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在韩暹(xiān)、杨奉等人的护送下,逃离长安,回到东都洛阳。当时在许昌的曹操,想迎接献帝以达到“挟天子令诸侯”的目的。但他的手下竭力反对,以为:“崤山以东还未平定。韩暹、杨奉等人,又倚仗护驾有功,骄横跋扈,不能够一下子就把他们制服。”

  荀縠说:“从前晋文公重耳接来周襄王,诸侯纷纷响应;汉高祖为义帝服丧,天下人心归附。自从天子流落在外,将军率先倡导义军,只是因为崤山以东变乱尚未平定,还来不及远行迎接圣驾。

  如今献帝车驾返回洛阳,然而旧都荒芜,义士百姓无不感慨。如果您真能借此良机,满足大家的期望,前去奉迎天子,是最顺应潮流的;以大公无私感服天下人心,是极重要的策略;扶助朝廷,弘扬大义,招揽天下英才,是非常了不起的德行。这样一来,即使四方还有叛逆,他们又能有什么作为?

  韩暹、杨奉之流,有什么值得顾虑的?若不赶紧决定,让别的豪杰生出奉迎的念头,先走一步;以后哪怕再费心机,也来不及了。”

  于是曹操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军往西,到洛阳迎接献帝。但是董承等人扼守险要阻拦,使曹洪不能前进。

  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力最强盛,只是缺少同伴援助,就以曹操的名义写信给杨奉,说:“我对将军闻名已久,仰慕您的义气,愿意跟您推心置腹。如今将军在危难之中救出天子,护送回旧都洛阳,护卫天子再加上辅佐朝廷的功勋,盖世无双,难以用语言形容!

  现在,各地的强盗扰乱中原,天下不得安宁,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君主的平安,而主要靠辅佐的大臣。必须让众多贤士一齐努力,才能扫清君王道路上的障碍,这绝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

  身体与四肢,是互相依存的,缺少了任何一部分,都成了残废。将军应当在朝廷主持大政,我则在朝廷之外援助;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成就大事。我们应该紧密团结,生死与共。”

  杨奉接到信后十分高兴,对将领们说:“兖州刺史曹操的军队,近在许昌,有兵有粮,朝廷正应当仰仗他们的支援。”于是他和将领们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并承袭他父亲曹嵩的爵位费亭侯。

  韩暹凭借护驾的功劳,专横放肆,董承对他非常不满,就暗中派人征召曹操,曹操就亲率大军到达洛阳。曹操到达后,向献帝奏报韩暹、张杨的罪过。韩暹害怕被杀,单人匹马投奔杨奉。献帝因为韩暹、张杨护驾有功,所以下诏,一律不加追究。

  八月十八日,献帝下诏,让曹操兼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于是曹操处罚有罪之人,诛杀尚书冯硕等三人;奖赏有功之臣,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表彰死难烈士,追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

  曹操请来董昭,让他与自己坐在一起,问他说:“现在我到了这儿,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董昭说:“将军发起义兵,讨伐乱臣贼子,入京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是春秋五霸一般的功业啊。洛阳的各位将领,心中打算各不相同,未必肯服从将军的调遣。现在如果留在洛阳辅佐朝政,情势上会有很多不利因素,最好的办法只有请天子移驾到许昌。

  但是天子流离在外,已经很久了,现在刚刚回到旧都,远近之人都盼望从此能够安定。如果再要移驾,倒不符合人心。不过,要做不同寻常的事,得采取不同寻常的手段,希望将军衡量利弊,作出最佳的选择。”

  曹操说:“这正是我本来的打算。只是杨奉就在附近的梁,听说他军队强盛,该不会成为我的障碍吧?”

  董昭说:“杨奉缺少同党,没有外援,所以是真心与将军联合。任命您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这些事情最终都是杨奉决定的。您应该不时派遣使者,带上厚礼前去表示谢意,让他安心。并告诉他迁都的理由,就说:‘洛阳没有军粮,想让献帝暂时移驾鲁阳;鲁阳靠近许昌,运输较为方便,可不必担心军粮匮乏。’杨奉虽然作战勇猛,但为人缺心眼,一定不会怀疑。在使者往来过程中,我们的大事早都办成了,他怎么能成为您的障碍呢?”

  曹操说:“很好!”立即派使者去见杨奉,按计策行事。

  二十七日,献帝车驾出彿辕关,由洛阳向东进发,迁都到许昌。曹操被任命为大将军,册封为武平侯。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