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三、保护神崇拜:龙崇拜的整合形式

在中国各民族历史上,龙不仅被奉为自然神,而且还被奉为保护神。保护神理念是图腾观念和自然神观念相互整合的产物。龙图腾的基本特征是相信人和龙有神秘的血缘亲属关系,相信龙能护佑人们平安和人丁兴旺;而龙作为自然神,则主要是相信龙具有主宰雨水的神职。然而,在古今不少民族和地区中,龙神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神性。人们相信龙既能保佑平安,又能行云播雨,只要奉之为神,祭祀它,祈求它,它就会保佑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这种观念可称之为龙的保护神观念。根据崇奉者的范围来看,保护神观念又可分为三类:民族保护神、地域保护神和家庭保护神。

(一)民族保护神

民族保护神即全民族均奉龙为保护神,有祭祀场所和祭祀日期。在古代,不少民族都奉龙为保护神。

如前所述,夏族所崇奉的龙神,并不是纯粹的图腾,而是兼有图腾和自然神特征的保护神。第一,史籍有不少关于夏代有龙瑞的记载。《史记?封禅书》:“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礼纬含文嘉》:“禹卑宫室,力乎沟洫,百谷用成。神龙至,灵龟服,玉女敬养,天赐妾。”《路史?后纪十二》:“乘龙降之,(禹)乃命范成光、郭哀御以通原。”古代人们往往把龙出现视为吉祥,并因而奉之为神。第二,夏人的器物上多以龙饰。例如,夏人的勺把上雕刻有龙头,《礼记?明堂位》:“其勺,夏后氏以龙勺。”郑玄注:“龙,龙头也,疏通刻其头。”孔颖达疏:“夏后氏之龙勺者,勺为龙头。”夏人的悬钟的木架上也刻有龙。《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古代悬挂钟磬鼓的木架)。”孔颖达疏:“夏后氏之龙??者,谓??之上以龙饰。”第三,夏人的旗帜上绘有龙。《诗经?商颂?玄鸟》:“龙旗十乘,大?是承。”(龙旗车儿十辆,黍米高粱献上)刘城淮认为,打着龙旗去给商王进贡的是原夏部落。第四,不少学者认为,禹的名字为龙蛇名称,以龙蛇为名,表明他是龙族之人。第五,传说应龙为黄帝的雨神,大禹时代,应龙又帮助禹治水。则应龙也是禹的雨神。凡此种种,龙当是夏族的保护神。

龙也是周族的保护神。第一,周人旗帜上绘龙。《周礼?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旗……王建大常,诸侯建旗。”郑玄注:“王画日月,象天明也。诸侯画交龙,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也。”日月象征天,周王是受命于天的天子,周王旗上的升龙降龙象征周天子升降于天地之间,而诸侯之旗画的升龙降龙,只代表诸侯上朝下朝。第二,周天子穿龙衮。《礼记?礼器》:“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周王及诸侯旗帜上均绘有龙,天子穿龙衣,说明周族以龙为保护神。

秦族原是崇鸟的,《史记?秦本纪》说,秦族的女始祖名叫女?,和商族女始祖简狄一样,吞玄鸟卵而怀孕,生下大业,成为秦族祖先。鸟可能是秦族的图腾。后来,由于受夏族和周族的影响,他们也崇拜龙,并以龙为保护神。其证有二:一是秦族有龙瑞之说。《史记?封禅书》:“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二是秦始皇被称为“祖龙”。《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21)的秋天,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突然有一位奉璧人挡着道路并对使者说:“为吾遗?君”,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原因,但人忽然不见了,只见他留下的玉璧。所谓“祖龙”,“集解”引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又引服虔曰:“龙,人之先象也,言王亦人之先也。”又引应劭曰:“祖,人之先。龙,君之象。”也就是说,自秦始皇开始,就已经把龙与帝王联系起来,把帝王说成是龙的化身,龙是帝王的象征和保护神,同时也是秦族的象征和保护神。

