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5.腐败:无法遏制的毒瘤

  公元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发生了一件震撼朝野的大事。

  昔日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严嵩被削职为民,其独生子严世蕃被斩首,家产被抄,查抄黄金高达三万二千九百余两,白银二百二万余两,田地二万七千余亩,至于其他玉带、玉盘、金壶、珍珠冠等物件高达上千件,一时间,嘉靖皇帝震怒,朝廷上下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讨严”政治运动。

  这位被世人指作明朝第一大奸臣的严嵩,风光不再,倒台之后,身败名裂,沦为庶民,在他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只得在自己祖坟旁搭一茅屋,寄居而食,两年后,八十七岁的严嵩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嘉靖一朝,几乎长达半个世纪里,明王朝日渐衰靡,皇帝本人长年深居后宫,修道炼丹,不理朝政,官场日趋腐败,贪污成风,道德沦丧,如同毒瘤般疯狂增长,吞噬着这个貌视强大的帝国。

  朝廷上下一片污浊,官员们相互倾轧,一个首辅大臣倒台,另一个首辅取而代之,他们都是踩着前任的尸骨登上历史舞台。

  大贪官严嵩倒台了,新的首辅大臣徐阶上来。之前徐阶一直对严嵩唯唯诺诺,扳倒严嵩后,为彰显严嵩专权之过恶,表明自己执政的方针,在世宗所赐直房的壁上,书写了三句话:“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大义凛然,似有忠肝义胆。徐阶担任首辅期间,力主平叛倭寇,重用贤才,朝廷上下为之一振,尤其在嘉靖要杀海瑞时,徐阶力谏不可,挽救了这位清官的性命。徐阶任首辅多年,两朝元老,人称“徐阁老”。

  然而,这位以“廉政”著称的老臣也步严嵩后尘,贪赃枉法,侵占田产,纵容子女亲戚胡作非为,“大治产业,黩货无厌,财货将等于内帑,势焰熏灼于天下”。隆庆年间,在徐阶家乡松江,徐家巨额田地,数量多达四十余万亩,资产究竟有多少无法统计,这些田产多数以“投献”为借口,强占周围农民的。徐阶家乡的人民愤恨不已,纷纷状告这位昔日首辅,乃至几年后任该地巡抚的海瑞惊呼:“产业之多,令人骇异!”相比较下,以严嵩之贪名,只不过有二万余亩田地,而颇有廉名的徐阶拥有的却是四十余万亩,相差二十倍!真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徐阶下台后,高拱继任首辅。上台之后,高拱励精图治,不几年内,政绩卓然,办事有胆有识。然而很快,高拱也变得专横跋扈,目空一切,“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之辟易”,与朝臣关系越发恶劣。高拱初年尚持廉操,几年后就迅速腐化,常常对手下人说:“日用不够,该怎么办?”手下大臣、门生纷纷贿赂、进献,谄媚回答:“这些钱财物品请您笑纳。”(“其门生、亲串颇以贿闻”)

  隆庆帝驾崩,万历帝即位,高拱又被整下台。继任的首辅是张居正,这位大臣是中国著名的改革家,也是深谙权谋的政治家,和前几位首辅大臣一样,他也是通过把自己的前任高拱整倒,从而获得独揽大权的地位。

  在张居正的锐意改革下,大明似有蒸蒸日上景象。他深谋远虑,重用贤能,治理黄淮,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又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在国防上颇有建树。明朝中叶的衰竭颓势,经过张居正的变法改革,又重新出现振兴的曙光,乃至后世有人称他为“宰相之杰”,实不为过。

  当然,历史再一次重演。作为文官群体中的一员,张居正同样大权独揽,打击异己,甚至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虽然这位首辅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严厉打击腐败,但自己贪污起来从不在话下,在辽王被废之后,张居正将其府宅据为己有,又有湖广巡抚汪道昆、赵贤等为讨好张居正,用公款为之营建私宅,张居正也欣然接受。越到后来,越凭自己的关系提拔人,自己也得了不少好处,《明史》载张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

  当然,比起前任几位首辅,张居正无疑使国家得到了巨大发展,因此威望颇高,手下依附的群臣也多如牛毛。

  公元1581年,万历十年的春天,张居正患重病,急坏了朝中大臣,上自六部尚书,下至门吏,纷纷设道场为首辅“祈福”,上百位官员置本职工作于不顾,日夜奔走,在政府机关的门前广场,烧香磕头,京官们夸张媚上的举动在全国引起反响,紧接着,各地的封疆大吏也都纷纷效仿,“百官并斋醮为祈祷”。

