这种酒为鸡鸣酒。

  柏酒:汉代始兴起的元旦时饮用的一种用柏树叶浸泡的酒。《荆楚岁时记》:“(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正月初一后辈进椒柏酒之俗在《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当时人们相信元旦饮椒柏酒,能预祝在新的一年里,人人身体健康不生病。

  屠苏酒:汉代以后兴起的元旦时饮用的一种用药物浸泡的酒。《荆楚岁时记》:“(正月初一)进屠苏酒、胶牙饧。”据《四时纂要》所记,造此酒用“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右八味,锉,以绛(深红色)囊贮。岁除日(年三十)薄晚挂井中,令至泥。正旦(正月初一早上),和囊浸于酒中。从少起至大,逐人各饮少许,则一家无病。”

  九酝春酒:也简称为九酝酒,是一种重酿的美酒。这种名酒本是曹操家乡亳州所产,后来各地多仿照其酿酒法制作,使这种酒的名气大了起来。《魏武集·上九酝酒奏》云:“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据《齐民要术》介绍,酿此酒要用上好的稻米,清清的泉水和笨曲(一种上好的酒曲)。此酒腊月开始酿制,到春季乃成。酒熟后香醇适口,风味独特。据《唐国史补》:“宜城之九酝”可知,这种九酝春酒自汉末以来历代皆按方酿制,由于水质与酿酒原料和工艺的差别,到唐代宜城的九酝酒已名冠全国。

  擒奸酒:又名鹤觞、骑驴酒、白堕春醪,魏晋时洛阳所出的一种名酒。《太平广记》引《洛阳伽蓝记》说:“河东人刘白堕善酿酒。六月中时暑赫,刘以甖(一种腹大口小的容器)贮酒,曝于日中。经一旬,酒味不动(不变质),饮之香美,醉而不易醒。京师朝贵出郡者,远相饷馈。”因这种酒可以随人远行千里而不变质,当时人们给这种白堕春醪送了两个雅号,一是鹤觞,二是骑驴酒。关于擒奸酒名字还有一段故事呢:晋惠帝永熙年间,青州刺史毛鸿宾带着这种骑驴酒去上任。一天晚上遇上了一伙强盗,抢劫财物后又痛饮了毛刺史所带的酒,饮后皆烂醉,束手就擒了。当时的游侠们对此酒的评价是:“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从此后,擒奸酒的名字就传开了。

  菊花酒:九月九日重阳节饮用的时令酒,亦称为菊酒、黄花酒。此酒酿制法最早见于葛洪的《西京杂记》:“菊华(同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名菊华酒。”《荆楚岁时记》也有重阳节饮菊花酒的记载:“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南朝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糕饼),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一直传至近代。

  山阴甜酒:即今天的绍兴老酒,自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就在全国闻名。造这种酒的原料是当地产的精白糯米和麦曲,再用鉴湖十月至来年二月之水酿制。此酒酿成后,酒液澄黄透明,酒味甘甜醇厚。酿成后少则贮存三年,多则一二十年,而且越陈越香,久藏不坏。南北朝时,以银瓶装的陈酿山阴酒已享盛名。梁元帝《金楼子》中说他小时候读书时,“有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边读边饮,是一大趣事。唐宋以后,绍兴酒更享盛名,其品种也越来越多,有被称为“女儿酒”的花雕酒;有用红曲酿制的状元红;有因在酿酒过程中再加糯米饭重酿而成的绍兴加饭酒和香雪酒、摊饭酒等等,皆各有特色。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