汉代之后,汉民族居住的地区普遍崇龙、祀龙。数千年来,龙的观念、信仰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龙子龙孙”“龙的传人”“龙种”等意识世代相传;“龙王”“龙宫”以及与龙有关的各种传说绵延百世;专门祭祀龙的节日几乎无处不有;祭龙仪式形式多样,因地而异;民间各种龙舞、舞龙灯活动经久不衰;龙的形象随处可见;以龙命名的地名、水名、池名、潭名不计其数,遍及全国;带有“龙”字的人名更是难以尽数。这些都说明龙成为汉民族的保护神。

龙也是匈奴族的保护神。第一,每年有祭龙习俗。《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每年于五月到龙城祭祀龙及天地鬼神:“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后汉书?南匈奴传》则说每年三次到龙祠祭祀:“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史记》所载匈奴所祭的“先”,不能理解为人祖先,而应理解为图腾祖先。司马迁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如前所述,夏后氏崇龙,以龙为图腾祖先和保护神,其后裔匈奴也继承夏后氏的遗俗,不过其所奉龙已不是纯粹的图腾祖先,而是兼有图腾和自然神性质的保护神。《史记?匈奴列传》“索隐”引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匈奴有专门祭龙的圣地,《史记》作“茏城”,《汉书》作“咙城”,《后汉书》作“龙祠”。清人丁谦说:“曰龙庭,曰龙城,曰龙祠,名虽异而地则同。”并说:“考单于庭南有泊,曰台鲁儿和赫,相传为龙所潜,故于五月祀之,并祭其先及天地鬼神也。”其龙城或龙祠最初当是主要用来祭祀龙神的,当天神观念产生之后,既用来祭祀龙神,同时也用来祭天神和地神。第二,匈奴习俗有“龙忌”。闻一多说:“《淮南子?要略篇》:‘操舍开塞,各有龙忌。’许注曰:中国以鬼神之事曰‘忌’,北胡南越皆谓‘请龙’。《后汉书?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晋染胡俗最深,故也有龙忌。”冬天寒食一月,当是由于龙蛇冬眠之俗所致。龙蛇冬眠时不食不动,而龙蛇很怕烟火熏,因而象征性地在冬天不生烟火一月,以示对龙蛇的尊敬。第三,匈奴以龙蛇自比。闻一多说,《晏子春秋?谏下篇》曰:“维翟人与龙蛇比。”《吕氏春秋?介立篇》:“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有龙于飞,周编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亟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盖之,桥死于中野。’悬书于公门而伏于山下。”称君为龙,臣为蛇,也是胡俗,即所谓:“维翟之人龙蛇比。”人与图腾等同或相比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人们把自己完全与图腾等同,一个袋鼠氏族成员对考察者说:“袋鼠与他是同一个人,给他照的照片显现出袋鼠的形象。”巴西北部的波罗罗人奉金刚鹦鹉为图腾,考察过该部落的卡尔?封?登?斯泰年(Karvonden Steinen)说:“波罗罗人硬要人相信他们现在就已经是真正的金刚鹦哥了,就像蝴蝶的毛虫声称自己是蝴蝶一样。”“他们这样说,是想要表示他们与金刚鹦哥的实际上的同一。封?登?斯泰年认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既可以是人,同时又可以是长着鲜红羽毛的鸟,但是对于‘互渗律’支配的思维来说,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任何困难的。”所以,介子推以龙蛇自比,当是图腾观念的残余形式。据上三点,我们认为,匈奴是以龙为图腾和保护神的。