  然而文官群体的“祈祷”并未能给张居正带来福音,几个月后,这位权倾朝野的首辅病逝,朝廷的态度迅速转变。很快,言官们口诛笔伐,纷纷弹劾张居正贪污受贿,明神宗万历皇帝下令抄家,并剥夺了张居正身前的荣耀,以其大罪诏告天下。张居正家抄出“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那些原来巴结的官员立马一变,争先恐后把张家门封了,以此邀功,乃至于张家老小困在府内,十多天之后,打开门才发现饿死了十几口人,“子女多遁避空室中,饿死者十余辈”。

  张居正的几个儿子被严刑拷打,大儿子不堪受辱,上吊自杀,二儿子投井绝食,自此这位政治改革家身前荣耀一扫而光,成为天下人唾骂的对象。万历皇帝“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还声称本要把张居正剖棺戮尸,念及他对国家有功就姑且免了,他的弟弟等亲人全被发配流放。

  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帝国的中枢首脑一个个倒台,背后是上千万两的黄金白银、田产家财,让天下人瞠目结舌,蓦然间发现,这个世界,其实什么都不值得相信。

  上梁不正,下梁自然就歪,在学习首辅们“厚黑学”方面,官员们是非常积极的,他们一面高唱儒家仁义的大道理,一面马不停蹄地捞取钱财。此后的内阁大学士在贪贿方面更是有恃无恐,如大学士张位初入翰林时颇有名望,但很快他就“黩货如蝇,每次讨缺不下数十,多者千金,少者数百金”,沈一贯辅政万历朝有十三年,家中“货财如山,金玉堆积”,沈一贯下台后,继任的朱赓更是贪婪,贪污受贿使其暴富,以至于“富至八百万”。

  中央朝廷里的官员们,一个比一个贪,上行下效,全国各省地方官也搜刮民财。所谓敛财,颇有门道,每年各省地方官都要进京,总要到各个熟悉的京官府邸去拜见,少不了要孝敬,巴结一下上司。这种孝敬称为“冰炭敬”,夏天天热要送冰给中央高官消暑,冬天天寒要送木炭供给取暖,但没有谁会真的拉上几车冰和炭,都会换算成银两,数目多少凭自己的“孝心”来定,于是京官受贿、地方官行贿就进入了这种明目张胆的系统里。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就职礼、年礼、节礼、寿礼等定规定制,少则千两白银,多则上万两银子,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央高官的口袋里。地方官们大肆行贿,自然得到了上司的青睐,反过来他们在当地就更拼命搜刮民财,捞取油水,最终受苦的是百姓。

  所谓“以远臣为近臣府库,又合远近臣为内阁府库,开门受贿自执政始。”京城官员、地方各级官员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贪污受贿网络,层层递进,直到朝廷的政治中心——内阁,像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内阁首辅,一旦查出巨额贪污,牵连的就是上百上千个下面的官员,整个官场都引起剧烈振荡。

  儒家学说到明朝后期已经彻底沦为“假道学”,被当做官员们沽名钓誉的政治资本。那些在朝廷上自我标榜的道德君子们,其实不知背地里捞了多少好处,即使是有“君子”美称的东林党人,也不纯净。

  前面已提到过,东林党人活跃于万历、天启年间。他们在攻讦异己、口诛笔伐之余,对国家社稷最大的“贡献”是反对矿税。何为矿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兴起,许多中小地主改行开矿挖煤,私设矿场,赚得大笔金钱利润,神宗万历皇帝发现这些新兴产业都未纳入国家纳税范围,于是开始对矿场收税。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万历帝任用太监做特使,导致横征暴敛,大肆勒索,许多刚刚起家的小农资本家被逼破产,全国工商业经济下滑。

  以李三才为代表的东林党抗议皇帝的政策,上书请求免去矿税,他们的理由是要保护百姓、保护新兴产业。人们因此认为东林党人忧国忧民,是国之栋梁。其实,作为以江苏无锡为主体的东林党,许多成员都出生在这片经济发达的富裕之家,他们在当官之外,本身就是中小地主兼营工商,有的家庭是盐商出身,有的是官僚地主兼营工商业,有的虽非工商业者出身,其社会关系却与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直以来,开矿、经商在明朝都不收税,官僚商人们得到的利润常常高得惊人,当万历帝要征税时,无疑触动了东林党人的利益网,所以他们打着“为民请愿”的幌子最为积极。

  这其中,反对矿税最激烈的东林党人李三才就是典型,他不仅是朝廷要员,更是大运河漕运枢纽“北京—通州”这一带商人的总头目。他生活奢侈、大肆挥霍在朝廷中已不是什么秘密,据说他的家产多达四百七十万两白银,相当于天启年间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

