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九型个性的例证

  第一型:求全者(完美型)the Perfectionist(reformer)

  如:鲁迅(1881—1936)是苛求型的求全者;闻一多(1899—1946)是刚直型的求全者;林纾(1852—1924)是保守的古典的求全者;傅雷(1908——1966)是偏执型的求全者;夏衍(1900—1995)是宁静型的求全者;冰心(1900—1999)是纯爱型的求全者;林徽因(1904—1955)是完美型的求全者;徐悲鸿(1895—1953)是艺术型的求全者;顾准(1915—1974)是不屈不挠的求全者;穆旦-查良铮(1918—1977)是抑郁型的求全者。

  求全者(完美型)的人格特征是——

  较真、挑剔、尽责,希望所做的每件事都绝对正确。敏感,习惯于批判别人,也爱批判自己,内心拥有一张列出应该与不应该的清单。他很难为了自己而轻松玩乐,因为他以很高的标准来审查自己的行为,而且老是觉得做得还不够。善于整理,追求尽善尽美,有可能因为害怕无法臻于完美而耽搁了事情。

  具有道德优越感,厌恶那些不守规矩的人,特别是当那些人越矩得逞时。他是优秀的组织人才,能够克服错误,紧追必须完成的事项,完成任务。

  向积极方面的表现,是沉静、自我规范、遵从伦理、会照顾他人、激励人心,具原创力、说服力。

  向消极方面的表现,会自以为是、严厉、顽固、刻薄、爱嘲讽、容易焦虑甚至愤怒、讥讽和支配他人。

  第二型:奉献者(给予型、助人型)the Giver,Helper

  如:李大钊(1886—1927)属于仗义忠厚的奉献者;陶行知(1891—1946)属于平易淳朴的奉献者;马相伯(1840—1939)属于信仰天主的奉献者;林白水(1874——1926)属于为报业牺牲的奉献者;晏阳初(1890—1990)属于外向灵活的奉献者;巴金(1904—2005)属于理想型的奉献者;张幼仪(1900—1988)属于三从四德型的奉献者;孙荃(1897—1978)是贤妻良母型的奉献者。

  奉献者(给予型、助人型)的人格特征是——

  具有类似于宗教信仰的奉献精神,无论在时间、精力和事物三方面都表现出主动、乐于助人、达观以及慷慨大方。由于他不易承认自己的需要,也难以向人呼求帮助,所以总是无意识地通过人际关系来求得满足,而且在自己最为人所需时感到最快乐。对别人的需要非常敏锐,能够吸引别人。善于付出更胜于接受,有时会操控别人,为得到安慰而付出努力,有时候是天生的照顾者和支持者。为了使别人成功、美满,能运用他天生的同情心和理解力,给出对方真正需要的事物。

  向积极方面的表现,会是充满爱心、能真诚支持并适当给予。不论对待弱者或强者、伙伴或权威,他们都是积极主动、高度配合、忠诚无私的好帮手。

  向消极方面的表现,会是抑制情感、善于操控、神经质甚至为得到而付出。其原型就是自我牺牲且强势的母亲,会抱怨家人从不感激她的帮助,或从不给予任何回馈。

  第三型:务实者(实用型、成就型)the Performer(achiever/motivator)

  如:胡适(1891—1962年)是积极外向的成就型务实者(实用主义者);盛宣怀(1844—1916)是圆滑的务实者;张謇(1853—1926)是注重实业的务实者;张伯苓(1876——1951)是活动的实干型务实者;老舍(1899—1966)是勤奋的谨慎型务实者;顾颉刚(1893—1980)是善思考的多方位务实者;张元济(1867——1959)是干练的稳健型务实者;梁思成(1901—1972)是学术型的务实者。

  务实者(实用型、成就型)的人格特征是——

  精力旺盛,奋力追求成功,以获得地位和赞赏。具有竞争性,尽管他自认为这是一种挑战,而充满成功的欲望。无论处在何种竞争场合,总是把目标锁定在成就之上,能够顺应身边的人们而变换形象。全心全意追求某个目标,永不厌倦。他会成为杰出的团队领袖,鼓舞他人相信“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

  向积极方面的表现,是具理解力和社会意识的领导者,善于搞好关系,能运用他的热情和希望激励别人,与人群建立起深厚的联系,以达到有价值的目标。

  向消极方面的表现,是内心孤傲、有干练的野心,讨好对方却并无实情,善于算计,城府颇深,为达目的而支配他人。

  第四型:浪漫者(情绪型、自我型)the Romantic(artist/individualist)