龙是各地苗族的重要崇拜对象之一,具有民族保护神的实质。在黔东南苗族的宗教观念中,龙最初没有兴云布雨的神性,而是与人有血缘关系的守护神,湘西苗族有一美丽姑娘米黛与龙子化身的男子结婚而繁衍今“大龙”姓族的传说。另外,苗族普遍传说伏羲、蚩尤是苗族的祖先。前已述及,伏羲、蚩尤均以龙为图腾,说明苗族祖先确以龙为图腾。然而,后来苗族不仅相信自己与龙有特殊的关系,而且还相信龙主宰雨水。据传说,古时候,“龙”是跟着苗家走的,和苗家住在一起,守护着苗家。他们认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寨平安、添福添寿、事事顺心,是龙神的恩赐。如苗族遇到特大丰收、大兴土木、添子添孙、添福添寿的时候,一般都要举行接龙仪式。若有人对龙不恭,或于无意中有所亵渎,龙便离开村寨,到高山顶上或其他地方去居住。一旦失去龙神的护佑,就会村寨不宁、家道不盛、五谷不丰、病害或瘟疫不断。这样,就要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接龙,即把龙神请回来和苗家住在一起,以驱邪赐福、兴雨除旱、保五谷丰稔。

(二)地域保护神

地域保护神即某一地区或某一村寨的保护神。人们相信某一种龙与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一种神秘的联系,因此,每一个地区或每一村寨都有自己的龙神。

在东南吴越地区,龙崇拜信仰既深且广。在吴越人的心目中,龙是“神力伟大的神,它不仅是个司雨的神,而且是对人的生老病死、养儿生男、财运通达等无不相关的万能神。正如奉化俗谚所说:‘新年龙进村,消灾保太平。新年龙盘门,吃用勿用愁。新年不见龙,全年穷跟人。新年田头不过龙,晒煞河底老虾公’。”在他们看来,“正月舞龙,龙保平安,去灾避邪;干旱季节舞龙,龙驾云施雨;秋收季节舞龙,龙保五谷丰登。”龙的信仰遍及整个吴越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村村有龙王庙或龙王殿。每一个龙王庙或龙王殿所崇奉的龙均不相同,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象山县卷》记载,该县传说中的龙有55条,各地各村的龙均不相同,如西周土桥青龙,西周土上太子龙,下沈港鲤龙,儒雅洋蒙顶山白龙,泗洲头东岙泥鳅龙,等等。在浙江绍兴东湖箬篑山则崇奉白龙,传说这条白龙是村子里一个名叫阿囡的姑娘吞了龙珠变的。白龙一来,村里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杭州和萧山靠钱塘江一带地方崇奉乌龙,传说乌龙是杨梅岭上的一个名叫喜儿的十二岁小孩吞了龙珠变的。乌龙住在东洋大海里,惦记着父母和乡邻,每年都要到家乡来行雨。人们也感激想念乌龙,每年清明节前后,落头一阵春雨时,家家户户都要在镬灶洞里烧一捧柴草,从烟囱里冒一股黑烟上去,让乌龙认得这是它自己的家乡。浙江北部的苕溪两岸地区崇奉一条小龙,传说这条小龙是一个妇女生的,长大后飞上天空去了。此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会飞来降云播雨,使乡亲们获得丰收。长兴一带的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的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布龙。这就是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以示纪念和庆贺。

黑龙江沿岸的人们崇奉的则是黑龙。传说很早以前,黑龙江的名字并不叫“黑龙江”。江里住着一条白龙,这条白龙为非作歹,常使江水泛滥,冲毁房屋,淹没庄稼。因而东西几千里,两岸少人烟。后来,从山东来了一个龙化身的黑小伙子,名叫秃尾巴老李。这个黑小伙子化身为黑龙与白龙交战,在众人的帮助下,把白龙赶走了。黑龙留在了这条江里。以后,人们便把这条江取名黑龙江。此后,江水不再泛滥成灾。直到现在,黑龙江上还有一条乡规,每当开船的时候,艄公先问:“船上有山东人吗?”坐船的不论哪一个,只要应一声“有”,艄公就开船。据说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也会平安无事。

