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型:钻研型的思考者陈垣(1880—1971)

  陈垣是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大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历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曾被毛泽东赞为中国的“国宝”。

  陈垣的个性属于钻研思考型或学术型。

  陈垣给人们的钻研型思考者印象

  陈垣(1880.11.12-1971.6.21)与王国维齐名,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1933年4月15日,伯希和离开北京时,对前来送行的陈垣、胡适等人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先生两人……不幸国维死矣,鲁殿灵光,长受士人之爱护者,独吾陈君也。伯氏在平四月,遍见故国遗老及当代胜流,而少所许可,乃心悦诚服,矢口不移,必以执事(指陈垣)为首屈一指。”

  据梁宗岱说,他在一次聚集了旧都名流学者和欧美人士的欢迎伯希和宴会上担任口译,席上有人问伯希和:“当今中国的历史学界,你以为谁是最高的权威?”伯希和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以为应推陈垣先生。”

  日本学者桑原骘藏评介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说:“陈垣氏为现在支那史学者中,尤为有价值之学者也。支那虽有如柯劭之老大家,及许多之史学者,然能如陈垣氏之足惹吾人注意者,殆未之见也。”

  陈寅恪在序文中评论说:“近二十年来,国人内感民族文化之衰颓,外感世界思潮之激荡,其论史之作,渐能脱除清代经师之旧染,有以合于今日史学之真谛,而新会陈援庵先生之书尤为中外学人所推服。”又说:“盖先生之精思博识,吾国学者,自钱晓徵以来,未之有也。”

  傅斯年说:“幸中国遗训不绝,经典犹在,静庵(王国维)先生驰誉海东于前,先生(陈垣)鹰扬河朔于后。”

  黄侃、朱希祖、尹言武等“偶谈及当世史学钜子,近百年来横绝一世者,实为门下一人(指陈垣),闻者无异辞。”

  严耕望曾把陈垣与陈寅恪、吕思勉、钱穆并列为他所亲仰风采的前辈史学四大家,“风格各異,而造诣均深”。

  黄现璠回忆说:“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对于陈垣先生推崇备至。”

  孙楷第和余嘉锡、王重民等人议论时贤,“以为今之享大名者名虽偶同,而所以名者在大家径庭,多为名浮于实的一时之俊”,“而鲜实浮于名的百代之英,后者惟陈垣足以当之。”

  陈垣钻研思考者个性特点

  陈垣作为自学成才的大学者,几十年沉静在古书堆里,自行其是、自得其乐、自成一家。主要经历就是读书、教学、研究、著述,他的钻研思考者个性表现在:

  (一)经济独立自主、学术独立思考

  (二)勤学工夫自成一家

  (三)博览群书“三分类”法

  (四)从事教学74年极端负责

  (五)收藏字画作为教材和谈话资料

  (六)循循善诱教书育人

  下面根据历史资料和已经发表的回忆录、访谈录,摘引一些实例,加以论证。

  (一)经济独立自主、学术独立思考

  历来治学者选购典籍,特别是罕见的文献史料和善本书,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陈垣从小就有富裕家庭作为后盾,长大以后注重提高收入,作为学术研究的保障。

  陈垣喜泛览,好购书,并得到父亲的支持。自云:“余少不喜八股,而好泛览。长老许之者,夸为能读大书,其非之者则诃为好读杂书,余不顾也。幸先君子不加督责,且购书无吝,故能纵其所欲。”当时的读书人,读书多为考取功名,读的多是科举应试的八股文。陈垣不受局限,“不顾”别人的非议,海阔天空,驰骋书林,幸亏他有个“购书无吝”、比较开明的好父亲。

  (二)勤学工夫自成一家

  陈垣没有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全靠自己的勤奋,著作丰富,成就斐然。在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成为世界闻名的史学大师。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国际地位还很低的时期,他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级学者之一,与王国维齐名。上世纪30年代以后,又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