  如:梁启超(1873—1929)是兴趣多变的浪漫者;吴宓(1894—1978)是自我情绪型的浪漫者:田汉(1898—1968)是外向活跃的浪漫者;郭沫若(1892—1978)前期是表现自我的浪漫者,后期转化为逢场作戏型的浪漫者;萧军(1907—1988年)是鲁莽粗犷型的浪漫者;丁玲(1904-1986)是女性自主的浪漫者;艾青(1910—1996)是艺术型的抑郁的浪漫者。

  浪漫者(情绪型、自我型)的人格特征是——

  具有艺术气质、情感丰富、想法(观点)多变,不断寻求一生的志向、理想的伴侣,他倾向于理想化,而强烈不满现状,言谈举止慷慨激昂,具有感染力和煽动性。善于自我表现,与众不同。无论在任何领域,生命力充满追求的欲望。以自我情绪的冲动,影响他人甚至在社会上造成轰动一时的效应。

  向积极方面的表现,是充满创造力与活动力。满腔热血得到宣泄时,可以产生杰出的作品。他们能在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时,克服种种障碍,实现主观理想的愿望,而成为出色的艺术家。

  向消极方面的表现,自我中心,凡事从自我需要,情绪可能过度膨胀,有投机心理,浮躁多变,时而受罪恶感折磨、自困自责,不胜脆弱,一味要求别人的关心鼓励。

  第五型:思考者(观察型、理智型)the observer(thinker)

  如:王国维(1877—1927)属于抑郁悲观的思考者;陈寅恪(1890—1969)属于深沉透彻的思考者;吴文藻(1901—1985)属于书卷气的思考者;陈垣(1880—1971)属于钻研型的思考者;潘光旦(1899—1967)属于顽强的思考者;罗常培(1899—1958)属于懦弱的思考者;金岳霖(1895—1984)属于真纯的思考者。

  思考者(客观型、观察型、理智型)的人格特征是——

  酷爱知识,有内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习惯沉思冥想,带着距离经验生命,避免牵扯情绪,重观察更胜于参与,有洞察力而袖手旁观。他需要高度隐私,我行我素,自我意识极强,不合群,喜欢幽居独处,宁静致远,特别重视心智生活。专心体验在日常事物中难以感受的思绪,能够透视出别人难以感知的事物本质。

  不喜欢预定的例行公事,然而是杰出的决策者和具有创意的先知先觉。

  向积极方面的表现,是敏锐、专注、客观而富创造力的思想家,能结合他的敏感和分析技巧展现出高度的智慧。

  向消极方面的表现,是孤僻、冷漠、好猜忌、落落寡合、恃才傲物,自我封闭性极强,对任何事都不愿轻易承诺或表态、而且遗世独立,不问人间烟火,与世界隔绝。

  第六型:怀疑者(质疑型)the questioner(loyalist)

  如:郁达夫(1896——1945)是自暴自弃的质疑者;严复(1853—1921)是反省的质疑者;瞿秋白(1899—1935)是清醒的质疑者;王实味(1906—1947)是神经质的质疑者;曹禺(1910-1996)是懦弱的质疑者;张爱玲(1920—1995)是唯美的质疑者;庐隐(1898—1934)是激烈的质疑者;张申府(1893—1986)是反复型质疑者。

  质疑者(疑问型)的人格特征是——

  聪慧敏感,忧心积虑,常感到不顺心,觉得周围环境中具有某种威胁,他们也明白威胁的来源,会预想最糟的可能结果,饱尝世态炎凉。这种怀疑的心态会产生猜忌、动摇以及犹豫不决而办事拖延。不喜欢权威,也回避和畏惧权威。他们的同情心使得他们愿意参加弱势团体运动,但是在权威的胁迫下难于自处,或维持成功。

  某些时候具有以退缩保护自己免于威胁的倾向,某些时候则迎向前去企图克服它,而表现出攻击性。而一旦取得信任时,则是忠诚的朋友,重然诺、守信誉。

  向积极方面的表现,具有明辨的心智,既多产又富想像力,是一诺千金且维护他人的伙伴与挚友,能站稳立场以对抗有害的权威体制。

  向消极方面的表现,具有偏执倾向,畏缩不前,缺乏效率和弹性,不善交往。怠惰、敷衍,厌倦组织纪律的约束,且难以开展或完成任务。

  第七型:乐天者(活跃型)the Epictur(adventurer/enthusiast)