广东西江一带奉龙母为河神,并建有龙母庙,定期拜祭。传说她年轻时在江中捞起一个蛋,蛋壳裂开出来一条小龙,和她一起生活,形影不离,十分亲热。西江也从此变得风调雨顺,鱼虾满河。这位渔家女死后,西江的渔民就在这里建起了一座龙母庙。此后,船只在西江上遇到风浪或碰到礁石的时候,就会看见渔家女和这条小龙来搭救他们。

白族盛行本主崇拜,所谓“本主”,也就是村寨的保护神。在白族各村寨的本主中,有不少是龙或人化身的龙。据宋恩常等人的调查,白族本主为龙神者有:宝林本主庙,供奉白那坨龙王,相传其龙为青龙。长发村供奉的本主也是龙,亦称龙王。应海庙本主为龙王太子。山西村本主称东海龙王。西羊厂白族本主为水府龙王等。风翥村本主为赤子老公公,又称赤子龙王,等等。据张锡禄等调查,鹤庆县石各村寨以龙为本主:“黄龙爷爷”为姜官屯、北桥头村和水路铺的本主;“介嫫龙王”,即母鸡龙王,又叫“小白龙”,为小水?村本主;“黑龙大爷”为高家营、积德村、长康铺的本主;“黑龙二爷”为赵屯、须榜村的本主;“黑龙三爷”为田屯本主;“温水龙王”和“温泉圣母”为化龙村、高家登等村的本主;“羊龙老爷”为桃树河、新科村、松树曲、邑头村本主;“白龙老爷”为河头村、三义村本主;“黑龙水德润恩治域昭帝”为南邑村、北邑村、纲常河本主;“马耳龙神”为雪鹿村本主;“应水龙王”为波罗村本主;“龙女三娘”为上登村本主;“黄龙太公”为栗木阱、大龙潭村本主;“小黑龙”为水寨村本主;“青龙太子”为逢密村本主。

云南哈尼族一些村寨奉龙为保护神或寨神。金平县哈尼族每个村寨都在寨头和寨尾各选一棵巨树作为龙的象征,寨头的为公龙树(厄阿玛周),寨尾的为母龙树(木图周)。正月祭祀公龙树,祭时杀公猪一口,各户派男性一人参加。三月祭祀雌龙树,亦叫祭小龙,祭仪与祭雄龙同。红河县哈尼族每寨也有龙树,他们认为龙能保佑全村“人畜健康兴旺,不遭灾难,不得病”。元阳县哈尼族在建寨时,“首先要在寨址上方种植‘龙树’――一般为麻栗树或万年青树,作为一寨之‘本’。龙树神作为全寨人的护卫神,它司管着:(1)是否风调雨顺;(2)是否人畜平安;(3)是否子嗣发达。”

据孙官生调查,多数哈尼族村寨都有祭龙的习俗,他们祭龙的目的,是请龙进寨护佑。墨江县龙坝乡哈尼族在祭龙后的第二天,龙头(祭龙主持人)要杀鸡占卜,“看龙神是否真的进寨了,只要龙神进寨,这二年便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若不进寨,则这一年人们时时提心吊胆,担心灾难降临。第二天吃过早饭,各户拉出蔑桌置于寨子正中,端出酒菜,一起欢聚。没有生育的夫妇到龙头面前磕头,献上一碗菜,龙头回敬一点食品,祝明年早生孩子。”

龙也是彝族许多村寨的保护神。在他们的心目中,龙既能保佑人畜平安兴旺,又主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宣威县彝族认为:“树与山等自然物有龙的精灵寄附在那里。祭龙的目的是希望龙神保佑庄稼丰收,人畜平安。”景东县彝族认为龙神主风调雨顺,而仓龙神主粮食不受灾害。巍山县彝族每年都有多次固定的祭龙节日,此外,每逢干旱,也举行祭龙仪式。每一个村寨都有若干固定的祭龙场所。在他们看来,龙是村寨保护神之一。弥勒县核桃村彝族认为:“龙是具体的、现实的,她可以协助人们生龙子龙女,能为人类护理庄稼,保护人类及牲畜兴旺发达。”每个村寨都有祭龙的圣地――龙山,都有龙的象征树――龙树,并有龙的圣物――龙石。各个村寨每年都有固定的祭龙日期。有些村寨祭龙有严格的程序、规矩、禁忌等。20世纪50年代前的仪式很繁琐,要念很多经书,如《取龙经》《洗龙经》《交龙经》《祭物经》《求火经》《杀牲恕罪经》《请天神经》《祛邪经》《迎祖经》《送祖经》等。