  1922年胡适曾断言:“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将来中国的新史学须有北方的疑古精神和南方的勤学工夫。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元西域人华化考》公开发表之后,在中外学术界引起巨大的轰动。蔡元培称此书为“石破天惊”之作。

  (三)博览群书“三分类”法

  著名历史学家陈垣读书,有个“三分类”的方法。

  少年时的陈垣,有次偶然得到了清代学者张之洞写的《书目答问》一书。打开一看,发现这本书开列了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典籍,并作了鉴别,为读者介绍了学习的门径。陈垣十分高兴,连忙按照书目购买了大量书籍。有人问他:“你买了这么多书能念得完吗?”陈垣回答道:“书并不都是要仔细念的。有的是供浏览翻阅的,有的是供参考备查的,有的是需要熟读记诵的。有的书要必求甚解,有的则可以不求甚解嘛!”原来,陈垣根据书的内容和用途,把要读的书分成了三类:即一般浏览、仔细浏览和熟读记诵。有的一两天就翻过去了,有的要读上个把星期,有的则需翻来复去地背诵。

  这种“三分类”法,使陈垣读书避免了“一刀切”、平均投入精力的毛病。他读的书比一般人多,精读的书比一般人深。直到老年,一些历代的名篇他仍然能够背诵出来,90岁时,还能把骆宾王的《讨武后檄》从头到尾背得一字不差。许多基本史料,他不用翻检原文即能引用,给治学和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陈垣博览群书,记忆力超众。早年在辅仁大学任教时,其他教员都把他当活字典使用。有人比喻说:“他如知道某处地下有伏流,刨开三尺,定然能有鱼跳出来。”

  (四)从事教学74年极端负责

  陈垣一生从事教学74年,教过私塾、小学、中学、大学。他任辅仁大学校长46年,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桃李满天下。他对教学极端负责,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不少新课程,沿用至今。

  陈垣讲课时,先将《二十五史》从头讲起,把有关的事件一一交代清楚,尤其注意纠正前人的谬误所在。有的同学回忆陈先生,说:“在他眼里,前人的错误不知怎么那么多,就像他是一架显微镜,没有一点纤尘逃得过他的眼睛。不,他竟是一架特制的显微镜,专挑错误,他嘴巴和笔头相当厉害,对于错误的学者批评得一点也不留情。”

  陈垣某次讲述《史记·刺客列传》,在谈到荆轲刺秦王时,自己像是荆轲似的,在2尺见方的讲台上“逐秦王”,绕着讲台,转了两个圈子;在讲到荆轲被秦王砍断了腿,靠着铜柱向秦王扔出匕首时,他举手作势,也脱手扔掉了自己手中的粉笔。

  (五)收藏字画作为教材和谈话资料

  陈垣的客厅、书房以及住室内,总挂些名人字画,最多的是清代学者的字,有时也挂些古代学者字迹的拓片。客厅案头或沙发前的小桌上,也总有些字画卷册或书籍。这些都是宾主谈话的资料,也是陈垣对后学的教材。他用30银圆买了一开章学诚的手札。在20世纪30年代,清代学者手札墨迹,这是很高的价钱了。陈垣将它挂在那里,备一家学者的手迹。而有心的后学如启功,就知道老师又在办“劣书”展了。

  陈垣收藏书画及清代学人手稿甚富,在辅仁大学公开展览,并印有目录一册。书画中远如明人陈白沙(献章),近如清末陈兰甫(澧),皆岭南名家。抗战胜利后,陈垣已10余年未购入书画,年底忽有人携来全祖望字条,爱不忍释,以廿万元购之。抗战8年,陈垣坚持不与敌伪合作,潜心著述,以全祖望等明末遗民爱国情操相砥砺,并笺注《鲒埼亭集》。所以陈垣致友人信中说:“亦所谓还心愿也。”

