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夺门之变”以身殉国

景泰帝自己虽已亲王的身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其接班人并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英宗的儿子、他的侄儿朱见深。景帝陵这是在他当皇帝之前就已经立的太子。为了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景泰帝在景泰三年(1452)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景泰帝以为父子承传皇位应该是没有问题了,由“土木之变”引发的困厄似乎也该烟消云散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不走运的景泰帝却又遭受了另一场灾难。一年多后,新立的太子朱见济忽然夭折,皇储之事再次让景泰帝大伤脑筋。景泰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再也没人可以继立为太子了。本来,在废朱见深时,有些官员出于维护封建统序的想法,对这件事颇有微词。现在朱见济一死,他们又纷纷请求恢复朱见深的太子地位。但是,景泰帝无意传位给朱见深,对那些官员的请求不予理睬。同时,他更加强了对南宫太上皇朱祁镇的监视与控制。英宗朱祁镇好不容易回到北京,但日子并不好过,景泰帝十分担心其兄夺其皇位,迎回之后,使居南宫,开始了对他实际上的软禁。景泰帝不许朝臣拜见英宗,也不许英宗与大臣私自往来。在“土木之变”之前,朱祁镇毕竟已做了14年的皇帝,在瓦剌军中只有一年左右的光景,“虎走威犹在”,他对群臣的影响的确是难以忽视的,景泰帝不得不防。

时至景泰八年(1457),朱祁钰一病不起,东宫太子还未确定,这引起了群臣的焦虑,景泰帝坚持不肯放弃帝位。于谦率文武大臣日日上疏请求尽早定东宫储位,可景泰帝迟迟不予答复,只答应正月十七日上朝时定议。此时,朝中以石亨、徐有贞为首的一些不得志的军人、政客,还有王振的余党、宦官曹吉祥等,企图利用景泰帝和英宗兄弟间的矛盾,发动宫廷政变。他们一起密谋策划,要趁景泰帝正在病中,迎英宗朱祁镇复辟,事成之后,论起迎复之功,自然人人都可加冠晋禄。计议已定,他们就在正月十六日半夜之后,以边官报警,应加强警备,以防万一为名,带兵千人进入皇宫,直奔软禁英宗的南宫,撞门毁墙,接出英宗,拥至奉天殿升座。当时文武百官正在朝堂等候景泰帝视朝,徐有贞对众人大呼:“上皇复位矣!”胁迫众官员进殿贺喜。事出仓猝,众官员一时摸不着头脑,十分惶恐,又见大殿上坐的果真是太上皇,只得列班朝贺。这一场宫廷政变就这样成功了。历史上称它为“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英宗复辟后,废景泰帝仍为王,并把这一年改为天顺元年,病中的景泰帝被迁到西宫,没过几天就死了。也有说是被害死的。至于景泰帝究竟是怎样死的,成了明史上的一个疑案。景泰帝死后,被以亲王的礼仪葬于西山,其妃嫔也被赐死殉葬。

“夺门之变”后,于谦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其实于谦并没有公开反对英宗复位,但是英宗复出自然要小试牛刀,杀一儆百,以重现往日的威严;策划“夺门之变”的几个人也想借机证明自己行动的正当,同时震慑文武百官的不满情绪,于是,于谦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牺牲者。原来,这个策划南宫复辟的徐有贞就是当年主张迁都的徐理。他因为南迁的建议受到于谦的斥责和众人的耻笑,名声不好,才改名为徐有贞。后来,他又要求于谦在景泰帝面前推荐他当国子监祭酒,但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自然怀恨在心。“夺门之变”后大权在握的徐有贞为雪耻报仇,自然首先从于谦开刀。另一发动政变的头子石亨本是一个犯罪的军官,因于谦起用,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了战功,升了官。德胜门之捷,石亨的功劳不如于谦,事后却被晋封为侯,他自己心中惭愧,就上疏为于谦请功,并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千户。于谦坚辞不受,并上疏说:“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及私恩。且石亨身为大将,不闻举荐一个幽隐,提拔一个行伍微贱以补军国,而独荐臣之子,于公议过得去吗?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在这件事上,石亨深恨于谦,并且埋怨于谦约束太严,自己不能肆意横行,内心甚为不满。石亨的侄儿石彪贪婪横暴,受到于谦的弹劾,因此,石亨对他更加仇恨,早欲伺机报复。太监曹吉祥也为平日受到制约,不能擅权,对于谦不满。加上于谦平时约束严格,纪律严明,不管是什么人,哪怕是勋臣宿将,只要违反纪律,均按法处分,因而,一些小人对他既畏惧,又切齿痛恨。故他们群起而攻之,使于谦成为众矢之的。