据纳西族东巴经《孰龙的来历》称,龙既与人有血缘亲属关系,又是主宰万物之神。相传在很古的时候,克都精思和克都木思为同父异母兄弟,后来克都精思成了人类的祖先,克都木思成了龙类的祖先。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被称为“精”或“崇”,龙类被称为“孰”或“里母克孰”。人类主宰畜牧农耕,龙类主宰天、海、山泉、森林和禽兽蛇蛙等。龙类与人类和睦相处,大地上风调雨顺。人类或耕或牧,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人们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美好生活着。纳西族祭龙分大祭龙王和小祭龙王两种。小祭龙王每年举行一次,以村为单位自祭,规模较小。大祭龙王是“遇到天灾人病,如久旱或洪涝,五谷不收,人多发生瘟疫等才举行,其规模浩大,一般是一村或数村联合举行”。

“安龙”或“安龙神”是古今一些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祭龙仪式。所谓“安龙”,就是当保护村寨或家庭的龙神不安的时候,需要举行仪式,驱鬼逐魔,扫除秽气,以使龙神安宁。所以从安龙仪式中可以看到,龙是村寨的保护神。据毛南族谭贻生介绍,广西毛南族过去存在古老的宗教仪式――安龙谢土仪式,其意在恢复龙神龙位,保护村人安全。毛南族认为,女子非婚姻性关系而在娘家生育子女,或妊娠堕胎,弄死婴儿者,或山上滚下石头伤害人畜等,都是污秽进村进户,旺龙神被打散,以致全村人丁不安,六畜不旺,就要举行“安龙谢土”仪式,让凶龙衰败,旺龙复位。壮族也认为,龙“是一个法力无边的神,故人们敬畏他,每年要在龙山、龙王庙、龙母庙等处,杀猪祭龙,祈求龙神保佑庄稼长得好,人畜平安无事”。如果某个村寨连年遭受天灾人祸,便要举行隆重的安龙仪式,祈求全村平安。广西罗城县仫佬族凡遇人畜多病,或村里发生什么不常有的灾祸时,村人往往认为这是龙神不安,便要请鬼师举行一种集体祭祀仪式――打醮,以使龙神安宁,护佑村寨太平。据海内太介绍,广东连南南岗、内田一带排瑶地区,凡是村中人丁不安,疫病流行,便认为是“龙脉”已出走所致,要择吉日举行祭龙仪式,谓之“安龙”。由“先生公”主持,于“龙头地”设祭品供奉,请山神、土地、列代祖先等诸神把龙头引来,以兴村寨。此仪式需连续三年,祭祀相当隆重。

此外,奉龙为村寨保护神的还有冬坪普米族、宁蒗县托甸乡普米族、墨江县的布朗族施甸县的布朗族,等等。

(三)家庭保护神

人们把龙作为家庭或家族保护神,即相信龙能够保佑全家或全家族吉祥平安。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不仅奉龙为民族保护神或村寨保护神,而且奉龙为家庭保护神。家庭保护神是随着家庭或家族的产生而形成的,是三种保护神观念中最晚形成的。