  这些自诩“清流”的东林党自身其实是商业集体的代言人,他们靠开矿、漕运、工商经营取得极大利润,而明神宗下令要从中收税,无疑激起了这些人的强烈反对。从万历二十五年开始的矿税,一直到万历后期,要求取消工商税的大臣中,东林党人是叫得最响亮的。

  如果要以此称赞东林党人“为国为民”,那实在是太高看这群人了,他们当中,更多是站在自己群体的利益做事。至于除此之外的政策,从万历到崇祯,数十年间未见东林党人有过什么利国利民的贡献,只是年复一年地与其他政治派别吵闹不堪、相互倾轧。

  整个明朝的官场都陷入“钱”的旋涡中,有的人私下暗地里大肆捞取,有的人明目张胆要求暴利合法化,一幕幕你攻我讦、口诛笔伐乃至慷慨大义、正气凛然的闹剧上演。

  明王朝最高层的政治核心都已经贪污腐化成这个样子,至于地方上千千万万的大小官吏,更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从正德以后,到嘉靖、万历年间,贪污已经被全社会“合理化”,几乎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

  纵观中国历史,西汉时期民风淳朴,机构精简,从东汉到隋唐时期是“贵族政治”,精英执政,两宋的官员待遇优厚,政治宽松,只是到了明朝,随着帝国人口增加、机构臃肿,市场经济萌芽催生,这时人心浮躁,官场“潜规则”真正开始普及蔓延,乃至成为“常态”。各种常例、摊派、乱收费、土政策层出不穷,官员们想方设法地敲诈下层,最终倒霉的是平头百姓。腐败侵蚀了整个社会机体,像癌细胞一样扩散,从最高层的皇帝开始,就设自己的内库,靠增加矿税、工商税等手段大肆敛财,挥霍享乐,下面的官员们纷纷效仿,层层剥削,买官卖官,如同市场交易,办一件事需要多少贿赂,有公开的明码标价。

  明朝中叶后,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已经彻底堕落。有一部分人,如前章所说,沽名钓誉,通过“逐名”的手段来达到自己升官的目的,更多的人,则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大肆贪污,暗地里暴发起来。

  明朝初期,朱元璋就一再强力打击贪污腐败。为了肃清吏治,朱元璋不惜采用耸人听闻的血腥手段:凡贪污六十两以上者,均斩首示众,而且还要把人皮剥下来,里面填上干草,摆到官府公堂对面,用来警告继任者。

  后来,见此举仍不能制止贪污,又规定,“今后犯赃者,不分轻重皆诛之!”只要是贪污,即使只有一两银子,照杀不误!

  在著名作家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一书中,对朱元璋执政时期有详细的描述:

  在朱元璋看来,别的罪过都可恕,只有贪污,一个也不能饶过。他制定了残酷的惩贪法律,规定凡贪污六十两以上者,均枭首示众,而且还要把人皮剥下来,里面填上干草,摆到官府公堂对面,用来警告继任者。后来,见此举仍不能制止贪污,又规定,“今后犯赃者,不分轻重皆诛之!”只要是贪污,即使只有一两银子,照杀不误!除了杀头之外,朱元璋还制造出抽肠、刷洗、锡蛇游等骇人听闻的酷刑来惩罚贪污犯,一时之间,洪武皇帝的治下如同地狱再现,几乎全国每个县的县衙里都摆着一个皮人,全国杀掉的官员十数百万。上自自己的义子干儿,皇亲国戚,下至无品级的胥吏,只要稍涉贪污,一个也不放过。

  在这样的严刑峻法下,明帝国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的地方官员,从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九年,十九年间,或者任中被杀,或者任中被罚,竟然没有一个做到任满的!有些衙门,因为官吏被杀太多,居然没有一个人办公。为了政府运转,朱元璋只好开恩,叫那些官员“戴死罪、徒流办事”、“戴斩、绞、徒、流刑在职”,叫他们死刑缓期执行,带着镣铐在公堂办公。

  纵观千年历史,朱元璋是惩治腐败最严厉的帝王,然而他的朱明王朝却也是中国历史上腐败最严重的时代。老年的朱元璋曾经感叹,为何天下贪官杀不尽,他不知道,正是他一手缔造的明王朝低薪政策,造成了中国社会贪污严重的现象。

  此后的清朝,也效仿明制,官员俸禄颇低。乃至于中国明、清两代社会是腐化最严重的时代,最终成为葬送封建王朝的一个不可遏制的毒瘤。

  §§五 落日余晖的帝国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