徐有贞等人唆使言官诬蔑于谦阴谋迎立襄王(英宗的叔父)的儿子为太子,定于谦为“谋逆”死罪。卷疏上报英宗,英宗本人也觉处置太过,说道:“于谦实有大功于国家。”徐有贞迫不及待地上前言道:“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闻听此言,英宗顿时语塞。

这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英宗的心,这位重新复出、颇有喜色的君王登时回想起“土木之变”后自己亲身经历的种种不堪回首的日子。他自然不会忘记于谦那著名的“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英宗没有将由宠任王振而使王朝百姓惨遭涂炭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却把自己所受的磨难归咎在于谦身上。他对于谦的仇视是可想而知的。于谦是不欢迎他朱祁镇作皇帝的,“夺门之变”可以说是非法的叛乱,如不横下一条心,这皇帝宝座怎么坐得下去呢?想到这里,英宗杀机顿起,命将于谦等人在东市处斩。

面对莫须有的诬陷与栽赃,面对无耻之徒的挟私报复,于谦并不是不想抗辩与申诉,但他心里明白,自己是逃不过英宗这一关的。同样,满朝文武大臣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他们之中虽不乏良知未泯之士,但谁也不敢在此时抗颜强辩,为于谦鸣不平,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与于谦一起拥立景泰帝,在对待英宗的态度上也是模棱两可,他们同样害怕英宗追究。因此,于谦之死,从根本上说是有关皇帝废立的政治问题,拥立并忠于景泰帝的于谦在英宗复位之后,只有死路一条,这也是素称“刚烈忠义”的于谦无奈的结局。他保全了社稷,却无法保全自己的性命。

应该承认的是,在奉迎英宗的问题上,于谦确实犹豫再三,同样着眼于江山社稷,在选择的天平上,于谦是倾向于景泰帝一边的,他对英宗的昏庸与妄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也就在这一点上,于谦为自己掘下了危险的陷阱。在封建王朝中,只有专制帝王对其臣子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而不存在臣下选择帝王的自由,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这就是于谦悲惨结局的症结所在!

在杀害于谦的同时,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官僚又大搜所谓于谦党人,榜示天下,把于谦平时举荐、重用的一些官员、将领加以杀害、谪戍、罢官。一些希图取宠上爬的卑鄙小人无不以攻击于谦为进身之阶。这样还不够,他们又大改于谦创立的一些制度,连团营也被罢废,恢复原来的三大营。由于发动“夺门之变”之功,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佞臣得到英宗的重用。这些小人得志之后自然忘乎所以,擅作威福,曾横肆一时。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宗复辟后,思念王振,下诏恢复王振的官位,并以木头刻成王振的形状,招魂安葬,祀其牌位于智化寺,赐其祠名为“精忠”,英宗这种是非颠倒的行径真令后人悲叹!

但是,乌云遮不住太阳,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奸佞乱臣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于谦后来也得以平反昭雪。明宪宗借用李荐之语赞于谦曰:“皇天后土,鉴生平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明孝宗弘治帝以为于谦“能为国家建大议、决大事而成非常之功”。明神宗万历帝以于谦“有鞠躬报国之节,有定倾保大之勋”,谥曰“忠肃”。后又“祠于谦‘忠节’”。于谦被尊称为“于忠肃公”,受到后人的景仰。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