  陈垣善行书,如启功先生所言:“一笔似米芾又似董其昌的小行书,永远那么匀称,绝不潦草。”每下笔时,都提防着别人收藏装裱似的。在名人字画上题跋,看上去行云流水,潇洒自然。其实都是精打细算过的,行款位置,都安排恰当合适才肯下笔。陈垣写信,喜用花笺,给人写扇面,好写自己作的小条笔记、小考证。先数好扇骨行格,再算好文词字数,哪行长,哪行短,写到最后,不多不少,加上年月款识、印章,天衣无缝。

  (六)循循善诱教书育人

  陈垣的门生启功说:“老校长教导我的样子,我现在蘸着眼泪也能画出来。”

  启功流泪写下了《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文,回忆初入辅仁大学教大一国文时陈垣先生对他的耳提面命:

  1.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和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

  2.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可讥诮学生,以鼓励夸奖为主。

  3.淘气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

  4.不要发脾气。站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

  5.研究几个月的结果,有时还不够一堂课讲的。

  6.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要改关键处。

  7.要有教课日记。自己和学生有哪些优缺点都记下来,包括作文中的问题,记下以备比较。

  8.评点作文时,好的在堂上表扬;不好的,堂下个别谈。

  9.要懂得疏通课堂空气。常到学生座位间走走,远处看看板书如何,近处瞧瞧学生笔记,学生是否掌握了你讲的内容。

  陈垣经历对个性的影响

  陈垣1880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新会县棠下镇石头乡,一个比较富裕的商人家庭。

  但他自少轻商重学,刻苦攻读,专心著述,作育英才,终成大器。这是与他经济上独立自主、学术独立思考分不开的。

  陈垣5岁便随父亲自新会到广州,6岁入私塾,10岁开始出馆(即吃、住皆在书馆)。这对一个幼年小孩来说是不容易的,他的不倚赖他人的独立性格由此开始养成。

  12岁,他在老师的书架上见到张之洞所撰《书目答问》,大开眼界,始知在八股、经书之外,尚有新天地。“书中列举很多书名,下面注着这书有多少卷,是谁所作,什么刻本好。我一看,觉得这是个门路,就渐渐学会按着目录买自已需要的书看。”(陈垣《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

  他的自主治学、独立思维,在科举考试中碰了钉子。

  1897年(丁酋清光绪二十三年)17岁时,他赴北京参加顺天府试,未中。陈垣回忆:“丁酋赴北闱,首场冉求之艺,文之以礼。题本偏全。放笔直书,以为必售。出闱以目示同县伍叔葆先生,先生笑颔之。发榜下第,出京时重阳已过,朔风凛冽,伍叔葆先生远送至京榆路起点之马家铺。临别,珍重语之曰:‘文不就范,十科不能售也。’虽感其厚意,然颇以为耻。”

  陈垣不受局限,科举落第,别人好意规劝,认为写文章不受框框约束,纵使考10次也会失败的。陈垣感激人家的好意,但觉得如果只为考试中举而循规蹈矩、不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在可耻。

  1901年(辛丑清光绪二十七年),陈垣入开封参加顺天府乡试,又未考中。

  陈垣回忆:“这次考试曾有一广东同乡甄某请代考,因自已作文较快,便应允了。考试时,自已作两篇文章,给甄某一篇。公榜结果,自已未中,而同乡甄某得中第62名顺天府举人。获得甄某酬金3000银圆,将历年从家中支出的钱全部还清。父亲很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自已末中,究其原因,是自己的文章思想奇特,不合当时口味,越用心越南辕北辙。代别人作文,不下功夫,作普通文章,反而中了。”

  从此,陈垣在经济上完全独立,再不用依靠家庭。是年,他21岁。

  1905年在广州创办《时事画报》,鼓吹革命思想。1907年考取博济医学堂。

  辛亥革命成功后,于1913年陈垣33岁时当选众议员。

  1919年在北京缸瓦市教堂受洗加入基督新教,1921年陈垣41岁时出任中华民国教育部次长。后因发觉政治腐败,脱离官职,留居北京,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