  如:徐志摩(1896——1931)是快活的乐天者;钱玄同(1887—1939)是直率激进的乐天者;刘半农(1891—1934)是开朗的乐天者;林语堂(1895—1976)是幽默的乐天者;唐瑛(1910—1980?)是交际花乐天者;邵洵美(1906—1968)是唯美的乐天者;吴祖光(1917—2003)是没有顾虑的乐天者。

  乐天者(活跃型)的人格特征是——

  生性乐观爽朗、精力充沛、迷人。不愿意被束缚或受控制,而尽可能保留许多愉快的选择。在不顺利的情况下,他会从心理上回避到自我愉悦的幻想中,自得其乐。

  总是憧憬未来,当新的机遇出现时,他与时俱进。保持生命快活的情调,使他善于享受新的经验、新的人群和新的观点,富有创意。

  向积极方面的表现,是热心、具感知力、宽宏大度、有创造性,充满爱心,能运用鲜明而开阔的想像力、综合力和感染力,鼓励他人,积极进取。

  向消极方面的表现,是自我中心、言行不一、惹是生非,无法专注,见异思迁,喜新厌旧,以至于自找没趣甚至走上绝路。

  第八型:权威者(支配型、领导型)the Boss(leader)

  如:陈独秀(1879—1942)是领袖型权威者;康有为(1858—1927)是虚夸型权威者;傅斯年(1896—1950)是支配型权威者;胡风(1902—1985)是魄力型权威者;周扬(1907—1989)是管理型(工头型)权威者;马寅初(1882—1982年)是不畏强暴的权威者;罗隆基(1896—1965)是支配型权威者;冯雪峰(1903-1976)是耿直刚烈的权威者;

  权威者(支配型、领导型)的人格特征是——

  独断独行、有时具有攻击性,对生命抱持“一不做二不休”的态度。他通常是领袖,或极端孤立者,朋友和人们在他的照料下相当受到保护。他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关心正义和公平,并且乐意为此而战。

  格外追求快乐,从与朋友喝酒作乐到理性的讨论都有。他能觉悟权力所在之处,让自己不受到他人的控制,而且具有支配力。

  忠诚地运用自己的力量,并毫无倦怠地支持有价值的事件。

  向积极方面的表现,具有深层的爱,保护他人而且给出力量,能利用他强大的精力和天生的权威,为家庭而向社会中的不义战斗。

  向消极方面的表现,是愤世嫉俗、逞威风、破坏法纪、手段强硬的人,他觉悟不到别人的感觉,而且利用力量、谎言、操纵或暴力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九型:和谐者(平和型)the Mediator(peacemaker)

  如:蔡元培(1868—1940)是自由宽容的和谐者;朱自清(1898—1948)是平稳的和谐者;宗白华(1897—1986),是达观的和谐者;夏丏尊(1886——1946)是悲观的和谐者;周作人(1885—1967)是随遇而安的脆弱型和谐者;郑天挺(1899—1981)是尽职尽责的和谐者;冯友兰(1895—1990)是中庸型和谐者;叶圣陶(1894—1988)是投身教育的和谐者;凌叔华(1900—1990)是协调型的和谐者;阳翰笙(1902-1993)是平和型的和谐者。

  和谐者(平和型)的人格特征是——

  落落大方,心气平和、宽容大度。善于了解和接纳别人的观点,尽管还不太清楚自己所想、所要的究竟是什么。喜欢和谐,兼容并蓄,宁愿配合众人的安排,也尽量避免冲突。通常很主动,兴趣很多,但是责任优先,却将自己的事项拖到最后才做。他是很好的仲裁者、磋商对象,而且能专心执行一项团体计划。

  然而,如果被人施压,会变得固执,有时甚至会动怒。还具有自我陶醉的倾向,爱看书、与朋友聊天、观看演出等等。

  向积极方面的表现,具有慷慨、和善、好相处、敞开胸怀而具宽恕心,能够直觉地感应到团体中适切而均衡的能量,而创造出和谐的气氛,为人们带来真正的贡献。

  向消极方面的表现,是被需求困扰、犹豫不决、冷漠退避,独善其身,无所事事。他渴望关怀,但却为逆反的处境而愤世嫉俗,用被动式反击或逃避的行为来表达内心不满。

  (2005-01-10)

  §§第一辑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