苗族不仅把龙奉为民族保护神,还奉龙为家庭保护神。20世纪50年代前,苗族各地都盛行以家为单位的接龙仪式,称为“家接龙”。“接龙”又称“招龙”或“留龙”,意即把要出走的龙神留住,或把已出走的龙神接回家中,以保住全家安宁。各地接龙仪式不一,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的接龙一般在每年阴历二月和十月举行。主人根据某些迹象,以为龙神有他迁之意,就要举行这类祭祀活动。该活动需猪一头,公鸡一只,为时一日。祭场在主人堂屋。在右上角方和厅口两侧,各翻扑着一个粗篾沸腾背篓,上面陈放酒肉祭品。寨里青年妇女佩戴齐整、成群结队参加祭祀活动。祭司点燃香烛,宣布仪式开始。祭司叫一个男青年手执木钩站在中堂。姑娘们围站在这个男青年周围,右手托起一匹长布,象征长龙。祭司念动咒语,喝一口碗中冷水,向执木钩的男青年脸上连喷三口法水,男青年顿时如醉如痴,径直无意识地朝大门外走去。手托长布的姑娘们也簇拥一张龙椅,随着祭司和那个神灵附身的青年鱼贯而出,穿越溪涧,一直到男青年在龙洞处指出龙神所在住所,她们用事先准备好的陶罐,依次汲取一罐清水。然后,托着象征神龙的长布,撑开花布伞(表示龙来必有雨),跳起古老庄重的“接龙舞”,返回主人家。接龙时,须在接龙路上插上无数面彩旗。布龙入村后,主人家三揖九叩迎接。姑娘们把布龙缠绕在主人家的堂屋板壁上,祭司念动安龙祭词,并将带回的清水集中于一个土罐里,埋于堂屋地下,以示龙神归位。活动在欢欣鼓舞中结束。20世纪50年代后,这种接龙活动已经逐渐演变,融合于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活动中去了。

瑶族安家龙仪式与苗族接龙仪式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相同的,即把龙作为家庭保护神。他们认为,龙神来家,家中才会清洁平安。20世纪50年代前,广西盘古瑶地区流行安家龙,时间在除夕。其仪式为:用簸箕盛一只熟鸡,鸡头前方斟酒一盏,鸡尾后方斟四盏,左右各装米一碗,每碗米中点三炷香,将簸箕摆在中堂地上。祭时,道公用瑶语念咒召龙,若房子有响动,认为神龙至,预示新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若至鸡啼报告新年伊始还没有听到响动,则认为神龙未至,预示新年不吉利。

据杨毓骧介绍,云南昆明地区的彝族撒梅人在建房时必须举行“安龙奠土”仪式。盖房之前,首先要请“毕摩帕”祭司选择房屋地基和盖房的日期,确定大门开门的方向;然后在四周围起围墙,以供神牌位;把牌位放进大门的两侧墙房后,在房屋地基的四角和正中分别埋一个鸭蛋,“鸭”与“压”谐音,表示压土,并在院子大门口贴对联:“立千年不朽之基,开万世无疆之业”;横联写:“吉祥龙窝”;两扇大门贴:“安龙奠土”。立柱子要在天刚破晓之际,不许妇女看到,否则不吉利。新居落成后,即请佛教或西波教士前来诵经,念《安龙奠土经》,然后杀一只羊或一只鸭,把羊角或鸭头打在大门头上,以示压土。云南晋宁彝族则认为屋中的大梁象征龙,他们在祭新屋时有以酒点大梁的仪式,其辞曰:“今日黄道日,拿酒点大梁。杜康造清酒,鲁班盖新房,一点梁头龙抬头,二点梁身龙翻身,三点梁尾龙摆尾。亮,亮,亮,右边立起书房门,左边撑起贵人堂。大吉大利,人丁兴旺……”从这些仪式可看出彝族撒梅人和晋宁彝族均奉龙为家庭保护神。

昆明西山区核桃箐彝族每一个家族(即每一个姓)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龙树,而且每一个家族和每一个家庭的坟地都有一株“墓龙”树。由此可说明龙为核桃箐彝族家庭或家族的保护神。