  陈垣以《元也里可温考》一文成名,在宗教史、校勘学、考古学方面均有相当的成就。

  陈垣与辅仁大学创始人英华先生私交甚笃。

  1926年陈垣陈垣46岁时开始担任辅仁大学校长,此后一直连任数十年之久。

  1952年辅仁大学并校后,续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又被委任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所长。(据《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记载: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函请陈寅恪任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注明陈寅恪辞谢未就,荐陈垣代己)。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软禁,1971年6月21日在北京家中去世。

  著作有《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通鉴胡注表微》等。

  陈垣的学生有:姚丛吾、黄现璠、郑天挺、方国瑜、蔡尚思、邓广铭、单士元、柴德赓、白寿彝、牟润逊、赵光贤、陈述、启功、史念海、周祖谟、刘乃和、史树青(按出生年排序)等。

  陈垣的知识结构

  陈垣6岁入私塾,10岁开始出馆(即吃、住皆在书馆)。

  自少轻商重学,刻苦攻读。未中科举,曾考入广州博济医学堂。

  陈垣没有受过正规的现代教育,他的学问主要依靠勤奋钻研,自学成才。

  陈垣钻研思考者的16种个性特质(Traits)

  用因素分析法,可以得出陈垣的16种个性根源特质的测试结果:

  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求新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陈垣善于交际、赤诚、乐群,他不惯孤独、喜欢热闹;他聪明、富有才识、抽象思考能力强;他平时情绪稳定、态度温和、不易冲动;他好胜心强、但不武断,不好斗,而是温情、谦逊、随和;他热情、但又沉静、审慎;他自觉、负责任、讲道德、不敷衍、遵守规则;他胆大心细、敢作敢当、但不冒险,不退缩、不犹豫畏却;他敏感、但不抱幻想、不感情用事,而是着重实际、理智、能自我克制;他警觉、但决不刚愎自用,他善于接受、容纳别人的正确意见;他不狂放,而是现实、脚踏实地、合乎常规;他老练、世故、精明能干,但又坦率、朴实、天真;他自信、安详、沉着、满足;他求新、思想自由、爱批评、不守旧;他自立、当机立断、自有主张,不随大流;他严于待己、受约束、不任性、不松懈、重视细节;他一般很少紧迫感、不困扰,无拘束、镇定、放松自如。

  陈垣的个性因素(特质),可以概括为下表——

  的型个性因素表

  A,乐群性(+)外向、爱社交——内向、不善交际(——)

  B,聪慧性(+)聪明、理智——迟钝、欠理智(——)

  C,(情绪)稳定性(+)沉着、情绪稳定——易激惹、情绪不稳(——)

  E,恃强性(——+)争强好胜——温顺、随和(+)

  F,兴奋性(——)活泼、热情洋溢——严肃、冷静(+)

  G,有恒性(+)道德观念强——玩世不恭、漠视规则(——)

  H,敢为性(+)胆大、冒险——退缩、犹豫(——)

  I,敏感性(+)感觉敏锐——不敏感(——)

  L,怀疑性(+)怀疑、警觉——轻信、麻痹(——)

  M,幻想性(——)富于幻想、心不在焉——现实、脚踏实地(+)

  N,世故性(+——)世故、老练——坦率、朴实(——)

  O,忧虑性(——)忧虑、不安——无忧无虑、满足(+)

  Q1,求新性(+)求新、思想自由——守旧、保守传统(+)

  Q2,独立性(+)独立自主、有主见——服从、依赖群体(——+)

  Q3,自律性(+)自律、受约束——任性、无拘束(——)

  Q4,紧张性(——)紧张、紧迫感——放松、镇定(+)

  五因素模型检测陈垣的人格结构

  (E)倾向性(——+)

  (A)随和性(+)

  (C)认真性(+)

  (N)情绪性(+)

  (O)开放性(+——)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