一些地区的哈尼族既有全村寨的龙树,也有属于家族所有的龙树。例如,元阳县广平寨哈尼族祭龙有自己的特点,全寨94户人家分成家族,分别由自己的家族祭司米古(龙头)祭祀自己的龙树(阿玛阿抽)。其中24户马姓一棵龙树,10户白姓一棵龙树,其他李、龙、庐等姓60户共祭一棵龙树。祭龙由各家族的米古主祭。祭祀三天,由属羊日开始,至鸡日结束。祭费由各户均摊,用以买猪、鸡以祭。祭祀之日,由米古主祭,各户派一男人参加,在龙树前供祭品,通常是饭、酒、肉各4碗,糯米饭、冷水、姜汤各一碗。参祭者向龙树叩头,并由米古祝福祈祷,祈愿五谷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安康。此外,开祭之日,各家还带饭菜到米古家门前聚餐,向米古敬酒、敬肉、叩头,表示谢恩祝贺。

云南宁蒗普米族有祭龙潭的习俗。他们每家都有自己的龙潭,龙潭多选择在山岩中有泉水且树木荫翳的地方。祭龙潭在阴历三月或七月,但要选择是非全家人生肖日的那一天。祭时家主请达巴(东巴教的一种巫师)同去,一般两小时可祭完;若请奔布(西藏苯教的巫师)则仪式较隆重,要用三天时间。祭品要用酒(没有酒则用放有酒曲的水代替)、牛奶、酥油、茶、鸡蛋。据说龙不吃荤,所以祭龙潭期间,祭的人不能吃肉。祭时达巴摇铃,一人帮他吹海螺,请来龙神之后,达巴要说现在带来些什么祭品,你要保佑这家如何如何。最后将涂有酥油的五六十个面偶人投入水中,这天在家中的火塘上也要用包谷、青稞、红糖、酥油等供祭。

请奔布祭龙潭的只有十分之一至二。苯教祭龙潭的仪式较复杂,花费也较多。全家年轻男人都要到龙潭住三天。祭法、祭物与东巴教达巴主祭相同,不同的是要插“神塔”和“尼塔”。“神塔”是竖立在龙潭前捆在一起的几十根木板,象征给龙神的房子和牛马。“尼塔”是在一根两三丈高的杆子上,挂上七个用鸡毛麻绳缠绕的六方形竹架子。请奔布来祭龙潭的人家,第三天要请全村每家一人吃饭。每人一碗骨头汤、一碗饭,还有羊心、肝、肺、头、蹄等,祭仪结束后还要带回一点给家中小孩吃。

从宁蒗普米族每家都有自己的龙潭来看,说明龙也是他们的家庭保护神。

布依族家庭在20世纪50年代前,逢正月辰日或新居落成之日均要举行请龙仪式。须请“布摩”(巫师)诵《请龙经》。经文叙述在远古时代,人们离开山洞,准备过棚群生活,但连开发一块平地建房造屋的本事都没有,只好选择被成群结队的水牛踏平的地方建寨筑城。人们在挖房基时,“挖着金龙肉不知,挖着银龙肉不晓,龙就往河去,龙就往海逃”。这样,人们种庄稼、养牲畜都不顺利。人们“顺河边去找,沿河岸去寻”,把龙请回家,“养牛种才发,窖金银才长”。经文中的龙有金公龙、银母龙、瀑下龙、山坳龙、田野龙、龙郎、龙崽等七种。瀑下龙管风调雨顺,山坳龙管山林茂盛,田野龙管五谷丰登,金公龙和银母龙管财源不断,龙郎管衣食充足,龙崽管子孙发达。

在藏族的信仰中,龙分多种,各司其职。在大部分富裕之家均供奉龙神,但这种龙神并不居于楼上的佛堂之中,而是居于楼下的大石包下。到了夏天,要定期向石包撒牛奶,并保持其清洁,据称如果勤于供养,可使一家发财致富。否则略有得罪之行为,很可能引起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综上所述,在中国历史上,龙曾被奉为民族保护神、村寨保护神和家庭保护神。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